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359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电话和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和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多样化和高性能化进展中,相对于固定壳体使可动壳体开闭、从而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多,在使用于其中的开闭装置中,也要求廉价且使用容易、可以进行多样的操作的开闭装置。
对于使用了这样的以往的开闭装置的电子设备,主要以移动电话为例,使用图6A和图6B进行说明。
图6A和图6B是以往的移动电话的透视图,在该图中,1为固定壳体,在其上面形成有用于输入数字和文字的0~9数字键等操作部2、话筒等声音输入部3。
另外,4是载置在固定壳体1上面的可动壳体,在其上面形成有电源键和通话键等操作部5、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部6、扬声器等声音输出部7。
而且,在固定壳体1与可动壳体4之间装设有开闭装置8,通过该开闭装置8而相对于固定壳体1将可动壳体4可向上下方向移动地保持,从而构成电子设备。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图6A所示,在将可动壳体4重叠在固定壳体1上的状态、即关闭的状态下,可以将移动电话横过来而通过显示部6来观看接收的电视,或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而选择在显示部6上所显示的菜单。
另外,以下述方式构成在进行通话时,如图6B所示,向上方移动可动壳体4而使操作部2和声音输入部3露出来,操作该操作部2而打电话,或通过声音输入部3和声音输出部7进行通话。
另外,除了这样使可动壳体4向上下方向移动而进行开闭的装置,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还有相对于固定壳体1而使可动壳体4旋转地进行开闭的装置。图7A表示关闭后的状态。从该状态,如图7B所示,使可动壳体4旋转90度(第1旋转状态),成为在下述等情况下便利的结构使显示部6横过来而观看接收的电视,或者操作露出的操作部2,一边观看显示部6一边输入数字或文字。
但是,在进行通话的时候,如图7C所示,必须进一步使可动壳体4旋转(第2旋转状态),使声音输入部3和声音输出部7与嘴和耳朵的位置一致,因此当在上述的时候突然打来电话等时,稍微有点费时间。
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有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110675号公报。
但是,由于在使用了上述以往的开闭装置的电子设备中,相对于固定壳体1使可动壳体4移动或旋转而进行开闭操作,因此与设备的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相对应,在进行将它们复合的操作时,必须使用多个开闭装置,会有结构复杂且价格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开闭装置,是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的装置,具有下述的结构。其具备固定体,在该固定体的上面以能够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可动体,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该可动体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和限制可动体的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
进而,本发明还包括具备该开闭装置的移动电话等下述结构的电子设备。其具备具备固定体的固定壳体,在该固定壳体的上面以能够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方式配置并具备可动体的可动壳体,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该可动体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和限制可动体的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
通过这些结构,可以提供以简单的结构便可实现多样的操作、而且廉价的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装置的移动操作时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装置的旋转操作时的俯视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的透视图;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旋转状态的透视图;图6A是表示以往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6B是表示以往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的透视图;图7A是表示以往的其他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7B是表示以往的其他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第1旋转状态的透视图;图7C是表示以往的其他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第2旋转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开闭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其分解透视图。在该图中,固定体11是钢或铜合金等金属制成的,以大致板状的形状具有中间部向上方弯折的弯折部11C。该固定体11进而在上端附近形成有贯通孔11A。另外,在该固定体11的上面在孔部11B上通过铆接等固设有销12,在该销12上可旋转地装设有圈13。
另外,可动体14是钢或铜合金等金属制的或绝缘树脂制成的,设置有长孔14A和L字状地正交的通孔14B、14C。进而,在该可动体14的下端附近固设有大致板状的安装板15。可动体14具备多个销部14D,通过铆接等固设在与其相对应的安装板15的孔部15B上。
定位环16为钢或铜合金等金属制成的且为大致圆筒状的形状,由大直径的凸缘部16A和筒部16B构成。该凸缘部16A的下表面与可动体14的上表面相接触。而且,筒部16B插入通过长孔14A和贯通孔11A,下端通过铆接等固设在固定体11的下表面上。
即,通过下端固设在固定体11上的定位环16和长孔14A,在固定体11和可动体14之间形成导向部,可动体14被可移动和旋转地装设载置在固定体11的上表面上。
进而,可旋转地装设在被固设在固定体11上的销12上的圈13,被可移动和旋转地插入可动体14的通孔14B内。通过这些销12、圈13和通孔14B、14C,在固定体11和可动体14之间也形成导向部。换言之,该导向部具有适当地限制可动体14的相对于固定体11的移动和旋转的功能。
另外,钢线或铜合金线等制成的弹簧构件17,形成为中间部卷绕起来、两端部具备卡定部17A和卡定部17B的螺旋弹簧。该弹簧构件17在稍微挠曲的状态下,其一端弯折的卡定部17A卡定在被固设在可动体14上的安装板15的上端附近的安装孔15A内,另一端卷绕的卡定部17B卡定在被固设在固定体11上的销12上。
另外,安装孔15A配置在通孔14B、14C的各自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上,同时长孔14A形成得与通孔14B大致平行。更具体地说,弹簧构件17的一方的卡定部17A,位于与通孔14B和通孔14C的各自的中间部相正交(垂直)的2条直线的交点(安装板15的上端附近的安装孔15A)上。另外,所谓中间部,并不意味着严格的中央点,而意味着中央点附近。
即,该弹簧构件17在稍微挠曲的状态下装设在固定体11和可动体14之间,由此形成可动体14被相对于固定体11向下方施力(作用力)的结构。而且长孔14A的上端与定位环16相接触,通孔14B的上端与圈13相触接,可动体14被定位保持,构成开闭装置20。
接下来,对该开闭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开闭装置20的移动操作时的俯视图,图4是旋转操作时的俯视图。另外,图5A是表示组装有该开闭装置的移动电话(电子设备)的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5B是表示移动状态的透视图,图5C是表示旋转状态的透视图。
固定体11装设固定在在其上面形成有电源键、通话键、0~9数字键等操作部21以及话筒等声音输入部22的固定壳体23上。另外可动体14装设固定在形成有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部24、扬声器等声音输出部25的可动壳体26上。而且,通过开闭装置20,可动壳体26被保持得可相对于固定壳体23移动和旋转,从而构成移动电话(电子设备)。
在上面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在通过弹簧构件17相对于固定体11而使可动体14被向下方施力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装设有可动体14的可动壳体26,相对于固定壳体23被保持为关闭的状态。
而且,当从该关闭的状态,如图5B所示,用手使可动壳体26向上方向(箭头方向)移动时,伴随该操作,如图3所示,长孔14A由定位环16导向,通孔14B由圈13导向,同时装设在可动壳体26上的可动体14向向上方向(箭头方向)移动,当弹簧构件17的卡定部17A变为超过卡定部17B的位置时,弹簧构件17反转。
然后,由弹簧构件17而向上方向施力的可动体14进一步移动,当长孔14A下端与定位环16触接、通孔14B下端与圈13触接时,变为可动体14保持在该位置上、可动壳体26向上方向移动打开的状态。
即,在可动壳体26关闭的图5A的状态下,在打来电话等时候,如果用手使可动壳体26向上方向移动,如图5B所示,通过开闭装置20而打开可动壳体26,所有的操作部21露出而可以进行操作,同时声音输入部22和声音输出部25保持在嘴和耳朵的位置上而可以进行通话。
而且,在该朝上下方向的移动时,通过弹簧构件17的反转力,装设有可动体14的可动壳体26从某个位置被向上方向或下方向施力,因此构成得即使开闭操作的途中将手离开,可动壳体26也移动保持在开或闭的位置上。换言之,弹簧构件17,在使可动壳体26(可动体14)向移动方向移动的中间部,具有使对可动壳体26(可动体14)进行施力的方向反转的界限点。
进而,由于可动体14的移动、保持,是通过长孔14A与定位环16、通孔14B与圈13等设置在固定体11和可动体14之间的导向部而导向的,因此可以没有振动(晃动)地圆滑地进行可动壳体26的移动,同时可以进行开或闭位置下的可靠的保持。
另外,当从该关闭的状态,如图4所示,使可动壳体26向顺时针方向(箭头方向)旋转时,可动体14以与定位环16触接的长孔14A端部为支点而旋转,同时圈13从通孔14B向通孔14C移动,通孔14C也由圈13所导向,使弹簧构件17一边挠曲一边旋转,当通孔14C的下端与圈13触接时,变为可动体14保持在该位置上、可动壳体2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即,当从可动壳体26向上方移动的图5B的状态,如图5C所示,用手使可动壳体26向顺时针方向(箭头方向)旋转时,可动壳体26通过开闭装置20而变成横向,可以通过显示部24观看接受的电视,或操作露出来的操作部21,一边观看显示部24一边输入数字和文字。
而且,在该旋转操作时,也通过弹簧构件17的作用力、长孔14A与定位环16以及通孔14B与圈13等导向部,来进行可动体14的旋转和保持,因此构成得可以圆滑地进行可动壳体26的旋转,同时可以进行旋转了90度的位置下的可靠的保持。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大致板状的固定体11的上面,可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地载置可动体14,同时设置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该可动体14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17,由此以简单的结构便可进行移动和旋转的复合操作,可以得到使用容易且廉价的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另外,在固定体11和可动体14之间,设置长孔14A与定位环16以及通孔14B、14C与圈13等使可动体14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由此可以进行圆滑的操作和规定位置下的可靠的保持,可以使开闭装置使用更容易。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通过形成为L字状的通孔14B、14C而使可动体14向上方向完全移动、然后进而旋转而变为横向的操作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进行下述等各种操作通过在通孔14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与通孔14C大致平行地形成另一个通孔14C,而在向上方向移动的途中使可动体14旋转。
进而,在上面的说明中,形成长孔14A与L字状地正交的通孔14B、14C,从而将卡定有弹簧构件17的卡定部17A的安装孔15A配置在通孔14B、14C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上,但也可以根据使可动体14的移动方向下的施力方向反转的界限点位置的设定,或同样的旋转方向下的界限点位置的设定,将安装孔15A的位置配置在通孔14B、14C的各自的长度方向内的任意的位置上。
另外,对可动体14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17,除了所说明的线状的弹簧构件,使用弯折成大致U字状的板簧,或卷绕成螺旋状的螺旋弹簧等各种弹簧构件,都可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开闭装置,包括固定体;在上述固定体的上面以能够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可动体;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上述可动体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和限制上述可动体的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弹簧构件由单一构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弹簧构件是中间部卷绕起来、在两端部上具有卡定部的螺旋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弹簧构件,在使上述可动体向移动方向移动的中间部和向旋转方向旋转的中间部的至少一方上,具有使对上述可动体进行施力的方向反转的界限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导向部具有固定在上述固定体上的定位环和销,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动体上的长孔和通孔;上述长孔与上述定位环相对应,上述通孔与上述销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通孔为正交成L字形的形状,其中一个方向上的通孔与上述长孔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弹簧构件,在与上述通孔的L字形的各个方向上的通孔的中间部相正交的2条直线的交点上,具备一方的卡定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上述导向部还具有可旋转地装设在上述销上的圈。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备固定体的固定壳体;在上述固定壳体的上面以能够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具备可动体的可动壳体;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上述可动体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和限制上述可动体的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弹簧构件由单一构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弹簧构件是中间部卷绕起来、在两端部上具有卡定部的螺旋弹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弹簧构件,在使上述可动体向移动方向移动的中间部和向旋转方向旋转的中间部的至少一方上,具有使对上述可动体进行施力的方向反转的界限点。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导向部具有固定在上述固定体上的定位环和销,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动体上的长孔和通孔;上述长孔与上述定位环相对应,上述通孔与上述销相对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通孔为正交成L字形的形状,其中一个方向上的通孔与上述长孔平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弹簧构件,在与上述通孔的L字形的各个方向上的通孔的中间部相正交的2条直线的交点上,具备一方的卡定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导向部还具有可旋转地装设在上述销上的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具备固定体,在该固定体的上面配置得可以向规定方向移动和旋转的可动体,向移动方向和旋转方向对该可动体进行施力的弹簧构件,和限制可动体的移动和旋转的导向部。
文档编号H04M1/02GK1884860SQ20061009307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0日
发明者桑岛秀树, 工藤保亲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