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689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介面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是一种未压缩的全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接口标准,它把高清晰度视频与多频道音频信号融合连接到在单一数字接口上进行合成处理,通过一根线缆传送出去,它是一个针对家电制造业的数字技术标准,广泛应用于DVD播放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机顶盒(视讯转换器)、HDTV以及其他数字视听设备上,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图像的质量,不再需要进行模数转换。
HDMI接口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接口标准,是家电产品数字信号传输、连接的完美解决方案。HDMI是基于DVI(Digital VisualInterface)制定的,可以看作是DVI的强化与延伸,两者可以兼容。HDMI在保持高品质的情况下能够以数字形式传输未经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Gbps。DVD采用HDMI接口输出视频信号后,和平板电视结合,使图像的处理完全在数字化范围内进行,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降低干扰,使图像的色彩纯净度、通透性、分辨率、亮度、对比度、锐利度等指标达到最高水平,使DVD的画质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虽然其外观大小仅相当于USB接口,但功能要比数字视频接口DVI接口强大很多。首先,DVI的线缆长度不能超过8米,否则将影响画面质量,而HDMI基本没有线缆的长度限制。只要一条HDMI缆线,就可以取代最多13条模拟传输线,能有效解决家庭娱乐系统背后联机杂乱纠结的问题。其次,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在DVI上没办法进行,除非要增加传统的A/V端子传输信号,这样就会出现多组信号传输间相容问题的困扰。
不容置疑,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介面HDMI是视听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它将是未来视听产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因此HDMI连接器无疑也将成为连接器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业界陆续不断推出诸多新型结构以满足高数传输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可以达到高清晰多媒体传输的需求,通过线材与端子进行铆压的方式进行固定,方便快捷,极易满足自动组装生产,不但能提高组装效率,又能使得线材与端子接触的更加牢固。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HDMI插头连接器是由压线端子、隔离板、上下盖板、绝缘主体与前后拉伸铁壳组合再INSERT-MOLDING外壳塑胶而成,其中,压线端子包括至少一处弯折成型的线材压接部、线端止挡部、与端子隔离绝缘体组装的组设部、与绝缘主体组装的卡位部,以及与对插端配合的接触部;隔离板至少包括一本体和本体上设置的若干双面端子卡槽部;上下盖板的结构大体相同,是一种配合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隔离板收容腔、与隔离板的卡槽配合固定端子的若干凸台和配合固定的卡扣和卡槽三大部分组成;绝缘主体包括绝缘部件收容腔和端子收容腔,且两个收容腔为一体贯穿式,端子收容腔口部位设有若干上下分布的端子卡位槽;前拉伸铁壳主要用于收容绝缘本体部分,其形状与绝缘本体大致相同,为前后贯穿式,后拉伸铁壳则主要收容上下盖板,同时设有一进线敞开部,前后拉伸铁壳组装组装后通过焊接牢固的成为一整体,从而达到高频屏障(抗杂讯)的效果。其主要制造流程如下先用压线机将端子进行压线,并将压好线的端子放置于隔离板上的端子定位槽中,用上下盖板将其固定,再插入塑胶主体形成一固定整体,将前后拉伸铁壳套入该整体中,并将其焊接起来后进行INSERT-MOLDING外壳塑胶。
为了使熟悉该项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及目的与功能,特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辅助说明。但是,在本创作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揭露的技术,尚可变换其它实施方式,凡对该实用新型进行边缘性修改,皆不脱离本案的创作精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板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扣盖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扣盖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拉伸壳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拉伸壳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阶段组装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阶段组装组装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未进行外部Insert molding前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考图2所示,一种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10,隔离板20,上扣盖30,下扣盖40,绝缘本体50,前拉伸壳60,后拉伸壳70和线组80。
配合参考图3所示,端子组之单个端子包括载线部11,连接载线部11为端子直臂部分12,在端子直臂12上设有挡线部13和卡位部14,在直臂部12的终端向上弯折第一弹性臂15,在第一弹性臂15向下弯折第二弹性臂16,第一弹性臂15与直臂12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弹性臂15与第二弹性臂16的夹角为钝角。在第二弹性臂16弯折同一侧向上弯折第三弹性臂17,第二弹性臂16与第三弹性臂17的夹角为钝角,交接处倒圆形成第一接触部18。在第三弹性臂17下弯折一短小的勾头19。其中,载线部11是由主载体部110,在主载体部两侧分别为第一U型卡槽111和对应另一端第二U型卡槽112构成,第二U型卡槽的底部与载线部110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其中,挡线部13是卷曲而成,其横截面为一M型,卡位部14为一“工”型。
配合参考图4所示,隔离板20是通过注塑成型一大致为矩形的结构,在其两面均设有贯穿两端的若干隔栏21,隔栏之间形成若干端子收容腔22,端子收容腔22进一步包括与端子卡位部14配合设计的卡槽221,在设有卡槽221的一端相比较另一端的宽度要窄,并在其两侧设有贯穿上顶面和下底面的凹槽23,在靠顶面的凹槽设有第一台阶部231,在对应设有卡槽221的另一端的端子收容腔内设有第二台阶部222。
配合参考图5所示,上扣盖30是通过注塑成型,其包括主体31,锁扣32,从主体侧面33延伸一扣合部34,扣合部34的顶面设有一横截面为梯形的凸台341,两侧设有让位槽342,让位槽342靠顶面设有台阶部343,扣合部34的背面设有若干矩形凸台344,同时其两侧设有凸台345。主体31的背面设有半开口的收容腔311,收容腔311底面与扣合部34的背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该高度差与两侧的侧壁312包围而成一半开口状态,在收容腔311靠近高度差一端设有若干矩形凸台313,锁扣32设计在住体的两侧壁312上,其横截面为一L型,为了方便塑模锁扣32的成型而设计一贯穿顶面的通槽321。
配合参考图6所示,下扣盖40是通过注塑成型,其包括主体41,和在住主体侧面43延伸一扣合部42,其中主体41是由两侧壁411构成一半开口的收容腔412,收容腔412上设有若干矩形凸台4121,在两侧壁411上设有卡槽413,在卡槽413靠顶面设有台阶部414,扣合部42的顶面设有一横截面为梯形的凸台421,两侧设有卡扣部422,在卡扣部422内侧顶端设有锁扣424,在两侧卡扣部422之间设有若干矩形凸台423,其中矩形凸台423的底面与矩形凸台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配合参考图7所示,绝缘本体50是通过注塑成型,其包括矩形主体51和从主体延伸的“凸”字形插头部52,其中主体部51设有一中空部511,其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设有与中空部511贯穿的通槽512,插头部52内设一收容槽521,在主体部51的中空部511的底面设有上下两排错位的若干端子收容槽522,插头部52的顶面同样设有与端子槽522衔接并形成两节式通槽的贯穿部523。
配合参考图8所示,前拉伸壳60为金属冲压一体拉伸成型制造,包括主体部61和从主体部延伸的“凸”字型插头部62,其中插头部62设有拉伸贯穿的收容腔621,在其顶部设有两个矩型破孔622。在主体部61的开口处设四周设有沿边612。
配合参考图9所示,后拉伸壳70为金属冲压一体拉伸成型制造,包括主体收容部71和线材收容部72,其中主体收容部72包括收容腔711和其开口处设置的沿边712,主体收容部71与线材收容部72的收容腔贯穿。
本实施例组装方式是通过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第一阶段组装,配合参考图10所示,首先用压线机将线组80与端子10的载线部11进行压线,然后将端子组10载线部开口朝上分别装入隔离板20正反两面的隔离槽22中,端子卡位部14装入隔离槽22的卡槽221,载线部主体110的背面装入第二台阶部222。再将装有端子的隔离板装入下扣盖40中,让隔离板20的侧面凹槽23卡入下扣盖40的卡扣部422,直至下扣盖40的条形凸台423卡入隔离板20的隔离槽22中。最后将上扣盖30与下扣盖40扣合,让上扣盖30的锁扣32的凸台卡入下扣盖的卡槽413的台阶部414,与此同时,上扣盖30的凸台部345卡入隔离板20的台阶部231,并且,下扣盖40的卡扣部422的锁扣424卡入上扣盖30的台阶部343,同第二步一样,上扣盖30的条形凸台344卡入隔离板20的隔离槽22中,此时完成了第一阶段组装,参考图11所示。
配合参考图11所示,第二阶段组装是将第一阶段组装的半成品与绝缘本体50进行组设,具体说来是将第一阶段装配好的半成品的端子10的露出部从绝缘本体50的主体51的收容腔装入,直至绝缘本体50的通槽512卡入上下扣盖的凸台341和421(配合参考第6图)至锁死状态,与此同时,端子10的露出部卡入绝缘本体50的端子收容槽522中,并且端子10的勾头19卡入绝缘本体50的贯穿部523。
配合参考图11所示,第三阶段组装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前后拉伸铁盖60,70的组设,具体说来,首先是将前拉伸铁壳60的主体部61朝绝缘本体50的插头部52装入至下死点,然后将后拉伸铁壳70的主体收容部71套设在上下扣盖30,40的主体部31,41上,直至其开口处沿边713与前拉伸铁壳的沿边612紧靠,最后采用焊接技术将紧靠在一起的前后拉伸铁盖的沿边713,612焊接在一起,达到无缝焊接的目的,如此即完成整个本实施例的组装,组合后的形态参考第1图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复数端子组,隔离板,上扣盖,下扣盖,绝缘本体,前拉伸壳,后拉伸壳和线组,并通过预定的组装顺序进行组装达到最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目的,其特征在于端子组包括端子主体部、至少一处接线部、挡线部、至少一处卡位部和接触部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的载线部由主载线部和接线卡槽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载线部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一“U”字型凹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载线部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一矩形平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卡槽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一“U”字型或“V”字型凹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卡槽可设置在载线部的任意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接线卡槽的开口方向在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卡位部的侧面与端子主体侧面具有高度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接触部为至少通过在端子主体部两次弯折成型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接触部至少一侧设有扁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部的主载线部底面与端子主体部底面具有高度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部的主载线部底面与端子主体部底面在同一平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挡线部的横截面设有至少一处折弯轮廓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清晰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插头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挡线部的横截面设有至少一处拉伸轮廓线。
专利摘要一种HDMI插头连接器是由压线端子、隔离板、上下盖板、绝缘主体与前后拉伸铁壳组合再INSERT-MOLDING外壳塑胶而成,其中,压线端子包括至少一处弯折成型的线材压接部、线端止挡部、与端子隔离绝缘体组装的组设部、与绝缘主体组装的卡位部,以及与对插端配合的接触部。其组装顺序为先用压线机将端子进行压线,并将压好线的端子放置于隔离板上的端子定位槽中,用上下盖板将其固定,再插入塑胶主体形成一固定整体,将前后拉伸铁壳套入该整体中,并将其焊接起来后进行INSERT-MOLDING外壳塑胶。
文档编号H04N5/765GK2867763SQ20062006946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曾庆勇 申请人: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