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590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广播接收功能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有电视信号接收功能的便携电话的广播接收用天线,已i&i^ 是使用环形天线的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l)。
已提出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100中,如 图11所示,在通过铰接部103将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开闭自如地连接 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壳体上端部上,配置环形天线104,通过向壳体内 配置的电路基板105不平衡馈电,由此,使天线电流的一部分分布到电路 基板105的接地图案或形成为壳体的金属框架上,从而提高了辐射电阻, 改善了天线效率。
这样 的结构,在电视广播的频率UHF带内,作为环形长度约为1/10 波长以下的微小环形天线而工作,所以其工作频带是,例如,在470MHz 的lOMIIz左右这样比较窄的频带。
为解决这个问题,已知的是如下的结构即,具有图ll所示的可变调 谐电路106,与信号接收频道相联动而改变环形天线的调谐频率。另外,环 形天线104通过将馈电部107连接到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6而接收电视广 播电波。且,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6与频道控制部109连接,而受其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4209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说明的现有环形天线104中存在有如下的问题即,如果 要覆盖电视广播电波频率UHF带,例如,470MHz 710MHz的整个频带, 则需要增大可变调谐电路106的频率变化宽幅,所以存在例如可变容量二 极管的损耗? 1起天线效率的劣化这个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在宽带内具有高灵敏
度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包括设置在
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改变所述环形 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接近所述环形元件配置的、作为 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或者螺旋元件,所述环形元件和所述弯曲 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各自的馈电部直接连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另外,与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两元件在馈电点直 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 工作,这样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 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 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而且,本发明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将所述 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通过所述 可变调谐部件使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在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下频带内变 化;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共振频率被设定在所述广播接收频 率带的上频带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包括设 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一环形元件;改 变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配置在所述环形 元件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二环形元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述第 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还具有可变调谐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设定为比所述第 一 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更高的频 率。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 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是可翻倒式结构,在拉出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状态下,所述第 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可以平行,所述第二环 形元件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 一 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更长。
根据该结构,因为只在广播接收时拉出天线来使用,除此之外的时候, 可以将天线收起来,天线不成为障碍,并且,在使用时,在宽带也能总是 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通过与环形元件的开 口面平行地设置弯曲元件,两元件在馈电点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 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由此,具有可以在宽 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性能的效果。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图2 (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以及弯曲元 件的侧视图。
图2 (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以及弯曲元 件的正视图。
图2 (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视图。 图2 (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调谐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 的曲线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图6 (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视图。 图6 (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正视图。 图6 (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 的曲线图。
图8 (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 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 (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 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8 (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 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9 (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收
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9 (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收 纳状态的正^L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 性的曲线图。
图11是现有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附图标记i兌明
1 上壳体(壳体)
5 环形元件(第一环形元件)
5a 开口面
8 可变调谐电路(可变调谐部件)
9 馈电部 14 弯曲元件
26 环形元件(第二环形元件)
26a 开口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 图,图2 (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 视图,图2 (B)是前述环形元件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 变调谐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 电话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是通过铰接部3 将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可转动地支承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电话,其具有 设置在壳体1上端部附近并且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5;改变 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作为可变调谐部件的可变调谐电路8;接近环形元 件5配置并且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14 (或者,螺旋元件)。 环形元件5与弯曲元件14 (或者,前述螺旋元件)在各自的馈电部9直接 连接。
换言之,上壳体1的后盖4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 件构成的,下壳体2也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件构成的。 作为环形天线元件的环形元件5配置在上壳体1的上端。环形元件5作为 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而工作。环形元件5是,例如,将宽度L3为8mm, 长度为100mm的导体板弯折成形而构成,环形的开口面5a的大小,例如是 45mm ( L6 ) x5mm ( L2 )。这种情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的UHF带 (470MHz)内大约为0.15波长。
环形元件5被设置为,使得其开口面5a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和宽度
方向平行。图l中,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与XY平面平行,在此情况下, 环形元件5对水平偏波(Y方向偏波)成分有较高的灵敏度。环形元件5 的一端在接地点6被接地到上壳体1内部的电路基板13的高频接地电位。
另外,环形元件5的另一端、即没有与接地点6连接的一侧的端部7, 与可变调谐电路8连接,该可变调谐电路8作为频率控制部件、即可变调 谐电路部件。环形元件5的共振频率,通过可变调谐电路8,被控制在电视 广播频率470MHz ~ 71 OMHz中的下频带470MHz ~ 570MHz左右的范围内。
在距离环形元件5的接地点规定间隔(例如10mm左右)的位置上,设置 馈电部9。由此,馈电部9的阻抗设定为,例如50欧姆或者75欧姆。通过 将馈电部9连接到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环形元件5接收电视广播电波。 频道控制部11设定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通过在电视信号接 收电路IO生成的调谐电压12来控制可变调谐电路8。由此,环形元件5的 调谐频率被设定为与接收频道对应的频率,特别是,设定为在广播接收频 率带的下频带内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弯曲元件14是 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弯曲元件14由例如将 线径为0.5mm左右的导线成形为宽5mm、长35mm、间距(pitch) lmm的 弯曲形状而构成。弯曲元件14被配置在比环形元件5更上面的上端部侧, 弯曲元件14的轴向与便携电话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平行;弯曲元件 14的宽度方向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即X轴方向平行。此时,环形元件 5的开口面5a和弯曲元件14的宽度方向平行。另外,弯曲元件14被设置 为距离环形元件5的间隔L5为2mm左右。弯曲元件14的馈电端与环形元 件5的馈电部9直接连接,由此,与环形元件5并联地馈电。弯曲元件14 被设定为,其共振频率在前述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上频带内。
接下来,参照表示馈电点7的VSWR特性的图3及图4的同时,说明 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与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4所示的低频带(LowBand )(例如,频率为470 ~ 570MTIz)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如图3所示,环形元件5中,在未被接地的一侧的端部7串联连接可 变容量二极管VD1,并通过电容器Cl接地到电路基板13的高频接地点。 适当地设定电视信号接收频道电容C1的容量值,使由可变调谐电路8决定
的环形元件5的共振频率相应于电视信号接收频道而变化、也就是被跟踪。
例如,设定电容器C1的容量值,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 电压、即调谐电压12为0.5V时,成为图4中的标记18表示的VSWR特性 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时,成为图4中的标记19表示的VSWR特
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对应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 道,由此,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可以对应于"l妄收频道在470 570MHz范 围内变化。
如此,当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在470 ~ 570MHz左右 时,利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避免天线效率的大幅度劣化。如 果可变容量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比被提高以得到,例如470 ~ 710MHz这么宽 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会增大,所以 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定弯曲元件14的元件长度等各个参数,以使弯 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为640MHz左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弯曲元件14显 示出比环形元件5更宽的频带特性,在高频带(HighBand)、即570MHz 710MHz左右的频率范围内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总能 够得到图4中标记20所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接收470-570MHz的信号时,利用环形元件5 能够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并且,接收570MHz~ 710MHz的信号时,利用 弯曲元件14能够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可以得到较高的 接收灵敏度。
在此,々i设这样的天线结构如图2 (C)及图2(D)所示,利用配 置弯曲元件14的空间,只设置元件宽度为L3 + L5 = 10mm这么大的环形元 件5。图(A)及图(B)所示的环形元件5与图(C)及图(D)所示的环 形元件相比,元件宽度只窄了 L5 = 2mm这么大,但是,开口面5a的面积 不变,两环形元件的带宽几乎不变。
因此,图(A)及(B)的结构中,不增加内置天线占用的空间的体积, 就可以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在于与环形元件5的
开口面5a平行地i殳置弯曲元件14,两元件在馈电点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
电,两元件作为天线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由此,可以在整个频 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即使将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设定在低频带(LowBand)侧、 即470 ~ 570MHz,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设定在高频带(HighBand )侧, 也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此情况下,弯曲元件14分担的低频带 (LowBand),与高频带(HighBand)相比,波长更长,所以弯曲元件变大, 因此需要保证一定的空间。
且,弯曲元件14的配置位置在比环形元件5更上面的上端部侧、即Z 侧,这样,能够从作为电场型天线元件的弯曲元件14看到的开放空间可以 较大,以期望增加辐射电阻和带宽。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磁场型天线元件 的环形元件5,即使弯曲元件14存在于上端部侧,因此而产生的性能的劣 化也极小。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弯曲元件14作为与环形元件5并联连接的元 件,但是,也可以使用螺旋元件,该螺旋形状与螺旋元件内置的壳体内的 空间相对应而构成螺旋形状。
另外,便携电话的形状不限于折叠型,直板型或滑动型的形状也能得 到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其中,与前述部位相同的部位, 使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5及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 本结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环形元 件21是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在此带广播用 接收器的便携电话中具有作为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5,其设置在壳体 l上端部附近,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变调谐电路8,其是改变第一 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作为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21, 其接近环形元件5配置,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
换言之,环形元件21是将例如,宽5mm(L8)、长60mm的导体板弯 折成形而构成的,该环形的开口面21a的大小是例如,27mm ( L9 ) "mm (L7)。此情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UHF带(470MHz)内,大约是
0.1波长。
环形元件21配置在环形元件5的内侧,其开口面21a与便携电话的厚 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相平行。另外, 环形元件21与环形元件5的间隔,在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上,是lmm( L10 )。
此时,环形元件21配置为在便携电话的长度方向(Z方向)从环形 元件5突出3mm (L11 )。换言之,环形元件21配置在比环形元件5还上面 的壳体1的上端部侧,并且设置为与环形元件5重叠2mm (L12)。
在环形元件21的元件端部串联连接电容器22,环形元件21的电感与 电容器22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这样,通过将两个环形元件5、 21的开口面5a、 21a配置为平行且i殳 有适当的间隔,两环形元件5、 21就可以电;兹耦合而工作。
另外,可以在环形元件21设置可变调谐部件。且,环形元件21的调 谐频率优选地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还高的频率。
接下来,参照表示馈电部9的VSWR特性的图7,说明环形元件5的 调谐频率与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7所示的低频带(LowBand)(例如,频率为 470MHz ~ 650MHz )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在环形元件5,例如,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电压、即调 谐电压12为0.5V的时候,电容器Cl的容量值设定为图7中标记23表示 的VSWR特性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的时候,电容器C1的容量值 设定为图7中标记24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相 对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对应于接收频道在470 ~ 650MHz范围内变化。
这样,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为470 ~ 650MHz左右 时,通过使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将天线效率的劣化抑制得 较小。如果可变容量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比被提高以得到例如470MHz-710MHz这么宽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 会增大,所以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此问题,设定元件长度和电容器22的容量值C2等各个参数, 使环形元件21的共振频率为680MHz左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环形元件21, 在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是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还高的频率(高频带
HighBand)、即650MHz~ 710MHz左右的频率范围内,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且,环形元件21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 总是能得到图7中标记25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以上的结构,当接收470MHz-65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 形元件5,接收650MHz 71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形元件21能得到较 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内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是在环形元件5的内 侧,以与开口面21a平行的方式设置环形元件21,利用两环形元件5、 21, 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因此能够在整个 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还可以是如下的结构以电容22作为可变容量二极管,对它施 加调谐电压而构成可变调谐电路,使得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也变化。在 此情况下,从使电路结构简化的方面来看,优选的是,利用调谐电压12使 环形元件5和环形元件21共用调谐电压。通过将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 设定为在高频带(HighBand)内变化,使高频带(HighBand)的带宽达到 例如lOOMHz左右这么宽的话,可缩窄低频带(LowBand)的带宽,所以 能将天线效率的劣化抑制得更低。
另外,两环形元件5、 21的配直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结构,只 要是能够得到基于适当的结合度的电磁耦合的配置关系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但是,与前述部位相同的部位,使 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及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 本结构图,图8是表示将外置环形元件26拉出来的状态,图9表示将外置 环形元件26叠起来的状态。
在此,假定只在观看电视广播的情况下,才将外置环形元件26拉出来, 成为图8的状态,在不观看电视广播的情况下,成为如图9那样将外置环 形元件26叠起来的状态。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外置环形元 件26是将作为前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21形成为可翻倒式结构,在
拉出此环形元件21的状态下,环形元件21的开口面21a与作为第一环形元 件的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可平行地构成,环形元件21的环形长度设定为 比环形元件5的环形长度还长。
换言之,外置环形元件26是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 天线,被盖27覆盖,它被固定到固定夹具28。固定夹具28的结构是,可 绕旋转轴29旋转地被支承在上壳体1的侧面。盖27、固定夹具28及旋转 轴29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件构成。
外置环形元件26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环形长度还长,例 如2倍左右。外置环形元件26的结构是,将例如宽2mm、长115mm的导 体4反弯折而形成,环形的开口面26a的大小是例如50mmx7.5mm。在此情 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UHF带(470MHz),大约是0.18波长。
在图8所示状态的情况,外置环形元件26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端部的 外侧,其开口面26a被配置为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即, 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平行。
此时,外置环形元件26被配置为在便携电话的长度方向(Z方向)上 从环形元件5突出例如10mm,两环形元件5、 26的开口面5a、 26a被配置 为平行并设有适当的间隔,以在两环形元件5、 26之间得到电/f兹耦合。
在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元件端部串联连接有电容器22,外置环形元件 26的电感和电容器22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接下来,参照表示图8的状态中的VSWR特性的图10,说明环形元件 5的调谐频率和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10所示的高频带(HighBand)(例如,频率为 530MHz-710MHz)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在环形元件5,例如,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电压、即调 谐电压12为0.5V的时候,电容器22的容量值Cl设定为图10中标记30 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的时候,电容器22的容 量值C1设定为图10中标记31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相 对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对应于接收频道在530 ~ 710MHz范围内变化。
这样,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为530MHz- 710MHz 左右,通过使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抑制天线效率的大幅度
劣化。如果可变容量二4及管的容量变化比纟皮^提高以得到例如470MHz 710MHz这么宽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 会增大,所以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此问题,设定元件长度和电容器22的容量值C3等各个参数, 4吏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为490MHz左右。
在此,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的面积被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 开口面5a的面积还大,并且被配置为在上壳体1的上端部突出,因此,即 使在低频带(LowBand)、即470MHz~ 530MHz左右这么低的频率范围也 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 总是能得到图10中标记32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上述结构,当接收470MHz- 53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外置 环形元件26,接收530MHz-71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形元件5而能得 到较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内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是在环形元件5的上 端部侧,以与开口面26a平行的方式配置外置环形元件26,利用两环形元 件5、 26,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因此能 够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没有观看电视广播的时候,如图9所示,外置环形元件26以 旋转轴29为中心旋转而叠起来,外置环形元件26不会突出,不成为障碍。
且,如图9所示的情况下,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被配置为与 上壳体1的后盖4平行。换言之,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与环形元 件5的开口面5a被配置为相互垂直,因为几乎没有电磁耦合,所以不影响 环形元件5的工作。所以,在接收530MHz ~ 710MHz时,不必拉出外置环 形元件26,可以在没有突出部的状态下使用。
另外,外置环形元件26的拉出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滑动式 的拉出结构等,只要是突出到内置在壳体内部的环形元件之外侧的结构, 并且能够实现得到电^f兹耦合的外置环形的结构就可以。
本申请基于2005年5月2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5-148461 ), 其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工业可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通过与环形元件的 开口面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两元件通过馈电点直接连接而且并联地馈电,
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由此,具有在宽带 内总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性能这样的效果,可以应用于具有广播接收 功能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改变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接近所述环形元件配置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或者螺旋元件,所述环形元件和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各自的馈电部直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 在于,通过所述可变调谐部件使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在广播接收频率带 的下频带内变化,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共振频率被设定在所述广播接收频 率带的上侧频带内。
5、 一种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一环形元件;改变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 配置在所述环形元件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二环形 元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还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8、 根据权利要求5、 6或7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元件还具有可变调谐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设定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更高的频率。
10、 根据权利要求5、 6、 7或8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元件是可翻倒式结构,在拉出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 述第 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可以平行,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 一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 更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宽带都有较高灵敏度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14),两元件(5、14)通过馈电点(9)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5、14)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
文档编号H04N5/44GK101107749SQ20068000277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佐佐木博之, 山崎由加里, 斋藤裕, 长野健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