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于投影机的内部的光学装置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
技术背景在过去,人们知道有三板式的投影机,其中,通过采用分色镜等的色 分离光学系统,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为三原色的红、绿、蓝的色光,并且通过采用液晶面板等的3个光调制装置,针对每种色光,对应于图像 信息,进行调制,通过十字分色棱镜将图像调制后的各色光合成,通过投 影透镜,将彩色图像放大投影。作为用于这样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光学装置,其 中,调整光调制装置的位置,然后,将其直接固定于十字分色棱镜的光束 入射端面上,形成一体(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该光学装置的结 构,在其四个角部形成有孔的保持框内,收置光调制装置,在该孔中插入 销,在该销的周围,涂敷有粘接剂,将销的端面和十字分色棱镜的光束入 射端面、以及销的侧面和保持框的孔相互粘接固定。此外,在制造上述光学装置时,具有在各部分的组装结束之后,检查 该光学装置的检查步骤。在该检查步骤,采用具有设置光学装置的设置台 的检查装置。在该检查装置的设置台上,设置光学装置,进行该光学装置 的检查。在该检查步骤,需要将该光学装置正确地定位于设置台上地设置。于 是,在过去,通过将设置于光学装置的固定销(定位用凸部)嵌合于设置 在设置台的定位孔中,正确地将其定位于设置台上。另外,设置于设置台 的定位孔一般与设置台形成为一体而设置。专利文献l: JP特开2000—221588号文献另一方面,上述检查步骤通过一个检查装置,依次检查多个光学装置。 即,设置于设置台的定位孔多次地被固定销所嵌合。如果像这样,则该定 位孔逐渐磨耗而变形。如果像这样定位孔变形,由于难以将光学装置定位 而设置于正确的位置,故必须更换为具有正确的定位孔的新的设置台。该 更换导致发生制造费用成本也上升的不利情况,以及由于还需要进行设置 台自身的定位而使作业繁杂的不利情况。发明内容本发明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查装 置,该检查装置可通过延长设置于设置台的定位孔的寿命,延长设置台的 更换期间,抑制制造费用成本的上升,提高作业性,该检查装置用于检查 光学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下述方案的检查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用于检查设置于投影机的内部的光学装置。 该检查装置主要用于构成该光学装置的制造步骤的一部分的检查步骤,也 可用于检查是否发生故障的适合的检查步骤。即,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用于光学装置,基于被导入上述光学装置、从 上述光学装置射出的光束,检查上述光学装置,在该光学装置中,多个光 调制装置和色合成光学装置形成一体,该多个光调制装置相应于图傳_信息, 调制所射入的光束,该色合成光学装置具有通过上述多个光调制装置调制 后的光射入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将上述已调制的各光束合成,其特征 在于上述光学装置包括台座,该台座安装于上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与上 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侧,在上述台座,形成定位用的定位凸 部,上述检查装置包括设置台,该设置台具有支持上述光学装置的支持面, 在预定位置设置上述光学装置,在上述设置台,形成定位凹部,该凹部在 设置有上述光学装置的状态下,与上述定位凸部嵌合,在上述支持面的上 述定位凹部的周缘部,设置采用比形成上述定位凸部的材料硬的材料的加强部。按照该检查装置,通过将形成于光学装置的台座的定位凸部嵌合于设 置在设置台的定位凹部中,将光学装置定位于检查装置所具有的设置台的 适合位置。在这里,由于在支持光学装置的支持面的定位凹部的周缘部, 设置采用比形成定位凸部的材料硬的材料的加强部,故即使在定位凸部多 次地嵌合于定位凹部中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部,保护定位凹部的周缘部 使之不受到来自于所嵌合的定位凸部的冲击、摩擦的影响,难以使该定位 凹部磨耗变形。另外,由于加强件本身也比形成定位凸部的材料硬,故难 以发生磨耗变形。于是,即使在对设置台设置多个光学装置、依次检查的情况下,仍可 长期地将光学装置定位于适合的位置、合适地检查。另外,由于设置台也 难以劣化,故可延长更换的期间。这样,有助于抑制制造费用成本的上升, 4吏作业性提高。另外,最好,在上述检查装置中,在上iUn强部,形成沿上述定位凹 部的内周面延伸的筒部。如果像这样,在加强部形成沿定位凹部的内周面延伸的筒部,则可保 持定位凹部的内周面使之不受到来自于所嵌合的定位凸部的冲击、摩擦的 影响,难以发生磨耗变形。此外,最好,在上述检查装置中,上述加强部通过与上述定位凹部分 体的部件构成。如果像这样,加强部通过与定位凹部分体的部件构成,则可相对在过 去使用的设置台的定位凹部,简单而低成本地设置加强部。另外,即使在 该加强部劣化的情况下,使设置台仍处于原样的状态、仅仅更换该加强部 即可。于是,更换作业简单,另外,更换成本也低。还有,最好,在上述检查装置中,上述加强部由金属构成。 如果像这样,加强部由金属形成,则可获得上述预期的作用效果,同 时,容易按照与该定位凹部、其周边吻合的形状成型。特别是从有利于成 型的场合的方面来说,最好采用铜作为所选择的金属。
图1为从上方观看投影机的透视图;图2为从下方观看投影机的透视图;图3为按照示意方式表示构成投影机的光学组件的平面图;图4为表示光学装置的透视图;图5为表示台座的里侧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检查装置的平面图;图8为表示设置台的光学装置设置部的放大平面图;图9为表示加强件的实例的图;图IO为从背面侧观看构成检查装置的透射型屏幕的图;图ll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检查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图12为表示构成检查装置的计算机的功能的框图;图13为采用检查装置的光学装置的检查的顺序的流程图;图14为采用检查装置的光学装置的检查的顺序的流程图;图15为表示投影于透射型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图;图16为表示加强件的另一实例的图。标号的说明标号1表示投影机;标号2为外装壳体;标号4表示光学组件;标号5表示电路^L;标号10表示检查装置;标号21表示上壳体;标号22表示下壳体;标号40A表示收置部;标号40表示光学部件用壳体;标号41表示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标号42表示色分离光学系统;标号43表示中继光学系统;标号44表示光学装置;标号46表示投影透镜;标号47表示台座;标号50B表示设置台;标号55表示光学装置设置部;标号55A表示支持面;标号56A表示检查用照明装置;标号56B表示检查用投影透镜;标号57A表示第1定位孔;标号57B表示第2定位孔;标号57A1表示第1定位孔的周缘部;标号57B1表示第2定位孔的周缘部;标号58A、 59A表示第l加强件;标号58B、 59B表示第2加强件;标号58A1表示贯通孔;标号59A1表示筒部;标号59A2表示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l.投影机的结构)图1为从上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机l的透视图。图2为从下 方观看投影机1的透视图。在图1和图2中,投影机l包括基本呈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外装 壳体2为收置投影机1的主体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与按照跨该壳体21、 22的前方侧的方式安装的前壳体23。上壳体21像图1所示的那样,按照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 侧面和背面的顶面部211、侧面部212与背面部213的方式构成。在顶面 部211的前方侧,设置操作面板25。另外,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上壳体 21,在上述操作面板的后方侧,形成跨顶面部211的后方侧和背面部213 的凹部21A。收置于外装壳体2中的电路基板5的一部分从该凹部21A, 向外部露出。在外部露出的电路1415的一部分为构成接口部的各种连接 器5A。通过这些连接器5A,对投影机l连接外部设备。下壳体22像图2所示的那样,按照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 侧面和背面的底面部221、侧面部222与背面部223的方式构成。在底面 部221,形成开口部221X。在该矩形的开口部221X,灯罩24为嵌入式, 按照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另外,在底面部221,形成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 用的进气口 221A、 221B。在底面部221,在后方侧的基本中间部分,形成构成投影机l的支脚 部的后支脚22R。另外,在底面部221的前方侧的左右的角部,分别设置 相同地构成投影机1的支脚部的前支脚22F。即,投影机1通过后支脚22R 和2个前支脚22F,支持于3个点上。2个前支脚22F按照可分别沿上下方向前进后退的方式构成,调整投 影机l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倾斜度(姿势),可实现投影图像的位置 对准。前壳体23像图1所示的那样,按照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前表面、 顶面和侧面的前表面部231、顶面部232与侧面部233的方式构成。在前壳体23,形成跨前表面部231和顶面部232的开口部23A。按照 与该开口部23A相对应的方式,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设置投影透镜46。 此时,从开口部23A,投影透镜46的一部分在外部露出,通过作为该露出 部分的一部分的操作杆46A,可以以手动方式进行投影透镜46的变焦操作、 聚焦操作。另外,在前表面部231,在上述开口部23A的相反侧的位置,形成作为开口部的排气口23B。在该排气口23B的内侧,设置引导投影机l内的 空气的排气管67,相对排气口 23B,排气管67的排出口对向。在该排气 口 23B,形成成为投影机1的外部侧的外部百叶窗23Bl。在这样的外装壳体2的侧面侧,像图1所示的那样,按照跨上壳体21 的侧面部212和下壳体22的侧面部222的方式形成进气口 2A。在该进气 口2A的内侧,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多叶片风扇。图3为按照示意方式表示光学组件4的平面图。光学组件4像图3所示的那样,包括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 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以及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 投影透镜46。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为下述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用于基本均匀 地照明构成光学装置44的3个液晶面板441(针对红、绿、蓝的每种色光, 分别设为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包括光源装置 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光变换元件414与重叠 透镜415。光源装置411包括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6,与反射器417,通过 反射器417,将从光源灯416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反射,形成平行光线, 将该平行光线射向外部。光源灯416采用卣素灯。另外,除了卣素灯以外,也可采用金属卣化 物灯、高压水银灯等。反射器417采用抛物面镜。另外,也可代替抛物面镜,而采用平行凹 透镜和椭圆面镜的组合体。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从光轴方向观看具有基本矩形状的轮廓的小 透镜呈矩阵状排列的结构。各小透镜将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分成多个 部分光束。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基本相同的结构,具有小 透镜呈矩阵状排列的结构。该第2透镜阵列413与重叠透镜415—起,具 有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成像于液晶面板441上的功能。偏振光变换元件414设置于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 并且与第2透镜阵列413—体,形成组件。这样的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将 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为1种偏振光,由此,光学装置44的光的 利用效率提高。具体来说,通过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变换为1种偏振光的各部分光通 过重叠透镜415,最终基本重叠于光学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上。在采用 调制偏振光的类型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中,由于只能够采用1种偏 振光,故来自发射其它种类的任意的偏振光的光源灯416的光基本一半不 能被利用。由此,通过采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 束全部地变换为一种偏振光,提高光学装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包括2个分色镜421、 422,与反射镜423,具有 通过2个分色镜421、 422,将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 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中继光学系统43包括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与反射镜432、 434,具有将作为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色光的红色光引导到液晶 面板441R的功能。此时,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中,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 统41射出的光束的红色光分量和绿色光分量实现透射,并且蓝色光分量反 射。通过分色镜421反射后的蓝色光通过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8 , 到达蓝色用的液晶面板441B。该场透镜418将从第2透镜阵列413射出的 各部分光束变换为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于其它的液晶 面板441G、 441B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8也同样。另外,在分色镜421中实现透射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分 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绿色用的液晶面板441G。另一方面, 红色光在分色镜422中实现透射,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进而通过场透镜 418,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R。此外,对红色光采用中继光学系统43的目的在于,由于红色光的光 路的长度大于其它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故防止光的扩散等造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即,其目的在于照原样,将射7^射侧透镜431的部分光束 传递到场透镜418。光学装置44相应于图像信息,调制已射入的光束,形成彩色图像, 包括被射入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出的各色光的3个入射侧偏振片 442;作为设置于各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后级的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 441R、 441G、 441B;设置于各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的后级的射 出侧偏振片443;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44。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比如,将多晶硅TFT用作开关元件。在光学装置44中,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出的各色光通过3个 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入射侧偏振片442以及射出侧偏振片443, 形成相应于图像信息而调制了的光学像。入射侧偏振片442仅仅使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出的各色光中 的一定方向的偏振光实现透射,吸收其它的光束,其构成为,在蓝宝石玻 璃等的基板上贴附有偏振膜。射出侧偏振片443也按照与入射侧偏振片442基;M目同的方式构成, 仅仅使从液晶面板441 (441R、 441G、 441B)射出的光束中的预定方向的 偏振光实现透射,吸收其它的光束。相垂直的方式i殳定。十字分色棱镜444将从射出侧偏振片443射出的、针对每种色光调制 后的光学像合成,形成彩色图像。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中,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 电介质多层膜沿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基本呈X形状设置,通过这些电介 质多层膜,将3种色光合成。另外,该十字分色棱镜444中的、与射出侧 偏振片443对向的端面成为光束入射侧端面,虽然关于这一点在图中没有 示出。投影透镜46将由光学装置44的十字分色棱镜444合成了的彩色图像 放大而投影。ii以上说明的光学装置44具有通过下述方式形成一体的结构,该方式 为如图4所示的那样地,对十字分色棱镜444组装3个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图4为表示光学装置44的透视图。在光学装置44中,像图 4所示的那样,将3个面板支持板445R、 445G、 445B设置于十字分色棱 镜444的3个光入射端面。在3个面板支持板445R、 445G、 445B,相应 的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在夹持射出侧偏振片443B的状态下,通 过适合的螺故部件48固定,形成一体。另外,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与3 个光入射端面交叉的端面侧(底部),安装台座47。即,在该台座47上, 栽置十字分色棱镜444。台座47还支持固定3个面板支持板445R、 445G、 445B的各自的底部(与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侧)。图5为表示台座47的里侧的平面图。台座47像图5所示的那样,包 括从平面看呈正方形状的台座主体471;和按照从该台座主体471的中心 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的2个臂部472A、 472B。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0 的内部设置光学装置44时,该2个臂部472A、 472B是被导向固定于光学 部件用壳体40的内部的适合部位的部位。另夕卜,在台座47的里侧,设置有作为定位凸部的2个定位销491、492。 即,在1个臂部472B的前端内面设置按照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呈销状形 成的第1定位销491。另外,同样在台座主体471中的、位于相对i殳置有 第1定位销491的部位为对角线方向的内面,也设置按照向下方突出的方 式呈销状形成的第2定位销492。该第1定位销491和第2定位销492与 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0的定位孔嵌合,由此,将台座47定位于光学部 件用壳体40内的适合的位置。另外,第1定位销491和第2定位销492 的材料选择聚碳酸酯等的塑料树脂,与该台座47形成一体。以上描述的各光学系统41~44收置于塑料树脂制的光学部件用壳体 40的内部。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0包括收置部,该收置部形成有槽部, 该槽部中按照从上方滑动的方式嵌入各光学部件412~415, 418, 421~ 423, 431~434, 442;和盖部,该盖部将该收置部的顶部的开口侧封闭。 另外,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0的一端侧,收置有光源装置411,在另一端侧,通过头体部,通过螺紋止动而固定投影透镜46。 (2.光学装置44的检查装置的结构)下面对构成上述投影机1的光学装置的检查装置进行描述。图6为表 示本发明的检查装置10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该检查装置10的平面图。检查装置10像图6和图7所示的那样,包括收置设置已制造的光学 装置44的检查部主体50;和投影部主体60。检查部主体50包括UV挡光罩50A;和设置台50B,该设置台50B 设置于该UV挡光罩的内部,用于设置光学装置44。在设置台50B中,设置检查用照明装置56A,其中,为了适当检查 已制造的光学装置44,按照使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与光学装置44的 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相对应的方式射入这些光;检查用投影透镜 56B;以及设置成为检查对象的光学装置44的光学装置设置部55。检查用照明装置56A采用上述光学组件4的结构,即,采用与积分器 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和中继光学系统43相同的结构。另 外,检查用投影透镜56B采用与上述投影机1的投影透镜46相同的结构。图8为从上方观看设置于设置台50B的光学装置设置部55的放大平 面图。另外,图8为为了容易观看2个定位孔57A、 57B,而省略检查用 照明装置56A和检查用投影透镜56B的图。在像上述那样设置于设置台 50B的光学装置设置部55为i殳置作为检查对象的、成为了制成品的光学装 置(参照图4) 44的部位,确保可设置光学装置44的空间,将光学装置 44设置于预定位置。在该光学装置设置部55,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0的收置部40A相同, 在作为定位凹部的2个定位孔57A、 57B中,第1定位孔57A和第2定位 孔57B形成于与设置于光学装置44的台座47的2个定位销491、 492对 应的位置,该第1定位孔57A与设置于台座47的臂部472B的第1定位销 491嵌合,该第2定位孔57B与设置于台座47的台座主体471的第2定位 销492嵌合。标号55A表示支持已设置的光学装置44的支持面。像图8所示的那样,在第1定位孔57A和第2定位孔57B的各自中,安装作为加强部件(加强部)的加强件58A、 58B。设置于该第1定位孔 57A中的是第1加强件58A,设置于第2定位孔57B中的为第2加强件58B。图9 (A)为表示第1加强件58A的透视图。图9 (B)为表示该第1 加强件58A安装于第1定位孔57A的实例的剖视图。图9 (A)所示的第 1加强件58A呈在中央处设置有贯通孔58A1的圓盘状。该贯通孔58A1呈 从上面看与第1定位孔57A相同的形状。具体来说,贯通孔58A1和第1 定位孔57A的从上面看的形状,呈限制第1定位销491向预定方向的位置 偏移的长孔形状。另外,第1定位销491呈沿定位孔57A的长孔的短轴方 向嵌合的圆柱形状。<象图9 (B)所示的那样,第1加强件58A按照覆盖而保护第1定位 孔57A的周缘部57A1的方式安装于支持面55A。在这里,第1加强件58A 按照第1加强件58A的贯通孔58A1的孔形状与第1定位孔57的孔形状相 一致的方式安装于支持面55A。由此,即使在使第1定位销491与第1定 位孔57A嵌合的情况下,第1定位销491仍不与该第1定位孔57A的周缘 部57A1干涉。另外,该第l加强件58A由以作为金属的铜为材料的成型品构成。即, 第1加强件58A采用比笫1定位销491的材料的塑料树脂硬的材料、由可 安装于第1定位孔57A的分体的部件构成。另外,第1加强件58A既可通 过适合的树脂粘接剂,粘接固定于该周缘部57A1,也可通过适合的螺紋部 件螺合固定。同样在第2定位孔57B和笫2加强件58B中,仅仅其孔的尺寸和形 状与上述的第l定位孔57A和第l加强件58A不同,其它的方面基本采用 相同的构成。即,相对于第1加强件58A对应于第1定位孔57A和第l定 位销491而形成的情况,第2加强件58B对应于第2定位孔57B和第2定 位销492而形成,仅仅这一点不同,其它的结构像第1加强件58A那样构 成,关于这一点的图示、描述省略。另外,同样在该第2加强件58B中, 按照覆盖而保护第2定位孔57B的周缘部57B1的方式安装于支持面55A。对像这样构成的2个定位孔57A、 57B的各自,粘接固定上述加强件58A、 58B,使设置于上述光学装置44的台座47的定位销491、 492嵌合, 由此,光学装置44按照相对检查用照明装置56A和检查用投影透镜56B 位于适合位置的方式被定位。另外,像图6和图7所示的那样,UV挡光罩50A包括包围设置台 50B的侧板51、底板52、以可开闭的方式i殳置于侧板51的门53以及设置 于下部的载置台54。在侧板51,设置透射窗51A,该透射窗51A用于使 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照射的图像光透射到投影部主体60。门53在供给、取出成为检查对象的光学装置44时等的场合设置,由 不使紫外线透射的丙烯酸板形成。在栽置台54的下部侧,设置有在安装装置时使检查部主体50容易 移动的脚轮54A。投影部主体60包括作为透射型屏幕装置的屏幕组件70;作为拍摄 装置的图像检测装置80;以及收置屏幕组件70和图像检测装置80的暗室 60A。在暗室60A中,包括包围屏幕组件70和图像检测装置80的侧板 61、底板62和顶板63、载置台64。在侧板61,设置用于使从检查用投影 透镜56B照射的图像光实现透射的透射窗61A,在载置台64的下部,设 置脚轮64 A 。屏幕组件70被投影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射出的图像光,包括设 置于暗室60A的检查部主体50侧的透射型屏幕71;和设置于暗室60A的 与检查部主体50侧相反侧的反射组件72。图10为从背面侧观看透射型屏幕71的图。透射型屏幕71像图IO所示的那样,包括设置于周围的矩形的框体 711;和设置于该框体711的内侧的屏幕主体712。屏幕主体712可按照比 如,在不透明树脂层上均匀^:设置光学珠粒的方式构成,如果从i殳置有 光学珠粒的一侧射入光束,则光学珠粒成为透镜,将光束射出到屏幕主体 712的内面侧。另外,在屏幕主体712,设置透射窗71A,该透射窗71A 使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射出的图像光实现透射。反射组件72像图6所示的那样,将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射出的图像光朝向透射型屏幕71反射,包括与该检查用投影透镜56B正对地配 置的反射装置主体721;和反射装置移动机构722,该反射装置移动^! 722可使上述反射装置主体721,相对检查用投影透镜56B,沿前进后退方 向移动。反射装置主体721包括反射镜721A,该反射镜721A对应于所射出 的图像光的位置,设置于同一面内;安^721B,在该安W721B安装 有该反射镜721A;以及支持板721C,该支持板721C支持该安装板721B 的下部。反射镜721A的反射面721A1按照与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照射 的图像光的光轴相垂直的方式构成。反射装置移动机构722包括多个轨道722A,该多个轨道722A在暗 室60A的底板62处,沿与透射型屏幕71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车轮 722C,该车轮722C按照可在这些轨道722A上旋转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 持板721C;以及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旋转驱动该车轮 722C。图像检测装置80为对形成于透射型屏幕71上的投影图像的预定部分 进行检测的装置,包括设置于透射型屏幕71的内面侧的四个角部部分的 4台3CCD相机81;和沿透射型屏幕71的面使各3CCD相机81移动的移 动机构82。作为拍摄装置的3CCD相机81将投影图像分解为作为多种色光的3 色光(红、绿、蓝),针对这些分解的色光中的每种色光,通过作为专用 的拍摄元件的CCD进行拍摄,从屏幕主体712的背面侧,检测投影图像。 另外,3CCD相机81可通过遥控,自由地调整变焦、聚焦。移动机构82 ^^图10所示的那样,包括沿框体711的水平方向延伸 的水平部821;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822;以及安装3CCD相机81的 相机安装部823。由此,各3CCD相机81相对水平部821,垂直部822沿 水平方向滑动,相对该垂直部822,相机安装部823沿垂直方向滑动,可 沿透射型屏幕71而自由地移动。图11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检查装置10的控制结构的图。检查部主体50内的光学装置44和投影部主体60像图11所示的那样,与作为图像处理装 置的计算机90电连接。计算机90包括CPU和存储装置,进行检查对象的光学装置44的液 晶面板441R、 441G、 441B的工作控制,进行投影部主体60的移动^Mj 的工作控制,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视频捕获板等的图像获取装置,与4 台3CCD相机81连接。通过3CCD相机81拍摄的投影图像通过上述图像获取装置,输入到 计算机卯中,变换为适合于计算机的图像信号,然后,通过在进行包括 CPU的计算机90的工作控制OS上展开的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图像处理。图12为表示计算机90的功能的框图。像图12所示的那样,计算机90包括处理部91;焦点位置调整部 92;移动量获得部93;液晶面板位置测定部94;拍纟聂元件调整部95;外 周端部位置获得部96;像素偏移测定部97;是否良好判定部98和液晶面 板控制部99。处理部91通过作为图像获取装置的视频捕获板100,将通过3CCD 相机81拍摄的投影图像X,变换为图像信号,获取该信号,根据该已获取 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的运算处理。焦点位置调整部92根据通过处理部91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图像,按照 使该图像的焦点一致的方式驱动控制反射装置移动机构722,改变反射装 置主体721的位置。另外,焦点位置调整部92针对3色光中的每种色光而 实施。移动量获得部93针对每种色光获得在通过焦点位置调整部92进行 了焦点调整时的反射装置主体721的从基准位置的移动量。液晶面板位置测定部94才艮据通过移动量获得部93获得的每种色光的 移动量,测定光轴上的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的位置。拍才聂元件调整部95根据通过处理部91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基本矩形的 对准图形图像,按照使4台3CCD相机81移动到与作为该对准图形图像 的外周端部的四个角部分Y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驱动控制移动机构82。外周端部位置获得部96针对3种中的每种色光,获得移动到对准图 形图像的四个角部分Y的位置的各3CCD相机81的位置。像素偏移测定部97根据通过外周端部位置获得部96针对3色光中的 每种色光获得的四个角部位置,测定像素偏移。是否良好判定部98根据所测定的液晶面板的光轴上的位置、像素偏 移的值,判定作为检查对象的光学装置44是否良好。另外,通过该是否良 好的判定,判定该光学装置44是良品,还是不良品。 (3.光学装置检查方法)在这样的检查装置10中,成为调整对象的光学装置44的检查方法根 据图13和图14所示的流程图而进行。另外,图13和图14为表示采用上 述检查装置10的光学装置44检查的步骤的流程图。(1) 首先,将作为制成品的光学装置44的、设置于台座47的2个 定位销491、 492,对准设置于光学装置设置部55的2个定位孔57A、 57B, 而与其嵌合,由此,光学装置44定位于光学装置设置部55的适合位置, 将该光学装置44设置于设置台50B上(处理Sl)。(2) 点亮检查装置10的检查用照明装置56A (处理S2 ),从液晶面 板控制部99,向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输出预定信号,将投影图像 设定为全白状态(处理S3:投影图像形成步骤)。如果像这样形成,从该 检查用照明装置56A射出的光束射入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通过 十字分色棱镜444合成,从检查用投影透镜56B射出。该射出的合成图像 光通过反射装置主体721反射,然后,投影到透射屏幕71上,形成投影图 像X。(3) 驱动^^射装置移动机构722的反射镜轴,将反射装置主体721 设定为基准投影距离(处理S4)。具体来说,基准投影距离为从光学装置 44到透射型屏幕71,但是,因制品而不同,为大概1.8m的位置。(4) 使上述反射镜轴工作,使反射装置主体721沿相对透射型屏幕 71前后的方向前进后退(处理S5:屏幕装置移动步骤)。(5) 通过位于投影图像X的4个角部的4台3CCD相机81,对投影图像X进行拍摄,通过处理部91进行运算处理,同时,通过焦点位置调 整部92,针对3色光中的每种色光,以基本同时的定时,进行投影图像X 的焦点调整(处理S6:屏幕装置移动步骤)。此时,通过移动量获得部93, 根据基准投影距离,针对每种色光,获得最佳焦点位置(处理S7:移动量 获得步骤)。另外,通过借助液晶面板位置测定部94获得的这些最佳焦点位置, 计算作为以绿色光的最佳焦点位置为基准的红色光和蓝色光的最佳焦点位 置的焦点位置差,即,光轴上的、相对绿色光用液晶面板的位置的红色光 用液晶面板的位置偏移以及相对绿色光用液晶面板的位置的蓝色光用液晶 面板的位置偏移(处理S8:液晶面板位置偏移测定步骤)。(6) 接着,在是否良好判定部98,判定上述红色或蓝色的液晶面板 位置差是否处于预定的基准值的范围内(处理S9:是否良好判定步骤), 在判定为不在范围内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另一方面,在判定为 在该范围内的场合,进行处理SIO。(7) 然后,在是否良好判定部98,判定所获得的各色光的每一种色 光的最佳焦点位置是否在基于基准投影距离的预定范围内(处理S10:是 否良好判定步骤),在判定为不在该范围内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该范围内的场合,进行处理Sll。(8) 接着,向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输出预定的信号,将 投影图像设定为全白状态,在屏幕上对准焦点(处理Sll)。在屏幕上的 投影图像中,判定光学装置44中的污物、绒毛、污渍、划痕是否在规格数 以下(处理S12),在判定为多于g数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 另一方面,判定为在规格数以内的场合,进行处理S13。(9) 然后,计算机90将包括对准调整用的图像图形的图像信号输出 给各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像图15所示的那样,将投影图像形成 为黑底PB上的白框PW状的对准图形图像P(处理S13),然后,通过拍 摄元件调整部95,分别使4台3CCD相机81移动(处理S14:拍摄元件 调整步骤),通过外周端部位置获得部96,检索对准图形图像P的白框PW的四个角部部分Y (处理S15),计算测定而获得四个角部部分Y的 位置(处理S16:外周端部位置获得步骤)。这些工作针对3色光,通过4 台3 CCD相机81中的相应相机而实施。(10) 之后,通过像素偏移测定部97,计算以绿色光的四个角部位置 为基准的红色光和蓝色光的四个角部位置的差(处理S17),作为该红色 或蓝色的4个角部位置的差(像素偏移量)而进行计测(S18)。(11) 在是否良好判定部98,判定该像素偏移量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 的范围内(处理S19:是否良好判定步骤),在判定为不在该范围内的场 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该范围内的场合,进行 处理S20。(12) 然后,向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输出预定信号,将投 影图像设定为全黑状态,将焦点对准在屏幕上(处理S20)。针对屏幕上 的全黑状态的投影图像,判定是否有光泄漏(处理S21),在判定为有光 泄漏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没有光泄漏的场 合,进行处理S22。(13) 接着,向液晶面板441R、 441G、 441B,输出预定信号,在投 影图像为全黑状态、将焦点对准在屏幕上的原样不变的状态,判定在屏幕 上的投影图像中,光学装置44中的点缺陷数是否在规格数以下(处理S22 ), 在判定为多于g数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不良。另一方面,在判定为 在规格数以内的场合,判定光学装置44为良品,组装于投影机中。(4.实施例的效果) 按照本实施例,实现下述这样的作用效果。即,由于在定位孔57A、 57B的周缘部57Al、 57Bl,安装加强件58A、 58B,该加强件58A、 58B采用比形成该定位销491、 492的材料的塑料树 脂硬的铜而形成,故即使在该定位销491、 492多次地嵌合于定位孔57A、 57B中的情况下,仍可通过该加强件58A、 58B,保护定位孔57A、 57B的 周缘部57A1、 57Bl,使之不受到由所嵌合的定位销491、 492产生的沖击、 摩擦的影响。在这里,由于定位孔57A、 57B形成于由塑料制树脂形成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0中,容易磨耗变形,故通过这样的作用效果,设置台 50B (光学装置设置部55)的寿命周期显著地提高。另外,上i^口强件58A、 58B的材料选择铜,该加强件58A、 58B按 照与定位孔57A、 57B分体的方式成型而构成,可简单而低价格地安装。 另外,即4吏在该加强件58A、 58B劣化的情况下,可以仍橫j殳置台50B处 于原样的状态,仅仅更换该加强件。通过上述方式,即使在对该设置台50B设置多个光学装置44而依次 检查的情况下,在较长的期间,可将光学装置44定位于设置台50B的适 合位置,可适合地检查光学装置44。另夕卜,设置台50B的性能也难以劣化, 这样,可延长更换的期间。由此,有助于抑制制造费用成本的上升,使作 业性提高。(5.实施例的变形)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 的方案等的、^像下述那样变形等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比如,上述加强件58A、 58B也可像下述这样构成。图16 (A)为表 示加强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图16 (B)为表示该加强件安装于第1定 位孔57A的实例的剖视图。另外,该加强件59既可在上述的第l加强件 58A和第2加强件58B中的任何一方中所采用,也可在两者中采用。图16(A)所示的实例的加强件59A包括呈中空筒状的筒部59A1; 和凸缘部59A2,该凸缘部59A2在该筒部59A1的上端,沿筒部59A1的 径向延伸。筒部59A1由从横截面看椭圆型形状的中空筒状结构构成,外 径尺寸设定为与第1定位孔57A的内径尺寸相一致的尺寸。另外,该筒部 59A1的内径尺寸设定为与第1定位销491的外径尺寸相一致的尺寸。另外,第1加强件59A的筒部59A1的长度按照大于该第1定位销491 的长度的尺寸设定。即,筒部59A1在第1定位销491嵌插于该中空内部 中的场合,具有该第1定位销491足以接触的长度。凸缘部59A2设定为 大于第1定位孔57A的内径尺寸的尺寸。在这里,该第1加强件59Ai殳置于第1定位孔57A内的、至少定位销491所接触的部位,扩大到与定位销491、 492接触的部位的周边的凸缘 部59A2覆盖而保护第1定位孔57A的周缘部57A1。另外,筒部59A1按 照沿第1定位孔57A的内周面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这里,呈扩大到第l定 位销491所接触的部位的周边的形状。由此,在使第1定位销491与第1 定位孔57A嵌合的场合,第1定位销491与第1加强件58A的内周面接触, 保护第1定位孔57A的内部。如果^f象本例那样,在加强件59A形成沿定位孔57A的内周面延伸的 筒部59Al,则可防止定位孔57A的内周面受到由所嵌合的定位销491产 生的冲击、摩擦的影响,4吏之难以磨耗变形。另外,如果像本实例那样, 在加强件59A,形成沿定位孔57A的内周面延伸的筒部59Al,则定位销 491、 492所接触的部位的周边的刚性也提高。由此,即使在将定位销491、 492嵌合于定位孔57A、 57B中,依次在设置台50B设置光学装置44的情 况下,仍难以破坏该定位孔57A、 57B,并且定位也能正确地进行。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对作为定位凸部的定位销491、 492的材 料为塑料树脂的情况,加强件58A、 58B选择比该塑料树脂硬的铜为材料 而形成。但是,该加强件和定位销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实例,可适当地选择。即,作为本发明的加强部的加强件,选择即使在定位销多次嵌合于定 位孔中的情况下、该定位孔仍难以磨耗变形的程度的较硬的材料而形成即 可。比如,在定位销的材料为塑料树脂的场合,加强件的材料可选择高于 该塑料树脂的硬度的硬度的塑料树脂。本发明的检查装置通过延长设置于设置台的定位孔的寿命,延长设置 台的更换期间,抑制制造费用成本的增加,使作业性提高,这样,可用于 光学装置的制造的检查步骤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用于光学装置,基于导入上述光学装置、从上述光学装置射出的光束,检查上述光学装置,在该光学装置中,多个光调制装置和色合成光学装置形成一体,该多个光调制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调制已射入的光束,该色合成光学装置具有通过上述多个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射入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将上述已调制的各光束合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装置包括台座,该台座安装于上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与上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侧;在上述台座,形成有定位用的定位凸部;上述检查装置包括设置台,该设置台具有支持上述光学装置的支持面,将上述光学装置设置于预定位置;在上述设置台,形成有定位凹部,该凹部在设置有上述光学装置的状态下,与上述定位凸部嵌合;在上述支持面的上述定位凹部的周缘部,设置有采用比形成上述定位凸部的材料硬的材料的加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强部,形 成有沿上述定位凹部的内周面延伸的筒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部由 与上述定位凹部分体的部件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加强部由金属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延长设置台的更换期间,抑制制造费用成本的上升,提高作业性,用于检查光学装置的检查装置。其包括设置光学装置(44)的光学装置设置部(55),在光学装置设置部(55)中,设置定位孔(57A、57B),该定位孔(57A、57B)与设置于光学装置(44)侧的定位销(491、492)嵌合,在该定位孔(57A、57B)的周缘部(57A1、57B1),设置保护该周缘部(57A1、57B1)的加强件(58A、58B)。
文档编号H04N9/31GK101271259SQ2007100891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0日
发明者斌 杨, 袁建辉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