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业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463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媒体业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媒体业务系统,特别是一种支持IPv4和IPv6网络的 共享互动多媒体业务系统,属于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动多媒体业务主要是指用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交互(例如视频点播) 的包括视频、音频、文本浏览等在内的多媒体业务。现有的基于IP网络 的互动多媒体业务只支持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网络或者只支持互联 网协议第6版(IPv6)网络。由于IPv4向IPv6网络过渡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并且过渡过程中不 可能将基于IPv4网络的业务在短时间内全部切换为基于IPv6网络的业 务,因此,基于IPv4网络的业务和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存在一个共存期, 目前的业务都是基于IPv4的网络,而IPv6是下一代IP网络发展的趋势 之一,如何4吏互动多i某体业务既能够适应未来IPv6的网络应用又兼顾当 前的IPv4网络环境,是一个技术难题。现有的网络结构基本上都是独立并且分离的,即端到端的系统,要么 是IPv4用户端对应IPv4网络提供的IPv4业务,要么是IPv6用户端对应 IPv6网络提供的IPv6业务,这样通常每个用户需要两个不同用户端来分 别支持IPv4、 IPv6业务。现有的业务模式用户即使可以同时使用IPv4/ IPv6两个服务端提供的业务时,也是利用了 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通 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用户端通过IPv4/IPv6网络-使用对应的IPv4/ IPv6业务,直接接入IPv6 (或IPv4)网络的用户端在使用基于IPv4 (或 IPv6)网络的业务时,通过IPv6 (或IPv4)网络访问位于IPv4 (或IPv6)
网络的业务服务端,因此,这种不同业务之间的访问是通过网络之间间接转换实现的。现有的业务模式用户仅使用IPv4服务端提供的互动多媒体 IPv4业务,或者仅使用IPv6服务端提供的互动多媒体IPv6业务,或者虽 然同时使用两个服务端提供的业务,但通过两个网络之间间接转换实现访 问。目前间接访问需要网络间IPv4/IPv6进行转换,这往往会形成带宽瓶 颈,是网络设计尽可能要避免的,并且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 IPv4/IPv6共存业务系统的组网结构及具体实现方式,运营商需要自己解 决网络承载和业务模式的实现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媒体业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IPv4网络的业 务和下一代IP网络发展趋势的IPv6网络的业务存在一个共存期,但现有技 术却没有针对IPv4/IPv6共存业务系统的实现方法,现有的间接访问存在带 宽瓶颈等问题,实现在IPv4和IPv6网络环境及两套网络电视系统下,用户 能同时享用两套系统提供的业务,同时使用两套网络系统的业务。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多々某体业务系统的各实施方式包括 IPv4服务端,用于提供IPv4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管 理工作;IPv6服务端,用于提供IPv6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管 理工作;IPv4网络,与IPv4服务端连接,用于提供IPv4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IPv6网络,与IPv6服务端连接,用于提供IPv6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接入网络,与IPv4网络及IPv6网络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业务请求接 入IPv4网络或IPv6网络。 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接入网络,对用户端不同业务的流量进行区分, 将区分后的业务流量直接接入对应的网络及服务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 不需要间接访问,可有效解决现有间接访问的带宽瓶颈等问题,通过接入网直接区分后进行业务流量分别传送,大大提高了用户端使用IPv4/IPv6业务 的速度,并且,本发明同时支持两种网络,可以实现在IPv4和IPv6网络环 境及两套网络电视系统下,用户能同时享用两套系统提供的业务,同时使用 两套网络系统的业务。本发明为运营商提供了简单易行的IPv4/IPv6共存的 互动多々某体业务系统的实现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业务体验的条件下,合 理的实现IPv4/IPv6网络共存及同时支持两种业务,实现基于IPv4网络的业 务向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平滑过渡。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多々某体业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多々某体业务系统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媒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i某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々某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媒体业务系统实施例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为本发明多士某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 IPv4服务端1,用于提供IPv4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 管理工作;IPv6服务端2,用于提供IPv6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 管理工作;IPv4网络3,与IPv4服务端1连接,用于提供IPv4服务端1相关的网 络承载;
IPv6网络4,与IPv6服务端2连接,用于提供IPv6服务端2相关的网 络承载;
接入网络5,与IPv4网络3及IPv6网络4连接,用于区分用户端的业 务流量,将IPv4业务流量接入IPv4网络3, 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网络4。
本实施例中各用户端通过接入网络接入不同的IPv4或IPv6网络,通过 对应的网络接入相应的服务端,实现共享两种网络,并同时支持IPv4及IPv6 两种业务。
参见图4,为本发明多媒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二示意图。本实施例具有与 图3类似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IPv6网络4还与IPv4网络3连接, 从网络连接上说,如果IPv6网络与IPv4网络相互连接实现间接访问,通常 需要部署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以实现IPv4/IPv6地址的转换,本实施例 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多种需求,既可以实现直接访问,也可以实现间接访问。 本实施例还对接入网络进一步细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接入网络包括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与IPv4网络3连接,用于将IPv4流量转 发到IPv4网络3;
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与IPv6网络4连接,用于将IPv6流量转 发到IPv6网络4;
用户侧接入网53,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及IPv6接入服务器/ 路由器52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接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 器51, 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用户端到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及IPv6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 2之间可以釆用不同的用户侧网络5 3进行接入,如 永久虚电路(PVC)、虚拟局域网(VLAN)或逻辑链路标识(LLID)或其 他二层逻辑链路区分方式或它们的组合对IPv4和IPv6流量进行区分。本
实施例中用户侧接入网包括铜线接入网、光接入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接入网,各个用户侧接入网53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接入网入口,与用户端相连,用于将用户端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的VLAN映射为对应的PVC;
第一接入网出口,与第一接入网入口、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PVC,将对应的IPv4业务流量接 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
具体的,在用户端(例如4^顶盒)对IPv4和IPv6流量打上不同的VLAN 标识,在第一接入网入口,例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调制解调器(ADSL MODEM)将VLAN标识映射为对应的PVC;而在第一接入网出口 ,例如凄t字 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根据不同的PVC,将IPv4和IPv6流量分别送 IPv4和IPv6的接入服务器或业务路由器。
用户侧接入网53还可以是包括如下模块的接入网
第二接入网入口,与用户端相连,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进行识别,封装为不同的PVC;
第二接入网出口,与第二接入网入口、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PVC,将对应的IPv4业务流量接 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
具体的,在用户端(例如机顶盒)并不对IPv4和IPv6流量打不同的 VLAN标识,而是由第二接入网入口对IPv4和IPv6流量进行识别并封装 在不同的PVC中,在第二接入网出口#4居不同的PVC,将IPv4和IPv6流 量分别送IPv4和IPv6的接入服务器或业务路由器。
本实施例为IPv4/v6网络共享互动多媒体业务系统的二层逻辑链路区 分模式,分别基于IPv4和IPv6网络建立两套互动多々某体业务服务端,并 分别采用IPv4和IPv6网络进行承载。如果用户侧接入网53是铜线(电 话网)接入网,则在接入网层面使用PVC方式的二层逻辑链路区分方法;
如果用户侧接入网53是LAN接入网,则在接入网层面使用的二层逻辑链 路区分方式为VLAN;如果用户侧接入网53是光接入网,则在接入网层面 使用的二层逻辑链路区分方式可能为VLAN、 LLID或PVC或其他方式。本 实施例-接入网络5能够根据二层逻辑关系区分IPv4及IPv6业务流量,并 将区分后的业务流量分别接入不同的IPv4、 IPv6承载网络;用户端需要 将IPv4、 IPv6业务流区分并进行二层逻辑链路标识;用户侧接入网53的 第一或第二接入网入口能够对用户端的二层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区分;第一 或第二接入网出口有两条物理线分别接入到IPv4、 IPv6接入服务器或业 务路由器,第 一或第二接入网出口设备需要激活区分二层逻辑链路的能力 ( 一般现有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都具 备此功能),从而区分IPv4、 IPv6业务。
参见图5,为本发明多媒体业务系统实施例三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 4实施例中虽然都包括接入网络5,但接入网络内部的结构却不相同。如 图5所示,本实施例接入网络5包括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与IPv4网络3连接,用于将IPv4流量转 发到IPv4网络3;
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与IPv6网络4连接,用于将IPv6流量转 发到IPv6网络4;
IPv4/IPv6分离设备54',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及IPv6接入服 务器/路由器52'连接,用于识别不同的IPv4业务流量和IPv6业务流量,并 分别转发到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或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
用户侧接入网53',与分离设备54'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 或IPv6业务流量接入分离设备54'。
本实施例为IPv4/v6网络共享互动多媒体业务系统的非二层逻辑链 路区分模式。本实施例中用户端到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和IPv6接入 服务器/路由器52'之间不采用PVC、 VLAN、 LLID或其他二层逻辑链路区分
方式或它们的组合对IPv4和IPv6流量进行区分,与图4实施例不同,本 实施例在用户侧接入网53'出口处设立单独的IPv4/ IPv6分离设备54',该 IPv4/ IPv6分离设备54'可以为路由器,通过识别不同的IP层协议区分 IPv4和IPv6流量,分别送往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和IPv4接入服务 器/路由器51'。
参见图6,为本发明多媒体业务系统实施例四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5 实施例中的接入网络5内部的结构相似,但接入网络5内部的各模块功能 并不相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接入网络5包括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与IPv4网络3连接,用于区分IPv4流量 和IPv6流量,将IPv4流量转发到IPv4网络3;
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与IPv6网络4连接,用于区分IPv4流量 和IPv6流量,将IPv6流量转发到IPv6网络4;
IPv4/ IPv6分离设备54",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及IPv6接入 服务器/路由器52"连接,用于直接将IPv4流量和IPv6流量同时转发到IPv4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1"和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
用户侧接入网53",与分离设备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或 IPv6业务流量接入分离设备。
本实施例为IPv4/ IPv6网络共享互动多媒体业务系统的另一种非二层 逻辑链路区分模式。与图5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用户端到IPv4接入 服务器或业务路由器51"和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之间不对IPv4 和IPv6流量进行区分,但本实施例在用户側接入网53"出口处设立单独 的IPv4/ IPv6分离设备54",该IPv4/ IPv6分离设备54"具体可以为交 换机或集线器,直接将IPv4和IPv6流量同时送IPv4接入服务器或业务路 由器51"和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 , IPv4接入服务器或业务路由器 51"和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52"收到IPv4和IPv6的混和流量时,IPv4 接入服务器/业务路由器51"自动丟弃IPv6的流量,只将IPv4流量向上
转发;IPv6接入服务器/业务路由器52"自动丢弃IPv4的流量,只将IPv6 流量向上转发。
图5和图6加入了能够集中区分IPv4、 IPv6业务流的分离设备,可 以采用两种分离设备实现非二层逻辑链路区分模式的功能
1. 激活现有相应路由器(如中兴ZXR10T128)等i殳备识别、区分IPv4 和IPv6包等相应的功能作为分离设备,如图5中IPv4/IPv6分离设备53, 即可实现区分IPv4、 IPv6业务流的功能,而对其他设备没有要求;
2. 用集中交换机或集线器作为分离设备,如图6中IPv4/IPv6分离设 备53",这种方案的分离设备要求交换机或集线器具有广播或组播功能, 而区分IPv4、 IPv6业务流量的功能由上端的IPv4接入服务器/业务路由 器51"和IPv6接入服务器/业务路由器52"来实现;因此,这种方案相 对成本较低,可以节省系统的运营成本。
图4与图5-图6实施例的区别是
1、 图4实施例所示的组网结构在用户侧接入网出口 (第一接入网出 口或第二接入网出口 )需要两条物理线,而图5-图6实施例只需要一条物 理线;
2、 图4实施例不增加新设备,只启动或激活一些需要使用的相关功 能,如依据二层逻辑链路标识VLAN、 LLID或PVC区分IPv4/ IPv6方式; 图5-图6实施例通常需要新增一些设备,如,IPv4/ IPv6分离设备,但 结构简洁一些,并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上述图3-图6实施例均能解决本发明的目的,图3为系统总图, 图4为具体的一种组网实现结构,图5和图6为组网的另一种实现方法。 图4-图6实施例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如图4实施例中用户端需要将IPv4、 IPv6业务流区分并进行二层逻辑链路标识;用户侧接入网53需要实现一 些区分IPv4及IPv6业务流量的功能;如果现有的一些网络设备的功能无 法达到图4实施例的要求,可以采用图5-图6实施例的組网方式。在图
5-图6实施例的非二层逻辑链路区分模式中还分了两种情况,分离设备可 以采用路由器,也可采用广播或组播的交换机及集线器(这种的优点是成 本低,价格便宜)。图3-图6实施例可以适用不同的网络设备现状,可以 满足同时支持两种业务的多媒体系统。本发明能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以图3-图6为例结合附 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举例说明,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所应用的具体实例 只能局限在特定的实施例结构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上文所 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是多种优选用法中的一些示例,任何增加接入网络对 流量进行区分,接入对应网络的实施例结构均应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求保 护的范围之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IPv4服务端,用于提供IPv4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管 理工作;IPv6服务端,用于提供IPv6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管 理工作;IPv4网络,与IPv4服务端连接,用于提供IPv4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IPv6网络,与IPv6服务端连接,用于提供IPv6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接入网络,与IPv4网络及IPv6网络连接,用于区分用户端的业务流量, 将IPv4业务流量接入IPv4网络,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网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网 络还与IPv4网络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络 包括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4网络连接,用于将IPv4流量转发到 IPv4网络;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6网络连接,用于将IPv6流量转发到 IPv6网络;用户侧接入网,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 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接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IPv6 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络 包括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4网络连接,用于将IPv4流量转发到IPv4网络;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6网络连接,用于将IPv6流量转发到 IPv6网络;分离设备,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 用于识别不同的IPv4业务流量和IPv6业务流量,并分别转发到IPv4接入服 务器/路由器或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侧接入网,与分离设备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接入分离设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络包括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4网络连接,用于区分IPv4流量和IPv6 流量,将IPv4流量转发到IPv4网络;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与IPv6网络连接,用于区分IPv4流量和IPv6 流量,将IPv6流量转发到IPv6网络;分离设备,与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 用于直接将IPv4流量和IPv6流量同时转发到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和 IPv6接入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侧接入网,与分离设备连接,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接入分离设备。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设备 具体为路由器,通过识别不同的IP层协议区分IPv4业务流量和IPv6业务流 量。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设备具体为交换机或集线器。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接 入网包4舌第一接入网入口,与用户端相连,用于将用户端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的虛拟局域网标识映射为对应的永久虚电路;第一接入网出口,与第一接入网入口、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永久虛电路,将对应的IPv4业务 流量接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 由器。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接 入网包4舌第二接入网入口,与用户端相连,用于将用户端的IPv4业务流量或IPv6 业务流量进行识别,封装为不同的永久虚电路;第二接入网出口,与第二接入网入口、 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IPv6 接入服务器/路由器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永久虚电路,将对应的IPv4业务 流量接入IPv4接入服务器/路由器,IPv6业务流量接入IPv6接入服务器/路 由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任一多媒体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接入网络包括铜线接入网、光接入网、LAN接入网,或其上述任意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媒体业务系统,包括IPv4服务端,提供IPv4互动多媒体业务及与相关的管理工作;IPv6服务端,提供IPv6互动多媒体业务及相关的管理工作;IPv4网络,与IPv4服务端连接,提供IPv4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IPv6网络,与IPv6服务端连接,提供IPv6服务端相关的网络承载;接入网络,与IPv4及IPv6网络连接,用于区分用户端的业务流量,将IPv4/6业务流量接入IPv4/6网络。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没有IPv4/IPv6共存业务系统的实现方法,且现有的间接访问需要网络间IPv4/IPv6进行转换,造成带宽瓶颈的问题,实现在IPv4和IPv6网络环境及两套网络电视系统下,用户能同时享用使用两套系统提供的业务。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146008SQ200710175808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冯伟斌, 刘红旗, 姜智峰, 张伦泳 申请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