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网络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摄像机。
背景技术:
原有的摄像机大多是输出模拟视频信号,不方便储存和远距离传送。随着计算机 的普及,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摄像机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通过因特网将数字化的音频和 视频信号传输到局域网或广域网的服务器中,使远程的多个观众能实时观看,并可很方便 地将录取的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储存很回放。现有的网络摄像机通常是在其电路板后方插接 电源插座和网线插座等,然后与壳体上开设的插孔分别对接,而镜头组件则安装在电路板 的前方,由此整个摄像机的厚度必然大于经过组件和电路板及其上插座的厚度之和,整个 摄像机显得较厚重,由此使网络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现在的镜头组件已经做得足 够小,要想通过减小镜头组件的厚度来减小摄像机的厚度其所能挖掘的潜力已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较薄、安装和转向更加灵活方便的网络摄像 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摄像机,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镜头组件2和电路板、以及与 所述壳体连接用于固定摄像机的支架5 ;所述电路板上插接有DC插座6,网线插座7和报警 接口 144;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位于前部的红外灯板140、位于中部的主板31和无线网卡和位于 后部的传感器板32,所述主板31和红外灯板140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3和第 二通孔141,所述镜头组件2的后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板32上,所述镜头组件2带镜头的前 部从所述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141中伸出。其中,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接合的前盖11和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后壁面 底部开设有DC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接口 144,所述传感器板32的底部比所述DC 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插孔143高;所述DC插座6的前部、网线插座7的前部和报警接口 144的前部分别与所述主板 31插接,所述DC插座6的后部、网线插座7的后部和报警接口 144的后部分别与所述DC插 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插孔143对接。其中,优选的,所述支架5由一个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板51和一侧板52组成截面呈 L形的架体,所述壳体通过外向连接件8与所述支架5的侧板52连接。其中,优选的,所述外向连接件8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端部带有球体的球头杆81和与所述侧板52连接的球杆连接座 82 ;所述球杆连接座82内设有一球形凹位,且所述球杆连接座82的一侧开设有宽度小于所述球头杆81端部球体直径但稍大于其后部杆体直径的缺口 ;所述球头杆81的端部 球体正好嵌套在所述球杆连接座82的球形凹位内。其中,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模块。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络摄像机通过 改变电路板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放置各种插座和镜头组件,大大减小了摄像 机的厚度;其支架的外向连接件设计使得摄像机的安装和转向更加灵活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摄像机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摄像机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的镜头组件2和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用于固定摄像机的支架5 ;所述电路板上 插接有DC(直流电)插座6,网线插座7和报警接口 144,其中,所述壳体由前盖11和后盖12相互接合而成,所述后盖12的后壁底部开设有DC 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插孔143,所述传感器板32的底部比所述DC插孔121,网线 插孔122和报警插孔143高,后盖12的顶部连接有天线9。对于前盖11的设计,本实用新 型具有两种实施例,所述前盖11中部仅开有一个透孔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11除中 部开设透孔13外,并在该透孔13前方安装有一个透明的防护外罩15,外部光线经该防护外 罩15和透孔13进入内部的镜头组件2中。如图1,所述镜头组件2包括镜头21及其后部的IR-⑶T22 (滤光片切换装置),该 摄像头采用台湾IR-CUT (滤光片切换)技术,白天滤除红外光解决偏色,夜晚感应红外光使 得夜视效果更佳的好。所述电路板包括位于前部的红外灯板140、位于中部的主板31和无 线网卡和位于后部的传感器板32,由30颗<2 4. 8的红外灯组成的红外灯板140,在光照度 小于ILUX(勒克司)的时候红外灯开启,实现夜视功能。所述红外灯板140的中部开设一个第二通孔141,主板31的中部开设有另一个第 一通孔33。所述镜头组件2后部的IR-⑶T22装置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板32上,镜头组件2 前部的镜头21从所述主板31的第一通孔33中伸出并比所述插孔122高。所述DC插座6的前部、网线插座7的前部和报警接口 144的前部分别与所述主板 31插接,所述DC插座6的后部、网线插座7的后部和报警接口 144的后部都从所述传感器 板32的下方通过并分别与所述DC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接口 144对接。这样镜头 组件2与主板31及主板31上的DC插座6,网线插座7和报警接口 144在厚度方向部分重 叠,由此可大大减小壳体的厚度。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5由一个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板51和一侧板52组成截面呈 L形的架体,其中所述连接板51可用螺丝固定在墙面、天花板或其它支撑物上,所述壳体通 过外向连接件与所述支架5的侧板52连接。所述外向连接件8包括一个球头杆81和一 个球杆连接座82。[0023]其中,所述球头杆81与壳体的背面连接且其端部带有球体。所述球杆连接座82 与所述支架5的侧板52连接,该球杆连接座82内设有一球形凹位,且球杆连接座82的一 侧开设有宽度小于所述球头杆82端部球体直径但稍大于其后部杆体直径的缺口,所述球 头杆81的端部球体正好嵌套在所述球杆连接座82的球形凹位内,且两者接合的紧密度既 要便于调节方向又要能较牢固地定位,此结构使得摄像机的安装和转向更加灵活方便,可 根据所需摄像的内容随时调节摄像机的转向,大大方便了用户。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模块,该网络摄像机通过 CNV-9900A-U1USB无线模块实现无线传输,该CNV-9900A-U1USB无线模块完全遵循IEEE 802. llb/g标准,工作在2.4GHz频段,传输速率高达54Mbps。通过一个电路板载同轴连 接器连接外部天线可扩大传输距离和提高无线性能。该网络摄像机的无线网卡也支持 WMMTM(Wi-Fi多媒体)功能,使多媒体能够在Wi-Fi网络获得广泛应用。该网络摄像机支持 夜视和报警功能,通过CNV-9900A-U1USB无线模块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并且具有标准D0/DI 报警输入、输出端口。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网络摄像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 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 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网络摄像机,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镜头组件(2)和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固定摄像机的支架(5);所述电路板上插接有DC插座(6),网线插座(7)和报警接口(14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位于前部的红外灯板(140)、位于中部的主板(31)和无线网卡和位于后部的传感器板(32),所述主板(31)和红外灯板(140)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141),所述镜头组件(2)的后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板(32)上,所述镜头组件(2)带镜头的前部从所述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141)中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接合的前盖 (11)和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后壁面底部开设有DC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 警接口(144),所述传感器板(32)的底部比所述DC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插 孔(143)高;所述DC插座(6)的前部、网线插座(7)的前部和报警接口(144)的前部分别与所述主 板(31)插接,所述DC插座(6)的后部、网线插座(7)的后部和报警接口(144)的后部分别 与所述DC插孔(121),网线插孔(122)和报警插孔(143)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由一个带有连接 孔的连接板(51)和一侧板(52)组成截面呈L形的架体,所述壳体通过外向连接件(8)与 所述支架(5)的侧板(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向连接件(8)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端部带有球体的球头杆(81)和与所述侧板(52)连接的球杆连接座(82);所述球杆连接座(82)内设有一球形凹位,且所述球杆连接座(82)的一侧开设有宽度 小于所述球头杆(81)端部球体直径但稍大于其后部杆体直径的缺口 ;所述球头杆(81)的 端部球体正好嵌套在所述球杆连接座(82)的球形凹位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摄像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镜头组件和电路板、以及与壳体连接用于固定摄像机的支架;电路板上插接有DC插座,网线插座和报警接口;电路板包括位于前部的红外灯板、位于中部的主板和无线网卡和位于后部的传感器板,主板和红外灯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镜头组件的后部安装在传感器板上,镜头组件带镜头的前部从通孔中伸出。通过改变电路板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放置各种插座和镜头组件,大大减小了摄像机的厚度;其支架的外向连接件设计使得摄像机的安装和转向更加灵活方便。
文档编号H04W84/12GK201717956SQ20102016462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彭忠勇 申请人:彭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