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和移动交换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434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和移动交换中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和移动交换中心。
背景技术
无线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 IPd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化正逐渐成为一种电信网络趋势并越来越广泛应用, 同时无线网络的IP化可有效降低端到端的单位比特成本。GSM^^ ip J^,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S^)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之间的Abis接口传输链路采用IP承载,语音和信令以及操作维护链路消息都封装在IP报文中,即Abis over IP。在Abis over IP后,终端用户的语音呼叫在BTS、BSC、CN(Core Network,核心网)之间的传输完全是IP包的形式进行报文交换转发。不同用户之间的呼叫标识通过IP传输层的5元组区分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协议类型。同样对于Abis接口的信令和操作维护消息,也是根据IP报文的上述5元组信息加以区分。BSC本地交换是指当一对语音呼叫建立时,BSC或MSC如果检测到主被叫双方由同一个BSC覆盖,就将呼叫信号在BSC内部建立环回,只保留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的信令链路,释放占用的TCaranscoder,码变换器)资源和Ater接口资源。Ater接口是BSC与TC之间的接口。BTS本地交换是指当一对语音呼叫建立时,BSC或MSC如果检测到主被叫双方由同一个BTS或BTS组覆盖,就将呼叫信号在BTS或BTS组建立环回,只保留MSC的信令链路, 释放占用的Ater接口资源、Abis接口资源和TC资源。在呼叫双方的两个BTS属于不同的BSC时,上述技术方案都无法实现呼叫语音数据在两个BTS之间直接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和移动交换中心,能够实现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控制器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移动交换中心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
7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连接单元,用于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控制器,包括分配单元,用于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交换中心,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另一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 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呼叫进行中建立/解除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呼叫进行中建立/解除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控制器的示意框图。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控制器的示意框图。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交换中心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GSM,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等。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J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基站,可以是GSM 或 CDMA 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M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_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BTS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的方法由主叫用户设备或被叫用户设备的基站(BTS)执行。101,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并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本发明实施例中,IP传输层地址包括IP地址和用户呼叫标识信息。用户呼叫标识信息的一个例子是UDP端口号。下文中以UDP端口号作为用户呼叫标识信息进行描述, 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使用任何能够标识用户呼叫的信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为主叫用户设备的基站或被叫用户设备的基站。例如, 第一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第二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第一基站控制器是用于控制第一基站的控制器(BSC),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 IP传输层地址。第二基站控制器是用于控制第二基站的控制器(BSC),为第二基站分配第二 IP 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通过两个基站控制器相互通知IP传输层地址。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控制器和第二基站控制器可以是不同的BSC。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基站接收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的方式作出限制。例如,第一基站可分别接收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也可以在一条消息中接收这两个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第一基站可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信道激活(Channel Activation)消息,该信道激活消息中携带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第二 IP传输层地址。102,第一基站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BTS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含义包括任意语音呼叫的主被叫用户面的媒体数据流在BTS之间直接传递,而无需经由BSC进入核心网;而呼叫的控制面信令数据依然采用现有的传递路径,经由BSC进入核心网。主被叫用户可属于同一 BSC, 也可以属于不同的BSC。第一基站在得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之后,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从而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
9语音数据。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步骤102中,第一基站可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例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以在信道激活时向第一基站发送这两套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例如,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可供第一基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可供第一基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上述步骤102中,第一基站可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一基站控制器。例如,第一基站可通过UDP Ping命令来检测第二基站是否可达。这样,第一基站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以在指配完成消息中以信元的形式携带上述直通可行性指 /J^fn 息。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步骤102中,第一基站可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然后第一基站可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 第一基站也可以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此时直通控制消息还可用于指示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2的方法由主叫用户设备或被叫用户设备的基站控制器(BSC)执行,并且与图1的方法相对应。因此,将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201,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 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利用现有的方式,为第一基站分配IP传输层地址,因此不再详细描述分配IP传输层地址的过程。例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第一基站发送的信道请求 (Channel Required)消息中的接入原因发起呼叫,并针对该呼叫分支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 IP传输层地址。202,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第二基站控制器可以是与第一基站控制器不同的BSC,并且可利用现有的方式,为第二基站分配IP传输层地址,因此不再详细描述分配IP传输层地址的过程。例如,第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第二基站发送的信道请求(Channel Required)消息中的接入原因发起呼叫,并针对该呼叫分支为第二基站分配第二 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为主叫用户设备的基站或被叫用户设备的基站。例如, 第一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第二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203,第一基站控制器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这样,第一基站可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另一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 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步骤203中,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激活消息,信道激活消息携带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例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以在信道激活时向第一基站发送这两套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可供第一基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可供第一基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基站控制器可接收第一基站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得到的检测结果。第一基站控制器可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以在指配完成消息中以信元的形式携带上述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然后, 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从第一基站接收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在第一基站控制器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启动第一定时器。如果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控制器未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第一基站控制器可要求第一基站放弃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并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无法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在第一基站控制器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启动第二定时器。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控制器未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清除请求消息以通知第一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 IP传输层地址之后,第一基站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完成层3信息消息,完成层3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基站控制器可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指配请求消息,指配请求消息携带该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11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3的方法由主叫用户设备或被叫用户设备的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 Center)执行,并且与图1和图2的方法相对应。因此,将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301,第一移动交换中心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是第一基站控制器的MSC,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是第二基站控制器的MSC。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和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可以是相同的MSC,也可以是不同的MSC。302,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这样,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和该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 IP传输层地址。从而,第一基站可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另一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 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可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在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指示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可向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指示第一基站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在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指示不能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可向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指示第一基站不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可根据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和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的指示第二基站是否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 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按照上述实施例,主被叫用户的BTS之间可以相互传递各自的IP传输层信息,即呼叫双方所在的BTS能相互知道对方的IP传输层地址(例如,IP地址+UDP端口号),进而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的语音数据在两个BTS间的直接传递。即使对于不同BSC间的BTS,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功能,从而使得在更大规模下BTS间的用户面直连存为可能,可以更大范围地节省传输资源以及TC资源。对于Abis链路采用卫星中继或其他连接方式的场景,降低这种Abis传输延迟,能够降低语音呼叫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延, 提升语音质量。因为核心网参与是否实现BTS的用户面直连的判决并准确知道当前状态,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支持放音、三方通话等补充业务和合法监听功能。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图4的实施例应用于跨MSC场景,即主叫用户设备oMS的移动交换中心oMSC和被叫用户设备tMS的移动交换中心tMSC是不同的MSC。 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场景,例如可以类似地应用于oMSC和tMSC为同一 MSC的场景,
12这样的应用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oMSC和tMSC是上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或第二移动交换中心的具体例子。另外,图4中,oBTS是oMS的服务基站,tBTS是tMS的服务基站,它们是上述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具体例子。另外,oBSC是oBTS的控制器,tBSC是tBTS的控制器,它们是上述基站控制器的具体例子。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需区分的情况下,可使用BTS统称oBTS和tBTS,使用BSC统称相应的oBSC和tBSC,使用MSC统称相应的oMSC和tMSC。401 可以采用现有呼叫流程的服务请求处理过程,例如可参照3GPP LCLS(Local Switch,本地交换)定义的相应呼叫流程。3GPP在2009年建立了本地交换研究课题(3GPP LCLSTR23. 889),以在提供本地交换的同时,实现对合法监听功能和补充业务的支持。下文中,对于可采用3GPP LCLS相应流程的部分不再详细描述。其中,oBSC可根据oBTS发送的信道请求(Channel Required)消息中的接入原因判断发起普通语音呼叫,为该呼叫分支分配oBTS的IP传输层地址。例如,该IP传输层地址可包含5元组信息源/目的IP地址对 +源/目的UDP端口号、协议类型。402 :oBSC 向 oMSC 发送完成层 3 信息(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消息。该 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 fflEnT^^· oMS ^ CM (Connection Management, 3 管理)服务请求(CM Service Request)。另外,可选地,在该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 消息中携带oBTS的IP传输层地址。如果oBSC不支持直通连接,则不携带oBTS的IP传输层地址。例如,可以在现有的Complete Layer 3hformation消息中增加基站直通传输层地址信兀Mesh Transport Layer Address (BTS)。如果 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 消息中携带该信元,则表明本端BSS支持直通连接,该信元包括本端基站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另一方面,如果Complete Layer 3hformation消息中不携带该信元或者该信元为空,则表示本端BSS不支持直通连接。403 以iVoIP(A over IP)的编解码(Codec)协商流程为基础,oMSC将oBTS的IP 传输层地址告知tMSC。404 可以采用现有呼叫流程的寻呼处理过程。tBSC根据接入原因判断是对语音呼叫的寻呼应答,为该呼叫分支分配tBTS的IP传输层地址。405 :tBSC 向 tMSC 发送 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 (包含 tMS 发出的 Paging Response)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tBTS的IP传输层地址。406 tMSC利用 OoBTC (Out of Band Transcoder Control ;带外码变换器控制)流程通知oMSC,tBTS的IP传输层地址。407 =MSC向BSC发送指配请求(Assignment Request)消息。可选地,该指配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对端所在BTS的IP传输层地址。例如,可以在现有的Assignment Request消息中增加基站直通传输层地址信元 Mesh Transport Layer Address (BTS)。如果 Assignment Request 消息中携带该信元,则表明对端BSS支持直通连接,该信元包括对端基站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另一方面,如果Assignment Request消息中不携带该信元或者该信元为空,则表示对端BSS不支持直通连接。
13
408 =BSC向BTS发送信道激活(Channel Activation)消息。可选的,该信道激活消息中携带oMS和/或tMS所在的BTS的IP传输层地址。409-410 可选地,BSC在信道激活时,BSC给BTS发送两套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或简称为“流表”),例如可称为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BTS到BSC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BTS到对端BTS 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在BTS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BTS使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在BTS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例如在BTS接收到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命令之后,使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接收到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后,BTS可利用在步骤408中接收的两个BTS的IP地址,检测对端BTS是否可达。例如,BTS可通过UDP Ping命令来检测对端基站是否可达,并将检测结果告知BSC。411 :oMS 和 tMS 向各自的 BSC 上报指配完成(Assignment Complete)消息。412 结合BTS的检测结果,BSC向MSC发送指配完成(Assignment Complete)消息。可选地,该指配完成消息中携带直通可行性(Mesh Feasibility)指示信息(例如以信元的形式),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基站oBTS和tBSC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如果对端BTS的IP传输层地址可达,则Mesh Feasibility信元的取值为1;否则Mesh Feasibility信元的取值为O。如果BSC不支持直通连接功能,则不携带 Mesh Feasibility信元。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esh Feasibility信元的标识符可以是 10001000。412a :oMSC在收到指配完成消息时,判断被叫为他局,则构造CPG(Call ProGress ;呼叫进程)消息。可选地,该CPG消息可携带直通控制(Mesh Control)指示信息。该直通控制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SC收到BSC发出的Mesh Feasibility信元,且该MSC 支持直通功能。tMSC收到CPG信令时,能够解析该指示信息,如果指示直通连接不可用,则后续不再启用相关的直通连接处理。局内的情况处理原则类似。413-417 可以采用现有呼叫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呼叫用户面数据通路还是经过核心网。即,如果oMS开通了彩铃业务,oMS可以听到彩铃音乐。其中可选地,在步骤 415,tMSC可以在给前向局的ACM(Address Complete Message ;地址完成消息)中携带直通控制(Mesh Control)指示信息,指示本端(tBTS)是否支持直通连接。如果不携带该信息, 则后续不再启用相关的直通连接处理。418-422 可以采用现有流程。如果可以建立直通连接,当MSC判断通话进入稳态后,会通知BSC建立直通连接。423 =MSC判断当前呼叫符合建立直通连接的条件1)两个BSC都反馈Mesh Feasibility信元,且Mesh Feasibility信元的取值为 1 ;2)当前呼叫是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免码变化操作)呼叫;3)当前呼叫不存在与建立直通连接相冲突的补充业务;4)当前呼叫无合法监听需求。则通过直通连接控制(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通知BSC建立直通连接。如果不符合建立直通连接的条件,则MSC不会通知BSC,即不下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合法监听,MSC可以不下发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也可以要求BSC实现双发以支持合法监听。对于前转呼叫,需要支持与前转目的方的直通协商过程。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中可携带直通控制指示 (Mesh Control hdicator ;MCI)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例如,MCI = 00可指示解除直通连接;MCI = 01可表示建立直通连接;MCI = 10 可表示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可选地,MCI的信元标识符可以是1000 1001。424 =BSC通知BTS建立直通连接,此时BTS可采用新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425 =BTS向BSC发送直通连接应答(Mesh ConnectAck)消息。426 =BSC向MSC发送直通连接应答(Mesh Connect Ack)消息。MSC接收到BSC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后,保留位于MGW(Media feteWay,媒体网关)上的IP端点资源直至通话结束。步骤425和426中的Mesh ConnectAck消息可携带直通连接结果(Mesh Connect Result ;MCR)信元,该该信元指示执行建立或解除直通连接的结果。例如,MCR = 00可指示解除直通连接成功;MCR = 01可表示建立直通连接成功; MCR = 10可表示建立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可选地,MCR的信元标识符可以是1000 1010。此时,oBTS和tBTS之间的用户面直通连接已建立,可利用IP传输网直接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下面描述上述过程中的异常消息处理。在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上述MCI = 01)的情况下,BSC在步骤424向BTS转发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Tab-I (Timer Abis Mesh-I ;第一 Abis直通定时器)。如果Tab-I超时之后,还未收到 BTS发回的应答消息Mesh Connect Ack,则放弃建立Mesh连接,要求BTS不建立Mesh连接, 同时向MSC发送直通连接失败(Mesh Connect Failure)消息,该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无法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在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用于指示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上述MCI = 00)的情况下,BSC向BTS发送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要求解除直通连接后,启动第二定时器Tab_2(Timer Abis Mesh_2 ;第二 Abis直通定时器)。如果Tab_2超时后仍未收到BTS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此时为直通连接释放应答消息),则BSC向MSC发送清楚请求 (Clear Request)消息以通知MSC释放呼叫。MSC收到Mesh Connect Failure消息后,会在应答消息中通知对端MSC无法建立直通连接。如果此时对端MSC得知本端的直通连接已经建立,则该MSC通知本端BSS解除直通连接,用户面话路仍经核心网传送。可选地,如果通话过程中的需要放音,MSC可以通过直通控制(Mesh control)消息通知BSC将话路导入核心网,进行放音的控制。如果在第二定时器Tab-2超时前,BSC收到BTS发出的Mesh Connect Ack消息, 并且该消息告知直通连接已建立,则BSC应忽略该消息。下面描述用户面直通连接的释放流程。在呼叫进行中,可以将未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呼叫建立直通连接,也可以解除已建立的用户面直通连接。在呼叫进行中建立/解除直通连接,可以由无线侧(BSS)发起,也可以由核心网侧(MSC)发起。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呼叫进行中建立/解除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在图5的实施例中,由oBSC发起该过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图5的方法可类似地应用于由tBSC发起该过程的情况。另外,图5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非跨MSC的场景。501,oBSC向oMSC发送直通连接要求(Mesh Connect Required)消息。可选地, 该直通连接要求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或解除直通连接。例如,对于出现BSC间切换的场景,BSC可先利用该直通连接要求消息,请求解除直通连接,然后再执行正常的切换流程。或者,如果切换前未建立直通连接,BSC发现切换后可以建立,则可以在切换完成后择机发出该直通连接要求消息以建立直通连接。可选地,直通连接要求消息中可携带直通连接指示(Mesh Control Indicator ; MCI)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或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例如取值分别为 01或00。此外,直通连接要求消息中还携带基站直通传输层地址信元Mesh Transport Layer Address (BTS),表示本端BTS (即oBTS)的IP传输层地址。与图4相比,图4的实施例中扩展了现有的Complete Layer 3Information消息以携带BTS的IP传输层地址,而图 5的实施例通过专用的直通连接要求消息携带BTS的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直通连接要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可取值为0111 0110。502,oMSC根据在步骤501中接收的直通连接要求消息,向tMSC发送直通连接请求(Mesh Connect Request)消息,以请求tMSC建立或解除直通连接。与步骤501中的直通连接要求消息类似,直通连接请求消息也可以携带与上述直通连接要求消息中相同的MCI和BTS的IP传输层地址。此外,直通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 MCI还可以指示BSS实现双发(例如,此时MCI可以取值为10)。可选地,直通连接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可取值为0111 0111。503,tMSC向tBSC转发直通连接请求消息。504,tB SC 向 tMSC 发送直通连接请求应答(Mesh Connect Request Ack)消息, 作为对直通连接请求消息的响应。可选地,直通连接请求应答消息可携带直通可行性(Mesh Feasibility)信元,用于指示本端的BSS侧能否建立直通连接。另外,直通连接请求应答消息还可携带基站直通传输层地址信元Mesh Transport Layer Address (BTS),表示本端 BTS (即 tBTS)的 IP 传输层地址。可选地,直通连接请求应答消息的消息类型可取值为0111 1000。505,tMSC向oMSC转发直通连接请求应答消息。506,MSC向各自的BSC发送直通连接控制(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该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与图4中的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相似,因此不再详细描述。507,BSC向各自的MSC发送直通连接控制应答(Mesh Connect Control Ack)消息。该直通连接控制应答消息与图4中的直通连接控制应答消息相似,因此不再详细描述。这样,可以在BTS之间建立/解除直通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tMSC得知tBSC无法建立直通连接,则不会下发
16Mesh Connect Control 消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oMSC发现无法建立直通连接,则通知oBSC不要建立直通连接。oBSC收到通知后,在通话结束前,将不再做建立直通连接的尝试。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呼叫进行中建立/解除直通连接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在图6的实施例中,由oMSC发起该过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图6的方法可类似地应用于由tMSC发起该过程的情况。另外,图6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非跨MSC的场景。601,oMSC 向 tMSC 发送直通连接请求(Mesh Connect Request)消息,以请求 tMSC 建立或解除直通连接。该直通连接请求消息可类似于图5的步骤502中发送的直通连接请求消息,因此不再详细描述。例如,在跨BSC的切换场景下,完成切换后,MSC如果发现本端可以建立直通连接, 但直通连接并没有建立,则尝试与对端MSC协商,看是否能建立直通连接。或者,在通话过程中,如果MSC发现需要执行与直通连接相冲突的补充业务(例如,通话中的放音),则通知BSC解除直通连接。待补充业务结束后,再发起建立直通操作。图6的步骤602-606分别类似于图5的步骤503-507,因此不再重复描述。根据图 6的实施例,也可以在BTS之间建立/解除直通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oMSC发现对端无法建立直通连接,则不会下发 Mesh Connect Control消息。同时,oMSC在本次通话结束前,将不再做建立直通连接的尝
试ο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图7的基站70的例子是图4中的 oBTS或tBTS,包括接收单元71和连接单元72。接收单元71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基站分配的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并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连接单元72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另一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 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基站70可执行图1-图4中涉及基站的操作,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例如, 基站70可以是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图4的oBTS),第二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图4的tBTS)。或者,基站70可以是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图4的tBTS),第二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图4的oBTS)。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1可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信道激活消息,该信道激活消息携带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71还可以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连接单元72在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连接单元72在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连接单元72可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CN
层地址,检测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一基站控制器,以便第一基站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70和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71还可以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连接单元72还可以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是对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的响应。因为核心网参与是否实现BTS的用户面直连的判决并准确知道当前状态,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支持放音、三方通话等补充业务和合法监听功能。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控制器的示意框图。图8的基站控制器80的例子是图4中的oBSC或tBSC,包括分配单元81、接收单元82和发送单元83。分配单元81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接收单元82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发送单元83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这样,第一基站可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通过基站控制器80,本发明实施例使得第一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第二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基站控制器80可执行图1-图4中涉及基站控制器的操作,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例如,基站控制器80可以是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的控制器(图4的oBSC),第二基站控制器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的控制器(图4的tBSC)。或者,基站控制器80可以是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的控制器(图4的tBSC),第二基站控制器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的控制器(图4的oBSC)。oBSC和tBSC可以是不同的控制器。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83可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激活消息,信道激活消息携带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83还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以便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第一基站使用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第一基站使用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82还可以接收第一基站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得到的检测结果。发送单元83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控制器的示意框图。图9的基站控制器与图8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定时器84 (例如,上述Tab-Ι)和处理单元85。另外,接收单元82可以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
18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发送单元83可以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接收单元82还可以从第一基站接收直通连接应答消息,直通连接应答消息是对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的响应。在上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在发送单元83 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第一定时器84启动。如果第一定时器84超时之后,接收单元82未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处理单元85要求第一基站放弃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并且发送单元83还用于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无法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基站控制器90还包括第二定时器86 (例如,上述Tab-2)。在发送单元83向第一基站转发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第二定时器86启动。如果第二定时器86超时之后,接收单元83未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直通连接应答消息(例如,直通连接释放应答消息),则发送单元84还用于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清除请求消息以通知第一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83可以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完成层3信息消息,完成层3信息消息携带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82可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指配请求消息,该指配请求消息携带第二 IP传输层地址。通过基站控制器90,本发明实施例使得第一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第二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交换中心的示意框图。图10的移动交换中心 100的例子是图4的oMSC或tMSC,包括接收单元110和发送单元120。接收单元110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发送单元120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这样,第一基站控制器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并协助第一基站利用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 IP 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通过移动交换中心100,本发明实施例使得第一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第二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移动交换中心100可执行图1-图4中涉及移动交换中心的操作,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例如,移动交换中心100可以是主叫用户设备所在局的移动交换中心(图4的 oMSC),第二移动交换中心为被叫用户设备所在局的移动交换中心(图4的tMSC)。或者,移动交换中心100可以是被叫用户设备所在局的移动交换中心(图4的tMSC),第二移动交换中心为主叫用户设备所在局的移动交换中心(图4的oMSC)。oMSC和tMSC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移动交换中心。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110可以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用户面直
19通连接。在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指示能够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发送单元120可以向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指示第一基站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在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指示不能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发送单元120可以向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指示第一基站不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120可以根据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和从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的指示第二基站是否支持直通的指示信息,向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因为核心网参与是否实现BTS的用户面直连的判决并准确知道当前状态,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支持放音、三方通话等补充业务和合法监听功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包上述基站70,基站控制器80或90,或者移动交换中心1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20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信道激活消息,所述信道激活消息携带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所述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以便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所述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直通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激活消息,所述信道激活消息携带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所述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得到的检测结果;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所述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从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直通连接应答消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启动第一定时器;如果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要求所述第一基站放弃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并向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连接失败消息,所述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无法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启动第二定时器;如果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清除请求消息以通知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
15.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 IP传输层地址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完成层3信息消息,所述完成层3信息消息携带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
16.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指配请求消息,所述指配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17.—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所述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连接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或者,所述基站为被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叫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信道激活消息,所述信道激活消息携带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基站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所述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
22.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所述连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所述发送直通连接应答消息是对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的响应。
23.—种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单元,用于为第一基站分配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 IP传输层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激活消息,所述信道激活消息携带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或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
25.如权利要求23或M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利用所述第一 IP传输层地址和所述第二 IP传输层地址检测所述第二基站是否可达得到的检测结果;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向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所述直通可行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能够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3或M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直通连接控制消息,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或实现双发以满足合法监听需求;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直通连接应答消息。
27.如权利要求沈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定时器和处理单元,在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所述第一定时器启动;如果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接收单元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要求所述第一基站放弃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并且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直通连接失败消息,所述直通连接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无法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
28.如权利要求沈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还包括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用于指示解除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直通连接控制消息之后,所述第二定时器启动;如果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接收单元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直通连接应答消息,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清除请求消息以通知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释放呼叫。
29.如权利要求23或M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和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是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呼叫流信息表,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前使用, 所述第二用户呼叫流信息表供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所述用户面直通连接之后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和移动交换中心。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控制器为第一基站分配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地址,并从第一基站控制器接收第二基站控制器为第二基站分配的第二IP传输层地址;第一基站利用第一IP传输层地址和第二IP传输层地址,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直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可以获知不同基站控制器下的另一基站的IP传输层地址,从而能够利用IP传输网的路由功能实现用户面直通连接,实现了跨基站控制器的基站之间直接传递呼叫语音数据。
文档编号H04W88/14GK102497396SQ2011103901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朱星, 邹成钢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