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363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以及人们生活轨迹、生活方式的趋同,城市中出现了较多的 “潮汐效应”,如人们在工作时间大量聚集在商业区域,中午聚集在餐馆、食堂,下班又向居民区大量迁徙等,这种潮汐现象也引发了移动通信系统中话务量的流动。虽然移动通信网整网的话务量是确定的(可以通过对人口密度、用户习惯等数据统计得到),但由于用户在站点的覆盖区域之间的自由移动,局部话务量的变化往往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话务流动性使得热点区域在特定时刻出现大话务量。随着3G数据业务流量的上升,由数据业务流量激增以及“潮汐效应”产生的网络拥塞的可能性更大。如果网络建设按照最大话务量负荷模型来设计和建设的话,无疑将造成空闲时间网络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应对该类型话务流动的同时,为了实现降低建网成本,提高运营效益,提升运营竞争力,研究出了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等技术。下面对基站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的相关概念进行具体介绍当基站不支持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特性时,基站基带板所支持的总载波数为 a ;(比如为12个载波);此基站共有i个小区,分别为小区1 i ;(比如为3个小区);每个小区的载波数分别为al、a2 ai,其中al+a2+ +ai = a ;(比如3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载波数都为4个);当基站不支持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特性时,每个小区间的载波是不可共享的,即当小区i需要第ai+Ι个载波,即使其它小区有空闲载波,小区i也只能使用ai个载波,而无法共享其他小区的基带资源。当基站支持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特性时,基站基带板所支持的总载波数为 a ;(比如为12个载波);此基站共有i个小区,分别为小区1 i ;(比如为3个小区); 每个小区配置各自的不可共享载波数bl、Μ bi,及可共享载波数cl、c2 ci,且dl = bl+cl......,dl为小区1配置的总载波个数,依次类推。比如小区1,不可共享载波数为2,可共享载波数为4,配置的总载波数为6,小区2 和小区3类似;则基站配置的总不可共享载波数为bl+b2 +bi = 6,配置的总可共享载波数为cl+c2 +ci = 12,配置的总载波数为dl+d2 +di = 18。各小区实际激活的载波个数分别为fl、f2 fi (激活的载波个数实时可变);实时激活的载波个数所需满足的条件为bl ^fl ^ bl+cl = dl, ,bi ^fi ^ bi+ci = di, 且 fl+f2+ +fi >= a ;既 2 >= fl>= 6,2>= fi >= 6,fl+f2+ +fi >= 12。综上所述,当小区1和小区2 i存在业务量互补的情况下,比如当小区i的业务量为ai个载波的时候,其他小区的业务总量在(a-ai)个载波或以下,采用此特性的话,则需要的基带板数量小于不采用潮汐效应设置时需要的基带板数量。如果限定仅采用k块基带板的情况下,若采用此特性,则小区i的总可激活载波个数则可以超过ai (可以使用其它小区空闲的载波资源);若不采用此特性的话,则小区i的总可激活载波个数只能为ai,即使其它小区有空闲的载波资源,也不可以使用;使用此特性,可以提高基带资源的利用率。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等方案,对于话务互补的小区,设置可共享的载波资源, 当资源占用率提升到一定量后,触发载波激活;当资源占用率降低到一定量后,触发载波去激活过程。其具体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01、确定小区资源使用情况发生改变;步骤S102、判断是否需要增加资源需求,如果是,执行步骤S103,否则执行步骤 SllO ;步骤S103、判断所需载波类型是否为R4(3GPP R4版本对应的业务,如语音业务) 载波,如果是,执行步骤S104,否则执行步骤S107 ;步骤S104、计算小区中R4载波资源的使用情况;步骤S105、判断小区中R4载波资源是否满足设定条件1,如果是,执行步骤S106, 否则结束流程;设定条件1具体为小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R4载波资源使用情况超过上限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并且小区中存在未激活的共享辅载波;步骤S106、优先激活小区R4共享载波资源;步骤S107、计算小区中H载波(高速下行/上行分包接入技术所对应的载波)资源的使用情况;步骤S108、判断小区中H载波资源是否满足设定条件2,如果是,执行步骤S109,否则结束流程;设定条件2具体为小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H载波资源使用情况超过上限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并且小区中存在未激活的共享辅载波;步骤S109、优先激活小区H共享载波资源;步骤Sl 10、判断需要释放的载波类型是否为R4载波,如果是,执行步骤Sl 11,否则执行步骤Sl 14;步骤S111、计算小区中R4载波资源的使用情况;步骤S112、判断小区中R4载波资源是否满足设定条件3,如果是,执行步骤S106, 否则结束流程;设定条件3具体为小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R4载波资源使用情况低于下限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并且小区中存在未使用的可以去激活的共享辅载波;步骤S113、进行载波资源调整,并去激活小区空闲R4载波资源;步骤S114、计算小区中H载波资源的使用情况;步骤S115、判断小区中H载波资源是否满足设定条件4,如果是,执行步骤S116,否则结束流程;设定条件4具体为小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H载波资源使用情况低于下限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并且小区中存在未使用的可以去激活的共享辅载波;步骤S116、进行载波资源调整,并去激活小区空闲R4载波资源。潮汐效应、基带池等技术的实现,能够使得资源在Node B(基站)内共享,达到 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IUB (Iub 接口,Interface between the RNC and the NodeB,RNC 和基站之间的接口,RNC(fci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口传输资源等在小区间共享的目的,可以根据用户在基站内、小区间移动话务量潮汐变化,节省基带板资源。由于目前现网已经进行了多期的建设,现网的网络参数及配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若全网所有的小区均开启潮汐效应,需要给每个小区增加频点等相关配置,这个工作量和对网络的变化相对较大,不建议采用;因此,若此技术在现网应用, 则需要通过方法或者工具,寻找出满足基站内小区间潮汐效应的区域和小区,并在此区域和小区配置潮汐效应技术。由于基于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为基础的基站内部资源共享研究相对较晚,其技术成熟度和使用方案有待于提高,通过分析,发现如下缺点1、全网统一开启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全网统一开启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则需要每个小区增加逻辑小区个数,并进行潮汐效应的相关配置,工作量相对较大。2、根据对现网的了解寻找场景,主观性、人为性较强,易遗漏若不采用全网统一开启潮汐效应、基带池、资源池的特性,可以基于对现网的熟悉和了解,人为估计可能产生潮汐效应的场景,并进行开启。此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仅凭人为主观感觉的缺点,在现场尝试采用此方法,但是发现仅凭人为主观感觉估计的场景不一定是潮汐的场景;二、容易产生遗漏,原本是潮汐效应的场景,而由于人为的主观性,难免会产生遗漏。3、人为寻找潮汐效应场景相对较复杂、工作量相对较大若需要相对较完备的选取存在潮汐效应的场景,则需要分析每个基站覆盖的场景及相应的业务量变化情况,工作量相对较大,较难在现网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以降低为基站配置潮汐效应的
工作量。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包括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重叠;当存在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时,为所述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一种潮汐效应配置装置,包括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重叠;配置单元,用于当存在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时,为所述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通过进行业务量统计,统计出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相同,并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由于并非对每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而是通过业务量统计情况确定满足潮汐效应后对该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降低了为基站配置潮汐效应的工作量。


图1为现有技术中潮汐效应处理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潮汐效应配置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潮汐效应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通过进行业务量统计,统计出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相同,并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由于并非对每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而是通过业务量统计情况确定满足潮汐效应后对该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降低了为基站配置潮汐效应的工作量。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201、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步骤S202、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重叠;步骤S203、当存在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时,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由于根据业务量统计情况确定满足潮汐效应后,再对该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因此降低了为基站配置潮汐效应的工作量。同时,根据业务量统计情况确定是否满足潮汐效应,也避免了人为选择时出现遗漏和错选。在步骤S201中,业务量情况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数值得到体现,可以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从而体现业务量情况;也可以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RAB(Radic) Access Bearer,无线接入承载)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从而体现业务量情况;还可以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体现业务量情况,其中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包括上行 R4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上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包括下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当然,也可以综合考虑话务量统计、建立业务个数统计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统计,进而确定业务量情况。为了避免由于仅统计1天导致统计数据的突发性,可以进一步设置统计的时间长度(如7天)和时段(如一小时或者半小时),分别统计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再确定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的平均值。例如, 可以将小区近7天的0点到M点的每隔1小时的R4码资源占用BRU数的均值进行统计, 获取全网小区的相对应的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指标。此时,步骤S201中,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具体包括统计每天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确定连续多次统计的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的平均值。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时,可以确定总话务量为α *语音话务量+ β *视频话务量+ Y *分组域业务上行流量+ μ *分组域业务下行流量,即,α *C+ β *D+ γ *E+ μ *F,其中, C为语音话务量,D为视频话务量,E为分组域业务上行流量,F为分组域业务下行流量,α、 γ> μ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例如在普通业务场景下, α、β、γ、μ 取值可以分别为 1、0. 8,0. 2,0. 07 ;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时,可以确定总业务个数为Α*电路域RAB数+B*分组域RAB数,即 A*G+B*H,其中,G为电路域RAB数,H分组域RAB数,A、B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例如在普通业务场景下,A、B取值可以分别为1、2.5;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Basic Resource Unit,基本资源单元)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时,可以确定上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κ *上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 λ *上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即κ *Ι+ λ *J,确定下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κ *下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 λ *下行H码资源占用BRU 数,即κ秘+ λ礼,其中,I为上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J为上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K为下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L为下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κ、λ为根据相应码资源使用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例如在普通业务场景下,κ、λ取值分别为1、2. 5 ;或者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时,可以确定上行载波占用数量为[上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 数/ 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 [上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 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即(Μ/Ν) + (0/Ρ),确定下行载波占用数量为[下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 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 [下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 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即(Q/R) + (S/T),其中,M为上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 BRU数,N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0为上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P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Q为下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R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S为下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T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时,可以采用总值的方式进行统计,即确定该时段中的话务量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获得的话务量统计值的总和;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时,同样可以采用总值的方式进行统计,即确定该时段中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获得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值的总和;在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时,则可以考虑采用一段时间内的瞬时最大值或者采用一段时间内的均值,即确定该时段中的资源占用情况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上行码资源占用BRU 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获得的资源占用情况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小区a、b和c分别为基站内的三个小区,分别获取小区a、b、c,在7天内每个小时上下行载波占用的个数,并计算出均值,如表1所示,分别选取每个小区max {上行载波占用个数、下行载波占用个数}所对应的时段。小区a选取载波为3的时段分别为9点到10点和10点到11点,小区b选取载波为3的时段分别为9点到10点、10点到11点和11点到 12点,小区c选取载波为4的时段分别为11点到12点;则容易确定小区a和小区c存在潮汐效应,即当小区a需求载波数为最大的时候,小区c所需要的载波数为较小值,而当小区c所需的载波数为最大的时候,小区a所需要的载波数为较小值,因此存在潮汐效应,可以共享载波资源,为小区a和小区c进行消息效应配置。表1上下行载波占用的个数统计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重叠;当存在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时,为所述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 具体为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或者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无线接入承载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或者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基本资源单元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 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具体包括分别统计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确定所述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的平均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 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具体包括确定总话务量为α *C+ β *D+ γ ¢+ μ *F,其中,C为语音话务量,D为视频话务量,E为分组域业务上行流量,F为分组域业务下行流量,α、β、γ、μ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 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具体包括确定总业务个数为A*G+B*H,其中,G为电路域RAB数,H分组域RAB数,A、B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具体包括确定上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κ *I+X*J,确定下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 κ *Κ+λ礼,其中,I为上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J为上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K为下行 R4码资源占用BRU数,L为下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κ、λ为根据相应码资源使用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或者确定上行载波占用数量为(Μ/Ν) + (0/Ρ),确定下行载波占用数量为(Q/R) + (S/T),其中,M为上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N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0为上行 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P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Q为下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R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S为下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 T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 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话务量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获得的话务量统计值的总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 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获得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值的总和。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资源占用情况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获得的资源占用情况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10.一种潮汐效应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重叠;配置单元,用于当存在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时,为所述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或者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无线接入承载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或者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基本资源单元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 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分别统计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确定所述至少连续两天中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的平均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具体包括确定总话务量为α *C+ β *D+ γ ¢+ μ *F,其中,C为语音话务量,D为视频话务量,E为分组域业务上行流量,F为分组域业务下行流量,α、β、γ、μ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具体包括确定总业务个数为A*G+B*H,其中,G为电路域RAB数,H分组域RAB数,A、B为根据相应业务种类占用的资源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具体包括确定上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κ *I+X*J,确定下行总码资源占用数量为 κ *Κ+λ礼,其中,I为上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J为上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K为下行R4码资源占用BRU数,L为下行H码资源占用BRU数,κ、λ为根据相应码资源使用情况设置的加权系数;或者确定上行载波占用数量为(Μ/Ν) + (0/Ρ),确定下行载波占用数量为(Q/R) + (S/T),其中,M为上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N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0为上行 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P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上行BRU数,Q为下行R4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R为一个R4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S为下行H载波码资源占用BRU数, T为一个H载波所能支持的下行BRU数。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进行话务量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话务量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分组业务上行流量以及分组业务下行流量获得的话务量统计值的总和。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进行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建立的电路域RAB个数和建立的分组域RAB个数获得的建立业务个数统计值的总和。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单元根据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进行资源占用情况统计,具体为确定该时段中的资源占用情况统计结果为,该时段中每次采集上行码资源占用BRU数和下行码资源占用BRU数获得的资源占用情况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汐效应配置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通过进行业务量统计,统计出各个时段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判断各小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是否相同,并为业务量最大的时段不存在重叠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由于并非对每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而是通过业务量统计情况确定满足潮汐效应后对该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行潮汐效应配置,降低了为基站配置潮汐效应的工作量。
文档编号H04W16/04GK102547719SQ2011104125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丛海林, 吴应芳, 周琦, 王丽萍, 郭高波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