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移动终端、用于其的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采用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终端天线一般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其中,内置天线以平面倒F 天线(Planar Inverted-F Antenna)和单极天线(Monopole)两种形式为主,外置天线以单极天线形式为主。随着移动通信终端轻,薄化的外观趋势,3G/4G的工作频段不断增加,以往的内置天线设计受到较严重的挑战,但是简单地缩小内置天线的体积,节约移动终端空间的设计方式又会使得移动终端的信号不稳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内置天线的设计一般需要的空间尺寸为8mm*40mm*6mm以上,为保证天线的无线性能,在此空间内不可排布金属等影响天线辐射性能的移动终端器件,从而导致移动终端在设计时必须为天线预留出2000mm3以上的空间。上述空间的预留势必使移动终端的其他器件排布受到挤压,从而导致出现以下问题1、扩大移动终端的尺寸以排布下更多的器件,这种方式不能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的轻薄化和小巧化得需求;2、削减移动终端的功能以满足尺寸小巧的外观需求,这种方式将影响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功能上的使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之一的技术缺陷。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不需要额外增加天线,从而减小了移动终端的体积,节省了移动终端内部的布局空间,并且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便于通信功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所述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包括第一地平面组件,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第二地平面部件;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相连,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导电环形回路;至少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其中,至少有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对所述每个导电环形回路进行馈电,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包括天线馈电件,所述天线馈电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相连; 馈电连接件,所述馈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天线馈电件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不需要额外增加天线,从而减小了移动终端的体积,节省了移动终端内部的布局空间, 从而可以满足目前体积不断缩小的移动终端的体积要求。并且在同体积的天线中可以达到
4更好的电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时,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围绕在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的整个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隔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地平面部件时,相邻的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通过导电连接部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部为导线、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个。由此,通过采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导电连接部可以是实现对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的调节。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直接馈电或耦合方式馈电。由此,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可以运用多种馈电方式,灵活地将电磁信号馈电至第一地平面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时,所述馈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间隔预定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时,在所述馈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至少一部分缝隙中填充有馈电介质,其中,邻近于所述馈电连接件一端的所述馈电介质为金属介质,邻近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的一端的所述馈电介质为非金属介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通过调节连接件的数量可以调节谐振频率点的偏移,同时也可以改变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之间的电流分布,从而形成不同数量的谐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多个谐振点。由此,多个谐振点可以提高天线装置的带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地点,其中,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所在的位置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馈电件还包括天线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天线装置的输出阻抗与对应的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进行匹配。由此,天线匹配单元对天线装置和后续的负载电路进行阻抗匹配,减少信号传输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连接件为金属片或表面金属化的部件。 使用金属片或表面金属化的部件作为馈电件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良好的耦合馈电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一体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金属片或导电泡棉或伸缩探针 PogoPin0 ο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无线电收发装置;和至少一个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集成在所述本体内PCB主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将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 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移动终端的体积,从而可以满足目前体积不断缩小的移动终端的体积要求。并且在同体积的移动终端中可以达到更好的电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辐射效率的示意图;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馈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 /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包括第一地平面组件,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第二地平面部件;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地平面部件相连,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地平面部件相连,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与至少一个连接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导电环形回路;至少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其中,至少有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对每个导电环形回路进行馈电,天线馈电组件包括天线馈电件,天线馈电件与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相连;馈电连接件, 馈电连接件的一端与天线馈电件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不需要额外增加天线,从而减小了移动终端的体积,节省了移动终端内部的布局空间, 从而可以满足目前体积不断缩小的移动终端的体积要求。并且在同体积的天线中可以达到更好的电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第一地平面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当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时,第一地平面部件围绕在第二地平面部件的整个外周侧且与第二地平面部件隔开。当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地平面部件时,相邻的第一地平面部件通过导电连接部相连。其中,导电连接部可以为导线、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导线和电感、电感和电容、导线和电容的组合。导线可以为PCB主板上较细的走线,如蛇形线。 增加较细的走线或电感有利于移动终端的低频谐振偏低,增加电容有利于低频谐振偏高, 增加电感和电容的组合有利于调节指定的谐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地平面组件的外边缘、第一地平面组件的内边缘和第二地平面的外边缘的形状均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方形、椭圆形或梯形。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开槽实现, 从而将PCB主板的地平面划分为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将接地点设置在连接件所在的位置上,从而天线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地点。其中,连接件可以为金属片。根据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开槽的形状的不同,第一地平面组件、第二地平面部件和连接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连接方式之一(1)当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开设的槽不是完全连通时,第一地平面组件、第二地平面部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可以一体形成,即连接件均在PCB主板上制作,从而与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是一体的。其中,连接件为金属片。采用该种方式制造天线装置,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实现。(2)当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开设的槽是完全连通时,例如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开设回形槽以将PCB主板的地平面划分为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在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设置连接件,其中连接件可以为金属片或导电泡棉或伸缩探针 PogoPin0[0051]通过调节连接件的数量可以调节谐振频率点的偏移,同时也可以改变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之间的电流分布,从而形成不同数量的谐振。天线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谐振点,从而可以提高天线装置的带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馈电连接件与第一地平面组件可以通过直接馈电或耦合方式馈电。由此,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可以运用多种馈电方式,灵活地将电磁信号馈电至第一地平面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馈电连接件可以为金属片或表面金属化的部件。使用金属片或表面金属化的部件作为馈电件成本较低,耦合馈电性能良好。其中,表面金属化的部件可以为PCB板或陶瓷片上形成的金属化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天线馈电组件的位置、馈电连接件的面积和形状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设计而选定。当馈电连接件与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时,馈电连接件与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可以包括以下两种设置方式(1)馈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一地平面组件间隔预定距离,在馈电连接件和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形成缝隙。(2)在馈电连接件和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至少一部分缝隙中填充有馈电介质,其中,邻近于馈电连接件一端的馈电介质为金属介质,邻近于第一地平面组件一端的馈电介质为非金属介质。可以理解的是,在馈电连接件和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的缝隙中可以全部填充满馈电介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天线馈电件还包括天线匹配单元,用于对天线装置的输出阻抗与对应的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进行匹配。其中,天线匹配单元包括电感和电容。电感和电容通过相应的连接关系形成匹配网络以对天线装置的输出阻抗与对应的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进行匹配。下面参考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根据第一地平面部件、连接件和天线馈电组件的数量的不同,在移动终端上会形成多个导电环形回路。下面分别以一至两个导电环形回路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中,馈电连接件与第一地平面组件的馈电方式均为耦合馈电。图1示出了具有一个导电环形回路的天线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地平面组件1、一个第二地平面部件2、一个连接件3和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其中,天线馈电组件包括天线馈电件4和馈电连接件5。第一地平面组件1设置在第二地平面部件2的整个外周侧上,其中,第二地平面部件2设置在第一地平面组件1的内部且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彼此隔开。连接件3的一端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相连,连接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地平面部件2相连。其中,连接件3用作接地点。第一地平面组件1与连接件3形成一个导电环形回路。天线馈电件4与移动终端的PCB主板内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相连,馈电连接件5的一端与天线馈电件4相连,馈电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间隔预定距离。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发射的电磁能量通过天线馈电件4和馈电连接件馈电至第一地平面组件1上。馈电连接件5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之间的馈电方式可以为直接馈电或耦合方式馈电。如图1所示,第一地平面组件1和连接件3的数量分别为一个,第一地平面组件1 围绕在第二地平面部件2的整个外周侧,并通过连接件3接地。如图1所示,第二地平面部件2位于第一地平面组件1围成环路的中间,此时可以通过调整连接件3的位置来调整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具体而言,当连接件3设置的位置与天线馈电组件的距离增大时,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向低频偏移。反之,当连接件3设置的位置与天线馈电组件的距离减小时, 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向高频偏移。如图2所示,第一地平面组件1从中间断开,通过导电连接部6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导电连接部6的一端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的A端相连,导电连接部6的另一端与第一地平面组件1的B端相连。导电连接部6为蛇形线。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导电连接部也可以为导线、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导线和电感、电感和电容、导线和电容的组合。如图3所示,第一地平面组件1包括两个第一地平面部件,分别为AH段地平面部件和BG段地平面部件。其中,AH段地平面部件和BG段地平面部件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61 和第二导电连接部62相连。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导电连接部61的一端与AH段地平面部件的A端相连,另一端与BG段地平面部件的B端相连。第二导电连接部62的一端与AH段地平面部件的H端相连,另一端与BG段地平面部件的G端相连。第一导电连接部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62可以为蛇形线。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第一导电连接部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62也可以为导线、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导线和电感、电感和电容、导线和电容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地平面组件1包括的第一地平面部件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两个以上的第一地平面部件。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地平面部件通过多个导电连接部相连。通过采用导电连接部连接第一地平面组件1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一地平面部件之间的缝隙可以调节低频谐振的长度。具体而言,增加较细的走线或电感有利于移动终端的低频谐振偏低,增加电容有利于低频谐振偏高,增加电感和电容的组合有利于调节指定的谐振。下面参考图4描述具有两个导电环形回路的天线装置。如图4所示,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地平面组件1上的C点,另一端与第二地平面部件2相连。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地平面组件1上的E点,另一端与第二地平面部件2相连。第一地平面组件1的C-D-E段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共同构成了一个导电环形回路,第一地平面组件1的C-F-E段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共同构成了另一个导电环形回路。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发射的电磁能量通过天线馈电件4和馈电连接件馈电至两个导电环形回路上的第一地平面组件1上。两个导电环形回路具有不同的缝隙天线长度,改变了第一地平面组件1和第一地平面组件2上的电流分布,形成了多个谐振,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带宽,可以使得移动终端的工作频段满足不同3G无线通信的频段要求。下面参考图5和图6分别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Sll)性能和辐射效率。以天线装置工作于GSM850/GSM900/DCS(Digital Cellular System,数字蜂窝系统)/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讯服务)/ WCDMABandI,无源频率位于 824MHz_960MHz,1710MHz_2500MHz 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天线装置工作的整个工作频段内的回波损耗均小于_4dB。例如,当天线装置的工作频率位于824MHz时(图5中频率点1),回波损耗为_4. 3286dB。当天线装置的工作频率位于960MHz时(图5中频率点2),回波损耗为_6. 3316dB。当天线装置的工作频率位于1. 71GHz时(图5中频率点3),回波损耗为-5. 1168dB。当天线装置的工作频率位于2. 5GHz时(图5中频率点4),回波损耗为-7. 7763dB。从上述四个频率点的回波损耗可以得出,如图6所示,天线装置工作的整个工作频段内的辐射效率接近于60%。可以理解的是,天线装置的工作频段的设置和工作环境的设置只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限制。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具有良好的天线辐射性能, 保障了移动终端在不同工作频段的通信功能的正常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不需要额外增加天线,不仅节省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而且减小了移动终端的体积, 节省了移动终端内部的布局空间,从而可以满足目前体积不断缩小的移动终端的体积要求。并且在同体积的天线中可以达到更好的电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应用频度可以是目前无线通信的任意频段或者其组合,工作频段覆盖了目前3G无线通信中的频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和天线装置,其中,天线装置可以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集成在本体内PCB主板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天线装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将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 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不仅节省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而且减小了移动终端的体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做到很薄,不考虑常规天线需要的厚度,可以满足目前体积不断缩小的移动终端的体积要求。并且在同体积的移动终端中可以达到更好的电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下面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利用天线装置进行馈电的方法。其中,上述馈电方法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利用天线装置进行馈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lO 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发送信号。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根据预设的工作频段或者用户选择的工作频段线发射电磁信号。Sll 天线馈电组件接收电磁信号并馈电至第一地平面组件。天线装置的天线馈电件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发射的电磁信号后, 通过馈电连接件将电磁信号耦合馈电至天线装置的第一地平面组件。S12:利用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之间的缝隙辐射信号。利用第一地平面组件和第二地平面部件之间的缝隙按照工作频段辐射向外辐射电磁信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天线装置进行馈电的方法,由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对集成在移动终端PCB主板上的天线装置进行馈电,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移动终端通信功能的正常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图1至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的连接件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调节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点,包括谐振频率点的偏移以及谐振点的数量,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线装置的带宽,保障移动终端在不同通信环境的通信质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所述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包括第一地平面组件,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第二地平面部件;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相连,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导电环形回路;至少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其中,至少有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对所述每个导电环形回路进行馈电,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包括天线馈电件,所述天线馈电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相连;馈电连接件,所述馈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天线馈电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时,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围绕在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的整个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地平面部件时,相邻的所述第一地平面部件通过导电连接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为导线、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直接馈电或耦合方式馈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时,所述馈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间隔预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馈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时,在所述馈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之间至少一部分缝隙中填充有馈电介质,其中,邻近于所述馈电连接件一端的所述馈电介质为金属介质,邻近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的一端的所述馈电介质为非金属介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多个谐振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地点,其中,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所在的位置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馈电件还包括天线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天线装置的输出阻抗与对应的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进行匹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连接件为金属片或表面金属化的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平面组件、所述第二地平面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一体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金属片或导电泡棉或伸缩探针PogoPin。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无线电收发装置;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集成在所述本体内PCB主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包括第一地平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第二地平面部件;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一端与第一地平面部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地平面部件相连,至少一个第一地平面部件与至少一个连接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导电环形回路;至少一个天线馈电组件,对每个导电环形回路进行馈电,天线馈电组件包括天线馈电件和馈电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将天线集成在移动终端的PCB主板上,不仅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而且增加了移动终端空间使用率。
文档编号H04M1/02GK202308291SQ2011204055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毕晔海, 苏晨 申请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