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来电通信终端呼叫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时,通信网络服务器向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发送第一信令;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二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向呼叫转移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信令;呼叫转移通信终端显示包含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来电信息。
【专利说明】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呼叫转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呼叫转移中显示来电用户的识别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呼叫转移又叫呼入转移,是电信运营商向通信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设置了呼叫转移后,可以将来电转移到其它电话号码上。
[0003]呼叫转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0004](I)无应答转移:用户的手机如果无人接听(预先设置接听时间,例如30秒),那呼叫他的电话转移到用户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上;
[0005](2)不可及转移:如果用户手机关机、未在有效服务区内、信号差而不能实现正常通话时,所有呼叫他的电话就会均转移到用户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上;
[0006](3)遇忙转移:也叫占线转移,如果用户正在通话,那么所有呼叫他的电话均转移到用户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上;
[0007](4)无条件转移:即全部来电转移,呼叫用户手机的来电能全部转移到用户预先设置的号码上而手机不发出铃声。
[0008]其中无条件转移与不可及转移统称为无条件呼转,无应答转移和遇忙转移统称为有条件呼转。
[0009]举例来讲,如果通信终端(例如,手机等)B设置呼叫转移到通信终端C,则由通信终端A呼叫通信终端B时,A的来电被自动转移到C。C收到被转移来的电话,会显示A的电话号码,至于A的用户识别信息,只有当C中存储有A的用户姓名等用户识别信息时,才会显示出来。如果B中存有A的用户识别信息,而C中没有存有A的用户识别信息,则C不会显示A的用户识别信息,导致C的用户难以做出恰当的应答,例如可能会忽略掉重要的来电。
[0010]申请号为200610144268.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利用网络存储器,把通信终端中的通讯录信息存储到网络端,发生呼叫转移的时候,从网络端读取用户信息发送到通信终端显示。虽然其解决了在通信终端C上显示通信终端A的来电姓名的技术问题,但是其技术方案需要通信终端B将通讯录信息存储在网络端的存储器,当发生呼叫转移的时候,要从网络端读取用户信息发送到通信终端C显示。该技术方案的缺陷是网络端保存的通讯录信息同通信终端不同步,导致网络端的信息不够准确,而且由于需要在网络端存储通讯录信息,因此不能节约空间。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如果通信终端B设置呼叫转移到通信终端C,则通信终端A呼叫通信终端B时,通信终端A的来电被自动转移到通信终端C,此时如果通信终端B存有A的用户信息,而通信终端C中没有存有A的用户信息,则把通信终端B中存储的A的用户姓名等用户识别信息在通信终端C中显示出来。通信终端C的用户看到被转移来的A的电话后,便知道是哪位来电,并且做出恰当的应答。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总体构思为通过网络信令的方式,将被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中存储的用户识别信息提供给网络端,然后网络端下发相应的消息到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接收到被转移的来电后,通过来自网络端的消息解析来电号码和来源于被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并在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中显示用户识别信息。
[0013]根据本发明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时,如果第二通信终端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则通信网络服务器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第一信令,用于请求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该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接收到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之后,向第三通信终端发送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三信令,以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三信令之后,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14]可选地,当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且第二通信终端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时,通信网络服务器先向第三通信终端发出第四信令,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四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在收到该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之后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上述第一信令。
[0015]可选地,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三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0016]可选地,当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时,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规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在第三通信终端的人机界面上显示对话框,以供用户选择要显示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信令之后,根据该电话号码,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18]可选地,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为用于确定来电用户的身份或身份类型的信息,但不包括电话号码。
[0019]可选地,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为姓名、称谓、昵称、绰号、图片、姓名缩写、机构名称、机构名称缩写、职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
[0020]可选地,第三通信终端同时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和用户识别信息。[0021 ] 根据本发明,在通信终端B设置呼叫转移到通信终端C的情况下,若通信终端A呼叫通信终端B,则通信终端A的来电被自动转移到通信终端C,而且如果通信终端B存有通信终端A的用户识别信息,而通信终端C中没有存有通信终端A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把通信终端B中存储的通信终端A的用户姓名等用户识别信息在通信终端C中显示出来。由此,通信终端C的用户看到被转移来的通信终端A的来电信息后,便知道是哪位来电并做出恰当的应答。
[0022]根据本发明,在发生呼叫转移时,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能够通过网络信令的方式得到被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中存储的用户识别信息,由此可大大方便用户。
[0023]而且,不用在网络端设置存储器存储通信终端中的通讯录信息,呼叫转移时也不用每次去网络端读取通讯录信息,当通信终端B中通讯录发生改变时,也不需要对网络端通讯录信息进行同步更新。本申请只是在发生来电转移时,呼叫转移通信终端C通过网络信令的方式去取用户在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B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网络端保存的通讯录信息同通信终端不同步的问题,且能够节约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中使用的信令的消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7]本发明是对目前呼叫转移功能的一个补充,需要网络端在检测到呼叫转移时,主动向被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发送消息查询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本发明所针对的呼叫转移是除不可及转移之外的其他呼叫转移类型,即本发明适用于被呼叫转移的通信终端开机且信号正常的情形。
[0028]在此,用户识别信息是能够用于确定来电用户的身份或身份类型的信息。该用户识别信息不包括电话号码,可以是姓名、称谓、昵称、绰号、图片、姓名缩写、机构名称、机构名称缩写、职业名称等中的至少一个。除电话号码之外的能够使通信终端用户确认来电用户的身份或身份类型,以使其决定是否接听来电的信息均可用作该用户识别信息。例如,根据姓名、称谓、昵称、绰号、图片、姓名缩写等完全可以确认来电用户的身份,且可以细化到具体人物,而根据机构名称、机构名称缩写、职业名称等,虽然难以细化到某个具体人物,但是大致可以锁定对方的身份类型,比如是某某公司的某个成员、某某政府部门的某个人员等。再例如可以在买卖房屋时给进行联系的中介人员赋予“中介1”、“中介2”、“中介
3”......等职业名称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用户就能确定来电用户的身份类型(此时的身份
类型为“房产中介”),甚至可细化到具体人物。这些信息可以由通信终端用户在存储电话号码时进行录入。在通信终端中这些信息通常存储在通讯录中。
[0029]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呼叫转移中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过程如下:[0030]首先,当第一通信终端(来电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时,通信网络服务器判断第二通信终端是否符合呼叫转移的条件。如果第二通信终端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呼叫转移通信终端),则进入下一步骤(步骤Si)。此时,第二通信终端也称为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
[0031]接着,通信网络服务器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第一信令,用于请求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其目的在于取得第二通信终端中可能存储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此时,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步骤S2)。
[0032]接着,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第二通信终端解析第一信令,从中提取出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并根据该电话号码,判断是否存有与之对应的用户识别信息。此时,第二通信终端可在自身的通讯录中进行搜寻,以确定是否存有对应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对应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将该对应的用户识别信息作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随后,第二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步骤S3)。若第二通信终端内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二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不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告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33]通信网络服务器从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二信令之后,进行解析判断里面是否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解析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通信网络服务器生成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三信令(呼叫转移信令),并发送给第三通信终端(步骤S4)。若第二信令中未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通信网络服务器生成不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三信令(呼叫转移信令),并发送给第三通信终端。
[0034]第三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三信令之后,进行解析判断里面是否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解析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来电信息(步骤S5)。此时,第三通信终端可同时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和用户识别信息,也可以仅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35]在步骤S5中,若第三通信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令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可以先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此时,可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规则进行显示。如客户预先设置了两者均予显示的规则,则同时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如客户预先设置了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某一个的规则,则显示相应的用户识别信息。另外,也可以设置为:若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在第三通信终端的人机界面上显示对话框,以供用户选择显示哪一个用户识别信息。
[0036]在步骤S5中,若第三通信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令中未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可以先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只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肩、O
[0037]根据一种变形,当上述第一通信终端呼叫上述第二通信终端时,通信网络服务器可先向第三通信终端发出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四信令,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四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第三通信终端中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在收到该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之后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上述第一信令。若第三通信终端中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在收到该呼叫转移请求信令之后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此时第三通信终端可显示自身内部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0038]以下参照图2,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信令的消息结构进行说明。
[0039]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类型、长度、始呼用户号码、校验字段。类型取为X,在本发明中X类型表示该消息为呼叫转移中用于获取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中的用户识别信息的消息。长度字段中记录该条消息的总长度。始呼用户号码字段中记录来电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校验字段记录消息校验值,在此其值为空。
[0040]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类型、长度、始呼用户号码、始呼用户信息、校验字段。类型取为Y,在本发明中Y类型表示该消息为回复上述X类型消息的消息。长度字段中记录该条消息的总长度。始呼用户号码字段中记录来电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始呼用户信息字段记录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中存储的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内没有存有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始呼用户信息字段为空。校验字段记录消息校验值。
[0041]据此,通信网络服务器接收到第二信令之后,可检测始呼用户信息字段,如果始呼用户信息字段不为空,则发送包含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三信令。
[0042]如图2(c)所示,所述第三信令包括类型、长度、始呼用户号码、始呼用户信息、校验字段。类型取为Z,在本发明中Z类型表示该消息为呼叫转移信令。长度字段中记录该条消息的总长度。始呼用户号码字段中记录来电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始呼用户信息字段记录被呼叫转移通信终端中存储的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上述的第二信令中未包含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信令的始呼用户信息字段为空。校验字段记录消息校验值。
[0043]当呼叫转移通信终端收到类型为Z的信令后,查看“始呼用户信息”字段,如果发现字段不为空,则取出里边的内容(即来电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并进行显示。
[0044]本发明可在如下的场合大有用处:
[0045]例如某公司王总手下有个员工叫小李,小李有两个手机,手机B和手机C,B手机一般用于工作,C手机主要用于私人生活,只有手机B的通讯录中存有王总的用户识别信息,手机B设置了无应答转移到手机C(在没有存储王总用户识别信息之前就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一次小李外出跟女朋友约会忘记了带手机B,王总恰巧有重要事情打电话B找小李,一般没有存储姓名的号码小李是不想接的,这样就可能会耽误工作。但是,若在呼叫转移功能中应用了本发明,则当小李接到被转移来的电话时会显示王总的姓名,这样小李就会意识到可能是重要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做有准备的应答了。
[0046]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时,如果第二通信终端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则通信网络服务器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第一信令,用于请求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息; 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该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 通信网络服务器接收到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信令之后,向第三通信终端发送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三信令,以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 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三信令之后,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且第二通信终端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到第三通信终端时,通信网络服务器先向第三通信终端发出第四信令,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四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第三通信终端向通信网络服务器发送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通信网络服务器在收到该来电用户识别信息请求信令之后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上述第一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通信终端收到第三信令之后,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没有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若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时,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规则显示第三通信终端内部原先存有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包含在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在第三通信终端的人机界面上显示对话框,以供用户选择要显示的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信令之后,根据该电话号码,判断自身内部是否存有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为用于确定来电用户的身份或身份类型的信息,但不包括电话号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为姓名、称谓、昵称、绰号、图片、姓名缩写、机构名称、机构名称缩写、职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叫转移显示来电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通信终端同时显示第一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和用户识别信息。
【文档编号】H04W4/16GK103997720SQ201310053101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9日
【发明者】朱瑞敏 申请人: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