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方法及无线传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329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无线传输方法及无线传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控制方法及无线传输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可用于确定正确的发射方向的信号,从而保证了尤其在通信双方发生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信的正常进行。
【专利说明】无线传输方法及无线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及无线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智能天线能够根据实际信道情况实时调整自身参数,有效追踪多个用户,在系统中实现空分多址(SDMA)。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智能天线大多部署在通信一方,且多为基站侧。传统基站较为固定,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多采用定向发射的方式,且利用无线信道传输的互易性原理,可通过估计接收信号的到达方向(Direct1n of Arrival,DOA),并将此DOA作为预期的发射方向来实现定向发射。
[0003]智能天线同样可实现在移动设备上,好处至少包括:减低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降低设备功耗、提高通信私密性、提高系统容量。尽管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智能天线是可行的,但会面临各种新的技术挑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天线方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
[0007]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0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传输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09]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
[0010]一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11]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可用于确定正确的发射方向的信号,从而保证了尤其在通信双方发生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信的正常进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3]图2(a)-图2(b)为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全向发射时间间隔示意图;
[0014]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四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五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第六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设备、模块或参数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0023]此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为任意具有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设备,尤其指通过智能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设备,这样的设备可包括传统基站、无线接入设备(AP)、以及任意终端设备(例如,手机、车载设备、便携式设备等),且“发射设备”或“接收设备”或二者皆可具有移动能力。“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为同样的设备,本申请各实施例中通过“发射”和“接收”来区分二者在通信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不作为对二者功能的任何限制。具体地,所述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技术或标准可以有多种,比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1n,GSM)、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1n, LTE)、WiF1、蓝牙等。这样的“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定向无线发射和接收时,如果各自仍依赖于对方发出的信号的DOA估计,一旦一方设备发生移动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那么理想的发射方向就会与根据之前接收到的信号的DOA估计设定的发射方向差别甚大,在设定的发射方向上发射的信号可能无法到达对端通信设备,或甚至之前根本无法接收到可供参考的接收信号也就无法进行DOA估计,从而导致通信中断。
[0024]在实现上,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天线可以是具有相同极化特性、各向同性及增益相同的天线阵元,按一定的方式排列,构成的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至少两个天线阵元。也可以是可重构天线阵,阵列中的每个天线阵元都可以通过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重构其极化特性、增益及其它相关参数。
[0025]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针对上述可能的移动场景和/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的场景,提供了一种新的无线传输方案。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0026]S120.确定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
[0027]S140.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28]无论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如何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全向发射模式是一种能够保证接收设备接收到发射设备发射的信号的传输方式,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在制定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时,明确发射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从而保障接收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一定能够接收到发射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而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信号进行例如DOA估计和/或信道估计等,从而确定接收设备在下一作为发射设备的时刻发射信号的方向,以确保通信的后续进行。
[0029]假设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中包括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为ΔΤ,也即,每隔时间AT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例如,在当前时隙tl,通过计算当前时隙与发射设备最近一次在全向发射模式发射信号的时隙to的间隔(tl-tO)确定发射设备当前时刻是否应进行全向发射,若(tl-tO)等于或超过ΛΤ,则将发射设备的至少发射天线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30]其中,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可为由发射设备任意设置的不可变的参数,接收设备可以已知或不知道该时间间隔;或为一预先由通信双方约定的参数;还可为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根据传输环境(信道状况)合理动态变化的参数。
[0031]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可用于确定正确的发射方向的信号,从而保证了尤其在通信双方发生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信的正常进行。
[0032]波束赋形是智能天线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是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计算发射信号的特定组合或分配(权重矢量)的过程,也即根据通信双方的传输环境来确定较优甚至最优的波束的发射方向。为了保证在传输环境发生变化时仍能准确确定发射设备发射天线的发射发向,与DOA估计相比,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确定波束赋形参数更为优选。为此,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信号的信号类型,例如,所述发射策略中明确了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接收设备用于进行解调和/或信道估计的信号,例如,LTE标准(www.3gpp.0rg)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1n ReferenceSignal,DMRS)、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SRS信号、其它任何可能的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发送参考信号包括仅发送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包括参考信号和其它信号的可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也可指有效载荷(Payload)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现有技术中任一种合适的盲估计的方式进行信道估计。
[0033]此外,为了体现智能天线在定向发射模式中的优势,例如,更远的通信距离、较高的频谱利用率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全向发射外,其他时刻优选仍以定向发射模式发射待传输的无线信号。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0034]S160.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未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例如,在当前时隙tl,计算当前时隙与发射设备最近一次在全向发射模式发射信号的时隙to的间隔为(tl-to),若(tl-to)未超过AT,则控制将发射设备的至少发射天线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定向发射模式下发射设备发射天线的发射方向例如可根据最近的接收信号的DOA估计,或根据最近的接收信号得到的信道估计计算的波束赋形参数来确定该发射方向。
[0035]在通信过程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发射设备发射无线信号之后,在等待接收设备的反馈的过程中即成为接收设备,反之亦然。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0036]S110.根据所述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号进行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
[0037]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为本领域较成熟的技术,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也不做赘述。
[0038]S130.至少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发射设备的波束赋形参数。
[0039]在步骤SllO中得到了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后,可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波束赋形参数,所述算法例如波束扫描算法(Grid Of Beam, GOB)或特征向量法(Eigen basedBeamforming, EBB)等,通过这样的算法计算能够得到一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可根据w调整发射设备天线各阵元,或者,除了当前时刻的w外,还可综合考虑之前一个或多个时刻的加权向量W(例如,多个时刻计算的加权量的平均值),以提高波束赋形参数的准确性。例如,按照一定的权重确定当前时刻调整发射设备天线各阵元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bf =a*W+b*w,其中,a, b分别表示W和w的权重,可根据经验取值。
[0040]此外,由于传输环境的变化可能是不均匀的,以固定不变的或不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全向发射,可能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较长时间的通信中断。例如,如图2(a)所示的,设置较长的固定时间间隔ΛΤ1,也即,发射设备每隔时间ΛΤ1执行一次全向发射。在时间to,发射设备以全向发射模式发射参考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向发射设备返回信号,双方此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定向的发射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但是,假设信道变化剧烈,在时间tl通信双方按照之前的发射方向及接收方向已经无法使得各自接收到对方发送的信号,通信中断,直至发射设备在t2时刻再次进行全向发射之后双方才能恢复通信,自tl时刻开始,距离t2相隔较长的时间,也即,通信将中断较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缩短该时间间隔ATI。相反,应适当延长该时间间隔ΛΤ1。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通信双方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策略的一预设的信道估计变化量阈值范围,也即,设定一表示传输环境变化剧烈程度的信道估计变化量的阈值范围,根据每次接收到来自接收设备的信号后,确定步骤SllO中所得到的信道估计与前一时刻的信道估计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差异越大表示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越大(剧烈),需要缩短所述时间间隔;差异越小表示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越小(平缓),可以适当增加所述时间间隔的大小。该变化量阈值范围可根据经验设置。
[0041 ] 该变化量阈值范围可为应调整所述时间间隔的范围,相应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0042]S150.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0043]该变化量阈值范围还可为保持所述时间间隔不变的范围。相应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0044]S150’.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外,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0045]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0046]S180.发送所述发射策略。可响应于初始确定所述发射策略而执行该发送,还可响应于每次发射策略的调整执行该发送。且可以发射设备和/或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的方式执行该发送。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由独立于发射设备的装置执行,确定了发射策略之后,可将该发射策略发送告知给发射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对方的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来确定自己一方的时间间隔,以如图2(b)所示的尽可能将各自进入全向发射模式的时间错开,这样,进一步缩短了可能的通信中断的时间,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并更大可能的避免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此时,在S180中可向接收设备发送该发射策略。
[0047]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还可根据传输环境的变化以及通信双方各自的发射策略来动态调整该时间间隔,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并更大可能的避免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
[004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49]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操作。
[005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执行上述无线传输控制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可为独立于发射设备和/或接收设备的任意装置,也可为属于发射设备/接收设备的任意装置,或该装置本身即为发射设备。根据该装置的上述不同执行角色的需要,除以下描述的各组成部分外,所述装置还包括可根据需要实现与装置外部任意设备通信的通信模块。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控制装置300包括:
[0051]第一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
[0052]第一控制模块340,用于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53]无论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如何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全向发射模式是一种能够保证接收设备接收到发射设备发射的信号的传输方式,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在制定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时,明确发射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从而保障接收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一定能够接收到发射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而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信号进行例如DOA估计和/或信道估计等,从而确定接收设备在下一作为发射设备的时刻发射信号的方向,以确保通信的后续进行。
[0054]假设发射设备的发射策略中包括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为ΔΤ,也即,每隔时间AT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例如,在当前时隙tl,通过计算当前时隙与发射设备最近一次在全向发射模式发射信号的时隙to的间隔(tl-tO)确定发射设备当前时刻是否应进行全向发射,若(tl-tO)等于或超过ΛΤ,则将发射设备的至少发射天线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55]其中,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可为由发射设备任意设置的不可变的参数,接收设备可以已知或不知道该时间间隔;或为一预先由通信双方约定的参数;还可为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根据传输环境(信道状况)合理动态变化的参数。
[0056]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可用于确定正确的发射方向的信号,从而保证了尤其在通信双方发生移动和/或传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信的正常进行。
[0057]波束赋形是智能天线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是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计算发射信号的特定组合或分配(权重矢量)的过程,也即根据通信双方的传输环境来确定较优甚至最优的波束的发射方向。为了保证在传输环境发生变化时仍能准确确定发射设备发射天线的发射发向,与DOA估计相比,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确定波束赋形参数更为优选。为此,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信号的信号类型,例如,所述发射策略中明确了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接收设备用于进行解调和/或信道估计的信号,例如,LTE标准(www.3gpp.0rg)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1n ReferenceSignal,DMRS)、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SRS信号、其它任何可能的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发送参考信号包括仅发送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包括参考信号和其它信号的可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也可指有效载荷(Payload)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现有技术中任一种合适的盲估计的方式进行信道估计。
[0058]此外,为了体现智能天线在定向发射模式中的优势,例如,更远的通信距离、较高的频谱利用率等,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在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全向发射外,其他时刻优选仍以定向发射模式发射待传输的无线信号。相应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包括:
[0059]第二控制模块360,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未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例如,在当前时隙tl,计算当前时隙与发射设备最近一次在全向发射模式发射信号的时隙to的间隔为(tl-to),若(tl-to)未超过AT,则控制将发射设备的至少发射天线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定向发射模式下发射设备发射天线的发射方向例如可根据最近的接收信号的DOA估计,或根据最近的接收信号得到的信道估计计算的波束赋形参数来确定该发射方向。
[0060]在通信过程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发射设备发射无线信号之后,在等待接收设备的反馈的过程中即成为接收设备,反之亦然。相应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包括:
[0061]信号估计模块310,用于根据所述发射设备的接收信号进行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
[0062]信号估计模块310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为本领域较成熟的技术,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也不做赘述。
[0063]第二确定模块330,用于至少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发射设备的波束赋形参数。
[0064]信号估计模块310得到了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后,第二确定模块330可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波束赋形参数,所述算法例如波束扫描算法(Grid Of Beam, GOB)或特征向量法(Eigen based Beamforming, EBB)等,通过这样的算法计算能够得到一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可根据w调整发射设备天线各阵元,或者,除了当前时刻的w外,还可综合考虑之前一个或多个时刻的加权向量W(例如,多个时刻计算的加权量的平均值),以提高波束赋形参数的准确性。例如,按照一定的权重确定当前时刻调整发射设备天线各阵元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bf = a*W+b*w,其中,a, b分别表示W和w的权重,可根据经验取值。
[0065]此外,由于传输环境的变化可能是不均匀的,以固定不变的或不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全向发射,可能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较长时间的通信中断。例如,如图2(a)所示的,设置较长的固定时间间隔ΛΤ1,也即,发射设备每隔时间ΛΤ1执行一次全向发射。在时间to,发射设备以全向发射模式发射参考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向发射设备返回信号,双方此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定向的发射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但是,假设信道变化剧烈,在时间tl通信双方按照之前的发射方向及接收方向已经无法使得各自接收到对方发送的信号,通信中断,直至发射设备在t2时刻再次进行全向发射之后双方才能恢复通信,自tl时刻开始,距离t2相隔较长的时间,也即,通信将中断较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缩短该时间间隔ATI。相反,应适当延长该时间间隔ΛΤ1。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通信双方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策略的一预设的信道估计变化量阈值范围,也即,设定一表示传输环境变化剧烈程度的信道估计变化量的阈值范围,根据每次接收到来自接收设备的信号后,根据当前时刻信道估计模块310得到的信道估计与前一时刻得到的信道估计之间的差异,确定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差异越大表示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越大(剧烈),需要缩短所述时间间隔;差异越小表示传输环境的变化程度越小(平缓),可以适当增加所述时间间隔的大小。该变化量阈值范围可根据经验设置。
[0066]该变化量阈值范围可为应调整所述时间间隔的范围,相应地,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包括:
[0067]调整模块350,用于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0068]该变化量阈值范围还可为保持所述时间间隔不变的范围。相应地,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包括:
[0069]调整模块350’,用于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外,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0070]此外,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可包括:
[0071]发送模块380,用于发送所述发射策略。发送模块380可响应于初始确定所述发射策略而执行该发送,还可响应于每次发射策略的调整执行该发送。且发送模块380可以发射设备和/或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的方式执行该发送。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为独立于发射设备的装置,因此,确定了发射策略之后,可通过发送模块380将该发射策略发送告知给发射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对方的全向发射的时间间隔来确定自己一方的时间间隔,以如图2(b)所示的尽可能将各自进入全向发射模式的时间错开(双方时间间隔的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这样,进一步缩短了可能的通信中断的时间,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并更大可能的避免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此时,发送模块380可向接收设备发送该发射策略。
[0072]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发射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入全向发射模式,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还可根据传输环境的变化以及通信双方各自的发射策略来动态调整该时间间隔,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并更大可能的避免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
[007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即为发射设备/接收设备本身时,其还包括众所周知的通过智能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各组成部分,例如:ADC/DAC模块、智能天线控制及基带处理模块等,或者,上述部分功能模块可集成在众所周知的通过智能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各组成部分的任一部分中。
[0074]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传输控制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无线传输控制装置900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9所示,该无线传输控制装置900可以包括:
[0075]处理器(processor)910、通信接口(Communicat1nsInterface)920、存储器(memory) 930、以及通信总线940。其中:
[0076]处理器910、通信接口 920、以及存储器1530通过通信总线940完成相互间的通?目。
[0077]通信接口 9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0078]处理器910,用于执行程序932,具体可以实现上述图3的装置实施例中拍摄控制装置的相关功能。
[0079]具体地,程序9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0080]处理器9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 (Applicat1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程序932具体可以用于使得所述无线传输控制装置900执行以下步骤:
[0081]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
[0082]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0083]程序9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8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85]尽管此处所述的主题是在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执行而执行的一般上下文中提供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还可结合其他类型的程序模块来执行其他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本主题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也可使用在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的两者中。
[008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0087]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包括以存储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式或技术来实现的物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因东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0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HD-DVD、蓝光(Blue-Ray)或其他光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
[0088]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 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信号的信号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以所述全向发射模式发送一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接收设备用于进行解调和/或信道估计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未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设备的一接收信号进行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 至少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发射设备的一波束赋形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策略的一信道估计变化量阈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外,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发射策略。
10.一种无线传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射设备的一发射策略,所述发射策略包括所述发射设备进行全向发射的一时间间隔; 一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全向发射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时刻距离前次全向发射的间隔未达到所述时间间隔,控制将所述发射设备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定向发射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信道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设备的一接收信号进行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 一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发射设备的一波束赋形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策略的一信道估计变化量阈值范围;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策略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策略的一信道估计变化量阈值范围;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信道估计变化量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外,调整所述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发射策略。
【文档编号】H04B7/06GK104243006SQ20141044612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黄伟才 申请人:北京智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