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商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传感器被接入了互联网,这些设备与传感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主要存储在云中,然而,如何开发利用这种海量的数据就变成了业界的挑战。在现有的物联网数据云端内,一般也会提供一些预置的数据应用给用户使用,或者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这些进行数据统计或者数据挖掘的模块都是预置的,功能比较单一,并没有办法满足用户的切实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商店系统,其可以主动发现设备、获取设备的数据、基于设备的数据提供不同的数据应用。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商店系统,包括:云端、网关以及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被监控设备的数据,判断数据与上一次上报相比是否发生变化,数据的变化幅度超过预定值时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网关;所述网关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云端;所述云端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析并存储,将解析后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应用作为数据源,由所述数据应用进行数据处理并返回数据处理结果。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商店系统还包括:所述采集单元在启动后将其内置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网关,所述网关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云端,所述云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完成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所述云端的注册,以使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被存储至对应的用户数据监控项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对应的设备的基本信息、数据监控项目的授权信息、与网关的通信配置、与设备的数据采集配置、以及用于生成可视化界面的组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商店系统包括:数据应用安装模块,用于当用户选定的数据应用是属于收费应用时执行支付流程,并在用户完成支付后将所述用户选定的数据应用添加至对应的数据监控项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商店系统还包括:所述云端在所述数据监控项目的可视化界面中显示所述数据应用的入口,所述入口用于触发所述数据应用的执行;或者所述云端在后台运行所述数据应用以对所述数据监控项目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应用为符合预定义编程规范的且可被所述云端直接调用执行的脚本程序或者可执行应用程序,所述云端还用于接收第三方上传的数据应用程序。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商店系统还包括:数据访问接口,用于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所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用于提供所述数据云内的数据,所述数据访问接口还统计不同的数据应用调用数据访问接口的次数以及数据流量进行统计,并基于统计结果生成该数据应用的运营方的账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云端还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内的组态信息生成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可视化界面,所述可视化界面包括静态内容和/或动态内容。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商店系统还包括:授权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授权信息判断当前授权是否过期或者当前的数据是否超过对应的授权范围,若授权过期或者数据超过授权范围则取消用户的数据存取权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授权管理模块还用于当授权超过期限的时间大于预设值时,擦除用户的数据。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数据商店系统能够自动发现接入的物联网设备,并主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基于数据提供不同的数据应用给用户使用,使得用户构建物联网数据监控系统的过程变更非常容易,极大的降低了物联网数据监控系统的构建成本,并且给物联网数据监控系统提供了更多基于数据的功能。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商店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的网关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数据采集单元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的模块图。图6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用户添加设备的流程图。图7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主动发现数据采集单元接接入的流程图。图8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数据采集单元主动上报数据的流程图。图9为图1的数据商店系统中数据应用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商店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商店系统100包括:设备层10、数据采集层20、聚合层30、以及数据云40。设备层10是指各种各样的能够自行生成监控数据的设备/设施,或者独立设置的传感器。设备层10的具体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服务器、电源分配单元(Powerdistributionunit,PDU)、冷却装置(包括空调、水冷装置、鼓风机、风扇等)、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UPS)、门禁装置、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电磁辐射传感器、煤气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颗粒物浓度传感器(如PM2.5传感器)等等。数据采集层20包括多个数据采集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21,其与被监控设备或者传感器相连,用于从监控设备或者传感器中收集监控数据,还可进一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将所有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协议的数据。可以理解,不同的设备或者传感器遵循不同的协议,产生的监控数据的类型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被监控设备或者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21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接口以及通讯协议。数据采集层20将从被监控设备或者传感器处收集的监控数据上传给聚合层30。可以理解的是,数据采集层20并不是必须的,当设备层10的设备或者传感器直接内置与数据云匹配的通信协议时,相当于在设备与传感器内置了数据采集层20。聚合层30包括多个网关31,每个网关31与一个被监测点(例如,同一个机柜、同一个机房、同一个房间、同一个地点)内的多个数据采集单元21、设备或者传感器相连。一般来说,网关31与数据采集单元21或者设备/传感器之间采用串口通讯(如RS485)。当然,网关31与数据采集单元21之间并不限定一定采用串口通讯,任意的网络协议如蓝牙、红外、WIFI、Zigbee、近场通讯(NFC)等等协议均可用于实现网关31与数据采集单元21之间的数据交换。网关31除了与数据采集单元21相连外,还通过互联网与数据云40相连,将数据采集单元21、设备/传感器上报的数据进行转换后(若需要)上报给数据云40。参阅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网关31通过一个POE(PowerOverEthernet,以太网供电)交换机32接入互联网,从而与平台层40内的云端服务器41网络相连。网关31与POE交换机32之间可仅通过一根线缆相连,此线缆同时传输网络信号并给网关31提供直流电源。如图2所示,网关31上设置有多个接口310。本实施例中,网关上设置3组接口310,每组8个,也就是说网关31上总共设置有24个接口310。可以理解的是,网关31上接口310的数量并不受任何限制,硬件及软件上能够支持的数量均可。每个接口310与一个数据采集单元21相连,而每个数据采集单元21与一个设备或者传感器11相连。接口310可同时具有POE功能,也就是说,网关31会向数据采集单元21提供运行所需要的直流电源。由于POE交换机32以及网关31均具有以太网供电的能力,因此,网关31与数据采集单元21都不再需要额外的电源接入,减少了线缆的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复杂度。在具体的硬件实现上,接口310可以为通用的网卡接口,即RJ45接口。采用RJ45接口的原因在于,RJ45接口采用的连接线为网线,在各种环境下,尤其是机房内最容易找到。但是,接口310具体的硬件实现并不限于RJ45接口,任意的其他接口,例如RS485接口、RS232接口等均可应用。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接口310为RJ45接口,但网关31与数据采集单元21之间的数据通讯一般采用的却是串口通讯协议,以下将结合网关31的硬件架构描述如何基于RJ45接口实现串口通讯。参阅图3,其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网关31的硬件架构图。网关31包括一个电源转换器311、计算机模块312、串口转换器313、以及接口310。电源转换器311用于将输入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转换为需要的直流电(例如12V的直流电)并给计算机模块312提供电源。此外,电源转换器311的电源输出引脚还与接口310的引脚相连,用于给接口310提供直流电源,从而使接口310具有POE能力。计算机模块312例如可为单片机或者其他类型的小型计算机系统,如树莓派计算机。计算机模块312可具有一个或者多个USB接口315。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如图3所示,计算机模块312具有4个USB接口315,其中3个USB接口315分别连接一个串口转换器313。具体地,每个串口转换器313也包括一个USB接口。每个串口转换器313的USB接口与计算机模块312的一个对应的USB接口315相连。可替换地,串口转换器313也可以直接集成在计算机模块312同一块电路板上,此时,可以直接省略掉连接器接口,而直接以信号线按USB方式连接串口转换器313与计算机模块312的USB总线即可。每个串口转换器313另一端与一个串口通信总线(例如RS485总线相连)。可以理解,RS485总线一般可只需要2根信号线。每个串口通信总线上连接有多个接口310。如上所述,接口310为RJ45接口,与些对应,数据采集单元21的上行接口(参阅图4的接口220)也为RJ45接口。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接口310与接口220的线序定义可如下:DC12V+、Ground、A+、B-、A2+、B2-、UnityEnable(以下简称UE)和DataEnable(以下简称DE)。电源线(DC12V+与Ground)支持的电压等级为12V。A+、B-分别为RS485数据线A+和B-,与上述RS485总线相连。其中A2+和B2-用作返回串口线,即A2+连接A+,B2-连接B-,用于支持在网关侧星形连接(实际上是串接,只是在外观上看起来是星形接法)。这种连接要求网关空余端口也要短接信号线。如图3所示,计算机模块312还具有一个输入/输出(I/O)总线(图未示),UnityEnable和DataEnable均与上述的I/O总线相连。不同数据采集单元21的UnityEnable和DataEnable既可以连接至相同的I/O端口,也可以连接至不同的I/O端口。UnityEnable指由网关31控制数据采集单元21是否可以响应请求,只有UE电平拉高才允许数据采集单元21响应。如此,网关21可以集中控制每个数据采集单元21。DataEnable指数据采集单元21有新的数据需要上报,则拉高电平(DE),网关31发起数据轮询指令。根据网关31硬件设计,多个数据采集单元21的DE可以连接到Gateway的同一个I/O口(即网关31需要轮询所有数据采集单元21),如果连接到不同I/O口则网关31只需要针对对应DE电平拉高的数据采集单元21发出轮询请求。数据采集单元21返回数据后,将DE电平拉低。根据这种设计,只有当数据采集单元21拉高电平的时候,网关31才会发出轮询请求,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无用的轮询请求,减少了对串口通讯总线带宽的占用,可以同时接入更多的数据采集单元21。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接口310的引脚定义如下表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引脚定义可以任意变化,并不受任何限制。引脚定义1A+2B-3UnityEnable4A2+5DC12V+6DataEnable7B2-8DC12V-参阅图4,其为数据采集单元21的硬件架构示意图。数据采集单元21包括:微控制器模块210、接口220及230、闪存240、串口通讯模块250a及250b、及以太网模块260。其中,微控制器模块210例如可为Nano处理器芯片,或者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闪存240内用于存储供控制器模块210运行的代码以及其他数据。接口220与接口230均为RJ45接口,接口220的引脚1、2与串口通讯模块250a相连,而串口通讯模块250a进一步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相连。接口230的引脚3、6与串口通讯模块250b相连,而串口通讯模块250b进一步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相连。接口220的引脚3、6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的I/O总线相连,引脚4、7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的电源输入引脚相连,用于提供微控制器模块210所需要的电源,引脚5、8分别与接口230的引脚4、8相连,用于使接口230具有POE能力。接口230的引脚1、2与以太网模块260相连,而以太网模块260进一步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相连,接口230的引脚3、6与串口通讯模块250b相连,而串口通讯模块250b进一步与微控制器模块210相连。接口220是用于与网关31的接口314相互连接,由于均为RJ45接口,因此可以直接使用通用的网线相连。上述的接口220以及接口230的引脚定义仅为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变换,能够达成相同的功能即可。接口230用于与被监控设备的接口(图未示)相连,以上虽然以RJ45接口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接口230并不一定是RJ45接口,而与被监控设备的数据接口保持一致。因此,当被监控设备支持RJ45接口时,接口230就采用RJ45接口;而当被监控设备支持USB接口时,接口230就采用USB接口。其他接口如Phoenix以及DB9以此类推。由于并不是所有接口都有足够多的空闲引脚用于提供POE能力,因此当接口内引脚不足时可不提供POE能力。在以上图2-4所示的示例中,数据采集单元21设置于网关31外,网关31的面板上是接口310。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单元21还可以被直接整合在网关31内部,而设置在网关31的面板上的是数据采集单元21的接口230,可直接与被监控设备11连接。采用此种设计时可以使数据采集单元均设置在网关31内部,减少外部零散的布线,降低维护复杂度。以上所述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以及硬件架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以上架构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数据商店系统。参阅图5,数据商店系统200包括:用户项目管理模块210、设备发现模块220、数据同步模块230、授权管理模块240、数据应用管理模块250以及可视化模块260。其中,用户项目管理模块210用于为用户创建数据监控项目,每个数据监控项目下可以挂载一个或多个设备、传感器或者数据采集单元。可以理解,在初始状态下,用户并未拥有任何设备、传感器或者数据采集单元。需要用户进行添加。具体地,参阅图6,用户添加设备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用户选择设备型号并完成相关费用支付;步骤S12,将与设备型号对应的配置信息写入一个或多个数据采集单元;上述的配置信息其可定义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可包括名称、制造商、型号、版本、创建时间、描述等)、授权信息(例如可包括授权名称、授权类型、授权令牌、授权周期、用户、所属的数据监控项目、与网关的通信配置(例如可包括连接类型、通讯协议、通信地址、连接信息如端口、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等)和与监控设备的采集配置(例如可包括设备的制造商、类别、型号、模板以及采集信息等)。上述的采集信息例如可包括:采用的通讯协议、协议类库、元素类库、元素定义、以及通信设定信息。上述的通信设定信息例如可包括通信协议以及连接信息(例如可包括地址、端口、波特率、奇偶校验信息等)。进一步地,配置信息内还可包括让数据云进行数据可视化的组态配置信息,组态配置信息内可包括静态内容以及动态内容的映射规则,所述静态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所述的动态内容的映射规则定义从所述物联网的数据至界面之间的映射关系。组态配置信息内还可包括指令配置信息,其定义生成的可视化界面响应用户操作的响应逻辑;所述云端在生成所述可视化界面时还生成所述响应逻辑,所述响应逻辑被用户触发执行后将对应的指令代码及参数发送给所述云端。组态配置信息代表一种映射,即从设备/传感器的数据至可视化界面的映射,在云端中,根据这种映射关系,即可生成与设备/传感器对应的可视化界面。可以理解,对于界面来说,其一般包括静态内容以及动态内容,其中静态内容是指不发生变化的内容,例如描述性文字、背景图片、图标、内容确定的动画、视频等;而动态内容与静态内容相对,其内容会随着设备/传感器的数据变化而变化。静态内容一般是以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方式直接存储在组态配置信息中即可;而动态内容需要以映射规则的形式存储在该组态配置信息中。该映射规则需要定义数据源,以及数据源发生变化时,界面的响应方式。此处的响应方式的具体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实时更新绘制的图形、曲线;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改变界面的属性如颜色、大小、动画的参数、声音的高低、显示的内容等等。更进一步地,组态配置信息内还可包括另一种映射关系,即用户对于生成的可视化界面的操作到设备/传感器控制指令的映射。此时,当用户操作生成的可视化界面时,根据该映射关系,云端会生成对应的响应逻辑,该响应逻辑会被显示该可视化界面的终端执行,该响应逻辑被执行后会将对应的指令代码及参数(如果有)发送给云端,云端再将该指令代码及参数(如果有)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接收到指令代码及参数(如果有)后执行对应的指令,从而实现了用户直接在可视化界面中对位于远程的设备/传感器的控制。步骤S13,将已经写入配置信息的数据采集单元以及通用网关(如果必要)配送给用户;步骤S14,用户连接线缆以完成网关以及数据采集单元的安装。根据以上的方式,即可将内存有配置信息的数据采集单元提供给用户,由用户完成安装。由于安装时仅须简单的接上线缆,因此无须依靠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也能轻易完成,降低了维护安装成本。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选择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还可以直接选择内建有与数据采集单元相同数据通讯协议的设备,如此,在图1所示的架构中,数据采集单元可以省略,设备或者传感器可直接与网关连接。基于上述的预先写入配置信息的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商店系统可以主动发现数据采集单元是否接入了网络,参阅图7,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数据采集单元(或者内部实现数据采集协议的设备)在与网关连接后将其配置信息发送给的网关;步骤S22,网关将所述配置信息上传给云端服务器;步骤S23,云端服务器解析并存储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解析的配置信息对该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注册。具体地,由于设备发现模块220负责数据采集单元的注册操作。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数据采集单元与网关连接后,就可以主动向云端发送配置信息,由此,云端就可以主动发现有新的数据采集单元接入网络,并进一步将该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同步至对应的数据监控项目中,相应地,用户也就能从该数据监控项目中浏览该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由于该配置信息内已经包括了数据的解析、甚至可视化协议,因此,经过注册后,该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云端就可以自动进行解析,而无需要再进行额外的适配过程。如上所述,数据采集单元21与网关31之间是通过串行通信总线进行通信,而串行通信总线一般采用主从架构,其通讯需要由主机进行周期性地轮询实现。因此,当数据采集单元21的数据过多时,串行通信总线的带宽可能不足,网络延时增大。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8芯电缆多余的接口,还可以改变现有串行通信总线的轮询方法,新的通信方式如下:网关31不再主动向数据采集单元21发送轮询请求,此外,参阅图8,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数据并判断数据是否发变化;步骤S32,当数据变化超出预定幅度时数据采集单元将数据推送给网关或者向网关发生获取数据通知;步骤S33,网关将数据转发给云端;步骤S34,云端更新数据库。具体地,由数据同步模块230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根据此技术方案,虽然数据采集单元/设备/传感器与网关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总线进行通信,但并未采用传统的轮询方式,而是仅当数据变化超过预定幅度时,才由数据采集单元主动将数据推送给网关或者向网关发送获取数据通知。如此,可以显著降低轮询的次数,降低网关与云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授权管理模块240负责管理数据监控项目的权限管理,具体地,其可以根据流量、设备数、数据的更新/获取频率对某个数据监控项目的数据操作进行统计,并判断数据操作是否超出预定的权限范围,当超出权限范围时,其可以忽略掉超出权限范围的数据。此外,对于数据监控项目的授权也可以具有对应的期限,当时间超过该期限时,授权管理模块240可以取消用户对于该数据监控项目的数据访问权限。当超过期限的时间大于预定值时,授权管理模块240还可以负责不可逆的擦除用户在云端存储的数据。数据应用管理模块250负责数据应用的安装、卸载、以及执行。数据应用是指符合预定义规范的脚本程序或者可执行应用程序。数据应用可以是由第三方编写并上传,并在数据商店系统200内发行。也就是说,云端会接收第三方上传的数据应用,并进行审核,在审核完成后,其在数据商店系统内被公开,用户可以选择安装。参阅图9,数据应用需要实现:数据访问接口51、数据处理逻辑52、数据返回接口53、以及应用安装信息54。其中,数据访问接口51通过调用数据商店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从数据云40中获取数据。此处的数据范围可以是用户所属的数据监控项目下的所有设备的数据。也可以是,数据商店系统提供提公用数据。数据处理逻辑52负责对数据访问接口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其具体的功能包括但并不限于: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建立三维模型、基于数据做出预测、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成音频、生成视频、发送提醒、数据同步、数据挖掘等等。数据返回接口53将数据处理逻辑52的数据处理结果封装成数据云40预定义的格式,并将封装后的数据返回给数据云40用于向客户端进行呈现。返回的数据可以包括所有的数据,也可以是数据在存储系统中的索引。总之,无论数据格式为何,数据云40根据返回的结果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进行读取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处理逻辑52也可没有返回值,而仅仅是执行某种数据处理操作。应用安装信息54可以定义以下信息:适用的设备以及运行时需要依赖的数据范围。其中,适用的设备用于让数据应用管理模块250能够判断某款数据应用适用于哪些设备,而运行时需要依赖的数据范围可用于数据云40进行数据存取权限设定。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数据应用可以是脚本应用程序,由解释器解释执行,也可以是可执行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执行,数据应用的运行环境可以是Windows、Linux、Unix及其任意的变种系统。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运行环境的数据应用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服务器来实际运行。当然,也可以采用虚拟机技术,在同一个物理机器上运行不同平台的应用程序。数据应用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收费应用与免费应用。其中免费应用可由用户免费的添加至某个数据监控项目中免费使用,而收费的数据应用需要用户先完成数据应用的支付,即在云端先完成支付流程才能将该应用添加至某个数据监控项目中。当某个数据监控项目被添加了数据应用时,在该数据监控项目的界面中相应的显示该数据应用的入口,通过该入口,用户可以触发该数据应用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必须具有界面,数据应用也可以是仅运行在后台对数据进行监控,只有当数据触发某个条件时,才会执行相对应的流程,例如向用户发送报警消息,或者将设备需要维护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方维护机构以提供上门的维护服务等。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数据应用所针对的数据都是针对用户的数据监控项目产生的数据,然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数据应用中,其需要调用的数据并不是限于某个数据监控项目,例如,其可以调用某一个类型设备所有的数据。可以理解,在默认的状态下,用户的私有设备产生和数据是保密的,并不会被开放,然而,数据商店系统在获取用户授权的情形下,可以复制用户的私有设备产生的数据作为公有数据。例如,当数据云内接入了海量的空调设备时,会有一定比例的用户会选择将数据共享出来,如此,数据云内也有了海量空调设备的数据是处于数据云可以运用的状态。参阅图9,数据商店系统内还可包括数据访问接口270,其用于提供API,供数据应用调用以获取各种用户授权数据云可以运用的数据。相应地,数据应用通过数据访问接口调用此类数据,以实现某种功能,例如,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此外,数据访问接口270还统计不同的数据应用调用数据访问接口的次数以及数据流量进行统计,并基于统计结果生成该数据应用运营方的账单。根据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基于更大维度的数据的数据应用,其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光盘、硬盘、或者闪存。上述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让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