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3720发布日期:2020-05-06 23:5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校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电信逐渐演变为数据吞吐量更高、频率范围变得更宽。由于通讯设备信号都是基于无线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各种电子设备在频率相差不大时,很容易造成信号之间互相干扰,即使各个信号接收通道的设计原理和硬件结构完全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各个信号接收通道对同一信号进行接收时,接收到的信号的实际增益和相位也通常各不相同,这样极大影响了最终得到的信号接收的精准度,导致电子通讯系统信号传递出现误差。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集功率、频率、相位调节为一体的智能信号校准系统。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功率补偿电路、频率补偿电路、相位调节电路和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通讯信号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1、电容c3连接所述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器,所述功率补偿电路与所述频率补偿电路均设置在电阻r1的两端,且所述功率补偿电路与所述频率补偿电路的控制端均连接所述主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相位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5接地,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5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6接地。

优选的,所述功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和电阻r1、r2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连接电阻r2、r3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频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c2、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集功率、频率、相位调节为一体,利用pwm自控技术和信号特征提取分析技术完成对通讯信号的综合补偿,有效避免通讯信号之间互相干扰带来的误差影响,使信号接收更加准确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接收电路、功率补偿电路和频率补偿电路的连接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位调节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功率补偿电路、频率补偿电路、相位调节电路和控制器。如图1所示,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通讯信号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1、电容c3连接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入端,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器,功率补偿电路与频率补偿电路均设置在电阻r1的两端,且功率补偿电路与频率补偿电路的控制端均连接主控制器。

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天线输出的通讯信号,运放器ar1利用电压跟随器原理将通讯信号进行隔离输出,保证信号接收的稳定度。然后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经电容c3隔离后送入相位调节电路中进行处理。

如图2所示,相位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5接地,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5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6接地。其中。电容c5在运放器ar2的处理过程中起到相位补偿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通讯信号失调,提高传输的稳定度。运放器ar2的输出信号经电阻r6与电容c6形成的rc滤波降噪后送入主控制器mcu中进行分析处理。

主控制器利用现有成熟的信号特征提取分析技术对所接收到的通讯信号进行识别比对。当所接收到的通讯信号强度不满足系统要求时,主控制器利用现有的pwm控制技术控制功率补偿电路对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进行功率增强。功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和电阻r1、r2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p1,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连接电阻r2、r3的另一端。当pwm控制使第一输出端p1施加电压时,三极管q1得电导通,利用三极管放大原理对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从而对损失功率进行补偿。

当所接收的通讯信号频率收到干扰或损失时,主控制器利用pwm控制技术控制功率补偿电路对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补偿。频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c2、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当第二输出端p2导通后,三极管q2得电导通,从而使电容c1、c2与电感l1形成lc并联谐振对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进行补偿,最终完成对通讯信号频率校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集功率、频率、相位调节为一体,利用pwm自控技术和信号特征提取分析技术完成对通讯信号的综合补偿,有效避免通讯信号之间互相干扰带来的误差影响,使信号接收更加准确稳定。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功率补偿电路、频率补偿电路、相位调节电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通讯信号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1、电容c3连接所述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器,所述功率补偿电路与所述频率补偿电路均设置在电阻r1的两端,且所述功率补偿电路与所述频率补偿电路的控制端均连接所述主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5接地,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5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6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和电阻r1、r2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连接电阻r2、r3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c2、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路信号校准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功率补偿电路、频率补偿电路、相位调节电路和控制器,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通讯信号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1、电容C3连接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入端,相位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器,功率补偿电路与频率补偿电路均设置在电阻R1的两端,且功率补偿电路与频率补偿电路的控制端均连接主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集功率、频率、相位调节为一体,利用PWM自控技术和信号特征提取分析技术完成对通讯信号的综合补偿,有效避免通讯信号之间互相干扰带来的误差影响,使信号接收更加准确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朋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