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7181发布日期:2020-06-30 20:1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4g网络已得到大规模普及,使电网、民用通信网络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但4g通信存在一些问题,由于4g频率较高,波段较短,绕行能力差,在山区等地往往出现4g信号的盲区,为解决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移动通信的信号盲区,研究新的解决方案及开发相关的设备,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无线信号的全面覆盖,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包括:外壳、盖板、天线,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天线连接,所述天线是自建通信天线,所述外壳内部包括电源模块、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连接,所述自建通信模块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所述交换机连接。可以通过交换机获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自建通信天线发送出去。

所述自建通信天线包括自建收发主天线、自建接收副天线,所述自建通信模块包括基带模块、功放模块,所述基带模块分别与所述功放模块、所述自建接收副天线、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与所述功放模块连接。用于增强信号强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所述交换机设有网口。交换机通过网口获取传感器数据。

所述天线还包括wifi天线,所述交换机是wifi交换机,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wifi交换机连接。wifi交换机通过wifi天线获取传感器数据。

所述wifi天线有两根以上。用于增强信号强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所述天线还包括4g天线,所述外壳内部还包括4g模块,所述4g模块分别与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所述4g天线连接。使得装置即能在有4g信号时,通过4g模块完成数据的收集、传输,又能在无4g信号时通过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完成数据的收集、传输。

设置两台以上所述装置,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另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通信天线通过无线连接,形成链式结构。将所述装置作为中继接力装置。

所述一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与所述另一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和自建接收副天线通过无线连接,形成链式结构。将所述装置作为中继接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交换机可以在无4g信号的山区,也能收集传感器数据并发送出去;通过主副天线,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多台本发明的装置之间的连接,使得传输数据能经过4g信号盲区,起到中继的效果,适用于设置在公共网络盲区工程作业现场相关数据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建通信模块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功放模块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的电源单元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的低功耗单片机电路图。

图11a、b、c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的核心单元电路图。

图12a、b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的转换单元电路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带模块的端口电路图。

图中:1、外壳,2、盖板,3、电源模块,4、wifi交换机,5、自建通信模块,6、自建收发主天线,7、自建接收副天线,8、wifi天线,9、4g模块,10、4g天线,11、基带模块,12、功放模块,13、自建通信指示灯,14、4g指示灯,15、网口,16、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包括:外壳1、盖板2、天线,所述外壳1与所述盖板2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外壳1与所述天线连接,所述天线是自建通信天线,所述外壳1内部包括电源模块3、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5;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连接,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3分别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所述交换机连接。通过交换机获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自建通信天线发送出去。

如图5-8所示,所述自建通信天线包括自建收发主天线6、自建接收副天线7,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包括基带模块11、功放模块12、自建通信指示灯13,所述基带模块11分别与所述功放模块12、所述自建接收副天线7、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3连接,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与所述功放模块12连接。用于增强信号强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如图9-13所示,基带模块11包括电源单元(power)、低功耗单片机(mcu)、核心单元(core)、转换单元(hsic2lan)、端口(port)。

所述交换机设有网口15,所述外壳1上设有接口16,所述接口16分别与所述网口15与所述电源模块3连接。交换机通过网口15获取传感器数据。

所述天线还包括wifi天线8,所述交换机是wifi交换机4,所述wifi天线8与所述wifi交换机4连接。wifi交换机4通过wifi天线8获取传感器数据。

所述天线还包括4g天线10,所述外壳1内部还包括4g模块9,所述4g模块9包括4g指示灯14,所述4g模块9分别与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3、所述4g天线10连接。使得装置即能在有4g信号时,通过4g模块9完成数据的收集、传输,又能在无4g信号时通过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5完成数据的收集、传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设置两台以上所述装置,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与另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和自建接收副天线7通过无线连接,形成链式结构。将所述装置作为中继接力装置。例如,装置所在区域4g信号良好的情况下,装置的4g模块9通过4g天线10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发送至主站,但装置所在区域没有4g信号或4g信号较差时,装置通过wifi或网线获取传感器数据,通过自建收发主天线6将数据发送至第二台装置,第二台装置作为中继接力装置,通过自建收发主天线6和自建接收副天线7接收数据,第二台装置所处区域仍无4g信号或4g信号较差时,第二台装置通过自建收发主天线6将数据发送至第三台装置,第三台装置所处区域4g信号良好时,第三台装置再通过4g天线10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主站。当无4g信号的区域较大时,可以布设多个装置相互连接进行中继接力,实现装置的链式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包括:外壳(1)、盖板(2)、天线,所述外壳(1)分别与所述盖板(2)和所述天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是自建通信天线,所述外壳(1)内部包括电源模块(3)、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5);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连接,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3)分别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所述交换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通信天线包括自建收发主天线(6)、自建接收副天线(7),所述自建通信模块(5)包括基带模块(11)、功放模块(12),所述基带模块(11)分别与所述功放模块(12)、所述自建接收副天线(7)、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3)连接,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与所述功放模块(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设有网口(15),所述外壳(1)上设有接口(16),所述接口(16)与所述网口(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wifi天线(8),所述交换机是wifi交换机(4),所述wifi天线(8)与所述wifi交换机(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天线(8)有两根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4g天线(10),所述外壳(1)内部还包括4g模块(9),所述4g模块(9)分别与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3)、所述4g天线(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两台以上所述装置,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另一台所述装置的所述自建通信天线通过无线连接,形成链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与所述另一台装置的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6)和自建接收副天线(7)通过无线连接,形成链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公共网络盲区的多模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包括:外壳、盖板、天线,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天线连接,所述天线是自建通信天线,所述外壳内部包括电源模块、交换机、自建通信模块;所述自建通信天线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连接,所述自建通信模块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建通信模块、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自建通信天线包括自建收发主天线、自建接收副天线,所述自建通信模块包括基带模块、功放模块,所述基带模块分别与所述功放模块、所述自建接收副天线、所述交换机、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自建收发主天线与所述功放模块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丰;赵振喜;张健;刘春生;徐傲;张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1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