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4314发布日期:2021-06-04 18:4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手机。


背景技术:

2.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
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开号为“cn20847969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投影手机,包括手机主体、传感模块和投影装置,所述手机主体的正面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顶端的手机主体正面安装有传感模块,所述手机主体的背面安装有投影装置,且投影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投影装置外侧的手机主体背面皆安装有第一遮光环,所述手机主体与第一遮光环的连接处皆安装有微型伸缩杆,所述第一遮光环的顶端皆安装有第二遮光环,所述第二遮光环的底端皆穿过第一遮光环的顶端延伸至第一遮光环内部。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手机其充电口都是在手机的下方,当横竖屏使用手机其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会与手握持的地方相互干涉,从而影响操作,降低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机,使得使用者在横竖屏使用手机且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与手握持的地方不会互相干涉,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手机,包括手机本体,所述手机本体前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听筒,所述手机本体前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手机本体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内高音扬声孔、内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口和内低音扬声孔,所述手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内降噪麦克风孔,所述手机本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内音量键,所述手机本体上卡接有手机外框,所述手机外框包括背板、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背板与手机本体的后表面相接,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手机本体的两侧面相接,所述顶板与手机本体的顶端相接,所述背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顶板上设有与内降噪麦克风孔相匹配的外降噪麦克风孔,所述侧板上设有与内音量键相匹配的外音量键,所述底板朝向手机本体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外高音扬声孔、外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头和外低音扬声孔,所述外高音扬声孔、外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头和外低音扬声孔分别与内高音扬声孔、内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口和内低音扬声孔相匹配,两个所述侧板远离手机本体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充电口,所述第二充电口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滑杆和底板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口到手机本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不大于其到手机本体底端的垂直距离。
9.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开设有拉槽。
10.优选地,所述背板和顶板、背板和两侧板、顶板和两侧板的连接角处均圆滑过渡。
11.优选地,所述背板、顶板和两侧板一体成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手机,使得使用者在横竖屏使用手机且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与手握持的地方不会互相干涉,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14.2)通过在手机本体前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听筒,在手机本体前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显示屏,在手机本体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内高音扬声孔、内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口和内低音扬声孔,在手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内降噪麦克风孔,在手机本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内音量键,在手机本体上卡接有手机外框,手机外框包括背板、顶板和两个侧板,将背板与手机本体的后表面相接,将两个侧板分别与手机本体的两侧面相接,将顶板与手机本体的顶端相接,将背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板固定连接,将背板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将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杆,在两滑杆远离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在顶板上设有与内降噪麦克风孔相匹配的外降噪麦克风孔,在侧板上设有与内音量键相匹配的外音量键,在底板朝向手机本体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外高音扬声孔、外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头和外低音扬声孔,外高音扬声孔、外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头和外低音扬声孔分别与内高音扬声孔、内主麦克风孔、第一充电口和内低音扬声孔相匹配,在两个侧板远离手机本体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充电口,第二充电口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滑杆和底板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连接,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只需要推动底板使得第一充电头插入第一充电口中,随后将充电器的接头插入第二充电口,由于第二充电口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滑杆和底板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连接,从而能对手机本体进行充电,使得使用者在横竖屏使用手机且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与手握持的地方不会互相干涉,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15.3)通过将第二充电口到手机本体顶端的垂直距离设置为不大于其到手机本体底端的垂直距离,不仅提高了其美观程度,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体验感;
16.4)通过在底板的前表面开设有拉槽,方便在不使用时将第一充电头从第一充电口中拉出,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17.5)通过将背板和顶板、背板和两侧板、顶板和两侧板的连接角处均圆滑过渡,不仅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握持的舒适感;
18.6)通过将背板、顶板和两侧板设置为一体成型,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立体图;
20.图2是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左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右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俯视图。
24.附图标记的含义:1、手机本体;2、听筒;3、显示屏;4、内高音扬声孔;400、外高音扬声孔;5、内主麦克风孔;500、外主麦克风孔;6、第一充电口;600、第一充电头;7、内低音扬声孔;700、外低音扬声孔;8、内降噪麦克风孔;800、外降噪麦克风孔;9、内音量键;900、外音量键;10、手机外框;100、背板;101、顶板;102、侧板;103、底板;104、滑杆;11、第二充电口;12、拉槽。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新型手机,构成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手机本体1,所述手机本体1前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听筒2,所述手机本体1前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显示屏3,所述手机本体1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内高音扬声孔4、内主麦克风孔5、第一充电口6和内低音扬声孔7,所述手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内降噪麦克风孔8,所述手机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内音量键9,所述手机本体1上卡接有手机外框10,所述手机外框10包括背板100、顶板101和两个侧板102,所述背板100与手机本体1的后表面相接,两个所述侧板102分别与手机本体1的两侧面相接,所述顶板101与手机本体1的顶端相接,所述背板100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板102固定连接,所述背板100的顶端与顶板101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0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02远离顶板101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杆104,所述滑杆104远离侧板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3,所述顶板101上设有与内降噪麦克风孔8相匹配的外降噪麦克风孔800,所述侧板102上设有与内音量键9相匹配的外音量键900,所述底板103朝向手机本体1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外高音扬声孔400、外主麦克风孔500、第一充电头600和外低音扬声孔700,所述外高音扬声孔400、外主麦克风孔500、第一充电头600和外低音扬声孔700分别与内高音扬声孔4、内主麦克风孔5、第一充电口6和内低音扬声孔7相匹配,所述侧板102远离手机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充电口11,所述第二充电口11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102、滑杆104和底板103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600连接,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只需要推动底板103使得第一充电头600插入第一充电口6中,随后将充电器的接头插入第二充电口11,由于第二充电口11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102、滑杆104和底
板103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600连接,从而能对手机本体1进行充电,当使用者在横竖屏使用手机且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与手握持的地方不会互相干涉,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29.所述第二充电口11到手机本体1顶端的垂直距离不大于其到手机本体1底端的垂直距离,不仅提高了其美观程度,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体验感。
30.所述底板103的前表面开设有拉槽12,方便在不使用时将第一充电头600从第一充电口6中拉出,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31.所述背板100和顶板101、背板100和两侧板102、顶板101和两侧板102的连接角处均圆滑过渡,不仅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握持的舒适感。
32.所述背板100、顶板101和两侧板102一体成型,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只需要推动底板103使得第一充电头600插入第一充电口6中,随后将充电器的接头插入第二充电口11,由于第二充电口11通过依次布置在侧板102、滑杆104和底板103内部的导线与第一充电头600连接,从而能对手机本体1进行充电,当使用者在横竖屏使用手机且对其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充电头及充电线与手握持的地方不会互相干涉,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