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4035发布日期:2022-03-02 03:3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功放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


背景技术:

2.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一般特指音响系统中一种最基本的设备,俗称“扩音机”,它的任务是把来自信号源(专业音响系统中则是来自调音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3.随着功放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样的功放模块不断出现。其中,智能功放模块在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热量,需要进行散热,确保其温度正常,以保证正常工作。现有智能功放模块大多采用在功放模块外围设置散热外壳,散热外壳内设有散热板,再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并配合风机向散热外壳输送冷风来进行风冷散热,具有简单易实现等优点,但是这种散热方式较为单一,易导致整体智能功放模块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用以解决现有智能功放模块采用风冷散热易导致整体智能功放模块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包括底座、散热箱、风冷散热机构、液冷散热机构、功放模块本体和安装架;所述散热箱固连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散热箱与所述底座的连接面开设有导风孔,所述风冷散热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内,用于向所述散热箱内进行吹风,所述液冷散热机构包括四个设置于所述散热箱内并处于功放模块本体外围的液冷散热板,四个所述液冷散热板呈竖向方形布置并且内侧面形成容纳所述功放模块本体的容纳腔,所述液冷散热板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功放模块本体设置于所述散热箱内并处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功放模块本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分别与四个所述液冷散热板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散热箱的内底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支撑托放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所述功放模块本体。
6.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液冷散热机构还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均为圆环形管体,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进液管的上方,四个所述液冷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进液管之间,所述进液管的管体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竖直朝上的第一连接套筒,所述出液管的管体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竖直朝下的第二连接套筒,每个所述液冷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可供冷却液流动的流道,所述液冷散热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相适应连接的连接头,所述液冷散热板底端和顶端的连接头分别与所述流道的进液口、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液冷散热板通过所述连接头连接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之间,所述液冷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绝缘导热片,所述液冷散热板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散热箱外,所述出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散热箱外;
7.所述散热箱的内底部一圈连接有所述安装架,所述进液管固连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散热箱的顶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中心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面设置有凸起的压块,所述顶盖的底面上于所述螺纹通孔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所述出液管的环形安置槽,所述出液管固定于所述环形安置槽内,所述散热箱的箱体侧壁上部均匀开设有散热槽。
8.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顶盖的顶面上于所述螺纹通孔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储液箱,所述进液接头伸出至所述散热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循环液管,所述出液接头伸出至所述散热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循环液管,所述第一循环液管和所述第二循环液管分别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安装于所述顶盖上;所述风冷散热机构包括风扇和开设在所述底座底面的多个通风孔。
9.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绝缘导热片为导热硅胶片,所述散热翅片倾斜均布在所述液冷散热板的外侧面,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散热板相连,所述散热翅片的另一端倾斜向上进行延伸。
10.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散热槽为方形开槽,所述安装架为十字形架体。
11.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导风孔的大小大于所述功放模块本体的底面大小。
12.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伸出所述散热箱的一端位于所述散热箱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13.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顶盖与所述散热箱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安装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环形安置槽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散热箱的内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通过设置底座、散热箱、风冷散热机构、液冷散热机构配合来对功放模块本体进行散热保护处理,底座内的风冷散热机构可向散热箱内进行吹风,液冷散热机构处于散热箱内的四个液冷散热板呈竖向方形布置并且内侧面形成容纳功放模块本体的容纳腔,能够在对内侧接触的功放模块本体进行液冷散热的同时配合风冷以提高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智能功放模块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液管在安装架上时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板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底座,2、功放模块本体,3、散热箱,4、液冷散热机构,5、风冷散热机构,6、安装架,7、顶盖,8、储液箱,9、散热槽,10、导风孔;
25.401、液冷散热板,402、进液管,403、出液管,404、进液接头,405、出液接头,406、第一连接套筒,407、第二连接套筒,408、连接头,409、第一循环液管,4010、第二循环液管,4011、循环泵,4012、绝缘导热片,4013、散热翅片;
26.501、风扇,502、通风孔;
27.701、螺纹通孔,702、端盖,703、环形安置槽,704、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包括底座1、散热箱3、风冷散热机构5、液冷散热机构4、功放模块本体2和安装架6;散热箱3固连于底座1的顶面,散热箱3与底座1的连接面开设有导风孔10;风冷散热机构5安装于底座1内,用于向散热箱3内进行吹风;液冷散热机构4包括四个设置于散热箱3内并处于功放模块本体2外围的液冷散热板401,四个液冷散热板401呈竖向方形布置并且内侧面形成容纳功放模块本体2的容纳腔,液冷散热板401内流通有冷却液;功放模块本体2设置于散热箱3内并处于容纳腔中,且功放模块本体2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分别与四个液冷散热板401的内侧面相接触;安装架6设置于散热箱3的内底部,安装架6上设置有支撑托放在安装架6上的功放模块本体2。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功放模块,通过设置底座1、散热箱3、风冷散热机构5、液冷散热机构4配合来对功放模块本体2进行散热保护处理,底座1内的风冷散热机构5可向散热箱3内进行吹风,液冷散热机构4处于散热箱3内的四个液冷散热板401呈竖向方形布置并且内侧面形成容纳功放模块本体的容纳腔,能够在对内侧接触的功放模块本体2进行液冷散热的同时配合风冷以提高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智能功放模块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3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可选方式,液冷散热机构4还包括进液管402、出液管403、进液接头404和出液接头405;进液管402与出液管403均为圆环形管体,其中,进液管402与出液管403是作为冷却液进出循环并进行四个液冷散热板401连接而使用的,进液管402与出液管403采用圆环形管体能够便于冷却液的循环。出液管403位于进液管402的上方,四个液冷散热板401设置于出液管403与进液管402之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冷却液依次经进液管402、液冷散热板401、出液管403而实现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的不断循环而考虑的,使得液冷散热板取得良好的散热效果。进液管402的管体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竖直朝上的第一连接套筒406,出液管403的管体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竖直朝下的第二连接套筒407,每个液冷散热板401的内部设置有可供冷却液流动的流道,其中,流道可采用从下至上设置
的蛇形流道,液冷散热板4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能与第一连接套筒406、第二连接套筒407相适应连接的连接头408,液冷散热板401底端和顶端的连接头408分别与流道的进液口、出液口相连通,液冷散热板401通过连接头408连接于进液管402与出液管403之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冷散热板401能够在进液管402与出液管403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方便进行液冷散热板401的安装,便于在液冷散热板401出现损坏时对液冷散热板401进行更换。而且,液冷散热板401的内侧面设置有绝缘导热片4012,液冷散热板401的外侧面设置有散热翅片401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绝缘导热片4012的设置,能够使功放模块本体2在工作使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绝缘导热片4012上,由于绝缘导热片4012是与液冷散热板401相连在一起的,因此,能够利用液冷散热板401快速的进行散热,其中,绝缘导热片4012可采用粘贴的方式与液冷散热板401连接,液冷散热板401外侧面设置的散热翅片4013,能够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散失,而且,在利用液冷散热板401进行散热的同时,底座1内的风冷散热机构5通过导风孔10向散热箱3内持续的进行吹风,在对功放模块本体2进行风冷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吹风加速液冷散热板401散热的进行,从而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由此可见,本技术中的风冷散热机构5其主要作用不仅是通过吹风来直接对功放模块本体2进行风冷散热,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风冷散热机构5对液冷散热板401以及散热箱3内进行吹风,配合液冷散热板401来进行散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液接头404的一端与进液管402连通,进液接头404的另一端伸出至散热箱3外,出液接头405的一端与出液管403连通,出液接头405的另一端伸出至散热箱3外。通过设置进液接头404和出液接头405能够方便接入冷却液,而供液冷散热板401散热使用。而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四个液冷散热板401能够在靠近散热箱3中心的一侧形成容纳功放模块本体2的容纳腔,使用时,功放模块本体2置于此容纳腔,不仅得到稳定的放置,还能够取得较好的散热效果。
32.其中,散热箱3的内底部一圈连接有安装架6,进液管402固连于安装架6上,散热箱3的顶部连接有顶盖7,顶盖7的中心开设有螺纹通孔701,顶盖7通过螺纹通孔701螺纹连接有端盖702,端盖702的底面设置有凸起的压块704,通过设置的压块704,在将端盖702不断旋进螺纹通孔701中时,能够与功放模块本体2的顶面相接触,给予功放模块本体2的顶面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功放模块本体2在散热箱3内时更加稳定,另外,还可在端盖702上设置把手,方便对端盖702的旋转。顶盖7的底面上于螺纹通孔701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出液管403的环形安置槽703,出液管403固定于环形安置槽703内,散热箱3的箱体侧壁上部均匀开设有散热槽9。需说明的是,在进行安装架6的设置时,安装架6应与散热箱3底面的导风孔10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便于底座1内风冷散热机构5通过导风孔10进行吹风。另外,螺纹通孔701和端盖702要足够大,保证功放模块本体2在打开端盖702后,能够从螺纹通孔701进入至散热箱3内。
3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可选方式,顶盖7的顶面上于螺纹通孔701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储液箱8,进液接头404伸出至散热箱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循环液管409,出液接头405伸出至散热箱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循环液管4010,第一循环液管409和第二循环液管4010分别与储液箱8相连通,第一循环液管409上设置有循环泵4011,循环泵4011安装于顶盖7上;风冷散热机构5包括风扇501和开设在底座1底面的多个通风孔502。在进行液冷散热时,循环泵4011处于工作状态,循环泵4011通过第一循环液管409抽取储液箱8内的冷却液,然后通过进液接头404进入进液管402,从而达到液冷散热板401,液冷散热板401换热
后的冷却液再依次通过出液管403、出液接头405和第二循环液管4010循环至储液箱8中,以此往复循环。
3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可选方式,绝缘导热片4012为导热硅胶片,散热翅片4013倾斜均布在液冷散热板401的外侧面,散热翅片4013的一端与液冷散热板401相连,散热翅片4013的另一端倾斜向上进行延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液冷散热板401的其中一面设置绝缘导热片4012,采用导热硅胶片作为绝缘导热片4012,可以加快热交换,大大加快了功放模块本体的散热效率。而且散热翅片4013倾斜向上设置,能够配合散热槽9并在风力作用下将热量快速排出至散热箱3外。
35.可选地,散热槽9为方形开槽,安装架6为十字形架体。导风孔10的大小大于功放模块本体2的底面大小。其中,进液接头404和出液接头405伸出散热箱3的一端位于散热箱3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3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可选方式,顶盖7与散热箱3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3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可选方式,进液管402与安装架6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出液管403与环形安置槽70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安装架6与散热箱3的内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