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8138发布日期:2023-09-07 02:5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扬声器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对于扬声器的音质体验,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扬声器的后音腔大小,较大的后音腔体积能够改善声音的低频特性,进而带来更好的音质体验。

2、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扬声器采用开放式的后音腔设计,其将整机的内部空间作为后音腔,进而可以将后音腔的体积做到足够大,但这种设计会引起电池盖震动和电池盖按压异响的问题,进而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目前一些厂商普遍采用封闭的后音腔设计。

3、然而,由于封闭的后音腔需要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单独预留出一部分布设空间,在电子设备薄型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目前对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利用已到达极限,进而无法为扬声器提供更大的封闭后音腔体积,因此其成为制约此类扬声器音质提升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外凸于电池盖表面的装饰件,通过将后壳体的部分或者全部布设于装饰件的内部,进而利用到装饰件的一部分容纳空间,从而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尺寸的前提下,将后音腔的体积做到足够大,以使扬声器模组满足电子设备薄型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要求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证扬声器的音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保护壳、装饰件以及扬声器模组。

3、所述保护壳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开设有避让孔。

4、所述装饰件与所述电池盖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电池盖的外表面,所述装饰件覆盖所述避让孔,且具有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保护壳内部相连通的容纳空间。

5、所述扬声器模组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发声单元和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内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边沿与所述发声单元连接,所述内腔构成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后音腔,所述后壳体的至少部分壳体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6、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外凸于电池盖表面且内设容纳空间的摄像头装饰件或者标识装饰件,通过将构成扬声器后音腔的部分后壳体或者全部后壳体布设于容纳空间内,使得后音腔的部分体积或者全部体积转移至容纳空间内,从而降低对于保护壳的内部空间占用,进而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尺寸的前提下,可以将后音腔的体积做到足够大,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封闭的后音腔体积受到电子设备内部空间限制的技术问题,以使扬声器模组在满足电子设备薄型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要求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证扬声器的音质。

7、此外,与相关技术中具有相同体积后音腔的电子设备相比,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由于将后音腔的部分体积或者全部体积转移至装饰件的容纳空间内,从而节省出了保护壳内的一部分布设空间,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元器件让出更多的布设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从而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8、另外,相比较采用开放式后音腔的设计,本技术中的电池盖不参与后音腔的围设和构建,从而能够避免声波与电池盖耦合而出现的电池盖震动问题,也避免了按压电池盖的杂音问题。并且,本技术中将用于构成后音腔的部分后壳体置于装饰件的容纳空间内,将后音腔与电池盖完全隔绝,进一步杜绝了声波与电池盖耦合的可能性。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饰件为标识装饰件或者摄像头装饰件。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一后壳部和第二后壳部,所述第二后壳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部的表面,所述第一后壳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所述第二后壳部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1、将第二后壳部凸出设置于第一后壳部的表面,是为了进一步适配装饰件内外两部分空间的高度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保护壳的内部空间以及装饰件的容纳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限制下将后壳体的内腔做到足够大。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后壳部和所述第二后壳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后壳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边沿与所述装饰件密封连接。

13、使模具在成型第一腔和第二腔之后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脱模。除此之外,可以省去第二后壳部的顶壁部分,从而降低了第二后壳部的基体对于装饰件的容纳空间的占位情况,使得第二腔的有效体积扩大,进而增加了后壳体的整体内腔体积,使得后音腔体积也随之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扬声器音质。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后壳部、所述第二后壳部以及所述装饰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装饰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正对的脱模口,所述脱模口通过封堵件密封。

15、使模具在成型第一腔和第二腔之后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脱模。除此之外,装饰件上与第二开口正对的那部分基体也被省去,使得第二腔的有效体积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后壳体的整体内腔体积。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后壳部包括顶壁板、第一侧框以及底壁板,所述第二后壳部包括第二侧框,所述顶壁板与所述装饰件共壁设置,所述第二侧框靠近所述顶壁板的一侧与所述装饰件共壁设置。

17、无需将顶壁板与装饰件的翻边、第二侧框与装饰件做成堆叠结构,从而使装饰件可以做到很薄,进而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扩充了有效体积,进一步增加了后壳体的整体内腔体积,使得后音腔体积也随之进一步增加。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后壳部包括顶壁板、第一侧框以及底壁板,所述第二后壳部包括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底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顶壁板、所述第二侧框以及所述装饰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框分别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第二侧框密封连接。

19、无需特别考虑脱模情况,使得简化了模具,脱模过程也更方便,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顶壁板、所述第二侧框以及所述装饰件在靠近于所述发声单元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框在靠近于所述装饰件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

21、如此在进行密封连接时可保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贴合紧密而避免缝隙,从而保证密封连接效果。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后壳部包括顶壁板、第一侧框以及底壁板,所述第二后壳部包括第二侧框和第三侧框;所述顶壁板、所述第一侧框、所述底壁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框和所述装饰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三侧框密封连接。

23、无需特别考虑脱模情况,使得简化了模具,脱模过程也更方便,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腔填充有吸音颗粒。

25、增加了后音腔的等效体积,调节瞬态特性,对谐振频率f0以上的频段做消音处理,从而提升音频效果。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体开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粉孔,所述灌粉孔通过透气阻隔件封堵。

27、单独开设用来填充吸音颗粒的灌粉孔,进行填充时不容易漏粉,从而能够降低填充过程中工艺控制难度。在灌粉孔内通过透气阻隔件进行封堵,使得灌粉孔在能够防止吸音颗粒泄露的同时,还能够作为内腔的气流通道,起到泄气孔的作用,并且透气阻隔件还可以起到阻尼片的作用,以调节扬声器的振幅。如此设计使得灌粉孔具有“一孔两用”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后壳体的加工工序。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边沿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吸音颗粒进入所述发声单元的透气阻隔件。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中板以及绕所述中板一圈设置的边框,所述中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电池盖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边框的框内且与所述边框之间形成出音缝,所述中板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边沿与所述发声单元密封连接,所述出音缝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3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板具有凹陷形成的、从所述第三开口向所述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所述边框具有凹陷形成的、从所述第一槽向外界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边沿以及所述第一槽的槽口边沿与所述显示屏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槽的槽壁、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以及所述显示屏围设形成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前音腔。

31、使扬声器模组无需单独加设前壳体,从而为其他部件让出设置空间,使得前音腔的设计更灵活而不再局限于由前壳体成型。

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出音缝。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自所述第三开口向所述边框的方向,所述第一槽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34、使得整个前音腔呈扩口结构,能够实现类似号角喇叭效果,进而能够增加声负载,提升扬声器效率,提升扬声器中低频的灵敏度。

3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屏具有豁槽,所述豁槽的槽壁与所述边框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出音缝。

3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边框开设有与所述前音腔连通的出音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