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27189发布日期:2023-05-05 09:3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车载网络此类时间敏感的业务,对延时有着很高的确定性要求,例如:摄像头云台控制信令延时过大,导致云台转动跟不上操控频率,或已经结束控制,云台仍然处于转动调整中,而制造业的微小偏差足以酿成事故,所以保持控制类、实时运维类等时间敏感数据的确定性传输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在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保证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从而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2、在接收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3、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4、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5、通过该方法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从而,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即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本地时间做差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延时,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对齐;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7、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8、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10、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

11、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13、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15、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16、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17、在发送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8、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19、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21、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2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23、此外,根据实施例,例如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这些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上述所定义的方法的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在其上存储有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通过上传过程、下载过程和推送过程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网络直接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和/或发送。

24、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在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保证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从而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玉,叶奇,邓志吉,刘明,王飞,李辉,姜哲华,袁文君,李行亮,姚仲亮,周俊杰,孔维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