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5983发布日期:2023-07-12 19:2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外补光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


背景技术:

1、现在常见的监控摄像头补光灯一共有频闪、常亮、红外、白光、爆闪几种,其中常亮和红外对于监控补光效果是突出的。夜视监控红外灯可以做监控设备的辅助照明,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红外灯能给监视设备补光,从而让监视设备捕捉到物体影像。

2、现有的监控用红外补光灯基本都是直接与监控设备一体式固定安装,在补光后监控仍无法清楚拍摄的情况下,不能移动红外补光灯调节补光效果,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旨在改善现有的监控用红外补光灯基本都是直接与监控设备一体式固定安装,在补光后监控仍无法清楚拍摄的情况下,不能移动红外补光灯调节补光效果,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补光灯,包括摄像机构和第一补光机构。

4、所述摄像机构包括外壳、内筒和摄像头,所述内筒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腔,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内筒内腔。

5、所述第一补光机构包括驱动件、补光框和第一红外补光灯,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所述补光框滑动套设在所述内筒上,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补光框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在所述补光框内腔。

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构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罩包括罩体和第一防尘网,所述罩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防尘网设置在所述罩体内壁与所述外壳外壁之间。

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罩体前端底部倒斜角设置。

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外壁设置有滑轨,所述补光框内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环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内筒外壁,所述滑轨与所述补光框接触但不连接。

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包括导轨和限位板,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内筒外壁,所述补光框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导轨端部。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光机构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固定在所述补光框上。

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内壁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管理测量装置,包括上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以及安装座,所述外壳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15、在相关技术中,通过第一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随着驱动件带动第一红外补光灯移动,通过缩短实际照射距离提升补光强度的同时,补光范围也缩小了,第一红外补光灯难以对摄像头视野边缘进行补光,使得边缘图像拍摄效果较差。

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外补光灯还包括第二补光机构,所述第二补光机构包括固定框、滑块、第一连杆、第二红外补光灯、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固定框固定在所述补光框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筒外壁和所述滑块一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红外补光灯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红外补光灯另一端和所述补光框内腔铰接。

17、使用时,驱动件伸出活塞杆带动补光框移动,缩短了第一红外补光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到目标物的距离,提升了补光强度,而在补光框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在第一连杆的拉力作用下于固定框上朝补光框整体的轴心线滑动,由于第二红外补光灯前端直接与补光框内腔侧壁铰接,使得滑块在移动时会通过第二连杆对第二红外补光灯的后端施加推力,使其整体绕自身与补光框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对第二红外补光灯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通过缩短折射距离提升补光强度的同时,对补光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对摄像头的视野边缘进行补光,提升拍摄效果。

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和耳板,所述滑块本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耳板固定在所述滑块本体侧部。

1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排列设置有滚珠,所述固定框上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滚珠与所述滑槽内壁接触但不连接。

20、在相关技术中,随着第二补光机构开始工作,补光部件所产生的热量与之前只使用第一补光机构时所产生的热量相比更高,仅依靠外壳的导热进行散热,效率较低,热量若不能及时导出,会加快元件损耗,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外补光灯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板、散热风扇、散热框、封闭板、固定杆和第四连杆,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与所述内筒外壁之间,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外壳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二防尘网,所述补光框上对应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补光框侧部贯穿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散热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后端底部,所述封闭板铰接在所述散热框底部,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补光框一侧,所述固定杆滑动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四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端部和所述封闭板上表面铰接。

22、使用时,随着驱动件伸出活塞杆带动补光框移动,固定杆跟随补光框进行移动,继而通过第四连杆对封闭板施加一个下推力,使得封闭板转动打开,散热风扇启动,外界冷空气在在散热风扇的抽吸作用下依次穿过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进入补光框内腔,补光框内腔的热空气则穿过出气口运动到安装板与补光框之间,再由散热风扇将热空气抽出排放到安装板另一侧,热空气随后穿过散热框排至外界,完成换热;采用上述方案,散热框能够在第二补光机构工作时自动打开,提升了设备的散热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口环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补光框上。

2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第三防尘网,所述第三防尘网设置在所述散热框上,所述第三防尘网上开设有供第四连杆活动的开口。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使用时,当检测到在第一红外补光灯的补光作用下摄像头监控视野内监控亮度依旧不足时,驱动件启动,伸出活塞杆带动补光框移动,缩短了第一红外补光灯到目标的距离,从而提升补光强度,增强监控拍摄效果,适用性较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构(100)还包括遮光罩(140),所述遮光罩(140)固定在所述外壳(1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140)包括罩体(141)和第一防尘网(142),所述罩体(141)固定在所述外壳(110)上,所述第一防尘网(142)设置在所述罩体(141)内壁与所述外壳(110)外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41)前端底部倒斜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20)外壁设置有滑轨(240),所述补光框(220)内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2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40)环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内筒(120)外壁,所述滑轨(240)与所述补光框(220)接触但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40)包括导轨(241)和限位板(242),所述导轨(241)固定在所述内筒(120)外壁,所述补光框(220)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241),所述限位板(242)固定在所述导轨(241)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机构(200)还包括透光板(250),所述透光板(250)固定在所述补光框(2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250)内壁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241)。

10.一种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红外补光灯以及安装座(300),所述外壳(110)铰接在所述安装座(300)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补光灯及其安装平台,属于红外补光灯技术领域。该红外补光灯包括摄像机构和第一补光机构。所述摄像机构包括外壳、内筒和摄像头。所述第一补光机构包括驱动件、补光框和第一红外补光灯,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所述补光框滑动套设在所述内筒上,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补光框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在所述补光框内腔。本装置使用时,当检测到在第一红外补光灯的补光作用下摄像头监控视野内监控亮度依旧不足时,驱动件启动,伸出活塞杆带动补光框移动,缩短了第一红外补光灯到目标的距离,从而提升补光强度,增强监控拍摄效果,适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彬,杨海婴,杨伟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兴邦维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