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4000发布日期:2023-11-22 00:1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1、发声器件是一种将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其主要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振膜振动的音圈;振膜包括固定于盆架且呈环状的折环以及固定于所述折环的振动部以及固定于振动部远离磁路系统一侧的球顶;磁路系统主要包括下夹板和固定于下夹板的磁钢。而为了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发声器件设计了一种大尺寸且全频带同轴的发声器件,即大尺寸全频带同轴发声器件。

2、相关技术中大尺寸全频带同轴发声器件的主要设计方式是在振动部靠近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单个音圈,这种设计方式会导致球顶的支撑面积过大,当其实际刚度和强度不足时,容易导致振膜产生分割振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尺寸全频带同轴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大尺寸全频带同轴发声器件设计单音圈的方式容易导致振膜产生分割振动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

3、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和第三音圈;所述振膜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的内侧的第二折环以及呈环状的振动部;所述第一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一折环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外周缘,所述第二折环靠近所述第一折环的周缘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音圈以及所述第三音圈呈串联且分别固定于所述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4、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磁间隙、第二磁间隙和第三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三磁间隙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三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三磁间隙。

5、优选的,振膜呈矩形;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分别贴合固定于所述振动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两个球顶;两个所述球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折环相对的两侧。

6、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包括呈环状的折环部、由所述折环部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弯折延伸且呈环状的折环壁以及盖设于所述折环壁的顶部的折环板,所述折环部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内周缘。

7、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呈矩形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且呈环状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的连接部以及由所述支撑部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连接部的四个弹性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振动部,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音圈以及所述第三音圈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振动部的一侧。

8、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呈日字形的两个;每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部分别连接至一个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两个角部位置;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靠近与其连接的所述弹性部的矩形部分,所述第二音圈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部相互靠近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音圈固定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靠近与其连接的所述弹性部的矩形部分。

9、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依次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且相互间隔的第一主磁钢、第二主磁钢和第三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一副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二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二副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三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三副磁钢;多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多个所述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所述第一副磁钢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所述第三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多个所述第三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三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三磁间隙。

10、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一中心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中心磁钢;所述第二折环还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钢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一极芯、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极芯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三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三极芯;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的所述极芯位于所述第二主磁钢和所述第一中心磁钢之间。

12、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三主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三副磁钢以及所述第一中心磁钢的充磁方向均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以及所述第三主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三副磁钢以及所述第一中心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副磁钢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四周侧设置;所述第二副磁钢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二主磁钢未靠近所述第一主磁钢和第三主磁钢的其它两周侧设置;所述第三副磁钢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三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三主磁钢的四周侧设置;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呈环状的第一上夹板、呈平板状的第二上夹板和第三上夹板;所述第一上夹板分别叠设固定于未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三个所述第一副磁钢、两个所述第二副磁钢以及未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三个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上夹板还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一上夹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上夹板叠设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个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上夹板位于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三上夹板叠设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个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三上夹板位于所述第三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

14、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发明的发声器件通过在振膜上设计三个依次串联的音圈,从而可以使球顶的支撑面积不会过大,保证了球顶能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避免振膜产生分割振动的情况,大大的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呈矩形;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分别贴合固定于所述振动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两个球顶;两个所述球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折环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环包括呈环状的折环部、由所述折环部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弯折延伸且呈环状的折环壁以及盖设于所述折环壁的顶部的折环板;所述折环部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内周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呈矩形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且呈环状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的连接部以及由所述支撑部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连接部的四个弹性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振动部,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音圈以及所述第三音圈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振动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呈日字形的两个;每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部分别连接至一个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两个角部位置;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靠近与其连接的所述弹性部的矩形部分,所述第二音圈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部相互靠近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音圈固定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靠近与其连接的所述弹性部的矩形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依次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且相互间隔的第一主磁钢、第二主磁钢和第三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一副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二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二副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第三主磁钢设置的多个第三副磁钢;多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多个所述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所述第一副磁钢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所述第三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多个所述第三副磁钢分别与所述第三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三磁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一中心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中心磁钢;所述第二折环还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钢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一极芯、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极芯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三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三极芯;所述第二极芯位于所述第二主磁钢和所述第一中心磁钢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三主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中心磁钢以及所述第二中心磁钢的充磁方向均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以及所述第三主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中心磁钢以及所述第二中心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磁钢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四周侧设置;所述第二副磁钢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二主磁钢未靠近所述第一主磁钢和第三主磁钢的其它两周侧设置;所述第三副磁钢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三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三主磁钢的四周侧设置;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呈环状的第一上夹板、呈平板状的第二上夹板和第三上夹板;所述第一上夹板分别叠设固定于未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三个所述第一副磁钢、两个所述第二副磁钢以及未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三个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上夹板还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一上夹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上夹板叠设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个所述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二上夹板位于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三上夹板叠设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个所述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三上夹板位于所述第三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和第三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第一折环、第二折环以及振动部;所述磁路系统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磁间隙、第二磁间隙和第三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三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三磁间隙。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可以使球顶的支撑面积不会过大,保证了球顶能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避免振膜产生分割振动的情况,大大的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任璋,钟志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