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1379发布日期:2024-03-25 19:2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属于物联网通信。


背景技术:

1、物联网查询是典型的物联网服务之一,用户向服务方请求查询,用户需要确定服务方身份的正确性和消息的可靠性,而服务方也需要确定用户身份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高效的身份认证协议来保证这一过程的实现。传统的所有量子通信协议都要求专有通信器拥有量子容量,这在现有的技术下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现实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具有不要求通信双方都拥有量子能力,降低了实现难度,解决了当前量子查询身份鉴权协议对硬件要求高,实现通信不可靠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包括:

4、根据预生成的ghz态粒子,获取第一序列sa、第二序列sb和第三序列sc;

5、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和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第一序列sa进行随机诱饵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

6、将加密序列h发送至客户端;

7、接收来自客户端发送的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

8、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和第一拆分序列;

9、根据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对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处理,计算误码率;

10、判断误码率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允许通信,若否,则停止通讯;

11、对第二序列sb和第三序列sc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bc;

12、对第一拆分序列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r′;

13、将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发送至客户端。

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和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第一序列sa进行随机诱饵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包括:

15、随机生成一组诱饵态序列θ;

16、根据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加密第一序列sa,获取加密序列s′a;

17、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将诱饵态序列θ插入加密序列s′a中,获取加密序列h。

18、进一步地,所述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和第一拆分序列,包括:

19、根据预设共享秘钥拆分加密序列h′,获取第一拆分序列,其中第一拆分序列包括加密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

20、测量诱饵态序列θ′,将测量结果记为测量结果c′。

21、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对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处理,计算误码率,包括:将测量结果c′、诱饵态序列θ的值以及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差异计算误码率。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对第一拆分序列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r′,包括:采用z基测量加密序列s″a,将测量结果记为测量结果r′。

23、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包括:

24、接收来自服务端的加密序列h;

25、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处理,获取第二拆分序列;其中,第二拆分序列包括加密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

26、测量加密序列s′a,获取测量结果r;

27、对第一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

28、将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发送至服务端;

29、接收来自服务端的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

30、根据测量结果r、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获取秘密信息。

31、进一步地,所述对第一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包括:

32、根据预设共享秘钥重新加密第一序列sa,获取加密序列s″a;

33、对诱饵态序列θ进行转换处理,获取诱饵态序列θ′;

34、测量诱饵态序列θ′,将测量结果记为测量结果c;

35、将加密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重组,获取加密序列h′。

36、更进一步地,所述对诱饵态序列θ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对诱饵态序列θ执行hadamard变换或sift移位操作。

37、第二方面,一种服务端,包括:

38、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生成的ghz态粒子,获取第一序列sa、第二序列sb和第三序列sc;

39、加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和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第一序列sa进行随机诱饵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

40、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序列h发送至客户端;

4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发送的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

42、拆分处理模块,用于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和第一拆分序列;

43、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对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处理,计算误码率。

44、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误码率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允许通信,若否,则停止通讯;

45、第一测量模块,用于对第二序列sb和第三序列sc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bc;

46、第二测量模块,用于对第一拆分序列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r′;

47、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发送至客户端。

48、第三方面,一种客户端,包括:

49、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端的加密序列h;

50、拆分模块,用于预设共享秘钥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处理,获取第二拆分序列;

51、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加密序列s′a,获取测量结果r;

52、加密模块,用于对第一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

53、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发送至服务端;

54、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端的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

55、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测量结果r、测量结果cbc和测量结果r′,获取秘密信息。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57、本发明服务端根据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预生成的第一序列sa进行随机诱饵加密处理,获取包括加密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的加密序列h;客户端拆分加密序列h,获取加密序列s′a的测量结果r,并获取由诱饵态序列θ转换得到的诱饵态序列θ′的测量结果c;服务端对由客户端重新加密并重组的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并获取测量结果c′,对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处理,计算误码率,并根据误码率来判断是否通信;且客户端可根据服务端传回的测量结果cbc、测量结果r′并结合测量结果c计算出秘密信息;不需要客户端具备量子能力,能有效验证双方身份并降低了实现难度,解决了当前量子查询身份鉴权协议对硬件要求高,实现通信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共享秘钥和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第一序列sa进行随机诱饵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c′和第一拆分序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对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处理,计算误码率,包括:将测量结果c′、诱饵态序列θ的值以及测量结果c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差异计算误码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拆分序列进行测量处理,获取测量结果r′,包括:采用z基测量加密序列s″a,将测量结果记为测量结果r′。

6.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加密序列h′和测量结果c,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诱饵态序列θ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对诱饵态序列θ执行hadamard变换或sift移位操作。

9.一种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隐私查询身份鉴权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属于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待发送的秘密信息对预生成的第一序列Sa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包括加密序列S′a和诱饵态序列θ的加密序列H;客户端拆分加密序列H,获取加密序列S′a的测量结果R,并获取测量结果C;服务端对加密序列H′进行拆分,获取测量结果C′,计算误码率,根据误码率来判断是否通信。本发明客户端可根据服务端传回的测量结果C<subgt;BC</subgt;、测量结果R′并结合测量结果C计算出秘密信息,不需要客户端具备量子能力,能有效验证双方身份并降低了实现难度,解决了当前量子查询身份鉴权协议对硬件要求高,实现通信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乐,刘军,蒋明,于浩,张兰兰,崔亮节,冯宝,陆俊,吕超,张璐,卞宇翔,张亮,龚亮亮,李洋,孙圣武,郭子昕,葛红舞,巨克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