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1643发布日期:2024-02-22 20:4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耳机,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夹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不断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休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耳机是尤为重要的一类电子产品。耳机是一种转换单元,将从自媒体播放器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转换为人耳可听到的声波。耳机由于其便携性高,体积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消费者对耳机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耳机的期望值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目前,夹耳式耳机的夹耳实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软胶弹性形变,二是通过记忆金属与软胶结合实现弹性形变,三是通过硬胶的微形变。人的耳朵尺寸及结构差异性大,当人耳厚度比设计理想值大时,形变量过大导致耳机夹力变大,降低了佩戴的舒适性,当人耳厚度比设计理性值小时,形变量过小导致耳机夹力变小,降低了佩戴的松紧度,不管是软胶还是记忆金属,通过材料去调整整机变形的弹性模量,调整是非常有限的,佩戴的适配性主要还是依靠耳机内部夹耳结构,而人耳形态各异,所以以上均无法很好解决全人群佩戴适配性的问题。其次,目前夹耳式耳机的佩戴主要通过掰开软胶产生形变去夹住耳朵,或直接强行塞紧卡住耳朵,佩戴过程存在一定学习成本和佩戴风险,耳机佩戴体验不够理想。其三,夹耳式耳机往往形状怪异,不利于配合充电仓的空间收纳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耳式耳机,夹持组件通过转轴件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开合角度,消费者可根据自身体型、耳廓形态的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佩戴,进而达到提升消费者的佩戴体验;同时,第二夹持臂能够调节为所需的角度,以便于收纳于充电仓,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耳式耳机,包括:

3、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上设置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

4、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转轴件,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件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所述转轴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开合角度,以将所述耳机本体佩戴于人体耳朵。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件为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能够调节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在任意开合角度定位。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件包括转轴、弹片和套壳,所述弹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套壳具有容纳腔,所述转轴与所述弹片适配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套壳的外侧。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弹片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弹片的轴线方向延伸至两端;

8、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凸台部,所述套壳的容纳腔一端具有第二凸台部,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凸台部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纳腔,并经所述套壳靠近所述第二凸台部的一端伸出,使得所述弹片的两端夹设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二凸台部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弹片与所述套壳过盈配合产生阻尼,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开合角度的任意定位;

10、其中,阻尼扭力大小为0.2kgf-1kgf。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套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

12、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使得所述套壳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固定连接;

13、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凸台,两个所述凸台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套壳夹设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适配连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套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

15、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凸台,两个所述凸台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套壳夹设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适配连接;

16、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使得所述套壳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固定连接。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音口倾斜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耳机本体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夹持耳廓的夹耳空间,以将所述耳机本体佩戴于耳甲腔的上侧,使得所述出音口朝向耳甲腔。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呈角度设置,所述耳机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电池组件和发声组件,所述发声组件位于靠近所述出音口处。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本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耳机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出音口设置于所述弧形结构上;

20、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垂直连接,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体成型,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夹耳空间一侧的连接处光滑过度,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部分结构远离夹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装饰盖板,所述装饰盖板盖设于第二容纳腔上,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装设有电路板和附属部件。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并位于所述耳机本体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侧;

22、磁吸部,所述磁吸部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出音口与所述充电触点之间。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24、泄音孔,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泄音孔位于所述耳机本体远离所述夹耳空间的位置。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耳式耳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耳式耳机,夹持组件通过转轴件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开合角度,消费者可根据自身体型、耳廓形态的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佩戴,进而达到提升消费者的佩戴体验;同时,第二夹持臂能够调节为所需的角度,以便于收纳于充电仓,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

27、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耳式耳机,夹持组件通过弹片抱轴的形式,为转轴件的转动提供均匀的阻尼,使得第二夹持臂的转动顺滑且附带夹紧力,耳机佩戴过程会更加丝滑,佩戴简单,同时可提供夹耳的合适夹紧力;

28、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耳式耳机,耳机本体佩戴至耳甲腔的上方,出音口倾斜设置于耳机本体的端部,避免了耳机堵塞耳道造成的听力损伤的同时,还使得出音口离耳道更近,利用耳甲腔的反射音效形成扩音器效应,让声音效果更佳优秀,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耳式耳机,所述夹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设置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转轴件,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件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所述转轴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开合角度。本技术中,夹持组件通过转轴件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开合角度,消费者可根据自身体型、耳廓形态的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佩戴,以达到提升消费者的佩戴体验;同时,第二夹持臂能够调节为所需的角度,以便于收纳于充电仓,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历,吴奎,公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