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4156发布日期:2024-02-09 12:1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声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


背景技术:

1、动圈是耳机的一种换能模式,其原理类似于普通的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压电陶瓷蜂鸣片是压电陶瓷片应用的一种器件。比较常见的是用锆、铅的氧化物配制后烧结制成的钛、压电陶瓷片,为了改善低频响应,一般采用双膜片结构。

2、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为了形成双单元模组,会使得其内部结构增多,从而导致组装工艺繁杂,组装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另外,结构较为简单的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低频效果不够理想和高频延伸性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实现双单元模组,其内部结构会增多,从而导致组装工艺繁杂,组装成本增加,而结构较为简单的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低频效果不够理想和高频延伸性较窄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包括外壳和pcb板,所述pcb板安装在外壳底部,所述外壳顶端内侧安装有压电陶瓷喇叭,所述外壳内腔中安装有第一动圈音圈和动圈膜片,所述第一动圈音圈粘接在动圈膜片上,且动圈膜片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通过磁力使第一动圈音圈产生振动的动圈磁路组件,且动圈磁路组件安装于压电陶瓷喇叭和动圈膜片之间。

3、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喇叭中央贯穿开设有动圈喇叭出音孔,所述外壳和pcb板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动圈喇叭后腔泄漏孔。

4、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喇叭和第一动圈音圈采用并联线路连接,所述压电陶瓷喇叭的引线焊接在pcb板电路中。

5、优选的,所述动圈磁路组件包括第一动圈内磁、第一动圈外磁和动圈t铁,所述动圈t铁卡接在外壳内部,且动圈t铁位于压电陶瓷喇叭下方,所述第一动圈内磁安装于动圈t铁内侧,所述第一动圈外磁安装于动圈t铁外边缘底部,所述第一动圈外磁底部安装有第一动圈华司。

6、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圈华司位于第一动圈音圈外侧,所述第一动圈内磁和第一动圈外磁磁性相反,且第一动圈内磁和第一动圈外磁的磁极呈轴向分布,所述第一动圈内磁和第一动圈外磁均为中孔环形、中孔方形、中孔椭圆形结构的其中一种。

7、优选的,所述动圈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动圈内磁、第二动圈外磁和第二动圈华司,所述第二动圈华司底部与第二动圈内磁、第二动圈外磁粘接,所述第二动圈外磁底部粘接有第三动圈华司,所述第二动圈内磁底部粘接有第四动圈华司。

8、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圈华司、第三动圈华司和第四动圈华司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动圈内磁和所述第二动圈外磁的磁极呈轴向分布,且述第二动圈内磁和第二动圈外磁磁性相反。

9、优选的,所述动圈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动圈外磁、第四动圈外磁、第三动圈内磁和第四动圈内磁,所述第三动圈内磁位于第三动圈外磁内侧,所述第三动圈内磁和第三动圈外磁顶部安装有第五动圈华司,所述第三动圈内磁底部安装有第七动圈华司,所述第四动圈内磁安装于第七动圈华司底部,且第四动圈内磁设于第四动圈外磁内侧,所述第四动圈外磁顶部安装有第六动圈华司,所述第六动圈华司安装于第三动圈外磁底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三动圈外磁磁性与第三动圈内磁磁性相反,所述第三动圈外磁磁性与第四动圈外磁磁性相反,所述第四动圈外磁磁性与第四动圈内磁磁性相反,所述第四动圈内磁和第三动圈内磁磁性相反。

11、优选的,所述第七动圈华司和第六动圈华司之间设有第二动圈音圈,所述第二动圈音圈底部边缘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与动圈膜片粘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利用多种双磁路结构,进而实现不同功能的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以及在实现基本的双单元模组的同时,也可达到更好的低频效果和更宽的高频延伸性,另外还可使得组装工艺变得简单,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包括外壳(8)和pcb板(9),所述pcb板(9)安装在外壳(8)底部,所述外壳(8)顶端内侧安装有压电陶瓷喇叭(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腔中安装有第一动圈音圈(6)和动圈膜片(7),所述第一动圈音圈(6)粘接在动圈膜片(7)上,且动圈膜片(7)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支撑环(12),且支撑环(12)安装在外壳(8)内部,所述外壳(8)内部设有通过磁力使第一动圈音圈(6)产生振动的动圈磁路组件,且动圈磁路组件安装于压电陶瓷喇叭(1)和动圈膜片(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喇叭(1)中央贯穿开设有动圈喇叭出音孔(10),所述外壳(8)和pcb板(9)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动圈喇叭后腔泄漏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喇叭(1)和第一动圈音圈(6)采用并联线路连接,所述压电陶瓷喇叭(1)的引线焊接在pcb板(9)电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磁路组件包括第一动圈内磁(2)、第一动圈外磁(4)和动圈t铁(3),所述动圈t铁(3)卡接在外壳(8)内部,且动圈t铁(3)位于压电陶瓷喇叭(1)下方,所述第一动圈内磁(2)安装于动圈t铁(3)内侧,所述第一动圈外磁(4)安装于动圈t铁(3)外边缘底部,所述第一动圈外磁(4)底部安装有第一动圈华司(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圈华司(5)位于第一动圈音圈(6)外侧,所述第一动圈内磁(2)和第一动圈外磁(4)磁性相反,且第一动圈内磁(2)和第一动圈外磁(4)的磁极呈轴向分布,所述第一动圈内磁(2)和第一动圈外磁(4)均为中孔环形、中孔方形、中孔椭圆形结构的其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动圈内磁(15)、第二动圈外磁(17)和第二动圈华司(13),所述第二动圈华司(13)底部与第二动圈内磁(15)、第二动圈外磁(17)粘接,所述第二动圈外磁(17)底部粘接有第三动圈华司(14),所述第二动圈内磁(15)底部粘接有第四动圈华司(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圈华司(13)、第三动圈华司(14)和第四动圈华司(16)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动圈内磁(15)和所述第二动圈外磁(17)的磁极呈轴向分布,且述第二动圈内磁(15)和第二动圈外磁(17)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动圈外磁(18)、第四动圈外磁(19)、第三动圈内磁(20)和第四动圈内磁(21),所述第三动圈内磁(20)位于第三动圈外磁(18)内侧,所述第三动圈内磁(20)和第三动圈外磁(18)顶部安装有第五动圈华司(24),所述第三动圈内磁(20)底部安装有第七动圈华司(26),所述第四动圈内磁(21)安装于第七动圈华司(26)底部,且第四动圈内磁(21)设于第四动圈外磁(19)内侧,所述第四动圈外磁(19)顶部安装有第六动圈华司(25),所述第六动圈华司(25)安装于第三动圈外磁(18)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圈外磁(18)磁性与第三动圈内磁(20)磁性相反,所述第三动圈外磁(18)磁性与第四动圈外磁(19)磁性相反,所述第四动圈外磁(19)磁性与第四动圈内磁(21)磁性相反,所述第四动圈内磁(21)和第三动圈内磁(20)磁性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动圈华司(26)和第六动圈华司(25)之间设有第二动圈音圈(22),所述第二动圈音圈(22)底部边缘固定连接有支架(23),所述支架(23)底部与动圈膜片(7)粘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涉及发声组件领域,包括外壳和PCB板,所述PCB板安装在外壳底部,所述外壳顶端内侧安装有压电陶瓷喇叭,所述外壳内腔中安装有第一动圈音圈和动圈膜片,所述第一动圈音圈粘接在动圈膜片上,且动圈膜片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通过磁力使第一动圈音圈产生振动的动圈磁路组件,且动圈磁路组件安装于压电陶瓷喇叭和动圈膜片之间。本技术,利用多种双磁路结构,进而实现不同功能的动圈和压电陶瓷喇叭模组,以及在实现基本的双单元模组的同时,也可达到更好的低频效果和更宽的高频延伸性,另外还可使得组装工艺变得简单,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韵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