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4543发布日期:2024-02-09 12:1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卡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终端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卡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1、现如今,用户在使用便携式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通过接入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享受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

2、当前,卡托组件通常包括卡托本体、转轴杠杆和卡托座体。在卡托本体装配在卡托座体中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向内推动转轴杠杆的一端,使转轴杠杆的另一端向外顶推卡托本体,将卡托本体从卡托座体中取出。

3、然而,在上述卡托组件中,一般需要取卡针才能对转轴杠杆的一端进行推动,当用户手头不具有取卡针时,无法将卡托本体从卡托座体中取出,卡托组件拆装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所述卡托组件包括卡托座体、卡托本体、第一弹性件和第一限位机构;

3、所述卡托座体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卡托本体;

4、所述卡托本体具有第二限位机构;

5、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卡托本体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卡托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指向槽口的方向;

6、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卡托座体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第一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在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不进行限位,当所承受第二方向上的载荷大于预设载荷时,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具有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在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不具有作用力,或者,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具有第三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本体具有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第二容纳槽;

9、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卡扣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卡扣、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相连,当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二容纳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弹性件;

11、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相连;

12、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杆体固定连接;

13、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靠近所述槽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连接;

14、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相连,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之间具有参考间隙;

15、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对所述限位卡扣具有所述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对所述限位卡扣具有所述第三方向的作用力。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k1,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k2,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k3,且k1>k2>k3。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一体成型。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均为圆锥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的锥形面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锥形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组件还包括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内杆体和外杆体;

20、所述内杆体与所述卡托本体相连;

21、所述外杆体至少部分环套在所述内杆体外圈,且与所述内杆体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槽底相连。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托本体、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相连,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托本体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底具有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为限位卡槽;

24、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杆体和第二限位卡扣,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大于所述槽底到所述槽口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

25、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卡扣位于所述限位卡槽中,对所述限位卡槽靠近所述槽底的壁面具有所述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卡扣位于所述限位卡槽之外,对所述限位卡槽不具有作用力。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件;

27、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卡扣靠近所述槽底的一侧,且环套在所述第二杆体外圈,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卡扣、所述槽底相连。

2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所述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卡托组件。

29、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在该卡托组件中,卡托座体具有第一容纳槽,卡托本体具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一弹性件与卡托本体相连,且对卡托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第一限位机构与卡托座体相连,第一限位机构在第一状态下对第二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在第二状态下对第二限位机构不进行限位,当第一限位机构在第二方向上承受的载荷大于预设载荷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对卡托本体施加作用力,进而对第一限位机构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限位机构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卡托本体的可接触面积较大,用户不再需要顶针即可取出卡托本体,提升了卡托组件拆装便捷性。

3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组件包括卡托座体(1)、卡托本体(2)、第一弹性件(3)和第一限位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1)具有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在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1)不具有作用力,或者,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1)具有第三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本体(2)具有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第二容纳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包括第一杆体(41)、第一限位凸台(42)、第二限位凸台(43)和第三弹性件(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所述第二弹性件(212)和所述第三弹性件(44)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3)的弹性系数为k1,所述第二弹性件(212)的弹性系数为k2,所述第三弹性件(44)的弹性系数为k3,且k1>k2>k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41)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2)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2)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43)均为圆锥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2)的锥形面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限位凸台(43)的锥形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组件还包括杆体组件(5),所述杆体组件(5)包括内杆体(51)和外杆体(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托本体(2)、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相连,当所述第一弹性件(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托本体(2)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111)具有螺纹孔(1111),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1)为限位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还包括第四弹性件(47);

12.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卡托组件。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卡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属于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卡托组件包括卡托座体、卡托本体、第一弹性件和第一限位机构。卡托座体具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卡托本体。卡托本体具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一弹性件与卡托本体相连,第一弹性件对卡托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第一方向为由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指向槽口的方向。第一限位机构与卡托座体相连,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第一状态下对第二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在第二状态下对第二限位机构不进行限位,当第一限位机构在第二方向上承受的载荷大于预设载荷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采用本公开,可以提升卡托组件拆装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