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74838发布日期:2023-12-30 10: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随机接入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通信,具体而言,涉及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rel-17中,提出了新的终端类型叫做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缩减能力)终端,或者简称为nr-lite(new radio light,轻量化新空口)终端。redcap终端与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物联网设备类似,通常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2、1)低造价,低复杂度

3、2)一定程度的覆盖增强

4、3)功率节省

5、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终端的类型,例如类型可以包括redcap终端。但是目前向网络设备指示终端类型的方式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基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增强缩减能力eredcap特性和缩减能力redcap特性关联;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进行随机接入。

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在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基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的;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

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资源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基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第一随机接入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进行随机接入。

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二随机接入模块,被配置为在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基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的;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

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

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和/或上述第二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

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所述网络设备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

1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和/或上述第二方面的随机接入方法。

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根据自身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并在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与网络设备进行随机接入。据此,在网络设备可能配置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是否配置了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以及终端支持的特性,来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从而确保终端能够进行随机接入,避免终端在引入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而导致出现通信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或者,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当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可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redcap特性,当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不可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或者,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redcap特性,所述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所述终端不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和第三随机接入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所述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包括以下任一: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所述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包括redcap特性,所述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包括以下任一: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所述终端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和第三随机接入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不允许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终端不期望被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包括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时,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用于在随机接入中向网络设备指示所述终端支持的特性至少包括eredcap特性。

17.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网络设备期望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所述网络设备不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和第三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与eredcap特性关联;所述网络设备期望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期望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且所述网络设备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和第三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网络设备期望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或者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和所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不允许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网络设备不期望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终端配置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25.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6.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3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被配置为实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所述网络设备被配置为实现权利要求17-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31.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6或17-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基于终端支持的特性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的,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进行随机接入。根据本公开,终端在网络设备可能配置与eRedCap特性和RedCap特性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情况下,可以确保终端能够进行随机接入,避免终端在引入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而导致出现通信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华,刘晓菲,乔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