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发声,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智能穿戴产品对单体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ows(open wearable stereo,中文含义为全开放穿戴式耳机)蓝牙耳机的要求与tws(true wireless stereo,中文含义为真无线立体声)有所不同,因为整机为体现佩戴的方便与舒适性所以采用不入耳的方式从而对发声单体的性能提升迫在眉睫。
2、传统的driver设计均为单面振动发声,在有限整机的腔体中,振动面积与振动位移很难做到加大设计,或者在一些双面振膜的结构中,导音通道常常设置在发声单体周边,占用较大发声单体径向尺寸,导致振动系统设计空间减小,进而振动面积减小,因此发声单体的性能提升的空间也比较有限,满足不了现有ows等穿戴音频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发声单体的振动面积与振动位移满足不了ows耳机等穿戴音频产品需求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包括:支架;
3、磁路系统,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具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
4、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支架两侧相连接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一振膜相连接的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相连接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其中,
5、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设置在所述磁轭上的中心磁路和边磁路,所述磁轭包括中心轭板、位于所述中心轭板外侧的边轭板、连接所述中心轭板和所述边轭板的中间磁铁,所述中心轭板与所述边轭板不共面,所述中心磁路设置在中心轭板上,所述边磁路设置在所述边轭板上,其中,
6、所述中间磁铁与所述中心磁路的磁铁均沿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以使所述中心磁路与所述边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中间磁铁与所述边磁路的磁铁均沿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以使所述边磁路与所述中心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7、在所述磁路系统的中心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所述中心轭板和所述中心磁路,所述第一振膜环绕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边缘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第二振膜的声波经所述贯通孔向外辐射,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声波在发声单体的同一侧向外辐射。
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振膜包括内侧的第一折环、外侧的第二折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折环与所述第二折环之间的振动部,其中,
9、所述振动部与所述第一音圈相连接,所述第一折环与所述磁路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一折环环绕所述贯通孔设置。
10、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同向振动,并向外辐射相同相位的声波。
11、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中心磁路包括中心磁铁和中心导磁板,所述边磁路包括边磁铁和边导磁板,其中,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边导磁板与所述中心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12、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中心轭板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边缘相连接;或者,
13、所述中心轭板为平板状,所述中心轭板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边缘相连接。
14、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三折环和补强部,所述第三折环环绕所述补强部设置,其中,
15、所述补强部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外轮廓的直径为d1,所述贯通孔为圆形孔,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为d2,d2≥0.3d1。
16、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三折环和补强部,所述第三折环环绕所述补强部设置,其中,
17、所述贯通孔沿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向与所述振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积s1,所述补强部沿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向与所述振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积s2,s1≥8.5%*s2。
1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中间磁铁为环形磁铁,所述第一振膜、所述支架、所述边轭板、所述中间磁铁和所述中心轭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为密闭腔体,在所述发声单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部的第一泄露孔。
19、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中心磁路包括中心磁铁和中心导磁板,所述边磁路包括边磁铁和边导磁板,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中心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边导磁板注塑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泄露孔由所述边导磁板和对应的支架区域去料形成。
20、此外,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位于所述第二振膜远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后盖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在所述后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外部的第二泄露孔。
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发声单体,其中,所述发声单体上述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其中,
22、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前腔和后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腔相连通的出声孔,所述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声波经所述出声孔向外界辐射。
23、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通过两个振动系统与一个磁路系统相互结合,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错位交叉共同一个磁路系统,在磁路系统的中心设置有贯通孔,其中一个振动系统环绕贯通孔设置,另一个振动系统的振膜的声波经贯通孔向外辐射,且两个振动系统的声波在发声单体的同一侧向外辐射,从而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双面振膜同向发声,且增大了振动系统的振动面积,从而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
24、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