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对讲设备(two way radio)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在即时通信、群组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对讲设备具有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对讲设备在酒店、大型会场以及学校、商超、楼宇、医院安保等场景下仍然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2、一般而言,对讲设备之间是通过预先约定的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而这些预约的无线电频率属于开放的资源,意味着第三方可能合法或非法、无意或故意占用这些开放的资源。因此,对讲设备、尤其是动辄实现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这种超远距离通信的对讲设备之间,其通信数据的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在与对方对讲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所述对方对讲设备的用户的通话语音数据;
4、采用已训练发话者识别模型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特征向量;
5、对所述特征向量进行降维操作,得到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
6、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7、若所述用户为合法用户,则以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作为密钥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语音数据;
8、采用预设加密方式对所述加密语音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语音数据;
9、通过与所述对方对讲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连接,传输经过所述二次加密后得到的加密语音数据。
10、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1、获取模块,用于在与对方对讲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所述对方对讲设备的用户的通话语音数据;
12、提取模块,用于采用已训练发话者识别模型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特征向量;
13、降维模块,用于对所述特征向量进行降维操作,得到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
14、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15、第一加密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为合法用户,则以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作为密钥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语音数据;
16、第二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方式对所述加密语音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语音数据;
17、传输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对方对讲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连接,传输经过所述二次加密后得到的加密语音数据。
1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步骤。
19、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步骤。
1.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已训练发话者识别模型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特征向量,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特征向量执行降维操作,得到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包括:采用降维网络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特征向量执行降维操作,得到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降维网络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特征向量执行降维操作,得到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特征向量,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训练发话者识别模型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加密方式对所述加密语音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语音数据,包括:
8.一种对讲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