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传输方法和系统及其中采用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

文档序号:75727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路传输方法和系统及其中采用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路传输方法和系统及其中采用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更特别涉及高效压缩的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及(或)计算机数据的多路传输方法和传输时所产生声音跳动的吸收方法。
在电视电话及电视会议系统中,一般将具有庞大信息量的图像信号经高效编码后传输给传输目的地。已经知道的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建议中的国际标准规程H.263为这种高效编码的一个例子。
这些规程的压缩编码方式,由于都采用了动态补偿帧间预测编码方法或可变长编码,所以对于传输差错非常敏感。也就是说,若即使产生了1位(1个bit)的差错,该差错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播及画面的很大范围,同时也将波及时间轴方向,使图像质量显著下降。为此,在容易发生传输差错的模拟电话线路中,一般在利用重发控制进行纠错之后再进行图像解码。
另外,声音数据,如ITU-T公布的G.723建议所示,一般利用高效编码压缩为超低位速率进行传输。声音数据与图像数据相比,其对于传输差错不太敏感,但反过来对传输延迟却比较敏感。因此,在G.723中,不采用通过重发进行纠错,当检测出有差错时,通过噪声抑制来防止传输差错进行噪声。
同样TIU-T还公布了H.223建议,提出了多路传输这种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和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声音数据的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就以往多路传输方式的一个例子对H.223加以说明。
图44所示为采用H.223所规定的多路传输方式的多路传输装置一般分层结构图。在图44中,该多路传输装置具有物理层801、多路层802、自适应层803、图像编码器804、声音编码器805、数据协议806、LAPM807、H.245控制808、图像I/O 809、声音I/O 810及应用层811。
根据H.223,物理层801建议采用28.8Kbps的模拟电话线路用调制解调器,多路层802及自适应层803规定为利用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图像帧结构和过程及检测差错的声音帧结构,图像编码器804根据H.263建议设定,声音编码器805根据G.723建议设定。ITU-T公布了H.324作为对该整个系统规程的建议。另外,在H.223中没有特别规定数据协议806。LAPM807规定了控制数据的通信过程,H.245控制808规定了系统控制命令和过程。
图45所示为H.223多路层802中的多路帧格式。在图45中,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为了得到标志同步,采用与HDLC中所用的标志相同的位模式“01111110”。在H.223中,为了保持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的透明性,规定在标志以外的部分连续5个1以后插入0,在接收侧再将其删除。标题表示将下面连续的信息字段分割成怎样的时间段(Slot),多路传输怎样的数据。图46所示为在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计算机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多路层802中的多路帧格式之一例。
在自适应层803中规定了利用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图像帧格式及过程。图47所示为利用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图像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帧格式。在图47中,控制字段存放有为了重发控制的发送编号及表示接下来的有效字段是信息帧还是监控帧的标志。当为信息帧时,有效字段存放的是图像数据,当为监控帧时,有效字段存放的是重发请求编码及重发请求命令。CRC字段存放了为检测差错的检验码。另外,在自适应层803所决定的重发控制过程为窗口尺寸128帧的选择重发ARQ方式,将根据CRC校验被检测出有差错的帧发送编号作为重发请求编号,通过发送请求命令和监控帧一起请求重发一次。
该H.223将多路帧及图像帧都作为可变长,采用标志同步。因此,一旦标志出现差错,就丢失了帧同步。另外,当产生其他数据差错时,该其他数据有时也会变为标记,这样就产生不同步。所以H.223存在对差比较敏感的问题。
再有,简易型移动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的无线电路(具有32Kbps传输速率)以模拟电话线路更容易发生传输差错。以往日本国内提出采用例如PIAFC(PHS Internet Access Forum Standard)作为在这种PHS无线电路中传输计算机数据时的传输控制方式。
PIAFS中的ARQ帧是固定长(80字节),图48所示为PIAFC的帧结构。在图48中,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帧类别,差错控制区域存放发送帧编号及最早的未接收帧编号,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用户数据区内有效数据的数据长,用户数据区域存放用户数据,差错检测代码区域存放检测ARQ全部帧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
在PIAFS中,在通信之前用含有同步标志的同步帧建立帧同步,并使数据帧的帧长与同步帧长相同,这样由于继续保持以后的帧同步,对于数据帧就不需要同步标记。该PIAFS,由于ARQ帧为固定长,因此即使有差错,也不会丢失帧同步,对于差错就很不敏感。
因此,若在H.223中使多路帧为固定长,则即使出现差错,多路帧也能取得同步,多路帧对于差错也变得很不敏感。特公平8-13057号公报所述“HDLC可变长信息包与非HDLC固定长信息包的混合传输方法”即为一例。下面用图49说明该公布公报所述的传输方法。
在图49中,固定长的各帧带有标题,表示其内容是否为HDLC数据,当该标题表示为非HDLC数据时,固定长帧中存放非HDLC固定长信息包(如声音数据信息包),当标题表示为HDLC数据时,固定长帧中存放被分割的可变长HDLC帧(如图像帧)的一部分。若采用这种方法,则多路帧为固定长,因此对差错很不敏感,但是图像数据依然要取得HDLC标志同步,并分别存放在若干个多路帧中,因此图像帧仍然对于差错很敏感。
另外,如G.223那样,进行无声检测,使得在无声时不产生声音帧,这样充分发挥增加图像数据等传输带宽的功能,为此必须将发生的跳动抑制在数ms以下。其原因是,若跳动过大,则在接受侧无法判断是由于跳动而接受不到声音数据的状态,还是由于进入无声区间而接受不到声音数据的状态,就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
以往提出了一种使固定长单元信息包的跳动达到最小的方法,设置具有2倍最大起伏时间容量的缓冲器,将缓冲器内单元数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控制缓冲器的读出。(参照特开平5-244186公报的ATM/STM变换电路)图50所示为其构成,在图50中,缓冲器50具有2倍跳动Δt的2Δt容量,读出控制器60将缓冲器50中积累的单元数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一旦积累的单元数超过阈值,则输出读出地址以开始缓冲器50的读出。这样所构成的图50的跳动补偿电路,使得在第1单元到达后经过ATM网内最大延迟时间,然后读出缓冲器50的内容。但是,如果采用图50的跳动补偿电路,则单元要积累到阈值为止,造成平均延迟时间增加,声音的延迟增加。
另外,多路标题出现差错时,就不知道删除的信息字段中多路图像帧的帧编号,这就出现不能向发送方立即传输重发请求的情况。一般,多路层一旦发现多路标题的差错,就删除信息字段的数据,在根据接下来正确接收的图像帧ARQ标题帧编号从而检测出顺序差错时,从差错控制处理层发出该删除的信息字段中图像帧的重发请求。例如,当发送侧终端发送、并在帧编号(1)的多路帧的多路标题处产生传输差错时,接收侧终端接收该信号后,将多路帧中的图像数据删除。因此,接收侧终端不能立刻将帧编号(1)的图像数据被删除的信息发回。也就是说,接收侧终端在接收帧编号(2)的多路帧之后才知道帧编号(1)的多路帧被删除,并将帧编号(1)的删除情况向发送侧传输。
如1990年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春季全国大会B-323号发表的移动信息包通信用部分重发ARQ(Partial repeat ARQ for mobile packet communications)中所示,将帧编号的差错检测与信息字段的差错检测分别独立进行时,即使信息部分被删除,该帧的帧编号也会正确送达接收侧,则接收侧能立刻发回该帧的重发请求,所以缩短了重发的等待时间。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对于差错很不敏感,而且有高传输效率的多路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不增加声音的延迟时间、而能补偿声音跳动的多路传输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
本发明的第1形式,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将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在与每一个多路帧取得同步时传送所述数据链路帧。
根据上述第1形式,将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多路帧作为固定长,并随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长度改变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这样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使得在取得同步时传输数据链路帧,所以可以固定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不会由于传输差错而造成数据链路帧的边界丢失,可以增强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也就是说,如利用标志来同步的H.223那样,即使由于插入0而没有移位,或者由于传输差错使时间段(Slot)不同步,但由于立刻能够发现下一个标题,就比较容易再同步。另外,有效地利用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无声区间,能提高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效率。另外,在第1形式中,传输一个多路帧间一定保证完全传输一个数据链路帧。当图像数据链路帧分别存放在相邻的若干个多路帧中时,必须识别分别存放的多路帧,由于每隔一个多路帧,就结束图像数据链路帧,所以能更提高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
本发明的第2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式中,多路帧包含固定长区域,将固定长区域分割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定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多路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多路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
用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3形式,其特征在于第2形式中,多路帧还包含多路帧标题,多路帧标题中存放表示多路帧中非重发型固定型数据是否呈多路的结构的多路信息。
根据上述第3形式,利用访问多路标题中的多路信息,就可以知道多路帧的多路结构。
本发明的第4形式,是在第2形式中,多路帧还包含为存放并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固定长时间段。
本发明的第5形式,是在第4形式中,在固定长时间段中存放与第2可变长时间段中存放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相同种类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6形式,是在第5形式中,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选定为超过固定长区域的长度。
根据上述第6形式,当利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过来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出现差错时,可以利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和固定长时间段的任一时间段进行该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重发。
本发明的第7形式,是在第4形式中,在固定时间段中存放与第2可变长时间段中存放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不同种类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根据上述第7形式,能够多路传输若干种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形式中,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长度设定为,当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时,与该第2可变长时间段的长度相同,当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时,与该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相同。
本发明的第9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式中,多重帧具有存放识别帧类别的代码的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存放用户数据区域中有意义数据长度的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重发控制用的帧编号的重发控制区域;存放差错检测代码的差错检测代码区域,且将用户数据区域分割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非重放型固定长数据区域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在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中存放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长度,差错检测代码区域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以外区域中进行差错检测的差错检测代码。
根据上述第9形式,可以基本上原封不动采用PIAFS中ARQ帧结构,多路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10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9形式中,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将用户数据区域分割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该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该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将全部用户数据区域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表示用户数据区域中是否存在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的识别代码。
本发明的第11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式中,当存在必须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反复传输基本多路帧序列,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呈多路结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1多路帧及一个不呈多路结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2多路帧。
根据上述第11形式,能够按照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发生周期,多路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12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1形式中,第1多路帧包含分割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的固定长区域,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先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第2多路帧包含固定长时间段,用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及固定长时间段传送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13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1形式中,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60字节长,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一个第1多路帧及一个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第1多路帧中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一个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14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1形式中,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80字节长,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二个第1多路帧及一个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第1多路帧中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一个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14形式,可以按照PIAFS中ARQ帧结构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其他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15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1形式中,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80字节长,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一个第1多路帧及二个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第1多路帧中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二个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15形式,可以按照PIAFS中ARQ帧结构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其他重发型固定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16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多路帧的接收侧的吸收该声音跳动的方法,从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中,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从输出基准声音帧的时刻为基准,按在F字节传输时间内按1帧的比例输出以后的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16形式,由于多路帧的帧长与声音帧的传输周期不匹配而产生的声音跳动,在多路帧的接收侧能够很容易吸收。
本发明的第17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6形式中,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这样就能够根据该多路信息识别基准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17形式,由于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以容易识别作为声音跳动吸收基准的基准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1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6形式中,M=80字节,F=120字节。
本发明的第19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17形式中,M=80字节,F=120字节,n=2,m=3。
本发明的第20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多路帧的接收侧的吸收该声音跳动的方法,将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的声音编码器的编码动作开始后、到从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为止的时间设为T,将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声音帧后、到存放该最初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设为α,在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内、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作为基准声音帧,将存放该基准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的时间作为基准,使声音编码器开始编码动作至少比该基准时间超前共计(T+J+α)的时间。
根据上述第20形式,由于多路帧的帧长与声音帧的传输周期不匹配而产生的声音跳动,在多路帧的发送侧能够很容易吸收。
本发明的第21形式,是在第20形式中,时间α设定为等于或大于第1及第2时间内的任一大的数值,第1时间为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声音帧后、到存放该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
第2时间为检测从声音编码器输出无声表示、到存放声音帧的预定区域中存放其他数据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22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0形式中,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这样就能够根据该多路信息识别基准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22形式,由于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以容易识别作为声音跳动吸收基准的基准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23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0形式中,M=80字节,F=120字节。
本发明的第24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2形式中,M=80字节,F=120字节,n=2,m=3。
本发明的第25形式,其特征在于,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从发送侧向接受侧多路传输的方法,在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在发送侧总是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放在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在接收时,当检测出接收的多路帧中多路信息有差错时,就从该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传输给发送侧。
根据上述第25形式,由于总是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放在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所以接收侧即使接收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从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能立即将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传输给发送侧。
本发明的第26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5形式中,在多路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包含多路信息及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接续于多路标题存放的1以上的数据帧内,第1数据帧通常设置在紧靠多路标题。
本发明的第27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6形式中,第1数据帧具有至少包含帧编号及检测该帧编号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标题,当第1数据帧设置在紧靠多路标题的后面时,标题至少要设置在头部,当第1数据帧设置在紧靠多路标题的前面时,标题至少要设置在尾部。
本发明的第2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7形式中,
接收侧,当检测出接收的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将与该多路标题相接续的规定字节数的数据作为第1数据帧抽取当检测出抽取的第1数据帧的标题无差错、而剩余的数据有差错时,立即向发送侧传输该第1数据帧的重发请求。
本发明的第29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26形式中,多路帧的长是固定的,在与多路标题相接续存放的1个以上的数据帧内,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头部或尾部。
接收侧,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前述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在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尾部的情况下,将从该多路帧的信息字段后的规定字节数范围内的数据作为第2数据帧抽取,在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头部的情况下,将从该多路帧的信息字段前的规定字节数范围内的数据作为前述第2数据帧抽取,当检测出抽取的第2数据帧没有差错时,将该第2数据帧作为正常接收的数据处理,当检测出抽取的第2数据帧有差错时,删除该第2数据帧。
本发明的第30形式,其特征在于,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从发送侧向接收侧多路传输的方法,在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第1数据帧及第1~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在发送侧的传输模式有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通常设置在多路帧中规定位置进行传输的第1传输模式;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设置在多路帧中任意位置进行传输的第2传输模式,接收侧,当检测出按第1传输模式接收到的多路帧中多路信息有差错时,从该多路帧中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
根据上述第30形式,接收侧,即使按第1传输模式传输过来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从多路帧中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能立即将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
本发明的第31形式,是在第30形式中,发送侧预先向接收侧发送表示多路信息与多路帧的多路结构的对应关系的对应表,接收侧根据预先接收到的对应表判断发送侧是否按第1及第2传输模式传输过来多路帧。
根据上述第31形式,接收侧根据预先由发送侧送来的对应表,能够很容易判断发送侧是否按第1及第2传输模式的哪一种传输过来多路帧。
本发明的第32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帧长为30ms、以32Kbps传输时的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帧存放在帧长为20ms、以32Kbps传输时的80字节周期的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的情况下,反复传输由存放声音帧的第1多路帧2帧和不存放该声音帧的第2多路帧1帧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
根据上述第32形式,可以基本上原封不动采用PIAFS中ARQ帧结构,高效地多路传输声音数据。
本发明的第33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2形式中,当存在必须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通常将该声音帧存放在第1多路帧的信息字段中的相同位置,在接收侧,将声音帧与接收的多路帧分离后,将该分离的声音帧的跳动加以吸收后输出。
根据上述第33形式,能够吸收由于多路传输而产生的声音跳动。
本发明的第34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3形式中,通过对包含在基本多路帧系列的二个第1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能够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之间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在接收侧,以输出基准声音帧的时间为基准,每30ms输出从接收到的多路帧分离出来的声音帧。
根据上述第34形式,由于对包含在基本多路帧系列中的二个第1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以能够较容易识别作为声音跳动吸收基准的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35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2形式中,第1多路帧存放声音频的同时,还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1图像帧,第2多路帧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2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或超过第1多路帧中声音帧和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
本发明的第36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5形式中,第1多路帧,当在无声区间不传输声音帧时,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3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声音帧与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此时作为第3多路帧使用,当不能正常接收第3图像帧时,通过第2或第3多路帧进行其重发。
根据上述第36形式,当利用第3图像帧传输过来的图像数据有差错时,可以通过第2或第3多路帧的任一种进行该图像数据的重发。
本发明的第37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5形式中,在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设置在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
在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接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该第1及第2多路帧的尾部,
即使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的多路结构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37形式,由于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多路标题的规定位置,所以接收侧即使接收到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够从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立即进行重发控制。
本发明的第3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5形式中在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及尾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头部的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者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尾部的多路标题的前面,即使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38形式,由于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多路标题的规定位置,所以接收侧即使接收到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够从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并立即进行重发控制。
本发明的第39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帧长为30ms、以32Kbps传输时的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帧存放在帧长为15ms、以32Kbps传输时的60字节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的情况下,交替反复传输存放声音帧的第1多路帧及不存放该声音帧的第2多路帧。
本发明的第40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39形式中,第1多路帧存放声音帧的同时,还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1图像帧,第2多路帧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2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或超过第1多路帧中声音帧和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
本发明的第41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0形式中,第1多路帧,当在无声区间不传输声音帧时,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3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声音帧与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此时作为第3多路帧使用,当不能正常接收第3图像帧时,通过第2或第3多路帧进行其重发。
根据上述第41形式,当利用第3图像帧传输过来的图像数据有差错时,可以通过第二或第3多路帧的任一种进行该图像数据的重发。
本发明的第42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0形式中,在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接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该第1及第2多路帧的尾部,即使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42形式,由于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多路标题的规定位置,所以接收侧即使接收到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够从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并立即进行重发控制。
本发明的第43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0形式中,在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及尾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
在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头部的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者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尾部的多路标题的前面,即使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43形式,由于将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多路标题的规定位置,所以接收侧即使接收到的多路帧中的多路信息有差错,也能够从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及第2图像的ARQ标题,并立即进行重发控制。
本发明的第44形式,其特征在于,是利用多路帧将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进行多路传输的系统,发送装置将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总是在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根据上述第44形式,将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多路帧取为固定长,并随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长度改变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这样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总是使得在取得同步时传输数据链路帧,所以可以固定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不会由于传输差错而造成数据链路帧的边界丢失,可以增强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也就是说,如利用标志来同步的H.223那样,即使由于插入0而没有移位,或者由于传输差错使时间段不同步,但由于立刻能够发现下一个标题,就比较容易再同步。另外,有效地利用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无声区间,能提高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45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4形式中,多路帧包含固定长区域,将固定长区域分别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
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先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发送装置用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本发明的第46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5形式中,发送装置具有仅仅以固定长ARQ帧形态进行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传输控制的第1数据链路处理单元,第1链路处理单元根据是否存在必须多路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增减有效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长,并且生成在和剩余部分插入无效位的固定长ARQ帧,发送装置利用从ARQ帧删除无效位,将该ARQ帧变换为帧长为第2可变长时间段长度相等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将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与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数据帧形成多路结构,生成为向接收装置进行传输的多路帧。
根据上述第46形式,能使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链路帧的帧周期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S的帧周期具有相同的周期、相同的速度。
本发明的第47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6形式中,接收装置具有仅仅以固定长ARQ帧形态进行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传输控制的第2数据链路处理单元,接收装置将接收的多路帧分离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和数据帧,根据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是否包含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向分离后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中插入无效位,这样将该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变换为固定长ARQ帧,将通过变换所得的ARQ帧送至第2数据链路处理单元。
根据上述第47形式,能较容易地将接收数据变换为PHS数据通信的PIAFS的ARQ帧,能在通常进行PHS数据通信的处理单元中处理数据。
本发明的第4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47形式中,多路帧的帧长与ARQ帧的帧长相同。
本发明的第49形式,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同步通信的第1网与进行异步通信的第2网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网中,采用多路帧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通信进行过程中,在头部通常存放有同步标志的多路帧从发送侧向接收侧传输,当在第1网内进行通信时,不使用同步标志,通过固定多路帧的帧长,可以保持在数据通信前建立的帧同步。
根据上述第49形式,虽然依照H.223所规定的多路传输方式,也能实现PHS数据通信的PIAFS所规定的同步通信。
本发明的第50形式,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同步通信的第1网与进行异步通信的第2网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网中,采用多路帧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第2网介于发送侧及接收侧之间时,通过传输在起始部分存放有同步标志的多路帧,在发送侧及接收侧之间保持帧同步,当在第1网内进行通信时,传输不存放同步标志的多路帧,通过固定多路帧的帧长,可以保持在数据通信之前已经建立的帧同步。
根据上述第50方式,虽然依照H.223所规定的多路传输方式,也能实现PHS数据通信的PIAFS所规定的同步通信。而且,当在第1网内进行通信时,由于传输不存放同步标志的多路帧,所以提高了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51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在从该第1传输线路向该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删除在该第1传输线路上产生传输差错的非重发型数据。
根据上述第51形式,由于在从该第1传输线路向该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删除在第1传输线路上产生传输差错的非重型数据,所以能防止无用的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2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于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根据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后,删除该纠错代码,然后向第二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及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52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进行重发型数据的重发控制,仅进行重发型数据的纠错,在删除纠错代码后,将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在第2传输线路上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3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根据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单单删除该纠错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及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53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进行重发型数据的重发控制,单单删除纠错代码后,将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4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与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根据上述第54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进行重发型数据的重发控制,仅进行被卷积编码的重发型数据的解码,并不再编码而将发重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5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54形式中,设Rv为根据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被卷积编码的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为Ld,设在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
Rc=Ld/(Lm·Rv-Lo+Ld)本发明的第56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非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根据上述第56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仅进行被卷积编码的非重发型数据的解码,并不再编码而将非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7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56形式中,设Rv为根据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被卷积编码的非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为Ld,设在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Rc=Ld/(Lm·Rv-Lo+Ld)本发明的第58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非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连接的连接点处,根据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后,删除该纠错代码,然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根据上述第58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仅进行非重发型数据的纠错,在删除纠错代码后,将非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在第2传输线路上被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59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非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间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根据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单单删除该纠错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根据上述第59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单单删除纠错代码后,将非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数据量,结果能防止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下降。
本发明的第60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多路帧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与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对于非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根据上述第60形式,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进行重发型数据的重发控制,仅进行被卷积编码的重发型数据的解码,并不再编码而将重发型数据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数据量,另外,由于在从第1传输线路向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被卷积编码的非重发型数据的解码,并不再编码而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所以能减少向第2传输线路输出的非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量。
本发明的第61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60形式中,设Rv为根据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被卷积编码的重发型数据及非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之和为Ld,设在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Rc=Ld/(Lm·Rv-Lo+Ld)本发明的第62形式,其特征在于,是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将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在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根据上述第1形式,将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多路帧取为固定长,并随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长度改变存放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这样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使得在取得同步时传输数据链路帧,所以可以固定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不会由于传输差错而造成数据链路帧的边界丢失,可以增强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也就是说,如利用标志来同步的H.223那样,即使由于插入0而没有移位,或者由于传输差错使时间段不同步,但由于立刻能够发现下一个标题,就比较容易再同步,另外,有效地利用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无声区间,能提高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63形式,其特征在于,是在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时,存储执行该多路传输的软件程序的记录媒体,
该软件程序,将所述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多路帧的传输流,在与每一个多路帧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本发明的第64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63形式中,所述软件程序,当存在必须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反复传输基本多路帧系列,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1多路帧及一个不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2多路帧。
本发明的第65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媒体中存放了执行在多路帧接收侧吸收该声音跳动的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具有从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中,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的第1程序步骤,以输出基准声音帧的时刻为基准,按在F字节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输出以后的声音帧的第2程序步骤,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述第1程序步骤根据前述多路信息识别基准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66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记录媒体中存放了执行在多路帧发送侧吸收该声音跳动的软件程序,将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的声音编码器的编码动作开始后,到从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为止的时间设为T,将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后,到存放该最初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设为α,
该软件程序,在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内,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作为基准声音帧,将存放该基准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的时间作为基准,使声音编码器开始编码动作至少比该基准时间超前共计(T+J+α)的时间。
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述软件程序根据所述多路信息识别所述基准声音帧。
本发明的第67形式,其特征在于,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进行多路传输,记录媒体存放了执行所述多路传输的软件程序,在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所述第1数据帧及所述第2~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该软件程序,发送时,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通常设置在多路帧中规定位置,接收时,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述多路信息有差错时,从该多路帧规定位置读取所述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自发送侧传输。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3所示为在第1或第2实施形态中,多路帧长设定为120字节,根据G.723编码的声音数据与图像数据形成多路数据,通过简易型移动电话的PHS 32Kbps的传输线路进行传输时多路传输的情况;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多路帧中,在有声区间无声区间图像时间段的长度不一样的情况;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8所示为第4实施形态中将各固定长多路帧的帧长从60字节改为80字节时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9所示为第5实施形态中将各固定长多路帧的帧长从60字节改为80字节时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中多路传输装置的结构分层图;图11所示为图10的多路传输装置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的第1实例;图12所示为图10的多路传输装置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的第2实例;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7及第8实施形态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第1结构及数据读出的时间图;图14所示为描述固定长多路帧的多路结构与多路信息关系的对应表的第1实例;图15所示为描述固定长多路帧的多路结构与多路信息关系的对应表的第2实例;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第2结构及数据读出的时序图;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第3结构及数据读出的时间图;图18所示为图17中紧接声音(Audio)数据到达之后不读出数据的理由说明图;图19所示为描述固定长多路帧的多路结构与多路信息关系的对应表的第3实例;图20所示为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中接收终端侧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21所示为描述固定长多路帧的多路结构与多路信息关系的对应表的第4实例;图22所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第2结构及数据读出的时序图;图23所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第3结构及数据读出的时序图;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中发送侧第1动作实例的时序图;图25所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中发送侧第2动作实例的时序图;图26所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中发送侧第3动作实例的时序图;图27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多路帧的多路结构图28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多路帧的多路结构图;图29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态形中接收侧多路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30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中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31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中进行重发控制时的动作时序图;图32所示为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中接收侧多路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33所示为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中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34所示为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中接收侧多路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35所示为本发明第13实施形态涉及的多路传输方法的说明图;图36所示为第13实施形态中设各多路帧长为60字节时的多路传输方法说明图;图37所示为适用于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的通信系统结构图;图38所示为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中通过与PHS网相连的终端的多路传输方法的说明图;图39所示为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中在网接点的速率变换方法说明图;图40所示为本发明第15实施形态中网接点结构的方框图;图41所示为适用于本发明第16及第17实施形态的通信系统结构图;图42所示为本发明第16实施形态中输入给相互连接装置的多路帧结构图及从相互连接装置输出的多路帧结构图;图43所示为本发明第17实施形态中与PHS网相连的终端传输的多路帧结构图;图44所示为采用H.223所规定的多路传输方式的已有技术中多路传输装置一般分层结构图;图45所示为H.223多路层中的多路帧格式图;图46所示为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计算机数据及图像数据时多路层中多路帧格式的例示图;图47所示为利用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图像ARQ帧格式图;图48所示为PIAFS所规定的帧结构图;图49所示为特公平8-13057号公报所述“HDLC可变长信息包与非HDLC固定长信息包的混合传输方法”的说明图;图50所示为已有技术跳动补偿电路构成方框图。
典型实施形态说明第1实施形态第1实施形态的目的在于,当多路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这里为根据G.723编码的声音数据)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这里为根据H.263编码的图像数据)时,使多路帧及图像帧都易于同步,提高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即有强的抗差错能力)。
G.723是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的方式,速度为5.3Kbps,其基本单位由20字节的固定长帧构成。在声音发生的有声区间中,该固定长帧是连续的,因此在更高速率的传输线路、例如简易型移动电话PHS的32Kbps传输线路上多路传输时,必须以30ms一次的比例传送20字节的固定长帧,而在声音不发生的无声区间,没有必要传送固定长帧,这时在接收侧,声音解码器将作为无声进行处理,或输出预先传输的背景声。另外,对于传输差错,则传输附加了1个字节差错检测代码的声音数据。通常在接收侧如检测出差错,则采用删除声音数据、即声音解码器作为无声进行处理的方式(所谓的噪声抑制)。
H.263是图像编码方式,该方式根据输入图像的性质或想要传送的图像的清晰度、扫描的精细度及画面帧数等发生位速率变动,生成可变长数据。在H.263中,对于由于重发控制而导致的传输速率误差也利用编码控制进行调整。
若使1个固定长多路帧中包含1个20字节的声音帧,则1个固定长多路帧长为120字节。每1个固定长多路帧的声音帧长也可设定为40字节或40字节以上,这时由于必须将声音帧积累起来存入在多路帧中,因此将导致声音延迟。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在图1中,在固定长多路帧的头部附加有标题,该标题最低限度必须具有区别声音为有声时的多路传输还是声音为无声时的多路传输的功能。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标题本身具有差错检测代码或纠错代码,包含这些在内的标题长度选定为1个字节。但是,标题长度可以随标题识别模式数或差错检测能力或纠错能力而增减,本实施形态结构中没有限定。
从120字节的固定长多路帧去掉1个字节的标题剩下的119字节的固定长区域被分割成可变长时间段1及可变长时间段2两部分使用。
可变长时间段1传输声音数据链路帧,其大小与声音数据链路帧相同,为21字节。声音数据链路帧由20字节的声音帧及1字节的CRC代码(差错检测代码)构成,但是当无声传输的声音数据链路帧不存在时,可变长时间段1的大小为0字节。
可变长时间段2包含图像数据、帧编号、重发请求代码及差错检测代码,存放有全部数据链路帧。这里所谓数据链路帧指的是在差错控制中作为一个数据组结束的帧结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适用的多路传输系统中,以数据链路帧单位进行图像数据的重发控制。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是有声区间还是无声区间,可变长时间段2大小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有声时,可变长时间段2的大小为从固定长区域(119字节)去掉可变长时间段1(21字节)剩下的长度(98字节)。这种情况下,生成了图像的数据链路帧,是与可变长时间段2相同大小的98字节的短帧,通过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另外,无声区间时,可变长时间段2的大小与固定长区域相同,为119字节长度。这种情况下,生成了图像的数据链路帧,是与可变长时间段2相同大小的119字节的长帧,通过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
在图像的数据链路帧中,根据所采用的重发控制的方法,也可以附加不同的代码。例如,也可以仅仅在有差错时,插入删除(reject)代码作为重发请求代码。另外也可以附加表示有效数据长度的数据长代码,或者不附加数据长代码,在数据区域产生空白时,也可以进行填充操作(在空白部分附加空位(dummy bit)、在接收侧将其删除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图像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将随有声区间还是无声区间而变。因此,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要与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这里所谓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与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是指在传输X个(X为自然数,本实施形态中X=1)固定长多路帧的期间,必须保证完全传输Y个(Y为自然数,本实施形态中Y=1)数据链路帧。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图像数据(或计算机数据)的数据链路帧所附加的数据长、帧编号、重发请求代码、差错检测代码等辅助代码及由传输线路差错特性所决定的重发效率,也可以将相邻固定长多路帧的2个或2个以上的可变长时间段2加起来构成具有该长度的图像数据链路帧,或者也可以将2个图像数据链路帧存放在3个多路帧中,或者也可以将3个图像数据链路帧存放在4个多路帧中。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传输1个固定长多路帧的期间,必须保证完全传输1个数据链路帧。当图像数据链路帧分别存放在相邻若干个多路帧中时,必须识别分别存放的多路帧,然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每个多路帧都结束,所以能更提高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形态中,将存放有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多路帧取为固定长,而且随有声区间还是无声区间,改变图像数据链路帧的帧长,由此使得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与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因此能使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恒定,不会因传输差错而丢失数据链路帧的边界,能提高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也就是说,如通过标志同步的H.223那样,即使没有因插入“0”产生位移或由于传输差错而导致时间段不同步,由于能立刻发现下一个标题,很容易再同步。另外,通过有效利用声音的无声区间,能提高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第1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作了说明,也可以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计算机数据等其他数据,另外也可以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及计算机数据,发挥上述同样的效果。
在第1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数据链路帧的长度为21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不同长度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数据链路帧及其他传输速率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数据链路帧等。
在第1实施形态中,声音数据链路帧在有声时和无声时可以取2种长度(21字节及0字节),也可以取3种以上的长度。这时可变长时间段1、2的长度将随声音数据链路帧的长度而增减,并令图像数据链路帧的长度与可变长时间段2的长度相等,这样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与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
第2实施形态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长多路帧的结构采用了PIAFS的ARQ帧结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将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声音数据存放在PIAFS中的ARQ帧的用户数据区域。
如前所述,PIAFS的ARQ帧是数据链路帧由存放帧类别识别代码的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表示用户数据区域中有效数据长的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重发控制使用的帧编号及请求帧编号的差错控制区域、存放检测ARQ帧全部差错的纠错代码的纠错代码区域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a)所示,将用户区域分割成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从而将声音数据存放在用户数据区域。这些区域预先在收发之间都已知道。
当用G.723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时,产生20字节/30ms的声音数据。但是,采用G.723方式当30ms单位时间内无声时,则不产生声音数据。当不产生声音数据时,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用2(b)的帧进行传输。
当多路传输的声音数据存在时,发送侧用图2(a)的帧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分别将图像数据存放在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附加有差错检测代码CRC2的声音数据存放在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然后传输。另外,当多路传输的声音数据不存在时,发送侧用图2(b)的帧进行传输。也就是说,仅将图像数据存放在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进行传输,在帧类别识别区域中,存放表示用户数据区域内是否有多路传输的声音数据的代码,在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中,存放图像数据的数据长,在差错控制区域中,存放为执行PIAFS所规定的重发控制而必须的帧编号及请求帧编号,在纠错代码区域中,存放图2(a)及图2(b)的网点部分、即存放有对帧类别识别区域、用户数据区域、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所表示长度的图像数据及差错控制区域进行纠错的差错检测代码CRCl。
接收侧一旦接收到固定长多路帧,则首先读取帧类别识别区域中的帧类别识别代码,判断用户数据区域中是否有声音数据被多路传输。如图2所示,当声音数据被多路传输时,从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读取声音数据及CRC2。然后,用CRC2检测声音数据的差错,如果发现差错,则删除声音数据,如果没发现差错,则将声音数据转至上层。
接收侧对于删除掉声音数据后剩下的数据进行PIAFS所规定的传输控制。首先,从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读取图像数据长,决定纠错代码区域的CRCl检测的范围,并进行差错检测。在图2(a)及(b)中,CRCl检测差错的范围为带网点的部分,这时如果发现差错,则删除已经删除掉声音数据后剩下的数据。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形态中,在PIAFS所规定的ARQ帧用户数据区域内,利用多路传输不进行重发控制的固定长数据,能不破坏PIAFS实现的对于差错很不敏感的帧同步功能,进行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多路传输。
在第2实施形态中,使帧类别识别代码包含是否多路传输声音数据的信息,但也可以在接受侧,只有当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所表示的图像数据长比图2(a)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要短时,才认为存在非重发型固定长区域,进行声音数据的差错检测,如果没有发现差错,将声音数据转至上层。这样一来,没有必要使帧类别识别代码包含是否多路传输声音数据的信息,可以原封不动使用PIAFS所规定的帧类别识别代码。
在第2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作了说明,也可以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计算机数据等其他数据,另外也可以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及计算机数据,发挥上述同样的效果,作为重发控制的手段,图像数据可以采用PIAFS,但图像数据不限定那样,也可以用更少延迟的重发控制。
在第2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0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不同长度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数据链路帧或其他传输速率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3实施形态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形态中,当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其他数据时,产生下面的问题。图3所示为1例,设定多路帧长为120字节,图中所示为通过简易型移动电话PHS的32Kbps传输线路多路传输根据G.723编码的声音数据与图像数据的情况。如前所述,G.723是将声音以5.3Kbps位速率进行编码的方式,声音信号以30ms单位进行编码,固定长帧为20字节。该20字节的固定长帧不能分割,如果是有声区间,必须以每30ms一次的比例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PHS的情况下,每传输120字节的数据,必须多路传输20字节的声音频。在没有声音的无声区间,就不必要传输该固定长帧。这时接收侧的声音解码器或者作为无声处理,或输出预先传输的背景声。当多路帧长设定为120字节时,如图4所示,图像时间段的大小在有声区间和无声区间是不同的。
在第1及第2实施形态中,时间段内必须包含一个完全的ARQ帧(即数据链路帧)。
当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使ARQ帧的大小与时间段的大小相同时,图像ARQ帧的大小在有声区间和无声区间是不同的。这时,如果在无声区间传输的图像帧有差错,则其重发,就不能在有声区间的图像时间段进行,必须要等到下一个无声区间进行,或者在有声区间中强制插入无声帧进行。前者要等到再一次无声区间到来进行重发,使重发数据产生延迟。该数据延迟,特别对于传输要求实时性的图像数据将给予致命的恶劣影响。而后者是有声区间中强制插入无声帧的方法,仅仅在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产生差错,与声音产生差错的情况相同。声音被完全进行噪声抑制,对于声音质量将产生很坏的影响。第3实施形态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利用附图加以说明。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在图5中,本实施形态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包含标题、固定长区域及固定长时间段。固定长区域分割为可变长时间段1及可变长时间段2两部分来使用。可变长时间段1中,与第1或第2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存放20字节声音帧并附加1字节的CRC。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图像的数据链路帧,在无声时与第1及第2实施形态相同,其大小变大。固定长多路帧的总的长度选定为120字节。
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设定为与固定长区域的长度相同,或更长。本实施形态中,若考虑到由于利用固定长时间段进行可变长时间段2的重发而效率下降,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尽可能设定为接近固定长区域的长度的数值较好。另外,当固定长区域的长度与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相等时,也有可能用可变长时间段2在无声区间进行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的数据链路帧的重发。这里,标题为1字节,是奇数,所以不可能使固定长区域的长度与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相同。为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长区域取为59字节,固定长时间长取为60字节。
下面与第1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以多路传输根据G.723编码的声音数据和根据H.263编码的图像数据为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形态。
在有声区间,本实施形态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37字节数据链路帧长的图像1的帧,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60字节数据链路帧长的图像2的帧。下面重复同样的情况,即用各自的时间段,重发各自的帧。
在无声区间,本实施形态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59字节的图像1的数据链路帧,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60字节的数据链路帧长的图像2的帧。
接着就重发加以说明。当无声区间传输的数据链路帧发生差错时,无声区间持续当中仍以各自的时间段传输。当重发无声区间传输的长帧时刻变成有声时,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图像1帧的长帧的重发部分取代传输新的图像2帧。另外,当重发以前有声区间中传输的图像1帧时刻变成无声时,指定数据长或者加以填充以图像1的长帧进行传输。
如上所述,根据第3实施形态,使固定长区域中图像数据的数据链路帧长随声音帧长而增减,由此可使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与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因此不会因传输差错而丢失数路链路帧的边界,能提高对于差错的不敏感性。另外,由于能用固定长时间段,而不等待下一次的无声区间进行可变长时间段2的长帧重发,所以能进行重发而不产生图像延迟。
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作了说明,也可以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计算机数据等其他数据。另外虽然不能有效利用无声区间,但是例如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图像数据、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计算机数据,也可以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计算机数据及图像数据。考虑到图像数据(或计算机数据)的数据链路帧附加的数据长、帧编号、重发请求代码、差错检测代码等辅助部分及传输线路差错特性所决定的重发效率,也可以将相邻固定长多路帧的2个或2个以上的可变长时间段2相加构成图像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长度。
在第3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0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数据链路及其他传输速率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 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4实施形态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在图6中,本实施形态将包含有标题、可变长时间段1、可变长时间段2的6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与该第1固定长多路帧有相同长度且将标题以外作为固定长时间段的第2固定长多路帧交替连续传输。第1固定长多路帧的内部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结构相同。但是,帧长为第1实施形态该帧长的一半(6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内部结构为第3实施形态固定长时间段附加标题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用可变长时间段1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例如声音数据),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例如图像数据),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例如图像数据)。关于发生差错时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重发方法,由于与第3实施形态相同,这里将说明省略。
第5实施形态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图。在图7中,本实施形态与第4实施形态相同,将包含有标题,可变长时间段1、可变长时间段2的6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与该第1固定长多路帧有相同长度且将标题以外作为固定长时间段的第2固定长多路帧将交替连续传输。第1固定长多路帧的内部结构与第2实施形态的固定长多路帧的结构相同。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内部结构与PIAFS的ARQ帧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中,用可变长时间段1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例如声音数据),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例如图像数据),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例如图像数据)。关于发生差错时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重发方法,由于与第3实施形态相同,这里将说明省略。
在上述第4及第5实施形态中,将包含有存放20字节声音帧的可变长时间段1的6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与不包含声音帧的6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交替传输,因而所示例子中,每120字节传输20字节的声音数据,这时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帧长为40字节和60字节。
可是,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帧长与传输效率有密切关系,也有的情况更大的帧长比较合适。因此,如图8(a)及图9(a)所示,也可以考虑采用将包含有存放20字节声音帧的可变长时间段1的8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不包含声音帧的8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以2∶1的比例的模式传输。
另外,如图8(b)及图9(b)所示,也可以考虑将包含有能存放2个20字节声音帧的可变长时间段1的8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不包含声音帧的8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以1∶2的比例的模式传输。
除此以外,也可以考虑将包含有20字节声音帧的9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不包含声音帧的9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以1∶3的比例的模式传输,也可以考虑将包含有20字节声音帧的100字节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不包含声音帧的100字节第2固定长多路帧以1∶5的比例的模式传输。
在上述任何一种模式中,每120字节能传输20字节声音帧。在任何情况下,当无声区间声音帧不产生时,可变长时间段2变成长帧。当该长帧发生差错时,若无声区间正在持续,则利用第1固定长多路帧中成为长帧的可变长时间段2进行重发,当变成有声时,则利用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固定长时间段进行重发。
如上所述,若按照第4及第5实施形态,则由于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链路帧长有增减,在有效利用声音的无声区间时,也使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与固定长多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因此能够实现对差错很不敏感、且高效率的图像及声音的多路传输。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固定长时间段、而不等待下一个无声区间进行可变长时间段2的长帧的重发,所以能进行重发而不产生图像延迟。
在上述第4及第5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作了说明,也可以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计算机数据等其他数据。这时对于可变长时间段2为长帧情况的第1固定长多路帧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也可以利用有相同标题的相同的数据链路帧。另外,虽不能有效利用无声区间,但也能够如通过用可变长时间段2传输图像数据,用固定长时间段传输计算机数据,来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计算机数据及图像数据。考虑到图像数据(或计算机数据)的数据链路帧附加有数据长,帧编号、重发要求代码、差错检测代码等辅助部分及传输线路差错特性所决定的重发效率,也可以将相邻固定长多路帧的2个或2个以上的可变长时间段2相加的构成图像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长度。
在第4及第5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0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说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数据链路帧及其他传输速率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6实施形态在上述第1及第5实施形态中,已经说明了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情况,这里考虑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一般的计算机数据的情况。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多路传输装置的结构分层图。所构成的本实施形态多路传输装置实施的传输控制是按照前述PIAFS提出的传输控制进行的。
图11所示为图10的多路传输装置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的第1实例。图11的固定长多路帧,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标题中具有多路类别信息,图中所示为多路传输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情况。
在发送侧,PIAFS数据链路处理单元1803,如图11(a)所示,生成根据固定长多路帧中有无多路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帧使用户数据中有效数据(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长相应增减的PIAFS的ARQ帧。更具体地说,PIAFS数据链路处理单元1803将用户数据中的有效数据长度限制在从用户数据最大长度减去多路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链路帧长及标题长后的长度以下。变换单元1802删除用户数据中的无效位,变换为缩小PIAFS用户数据区域构成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链路帧。多路单元1801将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链路帧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链路帧构成多路结构,附加标题后构成固定长多路帧。
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R的ARQ帧长(80字节)相同。这时,如采用第5实施形态(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进行传输,则构成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为80字节。由于将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S的ARQ帧长设置为同样长度,则重发型可变长多数据链路帧的帧周期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S的帧周期相同,具有相同的周期、相同的速度。
在接收侧,多路单元1806将接收的固定长多路帧分离为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链路帧及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链路帧,将前者送到声音自适应单元1809,将后者送到变换单元1807。变换部1807,如图11(c)所示,在用户数据区域与差错检测代码之间插入不满80字节的位数的填充位“1”,使整个大小变为80字节,然后送到PHS数据通信的PIAFS数据链路处理单元1808。这样一来,能很容易地将接收数据变换为PHS数据通信PIAFS的ARQ帧,能在进行通常PHS数据通信的处理单元处理数据。
图12所示为图10的多路传输装置中采用的固定长多路帧结构的第2实例。图12的固定长多路帧,与第2实例形态相同,使固定长多路帧的结构与PIAFS的ARQ帧的结构相同,在用户数据区域内插入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声音数据构成多路结构。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设定为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S的ARQ帧长度(80字节)相同大小。如图12(a)所示,将固定长多路帧用户数据区域以外的帧格式设定为与PHS数据通信中PIAFS的帧格式相同。在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中存放有效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长。
在接收侧,多路单元1806从接收的固定长多路帧抽取出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声音数据),送到声音自适应单元1809。另外,多路单元1806将固定长多路帧原封不动送到变换单元1807。变换单元1807,如图12(b)所示,将非重发型固定长区域全部用填充位“1”置换,送到PHS数据通信的PIAFS数据链路处理单元1808。这样一来,能很容易地将接收的数据变换为PHS数据通信PIAFS的ARQ帧,能在进行通常PHS数据通信的处理单元处理数据。
第7实施形态当多路帧的帧长固定时,希望该帧长为声音帧产生周期的整数分之一。例如,G.723以30ms周期产生声音帧,因此当以32Kbps传输该帧时为120字节周期。所以多路帧长希望设定为120字节、60字节或40字节。但是,ARQ的重发效率取决于差错特性与帧长的关系,这些多路帧长未必合适。另外,在PIAFS中,虽然可以根据带内协议(inband negotiation)选择通信规定(protocol),但若考虑到其中选择AV多路通信的情况,则将多路帧设定为80字节,就能够继续PIAFS建立的同步并加以利用。这样一来,能提高传输效率,减少处理过程。
但是,当将120字节传输时间为1帧的比例生成的高效编码的25字节声音帧放在80字节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传输时(参照图13(a)),以每3个多路帧1个多路帧的比例,出现没有声音帧构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为此,在声音帧的时间间隔发生40字节的跳动(Jitter)(参照图13(b))。在本说明书中,将相对于期望周期(120字节)的声音帧相对时间间隔(反复80字节间隔及160字节间隔)的变动定义为跳动。也就是说,在声音帧间隔中,将相对短的时间间隔(80字节间隔)与期望周期(120字节周期)之差(40字节间隔)及相对长的时间间隔(160字节间隔)与期望周期(120字节周期)之差(40字节)作为跳动。第7实施形态提出了在多路帧的接收侧吸收上述跳动的方法。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跳动吸收方法的说明图。图13(a)中多路信息MC为表示多路帧的多路结构的编号,其编号与多路结构的关系在AV信号传输前由发送侧通知接收侧。这里用图14所示的对应表给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
如图14所示,MC=1表示包含有25字节的声音帧及51字节的图像帧,MC=2表示仅包含有76字节的图像帧。各多路帧有80字节固定长。因而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帧按照3个多路帧包含有2个声音帧的比例存放。
如前所述,已有技术例如发生40字节的跳动时,将40字节传输时间以上、接收到的声音帧存储在缓冲器内,在经过40字节传输时间以上时刻开始读出声音帧。以后,将120字节时间经过以前接收的声音帧存储在缓冲器中,使得能以120字节周期输出声音帧。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在接收侧要产生40字节传输时间的延迟(参照图13(b))。
如图13(a)所示,在多路帧序列上,相对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80字节间隔)的声音帧及相对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长(160字节间隔)的声音帧交替重复出现。所以,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多路帧序列上相对到下一个声音帧时间较短的声音帧不存储在缓冲器中,接收后立即输出。在这以后,将120字节时间经过以前接收的声音帧存储在缓冲器中,使得能从120字节时间周期输出声音帧。这样,以有技术所产生的40字节时间的延迟就没有了。(参照图13(c))。
如上所述,在第7实施形态中,当以80字节的固定长多路帧多路传输120字节周期的声音时,能不产生延迟,且无跳动。特别是将本实施形态的跳动吸收方法与在具有32Kbps传输速率的PHS无线电路中作为传输计算机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提出的PSAFS加以组合,就能采用高传输效率的多路帧长,并能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而不产生跳动及延迟。
在多路帧序列上,区分相对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的声音帧的方法,例如有以下方法。第1方法是最初接收多个多路帧,并与多路帧序列的模式保持同步的方法。第2方法是预先在发送侧及接收侧之间设定,使得开始来的多路帧必定是规定的多路帧(即包含有相对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的声音帧的多路帧)的方法。
另外,图13(b)及(c)的左端的时间相当于图13(a)多路结构的什么时间,取决于接收侧的处理能力及多路结构,可以是声音帧刚接收后,或者是多路帧接收结束之后。
例如,当每1个多路帧有一个多路标题并用图14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时,则为图13(a)、(b)及(c)所示的时间。当用图15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时,则为图16(a)、(b)及(c)所示的时间。当声音(Audio)数据及图像(Video)数据也是按照该顺序在多路帧中构成多路结构,但多路标题每个多路帧有2个、设置在多路帧的前后时,则为图17(a)、(b)及(c)所示的时间。另外,如图18(a)、(b)及(c)所示,当数据在Audio(声音)数据到达后立即输出时,为图18(c)所示的输出时间,产生跳动。这是由于在头部的多路标题有差错、尾部的多路标题正确接收的情况下,在尾部的多路标题到达后输出的缘故。由图可知,本发明在任何多路结构中都能发挥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7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帧的头部没有同步标志的例子作了说明,但对于不利用帧产生的同步而通常在多路帧的头部有同步标志的情况,或对于多路帧用别的格式加以定义的情况,或对于包含有作为多路信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情况,当用周期不同的多路帧传输声音帧时,也能采用本发明,与上述实施形态发挥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7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5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帧及其他传输速度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8实施形态在上述第7实施形态中,在多路帧序列上区分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的声音帧的方法可以举出以下2种。
(1)最初接收几个多路帧,并与多路帧序列的模式保持同步的方法(以下称为第1方法),(2)预先在发送侧及接收侧之间设定,使得开始来的多路帧必定是规定的多路帧(即包含有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的声音帧的多路帧)(以下称为第2方法)。
但是上述任一种方法都产生下述的问题。
上述第1方法,即使在最初接收的多个多路帧中包含有声音帧,但到与多路帧序列的模式保持同步结束为止,该声音帧不能解码。也就是说,用第1方法不能重放最初的声音。另外,用第1方法,若最初产生无声帧,则直到连续产生有声帧为止,不能重放单独的有声帧。上述第2方法,当多路帧产生传输差错时,哪一个多路帧是开始的帧就不能识别。
任一种方法中,若看错作为基准的声音帧,则即使经过120字节时间,其结果仍然是下一声音帧未到达,而声音解码器识别为单纯为无声区域,继续进行解码。其结果,视听者听到奇怪的声音,而解码器不能识别。
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是关于从发送接收声音帧之前开始能够识别作为基准的声音帧的方法。
在第8实施形态中,采用图19所示的对应表来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图13(d)所示为第8实施形态中所采用的多路帧序列之一例。图19中,作为具有相同多路结构的声音帧及图像帧的多路帧的多路信息,设定MC=1为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短的多路帧的多路信息,设定MC=2为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较长的多路帧的多路信息,设定MC=3为仅有图像帧的多路帧的多路信息。
帧编号与多路结构的关系,在发送侧定义,在传输声音及图像数据前传输至接收侧。因经在接收侧接收多路信息(MC)时,识别不同的2类信息在具有相同多路结构的多路帧中的分配就很简单。例如,若预先规定将由多路信息MC编号小的多路帧多路传输来的声音帧作为基准声音帧,则在接收到多路帧的多路信息时,能瞬间识别应该为基准的声音帧。
第9实施形态应该考虑到还有发送终端不支持上述功能的情况。但是,即使这种情况,若接收终端具备了上述第7及第8实施形态双方的功能,则也能吸收声音跳动。这种情况的接收终端侧的处理如图20的流程图所示。
在图20中,在传输声音或图像数据之前,接收终端接收表示多路信息与多路结构关系的多路对应表(步骤S201)。接着,接收终端分析接收到的多路信息(MC),判断多路传输声音帧的相同多路结构的多路帧是否附加了不同的MC编号(步骤S202)。
当步骤S202的判断结果为YES时,则转到进行第8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处理。也就是说,接收终端等待接收多路帧(步骤S203),一接收到,就根据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含的多路信息(MC)分析该多路帧的多路结构(步骤S204)。接着,接收终端根据步骤S204的分析结果判断接收到的多路帧是否是多路传输声音帧的多路帧(步骤S205)。当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没有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接收终端返回步骤S203,等待下一次接收多路帧。当接收到的多路帧中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接收终端判断该声音帧是否为基准声音帧(步骤S206)。当多路传输的声音帧不是基准声音帧时,接收终端返回步骤S203,等待下一次接收多路帧。当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是基准声音帧时,接收终端开始声音跳动吸收处理(步骤S207)。在该声音跳动吸收处理中,这一次接收的声音帧作为基准帧,没有延迟地传送至声音解码器,以后的声音帧,每经过120字节时间传送至声音解码器。经过120字节时间以前接收的声音帧,暂时存储在缓冲器中。
当步骤S202的判断结果为NO时,则转到进行第7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处理。也就是说,接收终端等待接收多路帧(步骤S208),一接收到,就根据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含的多路信息(MC)分析该多路帧的多路结构(步骤S209)。接着,接收终端根据步骤S209的分析结果判断接收到的多路帧是否是多路传输声音帧的多路帧(步骤S210)。当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没有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接收终端返回步骤S208,等待下一次接收多路帧。当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有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接收终端判断定时器1有无起动(步骤S211)。该定时器1一旦接收到多路传输声音帧的多路帧就起动,在其暂停以前,若再次接收到多路传输声音帧的多路帧则停止。定时器1的定时时间设定为,比多路帧序列中声音帧相互之间间隔较短的多路帧间隔要大,而又比声音帧相互之间间隔较长的多路帧间隔要小。具体来说,定时器1在步骤S212起动、在步骤S214停止。
现在试就在拉收终端侧,第1个接收到的声音帧与第2个接收到的声音帧之间的间隔较短、第2个接收到的声音帧与第3个接收到的声音帧之间的间隔较长的情况加以讨论。这种情况下,定时器1随第1个声音帧的接收而起动(步骤S212)。之后,定时器1在暂停之前接收到第2个声音帧,随之定时器1停止(步骤S213)。接着,定时器1在步骤S212再起动,再一次从清零状态开始计时动作。在第3个声音帧接收前,定时器1暂停。因此,在接收第3个声音帧时,接收终端判断定时器1暂停(步骤S213),开始声音跳动吸收处理(步骤S207)。
如上所述,第8及第9实施形态也与第7实施形态相同,对于80字节的多路帧,能无跳动及无延迟地多路传输120字节周期的声音,而且不能重放的最初声音帧的数量可以比第7实施形态要少。将这些实施形态的跳动吸收方法与在具有32Kbps传输速率的PHS无线电路中作为传输计算机数据时的传输控制方式提议的PIAFS组合起来,就可以采用高传输的多路帧长,并能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而无跳动及延迟。
在上述第7~第9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及图像数据的情况做了说明,也可以传输作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计算机数据等其他数据,另外也可以多路传输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及计算机数据,任何一种情况都与这些实施形态发挥同样的效果。
在上第7~第9实施形态中,当一个多路帧中多路传输若干个声音帧时,也可将该多路帧的多路信息看作作为基准的多路帧,将其头部的声音帧作为基准声音帧,这样就能与上述各实施形态同样吸收声音跳动。这种情况下,图20的步骤S202判断1个多路帧中是否包含有多个声音帧,而步骤S206可以无条件地将其头部的声音帧作为基准声音帧。
图13(b)及(c)的左端的时间相当于图13(d)的多路结构的什么时间,取决于接收侧的处理能力及多路结构,可以是声音帧刚接收后,或者是多路帧接收结束之后,例如,当每1个多路帧有1个多路标题,并用图19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时,则为图13(b)、(c)及(d)所示的时间。当用图21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时,则为图22(a)、(b)及(c)所示的时间。另外,虽然也是用图19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但是当每1个多路帧有2个多路标题前后设置时,则为图23(a)、(b)及(c)所示的时间。由各图可知,任一种多路结构,本发明均发挥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8及第9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多路帧的头部没有同步标志的例子作了说明。但对于不利用帧产生的同步而通常在多路帧的头部具有同步标志的情况,或对于多路帧用别的格式加以定义的情况,或对于包含有作为多路信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情况,当用周期不同的多路帧传输音帧时,也能采用本发明,与上述实施形态发挥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8及第9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5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帧及其他传输速度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10实施形态在前述第7~第9实施形态中,发送侧必须将以一定间隔产生的声音代码在有跳动的多路帧声音区域尽可能不产生延迟多路传输。也就是说,发送侧与接收侧相反,必须将下一个声音帧区域的间隔相对较长的声音帧区域作为基准,并在到下一个声音帧区域的间隔相对较短的声音帧区域中存放声音代码使得延迟跳动时间部分以上。若延迟时间较大,则在存放上没有问题。但在接收侧重放的声音延迟时间增大。所以必须使声音帧的产生及多路帧的相位关系保持一定,以使得延迟时间不增大。为了达到该目的,发送侧终端可以控制声音编码器动作开始的时间(起动时间)。
设声音编码器起动后到声音代码输出的时间为T,多路帧中声音帧时间间隔的跳动时间为J,在判断声音帧为有声帧或无声帧后到将根据该判断的多路帧组合起来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所需要的时间为α,则声音编码器起动之后经过这些时间之和(T+J+α)的时间就将最初的多路帧通过传输线路输出,这样就能吸收声音帧时间间隔的跳动,并能使声音的延迟时间减至最少。在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中,考虑到以上情况,规定了声音编码器的最佳起动时间。
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的发送侧动作的时序图。在第10实施形态中,多路结构与多路信息的关系用图14所示的对应表规定。
图24(a)所示为声音编码器的起动时间,在图24(a)中,T为声音编码器起动之后到声音代码输出的时间。图24(b)从声音编码器输出声音代码的时间。图24(c)所示为在传输线路上多路帧输出的时间,图24(d)所示为在多路帧序列的情况下,相对于声音代码的产生周期(120字节周期),声音帧的时间间隔(80字节间隔与160字节间隔交替重复)产生40字节的跳动,也就是说,J=40字节。α为时间余量,是从声音帧输出之后判断有声还是无声,到将根据该判断的多路帧加以组合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所需要的时间余量。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定α数值大于有声及无声时的时间余量中的任一个较大的时间余量。
根据上述关系,在本实施形态中,当将最初的多路帧在传输线路上输出的时间为基准时,声音编码器的起动时间这样设定,使声音编码器比该基准时间超前(T+J+α)的时间之和起动。当设定声音编码器的起动时间与最初的多路帧在传输线路上输出时间的时间差大于(T+J+α)时间之和时,在多路传输上虽不产生问题,但带来声音延迟。所以,上述时间差希望尽可能接近(T+J+α)时间之和。
如上所述,在第10实施形态中,80字节的多路帧,能无跳动及无延迟地多路传输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另外,将本实施形态的跳动吸收方法与在具有32Kbps传输速率的PHS无线电路中作为传输计算机数据时的传输控制方式提议的PIAFS组合起来,就可以采用高传输效率的多路帧长,并能多路传输声音数据而无跳动及延迟。
如第8及第9实施形态所述,生成能根据多路信息(MC)判别作为基准的声音帧的多路帧的时间如图25所示。图25中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的关系根据图19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在图25中,对于包含有声音代码输出后经J时间延迟生成声音数据的多路帧,设定MC=1,对于包含有声音帧输出后立即生成声音数据的多路帧,设定MC=2。因此,在接收侧能判别声音帧被延迟后存放的还是直接存放的,并能简单地特别指定作为重放的基准声音帧。当用图15所示的对应表规定多路结构及多路信息关系时,按图像(Video)数据及声音(Audio)数据的顺序多路传输情况下的时序如图26所示。图26所示的时序,是因为在决定帧结构时必须要知道声音帧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无论哪一种情况,本发明与第10实施形态有同样的效果。
又,在一个多路帧多路传输多个声音帧的情况下,若多路传输的帧数为f,由于J=120×f,故本发明具有上述同样效果。
在上述第10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5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帧及其他传输速度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11实施形态即使在固定长多路帧中包含有完全ARQ帧的情况下,采用图27所示多路方法时,对于信息字段有声音帧多路传输(图27(a))及无多路传输(图27(b)),图像帧的ARQ标题位置不一样。因此,一旦多路标题有差错,就不知道图像帧的ARQ标题位置。若ARQ标题位置不知道,就不能判别发送帧的帧编号、被检测出差错的帧的帧编号、删除命令等。为此必须在下一次无差错到达的帧开始,或者从定时暂停开始判断差错发生,判别就需要时间。
下面就即使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也能分析图像帧的ARQ标题、并立即进行重发请求的多路传输方法加以说明。
图28所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所采用的多路帧的多路结构。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通常将图像帧置于信息字段的前面位置构成多路传输结构。因此,不管对信息字段有声音帧的多路结构情况(图28(a)的情况),还是无多路结构情况(图28(b)的情况),图像帧的ARQ标题位置都相同。因此,即使多路标题有差错,在接收侧也知道图像帧的ARQ标题位置。
图29所示为接收侧多路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在图29中,接收侧的多路层一旦接收到多路帧,首先进行多路标题的差错检测(步骤S01)。若多路标题没有差错,则多路层分析多路信息单元(步骤S02),根据多路信息,将信息字段分离为图像帧及声音帧等,并送到分别与之对应的差错控制处理层(步骤S03)。另外,当检测出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多路层将存放在多路帧中一定位置的图像帧ARQ标题加以抽取,并送到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步骤S13)。
图30所示为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0中,差错控制层首先判断是否从多路层接收了被分离的图像帧(步骤S14)。
差错控制处理层当从多路层接收了被分离的图像帧时(即多路标题没有差错的情况),进行ARQ标题的纠错及差错检测(步骤S05)。当ARQ标题没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读出帧编号(步骤S06)。接着,差错控制处理层判断是否检测出顺序差错,即读出的帧编号与下一个应该接收的帧编号是否不一样(步骤S07)。当检测出顺序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将遗漏帧编号的图像帧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08)。然后,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图像信息包的差错检测(步骤S09),图像信息包中若没有差错,就将该图像数据向图像解码单元输出(步骤S10),若有差错,则将该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11)。另外,在上述步骤S05中,当检测出ARQ标题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删除图像信息包(步骤S12)。
在上述步骤S14中,当从多路层仅接收到图像帧的ARQ标题时(即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对接收到的ARQ标题进行纠错及差错检测(步骤S15)。当ARQ标题没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读出帧编号(步骤S16)。接着,差错控制处理层判断是否检测出顺序差错,即读出的帧编号与下一个应该接收的帧编号是否不一样(步骤S17)。当检测出顺序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将遗漏帧编号的图像帧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18)。而且,差错控制处理层将读出的该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19)。在上述步骤S15中,当检测出ARQ标题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删除图像信息包(步骤S20)。
图31所示为第11实施形态中进行重发控制时的动作时序图。在图31中,R1表示返回对于图像1(video 1)的删除信号。在图31中,当终端1发送的多路帧(将帧编号1的图像帧多路传输的多路帧)的多路标题产生传输差错时,终端2在接收之后也分析图像帧的ARQ标题,若ARQ标题没有差错,返回删除信号。这样,终端2能立即返回帧编号的删除信号。
如上所述,在第11实施形态中,通常将图像帧置于多路帧的前面位置构成多路传输结构。因此即使多路标题有差错,也可以通过分析图像帧的ARQ标题,立即返回图像帧的删除信号,能减少图像帧的重发延迟。
仅仅当所有的多路帧具有图像数据多路传输结构时,若进行ARQ标题的抽取,则本实施形态能发挥更高效率的效果。
第12实施形态下面就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的多路传输方法加以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特征在于,当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多路层将规定字节的图像帧加以分离,并送到差错控制处理层。
当通信开始时由发送侧发送的多路信息对应表为图19所示的对应表时,接收侧判断图像帧的ARQ标题不在多路帧内的规定位置。这时接收侧的多路层及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分别进行图32及图33所示的处理。
在图32中,接收侧的多路层一旦接收到多路帧,首先进行多路标题的差错检测(步骤S01)。若多路标题没有差错,则多路层分析多路信息单元(步骤S02),根据多路信息,将信息字段分离为图像帧及声音帧等,并送到分别与之对应的差错控制处理层(步骤S03)。另外,当检测出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多路层由于不知道信息字段的多路信息,就将信息字段的数据删除(步骤S04)。
在图33中,差错控制处理层当从多路层接收了被分离的图像帧时(即多路标题没有差错的情况),进行ARQ标题的纠错及差错检测(步骤S05)。当ARQ标题没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读出帧编号(步骤S06)。接着,差错控制处理层判断是否检测出顺序差错,即读出的帧编号与下一个应该接收的帧编号是否不一样(步骤S07)。当检测出顺序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将遗漏帧编号的图像帧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08)。然后,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图像信息包的差错检测(步骤S09),图像信息包中若没有差错,就将该图像数据向图像解码单元输出(步骤S10),若有差错,则将该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步骤S11)。另外,在上述步骤S05中,当检测出ARQ标题有差错时,差错控制处理层删除图像信息包(步骤S12)。
当多路信息的对应表是图21所示的对应表时,接收侧判断图像帧的ARQ标题通常处于多路帧内规定位置。这时接收侧的多路层进行图34所示的处理,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进行图33所示的处理。
在图34中,多路层一旦接收到多路帧,首先进行多路标题的差错检测(步骤S01)。若多路标题没有差错,则多路层分析多路信息单元(步骤S02),根据多路信息,将信息字段分离为图像帧及声音帧等,并送到分别与之对应的差错控制处理层(步骤S03)。另外,当检测出多路有差错时,多路层将与多路标题相连接的51字节作为图像帧加以分离,并送到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将后面的25字节作为声音帧加以分离,并送到声音差错控制处理层(步骤S21)。
在图33中,图像差错控制处理层,如果当多路层错误分离了信息字段、而ARQ标题没有差错(步骤S05),则能正确识别帧编号(步骤S06),由于检测出图像信息包的差错(步骤S09),所以发出该帧的重发请求(步骤S11)。
在声音差错控制处理层也同样,通过进行声音信息包的差错检测,将声音信息包删除或重发。如果偶然多路层分离的图像帧及声音帧正确,则不检测图像信息包及声音信息包的差错,作为有效数据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12实施形态中,即使多路标题有差错,通过将头部规定字节的图像帧与从尾部规定字节的声音帧分离、并分别送到到差错控制处理层的办法,能在图像及声音的差错控制处理层中立即返回有差错的帧的删除信号,能降低重发延迟。
若根据多路结构的对应表判断图像帧的ARQ标题是否在多路帧内规定位置,仅仅在规定位置时进行ARQ标题的抽取,则本实施形态能发挥更高效率的效果。
当ARQ标题有差错情况下进行分离时,如果以图像及声音多路结构中最常见的结构为基准进行分离,或者当表现出某一定模式重复的多路结构时设想其多路结构进行分离,则本实施形态的效果还要更大。
当将计算机数据与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组合进行多路传输时,若将计算机数据处于前面的图像数据与最后的声音数据之间形成多路结构,由于能优先抽取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所以能预计有更大的效果。
在上述第12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5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帧及其他传输速度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13实施形态下面就具有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特征的多路传输方法加以说明。图35所示为本发明第13实施形态多路传输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35(a)所示为发送侧发送的多路帧序列,图35(b)所示为接收侧接收的多路帧序列,图35(c)所示为接收侧输出声音的时序。
如图35(a)所示,多路帧序列中的各多路帧为80字节的固定长。该多路帧序列重复这样的模式,即连续出现2个包含20字节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之后,出现一个不包含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这样,每120字节传输20字节的声音。另外,当由于无声而变成长帧的图像帧V5有差错时,在不包含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处(连续3个多路帧中必定出现一个)也能将该图像帧V5重发。
多路结构(多路传输)的数据中,图像数据必定存放在多路帧的前面部分(头部)。接收侧,当检测出多路信息差错时,将前面部分看作图像帧进行多路分离。这样,当仅仅多路信息有差错时,能正确处理多路分离的图像帧V4。
存放在标题部分的多路信息MC,根据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不同而给定不同的数值。接收侧,将多路帧序列上到下一个声音帧的时间相对较短的声音帧不存储起来而立即输出,以后在120字节时间周期输出声音帧。这样,就能够以80字节的多路帧无跳动及无延迟地多路传输120字节周期的声音。
图36所示为各多路帧为60字节情况的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图36(a)所示为发送侧发送的多路帧序列,图36(b)所示为接收侧接收的多路帧序列,图36(c)所示为接收侧输出声音的时序。
如图36(a)所示,多路帧序列中的各多路帧为60字节的固定长。在该电路帧序列中,包含20字节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与不包含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交替重复。这样,每120字节传输20字节的声音。另外,当由于无声而变成长帧的图像帧V3有差错时,在不包含声音帧形成多路结构的多路帧处(连续2个多路帧中必定出现一个)也能将该图像帧V3重发。
多路结构的数据中,图像数据必定存放在多路帧的前面部分。接收侧,当检测出多路信息差错时,将前面部分看作图像帧进行多路分离。这样,只要当多路信息有差错时,就能正确处理多路分离的图像帧V5。
如上所述,若根据第13实施形态,将120字节周期产生的声音帧以80字节多路帧多路传输时(形成多路结构时),或以60字节多路帧多路传输时,图像数据的数据链路帧总是固定时间得到。因而有效利用声音的无声区间。增减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图像数据或计算机数据的传输带宽,也能够使数据链路帧的传输时间与多路帧的传输时间同步,结果能完成对于差错很不敏感的多路传输。另外,由于能够用固定长时间段进行可变长时间段2的长帧的重发,所以能不产生声音延迟、并进行重发控制。
在上述第13实施形态中,已经就声音帧的长度为20字节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声音帧的帧长为其他的值也行,也可以采用附加纠错用冗余位的声音帧及其他传输速度的编码声音帧,例如6.3Kbps编码声音帧等。
第14实施形态下面就图37所示的将PHS网与已有的模拟电话公用网PSTN相连的通信系统中、从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101向与PSTN相连的终端2103多路传输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情况加以讨论。
假定图像数据的重发控制在终端2101与终端2103之间进行。另外,两终端在通信开始时假定根据例如ITU-T的H.324规程决定两终端间的最大传输速率。由于PHS网的传输速率为32Kbps,PSTN的传输速率为28.8Kbps,因此本通信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定为28.8Kbps。
PHS网与PSTN网相互连接中,图像数据为重发型数据,接收的有差错的图像数据将被重发。在PHS网产生差错的图像数据在网接点2102被删除,输出重发请求。因而,当PHS网产生图像数据差错时,使得应在PSTN网上多路传输的图像数据减少了只是重发部分,PSTN网应该传输的数据实际上比28.8Kbps要少。也就是说,实际有效的传输速率低于28.8Kbps。与PSTN有线传输线路相比,PHS的无线传输线路容易产生差错,重发频繁进行,因此终端间的传输速率最高达到PHS网中的传输速率,传输效率较差。
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目的在于防止上述传输效率的恶化。
用图38说明终端2101的多路传输方法。终端2101从根据H.263等编码的图像数据位流(参照图38(a))取出308位,并如图38(b)所示,附加16位的CRC及4位结束位。CRC为进行差错检测的代码,结束位为维特比(Viterbi)解码用的空位。终端2101将一共328位(=41字节)的数据利用速率可兼容收缩卷积编码(RCPC编码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ing)进行编码率r=8/9的纠错编码,生成8位×(9/8)=369位的RCPC信息包。终端2101在该RCPC包的头部(前面部分)附加包含进行重发控制的顺序编号等信息的32位ARQ标题,生成图38(c)所示的401位(≤53字节)的图像数据。终端2101再将该图像数据与声音数据形成多路结构,生成图38(d)所示的80字节多路帧。然后,终端2101产生每80字节/32Kbps=20ms 1帧的比例的这种80字节多路帧。
然后,用图39说明在网接点2101的速率变换方法。网接点2102将图39(a)所示的多路帧的多路结构拆开,如图39(b)所示,将图像数据分离为ARQ标题及RCPC包。接着网接点2102进行RCPC包的解码(纠错),取出图39(c)所示的41字节的数据。网接点2102再将该41字节的数据利用RCPC编码进行编码率r=8/8=1的纠错编码,生成41字节的RCPC包。网接点2102再在该RCPC包的头部附加刚才分离的32位ARQ标题,如图39(d)所示,生成45字节的图像数据。接着,网接点2102再将该45字节的图像数据与刚才分离的21字节的声音数据构成多路结构,生成如图39(e)所示的72字节的多路帧,在PSTN网中传输。这里的72字节的多路帧,由于是以每20ms 1帧的比例产生,所以为72字节/20ms=28.8Kbps,能在PSTN网中传输。
上述编码率通过下面计算决定。由于PHS网的传输速率Vf为32Kbps,PSTN的传输速率Vs为28.8Kbps,所以PHS网的传输速率比PSTN网要高。
Rv=(32-28.8)/32=0.1即要高10%。因此,PHS网内多路帧的帧长Lm(=80字节)中,80×0.1=8字节已有技术是空区域,PSTN中的多路帧的帧长为80-8=72字节。PSTN的多路帧中,图像帧的长度Ld为多路帧长减去标题、声音数据、图像帧的ARQ标题,即Ld=72-2-4-21-4=41字节由于将上述8字节分配为该图像帧纠错的冗余位,所以编码率为Rc=41/(41+8)=41/49以上。理想的话,如选择与该值(=41/49)比较接近的数值,可得最好的效率。在上述RCPC编码中,编码率必须为8/n(8≤n≤32)。所以,在本实施形态中,考虑到41/49<8/9的条件成立,选择8/9的编码率。
在上述第14实施形态中,采用卷积编码进行图像数据的纠错,但用分组编码进行也可。这种情况下,在网接点2102不进行纠错,仅仅删除奇偶位也能进行速率变换。
在上述第14实施形态中,对要重发的图像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同样也可以对不要重发的声音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在网接点2102进行该纠错编码的编码率的变换。
在上述第14实施形态中,在多路帧的头部附加同步标志,但与前述的其他实施例形态相同,也可以没有同步标志。
上述第14实施形态中的PHS网及PSTN网也可以分别是独立经营的PHS网及独立经营的模拟电话网。
如上所述,根据第14实施形态,利用PHS网的传输速率比PSTN的传输速率高10%的部分,提高图像数据的纠错能力,因此能提高差错较多的PHS网实际有效的传输速率,结果能减少终端之间传输效率的下降。
第15实施形态下面就与第14实施形态相同的图37所示的通信系统、即将PHS网与已有的模块电话公用网PSTN相连的通信系统中,从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101向与PSTN相连的终端2103多路传输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情况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终端2101与网接点2102之间及在网接点2102与终端2103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重发控制。PHS网的传输速率为32Kbps,PSTN的传输速率为28.8Kbps,在网接点2102进行传输速率变换及多路变换。
在终端2101,将从根据H.263等编码的图像位流取出的数据与声音数据以32Kbps多路传输。
图40所示为本实施形态中的网接点2102的结构。在图40中,网接点2102具有第1多路单元2401、第2多路单元2402及图像缓冲器2406。第1多路单元2401包含有多路层2403、图像差错控制单元2404及声音删除单元2405。
第1多路单元2401的多路层2403将从PHS网接收到的多路帧的多路结构拆开,将该多路帧分离为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图像差错控制单元2404进行图像数据纠错或差错检测,对于不能纠错的或检测出差错的图像数据进行重发控制。另外,图像差错控制单元2404将进行重发控制的图像数据按顺序编号的次序重新排列,生成没有差错的位流,存放在图像缓冲器2406中。声音删除单元2405进行声音差错的检测,将检测出差错的声音数据删除,仅将没有差错的声音数据输出至第2多路单元2402。第2多路单元2402将存放在图像缓冲器2406中的没有差错的图像数据位流及没有差错的声音数据以28.8Kbps形成多路结构。一旦声音数据产生差错、导致删除声音数据,则第2多路单元2402将该部分的带宽分配给图像数据,形成多路结构。
若PHS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大于PSTN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则数据滞存在图像缓冲器2406中,导致缓冲器溢出。图像缓冲器2406一旦溢出,从图像重发控制单元2404对于发送侧的终端2101输出已不能进入缓冲器的数据的重发请求,所以实际上PHS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不会超过PSTN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
因而,根据本实施形态,只要PHS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不比PSTN网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低,两终端间的传输速率与PSTN网侧的实际有效传输速率相同,不会降低传输效率。另外,通过将有差错的声音数据区域分配给图像数据更能提高传送效率。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多路帧的头部附加同步标志,但与前述的其他实施形态相同,也可以没有同步标志。
本实施形态中的PHS网及PSTN网也可以分别是独立经营的PHS网及独立经营的模拟电话网。
第16实施形态下面就如图41所示的通信系统、即将PHS网与已有的模块电话公用网PSTN相连的通信系统中,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601和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602及PSTN相连的终端2604进行通信加以讨论。
在图41中,相互连接装置具有PHS承载(bearer)通信功能、通过调制解调器的PSTN模拟电话网通信功能、与各自的网中的多路帧取得帧同步的功能及速率变换功能。
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601传输的多路帧结构如图42(a)所示。多路帧的帧长与PIAFS的数据帧的帧长相同,取为80字节,在帧的头部存放有作为同步标志的、例如“01010000111011110010100110010011”。在这之后依次是包含有多路信息的标题、多路结构的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并填入8字节的空位。由于多路帧的帧长与PIAFS的数据帧长相同,终端2602及相互连接装置2603利用PIAFS的同步帧建立帧同步。
相互连接装置2603通过删除充填位及将图42(a)所示的多路帧变换为图42(b)所示的多路帧,进行速率变换。
终端2604利用图42(b)的多路帧头部的同步标志得到帧同步,同时接收多路帧。
根据本实施形态,终端2602及相互连接装置2603不需要具有取入多路帧头部的同步标志的功能,相互连接装置2603不需要重新附加同步标志。
删除预先插入的充填位的方法是相互连接装置2603中速率变换的一个例子,另外也可以采用第14实施形态所示的方法。
本实施形态也适用于前述第1~第5、第10及第11实施形态说明的多路传输方法,能发挥两方面发明的效果。
本实施形态中的PHS网及PSTN网也可以分别是独立经营的PHS网及独立经营的模拟电话网。
对方终端即使是与PHS网或与其相连的ISDN网相连的终端,也有可能设想成与其不能取得同步的网相连的终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用同步帧建立同步后的多路帧头部附加同步标志后发送,然后进行是否取同步标志的协调控制。
第17实施形态下面就如图41所示的通信系统、即将PHS网与已有的模拟电话公用网PSTN相连的通信系统中,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601和PHS网相连的终端2602及与PSTN相连的终端2604进行通信的其他实施形态加以讨论。
在图41中,相互连接装置具有PHS承载(bearer)通信功能、通过调制解调器的PSTN模拟电话网通信功能、与各自的网中的多路帧取得帧同步的功能及速率变换功能。
与PHS网相连的终端2601传输的多路帧结构如图43所示。如图43所示,多路帧的帧长与第16实施形态相同,等于PIAFS数据帧的帧长,取为80字节。因此,终端2602及相互连接装置2603利用PIAFS的同步帧建立帧同步。当通信对方的终端为与PSTN相连的终端时,终端2601与第16实施形态相同,如图43(b)所示,在头部存放同步标志构成多路帧结构。当通信对方的终端为与PHS网相连的终端时,如图43(c)所示,构成的多路帧结构在头部没有同步标志。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必要进行速率变换、所以在多路帧中不插入充填位。
根据本实施形态,当对方是与PHS网相连的终端时,不附加不需要的同步标志,因此该部分可以增多路结构的数据量,所以传输效率高。
本实施形态也适用于前述第1~第5、第10及第11实施形态说明的多路传输方法,能发挥两方面的发明的效果。
本实施形态中的PHS网及PSTN网也可以分别是独立经营的PHS网及独立经营的模拟电话网。
是否插入同步标志的判断,既可以在终端间通信开始时协调有无必要性,也可以根据在第14及第15实施形态中所述的在两端之间协调的最大传输速率来类推,也可以将本终端所连接网的类别互相通知来进行。
对方终端即使是与PHS网或与其相连的ISDN网相连的终端,也有可能设想成与其不能取得同步的网相连的终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同步帧建立同步后的多路帧头部附加同步标志后发送,然后进行是否取同步标志的协调控制。
上述第1至第17实施形态所示多路传输方法、多路传输装置及跳动吸收方法,可分别用专用电路装置实现,也可用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后者,计算机装置执行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所记述处理过程的软件程序。因此,本发明也指存储有上述软件程序的记录媒体(如软盘,CD-ROM,硬盘装置,半导体存储器)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将所述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所述多路帧的传输流,在与每一个所述多路帧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包含固定长区域,将所述固定长区域分割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定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多路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多路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用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还包含多路帧标题,所述多路帧标题中存放表示所述多路帧中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是否呈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还包含为存放并传输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固定长时间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长时间段中存放与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中存放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相同种类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选定为超过所述固定长区域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长时间段中存放与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中存放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不同种类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存放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长度设定为,当用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时,与该第2可变长时间段的长度相同,当用所述固定长时间段传输时,与该固定长时间段的长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多重帧具有存放识别帧类别的代码的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存放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有效数据长度的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重发控制用的帧编号的重发控制区域;存放差错检测代码的差错检测代码区域,且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分割为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存放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所述用户数据长表示区域存放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中存放的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长度,所述差错检测代码区域存放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以外区域中进行差错检测的差错检测代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分割为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及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该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该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存放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将全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作为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区域存放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所述帧类别识别区域存放表示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是否存在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区域的识别代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必须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反复传输基本多路帧序列,该序列至少包括一个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1多路帧及一个不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2多路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路帧包含分割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的固定长区域,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先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所述第2多路帧包含固定长时间段,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及所述固定长时间段传送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60字节长,所述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一个所述第1多路帧及一个所述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所述第1多路帧中存放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一个声音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80字节长,所述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二个所述第1多路帧及一个所述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所述第1多路帧中存放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一个声音帧。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固定长多路帧的长度分别为80字节长,所述基本多路帧序列由一个所述第1多路帧及二个所述第2固定长多路帧构成,所述第1多路帧中存放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二个声音帧。
16.一种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多路帧的接收侧吸收该声音跳动,从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中,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从输出所述基准声音帧的时刻为基准,在F字节传输时间内按1帧的比例输出以后的声音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这样就能够根据该多路信息识别所述基准声音帧。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M=80字节,F=120字节。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M=80字节,F=120字节,n=2,m=3。
20.一种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这种情况下在多路帧的接收侧吸收该声音跳动,将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的声音编码器的编码动作开始后、到从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为止的时间设为T,将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声音帧后、到存放该最初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设为α,在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内、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作为基准声音帧,将存放该基准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的时间作为基准,使声音编码器开始编码动作至少比该基准时间超前共计(T+J+α)的时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α设定为等于或大于第1及第2时间内的任一大的数值,所述第1时间为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声音帧后、到存放该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所述第2时间为检测从声音编码器输出无声表示、到存放声音帧的预定区域中存放其他数据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呈多路结构的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这样就能够根据该多路信息识别所述基准声音帧。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M=80字节,F=120字节。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M=80字节,F=120字节,n=2,m=3。
25.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从发送侧向接受侧多路传输,在所述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所述第1数据帧及所述第2~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在所述发送侧总是将所述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放在所述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在所述接收侧,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述多路信息有差错时,就从该多路帧中的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传输给所述发送侧。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路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包含所述多路信息及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所述第1数据帧通常设置在紧靠所述多路标题、与所述多路标题相连接存放的1个以上的数据帧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数据帧具有至少包含所述帧编号及检测该帧编号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标题,当所述第1数据帧设置在紧靠所述多路标题的后面时,所述标题至少要设置在头部,当所述第1数据帧设置在紧靠所述多路标题的前面时,所述标题至少要设置在尾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将接续于该多路标题的规定字节数的数据作为所述第1数据帧抽取,当检测出所述抽取的第1数据帧的标题无差错、而剩余的数据有差错时,立即向所述发送侧传输该第1数据帧的重发请求。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的长是固定的,所述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头部或尾部、与多路标题相接续存放的1个以上的数据帧内。所述接收侧,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前述多路帧的多路标题有差错时,在所述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尾部的情况下,将从该多路帧的信息字段后的规定字节数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所述第2数据帧抽取,在所述第2数据帧通常设置在头部的情况下,将从该多路帧的信息字段前的规定字节数范围内的数据作为前述第2数据帧抽取,当检测出所述抽取的第2数据帧没有差错时,将该第2数据帧作为正常接收的数据处理,当检测出所述抽取的第2数据帧有差错时,删除该第2数据帧。
30.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从发送侧向接收侧多路传输,在所述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所述第1数据帧及所述第1~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在所述发送侧的传输模式有将所述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通常设置在所述多路帧中规定位置进行传输的第1传输模式;将所述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设置在所述多路帧中任意位置进行传输的第2传输模式,所述接收侧,当检测出按所述第1传输模式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述多路信息有差错时,从该多路帧中规定位置读取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预先向所述接收侧发送表示所述多路信息与所述多路帧的多路结构的对应关系的对应表,所述接收侧根据预先接收到的所述对应表判断所述发送侧是否按所述第1及第2传输模式传输过来多路帧。
32.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帧长为30ms、以32Kbps传输时的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帧存放在帧长为20ms、以32Kbps传输时的80字节周期的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的情况下,反复传输由存放所述声音帧的第1多路帧2帧和不存放该声音帧的第2多路帧1帧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必须多路传输的声音帧时,通常将该声音帧存放在所述第1多路帧的信息字段中的相同位置,在接收侧,将所述声音帧与接收到的多路帧分离后,将该分离的声音帧的跳动加以吸收后输出。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包含所述基本多路帧序列的二个所述第1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能够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之间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在接收侧,以输出所述基准声音帧的时间为基准,每30ms输出从接收到的多路帧分离出来的声音帧。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路帧存放所述声音帧的同时,还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1图像帧,所述第2多路帧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2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或超过所述第1多路帧中所述声音帧和所述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路帧,当在无声区间不传输所述声音帧时,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3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所述声音帧与所述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此时作为第3多路帧使用,当不能正常接收所述第3图像帧时,通过所述第2或第3多路帧进行其重发。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所述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接所述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该第1及第2多路帧的尾部,即使所述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的多路结构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所述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及尾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中,将所述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头部的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者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尾部的多路标题的前面,即使所述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所述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39.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帧长为30ms、以32Kbps传输时的120字节周期的声音帧存放在帧长为15ms、以32Kbps传输时的60字节周期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的情况下,交替反复传输存放声音帧的第1多路帧及不存放该声音帧的第2多路帧。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路帧存放声音帧的同时,还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1图像帧,所述第2多路帧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2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或超过所述第1多路帧中所述声音帧和所述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路帧,当在无声区间不传输所述声音帧时,存放一个完全图像ARQ帧的第3图像帧,其具有的帧长等于所述声音帧与所述第1图像帧相加的帧长,此时作为第3多路帧使用,当不能正常接收所述第3图像帧时,通过所述第2或第3多路帧进行其重发。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所述第1及所述第2多路帧中,将所述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靠所述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该第1及第2多路帧的尾部,即使所述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所述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及第2多路帧的头部及尾部设置有至少包含表示内部多路结构的多路信息和检测该多路信息差错的差错检测代码的固定长多路标题。在所述第1及所述第2多路帧中,将所述第1及第2图像帧的ARQ标题分别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头部的多路标题的后面或者存放在紧靠设置在该第1及第2多路帧尾部的多路标题的前面,即使所述多路标题检测出有差错、不知道内部多路结构情况下,也可读取包含所述ARQ标题的图像帧,进行其重发控制。
44.一种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多路帧将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进行多路传输,所述发送装置将所述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所述多路帧的传输流,通常在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包含固定长区域,将所述固定长区域分割为第1及第2可变长时间段,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预先设定的固定长,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长度为0,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当存在呈多路结构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短的第1长度,当不存在呈多路结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为相对较长的第2长度,所述发送装置用所述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用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具有仅仅以固定长ARQ帧形态进行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传输控制的第1数据链路处理单元,所述第1链路处理单元根据是否存在必须多路传输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增减有效的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长,并且生成在和剩余部分插入无效位的固定长ARQ帧,所述发送装置利用从ARQ帧删除无效位,将该ARQ帧变换为帧长与所述第2可变长时间段长度相等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将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与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数据帧形成多路结构,生成为向所述接收装置进行传输的多路帧。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具有仅仅以固定长ARQ帧形态进行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传输控制的第2数据链路处理单元,所述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多路帧分离为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及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数据帧,根据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是否包含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向所述分离后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中插入无效位,这样将该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变换为所述固定长ARQ帧,将通过所述变换所得的ARQ帧在所述第2数据链路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帧的帧长与所述ARQ帧的帧长相同。
49.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同步通信的第1网与进行异步通信的第2网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网中,采用多路帧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进行多路传输,通信进行过程中,在头部通常存放有同步标志的多路帧从所述发送侧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当在所述第1网内进行通信时,不使用所述同步标志,通过固定所述多路帧的帧长,可以保持在数据通信前建立的帧同步。
50.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同步通信的第1网与进行异步通信的第2网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网中,采用多路帧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进行多路传输,当所述第2网介于所述发送侧及所述接收侧之间时,通过传输在头部存放有同步标志的多路帧,在发送侧及接收侧之间保持帧同步,当在所述第1网内进行通信时,传输不存放同步标志的多路帧,通过固定所述多路帧的帧长,可以保持在数据通信之前已经建立的帧同步。
51.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在从该第1传输线路向该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删除在该第1传输线路上产生传输差错的所述非重发型数据。
52.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所述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根据所述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后,删除该纠错代码,然后向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及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53.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所述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根据所述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单单删除该纠错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及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54.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所述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所述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与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设Rv为根据所述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所述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所述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所述卷积编码的所述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为Ld,设在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所述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Rc=Ld/(Lm·Rv-Lo+Ld)
56.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非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所述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所述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设Rv为根据所述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所述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所述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所述卷积编码的所述非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为Ld,设在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所述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Rc=Ld/(Lm·Rv-Lo+Ld)
58.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非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所述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连接的连接点处,根据所述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后,删除该纠错代码,然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
59.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路传输的方法,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非重发型数据,附加分组编码的纠错代码后在所述第1传输线路上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不根据所述纠错代码进行纠错,单单删除该纠错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
60.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传输速率较快的第1传输线路及相对传输速率较慢的第2传输线路相互连接的复合数据传输线路上,采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数据进行多数据传输,当将所述多路帧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对于所述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所述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点处,进行所述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在发送侧终端与接收侧终端之间进行其重发控制,对于所述非重发型数据,以一定的编码率Rc进行卷积编码,然后向所述第1传输线路传输,在从所述第1传输线路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的连接点处,进行所述卷积编码的解码后,向所述第2传输线路输出。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设Rv为根据所述第1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f和所述第2传输线路的传输速率Vs求得的数值,即Rv=(Vf-Vs)/Vf设所述多路帧的帧长为Lm,设所述卷积编码的所述重发型数据及所述非重发型数据的数据长之和为Ld,设在所述第2传输线路传输时新附加的辅助长为Lo,则,所述一定的编码率Rc可由下式算出Rc=Ld/(Lm·Rv-Lo+Ld)
62.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将所述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所述多路帧的传输流,在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63.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存储有,为利用多路帧对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及不通过重发控制进行纠错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进行多路传输而执行的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将所述多路帧长固定,并将存放有所述重发型可变长数据的数据链路帧的帧长随呈多路结构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长度而增减,由此对于所述多路帧的传输流,在与每一个所述多路帧取得同步时传输该数据链路帧。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程序,当存在必须传输的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时,反复传输基本多路帧序列,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1多路帧及一个不呈多路结构所述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的第2多路帧。
65.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为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在多路帧接收侧吸收该声音跳动而执行的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具有,从所述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中,识别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基准声音帧的第1程序步骤,以输出所述基准声音帧的时刻为基准,按在F字节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输出以后的声音帧的第2程序步骤,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述第1程序步骤根据前述多路信息识别基准声音帧。
66.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为按在F字节(F为正整数)传输时间内1帧的比例生成高效编码的N字节(N为正整数,N<F)声音帧存放在M字节(M为正整数,M<F)的固定长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时,由于F/M为非整数,因此在多路帧的声音区域中产生最大为J字节(J为正整数)的声音跳动,在多路帧发送侧吸收该声音跳动而执行的软件程序,将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的声音编码器的编码动作开始后,到从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为止的时间设为T,将该声音编码器开始输出最初的声音帧后,到存放该最初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为止所必须的时间设为α,所述软件程序,在被传输的多路帧序列上的声音帧内,与下一个声音帧的间隔为最小的作为基准声音帧,将存放该基准声音帧的多路帧开始输出的时间作为基准,使所述声音编码器开始编码动作至少比该基准时间超前共计(T+J+α)的时间。对于n·F=m·M的整数n及m,在由m个多路帧组成的基本多路帧序列中,相对于多路传输声音帧的n个多路帧分别定义不同的多路信息,所述软件程序根据所述多路信息识别所述基准声音帧。
67.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为将附加有帧编号及差错检测代码的第1数据帧及第2~第K数据帧(K为2以上的整数)存放在多路帧中进行多路传输而执行的软件程序,在所述多路帧中再附加有表示所述第1数据帧及所述第2~第K数据帧以怎样结构多路传输的多路信息,该软件程序,发送时,将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通常设置在多路帧中规定位置,接收时,当检测出接收到的多路帧中所述多路信息有差错时,从该多路帧规定位置读取所述第1数据帧的帧编号,并将该读取的帧编号的重发请求向发送侧传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和系统及其中采用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路帧为固定长,包含有标题及固定长区域。固定长区域分割成可变长时间段1及2。可变长时间段1的长度,当有存放的数据时为预先设定的固定长,当无存放的数据时为0。可变长时间段2的长度随可变长时间段1的长度增减。用第1可变长时间段传输非重发型固定长数据(如声音数据),用第2可变长时间段传输1个完全的重发型可变长数据(如图像数据链路帧)。
文档编号H04N7/52GK1170285SQ97111529
公开日1998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8日
发明者黑部彰夫, 篠田真由美, 池田浩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