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163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适用于铁路控制系统之类的传输距离长且有滞后因素的传输通路中数据传输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各种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被开发出来。在这样的系统中,就有由铁路列车控制中心和若干车站连接成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
以控制诸如铁路列车运行为目的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组成由

图1所示。
在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作为主站的中心传输装置51和各站中设置的二级站即传输装置52通过传输通路53形成了环状数据网络。在中心传输装置51中,连接有若干台计算机#1、#2等,在各车站的传输装置52中连接有微机54和车站控制装置55。
由于传输装置间距离有数千米之远,所以上述列车控制用数据传输系统中,采用符合适用于远距离传输但传输速度比较慢(数百字节/秒~数10K字节/秒)的V.32等建议的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方式采用主站不许可发送信号时,二级站不能发送数据的一对N的传输方式,而循环数据传输方式是采用诸如IBM公司提出的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的方式。
上述SDLC数据传输方式使用了如图2所示结构的数据帧。该图中,标志段(フラゲ)是帧数据的同步检验用数据、DA表示接收方地址、控制段是传输控制所用信息、信息段是使用方的信息、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是数据帧的错误校验用数据。
上述SDLC方式的特征在于,系统内有一个主站和若干个二级站,作为二级站的各车站传输装置52,只有在如图3所示的那样,由主站中心传输装置51发出发送许可而接受到轮询(Poll)时才能发送。所以,比方说车站1的传输装置52欲将数据帧I1C发往车站3的传输装置52时,首先在站1的传输装置52接收到如*1所示的中心传输装置51发送来的轮询信号后,将上述数据帧先发送到中心传输装置51处,再由该中心传输装置51将数据帧I1C变换成向站3传输装置52发送的数据帧IC3,然后发送给传输装置52(如图中*1)。这样,只要是二级站间传输数据必须按图3所示方式通过主站进行。
上述SDLC方式有下述不足之处。
(1)在环状传输通路53中不能有若干帧同时存在。这样传输通路53经常会产生空闲时间。
通常,1个环路的距离短、各传输装置内没有滞后,因而数据帧的传输速度快,在发送的数据帧末端发送完之前、数据帧的始端在环路中循环一周返回的情况下,传输通路中不会产生空闲时间TS,即使产生一定的空闲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在诸如铁路控制系统中用的数据传输系统一类的网络系统中,由于其系统中传输装置具有时间滞后因素,数据帧发送完了后,该数据帧始端在环路中循环一周返回的过程中要花较长时间。而且,由于二级站只有在主站发送许可后才能发送数据,所以环状传输通路中同时只能有一个数据帧存在。因此无法连续地发送数据、传输通路中空闲时间亦很长,传输效率低下。
(2)车站之间数据传输方式是一对N方式,无法进行N对N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各站之间要进行N对N传输即比如从站1直接向站3传输数据虽然是很必要的,但是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中,站1的数据帧须先送至中心传输装置,该中心将该数据帧的内容读解后再发送至站3,这样,只能实现1对N的传输。因此,具有传输过程复杂且浪费时间等问题。
本发明借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N对N数据传输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传输通路中最大限度减少空闲时间,以提高传输效率的数据传输系统。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记录实现N对N数据传输程序的记录媒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该数据帧,而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去除。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具有中继装置,所述中继装置,当上述接收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及发送方地址不是自身地址时,就不读取该数据帧的其余部分,而将所述数据帧向别的传输装置中继。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管理用传输装置,该管理用传输装置具有读取上述传输通路上传送的帧的内容,并根据读取的内容判断数据帧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及当数据帧不是正常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上述传输装置还具有将同一数据帧分别向上述传输通路的两个方向发送的发送装置。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环路型数据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
当所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不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一种用于运行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第一程序指令手段,其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接收到的环路型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和第2程序指令手段,其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所述各程序指令手段是以可执行格式存储于所述可读媒体,并且可装入计算机由处理器来执行的。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包括有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的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台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上述数据帧,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备有发送装置,其是当向所有其它传输装置发送数据帧时,在该数据帧的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播送标志,将已设定有上述播送标志的数据帧向上述传输通路发送;帧获得装置,其是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播送标志时,则获得,该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和中继装置,其是对上述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进行中继的。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备有
在数据帧中设置表示比其它帧优先进行中继的优先标志的优先标志设定装置;保存装置,其是在发送其它数据帧时,当接收到设置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上述正在发送的其它数据帧进行保存;中继装置,其是当上述其它数据帧保存后,使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他传输装置入中继;和将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将保存的上述其它数据帧进行发送的发送装置。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备有发送设定有变量信息的数据帧的发送装置,所述变量信息是为将数据帧从传输通路去除的;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变量信息是否与预先设定值一致的判定装置;根据该判定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值一致时,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干步骤当接收到设定有表示比其它数据帧优先中继的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其它正在接收的数据帧保存起来;将所述其它的数据帧保存后,将设定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它传输装置中继;将设定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发送保存起来的数据帧。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是否与预先设定的值一致,上述变量信息是用于将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
由判定的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的值一致时,将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该数据帧,而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本发明的第2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及发送方地址不是自身地址时,就不读取该数据帧的其余部分,而将所述数据帧向别的传输装置中继的中继装置。
本发明的第3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管理用传输装置,该管理用传输装置具有读取上述传输通路上传送来的帧的内容,并根据该读取的内容判断数据帧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和当数据帧不正常时,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本发明的第4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传输装置还具有将同一数据帧分别向上述传输通路的两个方向发送的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第5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接收由环路型数据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当所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行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计算机可读媒体;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接收到的环路型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的第1程序指令工具;和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第2程序指令工具。
本发明的第7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包括有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本发明的第8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上的各台传输装置,所述各台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获取上述数据帧,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本发明的第9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备有当向所有其它传输装置发送数据帧时,在该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播送标志,将已设定有上述播送标志的数据帧发送给上述传输通路的发送装置;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有播送标志时,则获取该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的帧读取手段;和对上述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
本发明的第10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该各台传输装置备有数据帧中设置表示比其它帧优先进行中继的数据帧中设置优先标志的优先标志设定装置;在其它数据帧发送状态下,当接收到设置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上述正在发送的其它数据帧保存起来的保存装置;
当上述其它数据帧保存起来后,使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他传输装置中继的中继装置;和将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将保存起来的上述其它数据帧发送出去的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第11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所述各台传输装置备有发送设定有变量信息的数据帧的发送装置;上述变量信息是力将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变量信息是否与预先设定值一致的判定装置根据该判定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值一致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本发明的第12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当接收到设定有表示比其它数据帧优先中继的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其它正在接收到的数据帧保存起来,将上述其它的数据帧保存后,将上述设定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它传输装置中继;当将上述设定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将保存起来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本发明的第13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是否是预先设定的值;上述变量信息是用于将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由判定的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的值一致时,将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传统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帧结结示意图。
图3是传统系统的数据帧的发送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铁路控制系统用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5是同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同一实施例的各传输装置的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多个数据帧被传送样子的时间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传输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有关的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数据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各传输装置动作原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在传输通路中同时存在多个数据帧的状态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环路型传输系统中帧发送系统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同一实施例的环路型传输系统中帧接收系统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各分站侧传输装置依次拷贝特定数据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另一例所用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接收帧的优先标志进行优先处理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另一例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中传输装置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传输装置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说明传输装置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有关的铁路控制系统用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上述铁路控制系统用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通过传输通路路2将中心传输装置1与各站的传输装置3以及管理用传输装置4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了环状网络。
与中心传输装置1相连接的计算机#1和#2是列车运行管理计算机,对各车站输出控制信号。
与各车站传输装置2相连接的有微机5以及车站控制装置6。微机5与用于各车站的信息管理以及将该管理信息通知中心和其它各站,车站控制装置6用于控制被称为电子联动装置的列车的信号机。
与管理用传输装置4相连接的有工作站(WS)或微机(PC机)形成的网络管理装置7。
图5表示了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帧结构。
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帧(フレ-ム)是在图2所示SDLC数据帧中加入发送方地址位SA,其由帧同步校验用数据的标志段(フラゲ)、发送方地址SA、收信方地址DA、控制段、信息段、帧校验序列(FCS)以及标志段组成的。
这里,标志段是数据帧同步校验用数据、控制段是用于传输控制的信息、信息段是使用方的信息、FCS(帧校验序列)是数据帧的错误校验用数据。
使用上述数据帧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各传输装置1、3与数据的收发有关,其进行如下的处理。
当各传输装置1、3接收到上述数据帧的数据时,读入起始端的2字节(标志段和发送方地址),并对接收的内容进行校验,如果发送方不是自身的话,则按原样进行中继(リピ-ト),若发送方是自己,则数据帧作为沿环路(网络环路)巡回一周,不进行中继,从环路退出。
另外,如果不是中继状态,各传输装置1、3任何时刻都可以发送信息。如果是处于上述的中继状态中,由于帧的起始端两字节存于缓冲器中,所以可根据该缓冲器内容判定中继与否。当在发送中,同时接收其他站(其他的传输装置)的数据时,先将其帧数据全部置入缓冲器内,在自身的发送任务结束时,开始中继。也就是说各传输装置只要不处于中继状态中就可以发送信息。
上述传输装置1、3、4的硬件结构如图6所示。该图6是本实施例有关的各传输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传输装置1、3、4中,MPU(微处理器)12、存贮器19、串行接口13、14、15、16由总线11相连、调制解调器17、18分别与串行接口13、14相连接。
各调制解调器17、18分别与其他相邻的传输装置1、3和4连接,并采用具有基于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委员会)推荐的V系列建议的V.22、V.29和V.32等的600bps~28800bps左右的传输速率的调制解调器。本实施例中,就使用V.32调制解调器并在9600bps模式下运行的状态加以说明。
在该调制解调器17、18中,使用了全双工式的调制解调器。这样,分别由调制解调器17、18相邻连接而构成环状网络的同时,由于各调制解调器17、18作为全双工式使用,所以对于同一信息可以分别按环路的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传输。
串行接口13、14、15、16是由RS485及RS232C等进行串行通信的模块。而串行接口15、16分别与中心传输装置1中的计算机#1和#2连接,并分别与车站的传输装置3中的微机5、车站控制装置6连接,并与管理用传输装置4中的网络管理装置7相连接。
MPU12是按照存贮器19中存贮的程序运行,其是为实现本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3的上述各功能的微处理器。
由上述各传输装置1、3,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各功能虽可实现,但为了去除该网络上环路上出现的不良数据帧,同时设置了传输装置4和网络管理装置7。
这样,在各传输装置1、3中,为了保持网络传输的高速性,首先只注意看数据帧的发送方地址SA,如果不是自身地址,则进行中继。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送来了错误地址信息或传输过程中变成了错误地址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永久性地从环路中去除,致使数据帧传输发生故障。
只有传输装置4与其他的传输装置1、3不同,可以一次读入所有的信息。
网络管理装置7具有校验网络上数据帧的功能,即将传输装置4读入的数据帧中SA、DA和FCS校验(チェック)后,再将该结果通知传输装置4。
传输装置4只有当接收到网络管理装置7发送来的上述数据帧为正常的通知时,对该正确的数据帧进行中继。此外网络管理装置7可在同一工作站等中组成如图6所示结构,并与传输装置4形成一体结构。
下面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结构有关的铁路控制系统中数据传输系统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根据计算机#1或微机5或车站控制装置6的要求,由其相对应的传输装置1、3发送出数据帧.当被发送的数据帧沿网络环路传送一周,再返回到发送方的传输装置1、3后,确认该发送方地址SA而由该发送方从环路断开。在沿环路传送一周期间,如果某台传输装置1或3中,由接收方地址DA确认其帧正是发给自己的时,则在该传输装置中将该数据帧拷贝。
也就是说,各传输装置1或者3,除了正在中继数据时以外,任何时候都可以发送数据帧。如果发送过程中接收到其他站(其他传送装置)的数据时,则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全部置入缓冲器,在自身发送完成时,就开始中继。这样网络环路中可以有多个数据帧同时存在。
图23是说明各传输装置1、3中进行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首先各传输装置将接收到的帧的标志段、SA数据及DA数据读入(S101步);然后将读入的DA数据与自身地址比较,判别其是否一致(S102步)。
在S102步中,当判别出DA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将数据帧拷贝(S103步)后,进入S104步处理。当DA与自身地址不一致时,直接进入S104步处理。
在S104步中,进行读入的SA数据与自身地址是否一致的判别。判别为一致时,从网络中去除数据帧,而当判别为不一致时,对数据帧进行中继。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若干个数据帧传输状态的时间图。
图7表示了分别由作为主控站的中心传输装置1、作为下级站1的车站1的传输装置3,以及作为下级站3的车站3传输装置3同时发送出数据帧IC2、I1C、I3C的情况。数据帧IC2是发给车站2的,数据帧I1C和I3C是发给中心站(主站)的。
另外,在图7中的时刻T1,出现在传输通路2上的数据帧IC2、I1C、I3C示于图4,所述3个数据帧分别在自己的接收方进行拷贝,即接收帧数据后,再返回到发送源,并从环路中去除。这期间的时间是TS,与图3所示SDLC方式的空闲时间TS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上述例子中,该时间TS之内可发送三个数据帧,所以空闲时间TP是TS的大约三分之一。
下面具体考虑上述数据帧传输有关各阶段花费的时间加以研讨。
例如,使用传输速率为9600bps,变换的滞后为20ms的调制解调器以构成网络系统,且32个站的分站传输着16字节的数据帧时,则被传输的数据帧沿环路一周需花800ms。当一帧的信息传输时间为40ms的话,理论上讲环,路上同时可有20帧存在。这种多重化方式可提高传输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多重化方式,当某种原因产生非法的数据帧时,由网络管理装置7将非法数据帧去除。为此,只在管理用传输装置4中取入整个数据帧,对其进行缺陷校验。
如图7所示,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现了N对N的传输。而诸如由SDLC之类传统传输方式中,只能由主站(即中心的传输装置)将环路中发送的数据帧去除,而分站(主站以外的站)的传输装置是不能自由发送的。
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向帧结构中插入了发送源地址SA,所以在各发送方的传输装置1、3中,将沿环路巡回一周的帧数据自行地退出(降ろす)。因此,无论从哪一个传输装置1、3都可以向任意接收方的传送装置1、3、4发送,可实现N对N的传输。
在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全双工的调制解调器17、18成对配置在各传输装置1、3、4内,即使任一个的,如果传输装置1、3发生故障也能够继续传输数据。
也就是说,传输装置1、3中有一台发生故障时,其余的传输装置1、3、4也可以从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的任一方向接收帧数据。由此,其余正常的传输装置1、3、4就可继续正常地进行帧传输。
当所有的传输装置1、3、4都正常时,同一数据帧可被双工接收,且如图5所示在帧中的控制段中存放着发送顺序号的数据。由此,能够判断是否同一数据帧,且在传输装置1、3、4中,后接收到的同一数据帧被废弃。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有关的数据传输系统,在数据传送中使用含有接收方地址和发送源地址的数据帧,当传输装置1、3接收到发给自己的数据帧时,从环路中去掉自己发送的数据帧,由于各传输装置1、3除了接收数据帧时以外,任何时刻都可以发送数据帧,所以即使是包括带有时间因素的传输装置的环路状网络,该传输通路中也可连续地发送数据帧,并且可实现N对N的传输。这样,即可实现传输效率高、响应时间快、适用于铁路控制的网络系统。
在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设置了管理用传输装置4及网络管理装置7,由该部分可一次将帧中所有信息读入,并校验其是否正确数据,且只将正确的数据帧再次发送至传输通路2上,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以错误的发送源地址发送或在传输过程中变成错误的地址的情况下,可以高效、准确地将环路中产生的这样非法的数据帧去除。
由上所述,可以防止因非法数据帧永久地不能从环路中去除而不能进行传送。而且,上述结构只设置在环路中一个位置上,比起用所有传输装置1、3、4进行上述校验的情况,可防止传输时间变长。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由于在传输装置1、3、4中用了全双工的调制解调器,可以将同一数据帧沿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传送,所以即使有一台传输装置发生故障,其他的无故障传输装置也能够不产生时间延迟等的影响,而继续正常传输,从而可实现可靠性高的网络传输。
即使在以控制为目的且要求有高可靠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相应的高可靠性网络系统。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传输装置即使连成环路状,也不会有因一台传输装置有故障而使整个系统停止运行。
与传统的SDLC方式的数据传输系统相比较,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有如下具体效果。
(1)前提条件·调制解调器传输速度具有9600bps的V.32调制解调器·站数(中心、车站等传输装置的数量)32·信息量数据帧信息段容量为中心(センタ)→→车站5字节/车站频度 向各站 1次/2秒车站→→中心(センタ)10字节/车站频度 从各站 1次/秒·传输滞后调制解调器的滞后 约20ms/站·由传输装置MPU进行处理时间的滞后忽略不计(2)SDLC方式以及本发明方式的环路巡回一周所需时间的计算求站数为32个站(31个车站+中心)的网络系统的传输装置发送10字节信息,并沿环路一周到返回为止所需的时间。
1)由SDLC方式时的一个数据帧沿环路一周结束的时间T周期是TSPLC周期=20ms×32=640ms在SDLC情况下,由于几乎不需要中继(リピ-ト)时间,所以只计算调制解调器的滞后时间。
2)其次,求本发明方式的一个数据帧沿环路巡回一周所需的时间。
首先,数据帧的标题有7个字节,一个数据帧的信息量为10字节+7字节=17字节。
标题始端2字节沿环路一周的时间t1大约为700ms,即为(调制解调器的滞后时间+传输装置中继的滞后时间)×传输装置数=(20ms+2×8/9.6ms)×32=693.3ms。
此外,一个数据帧剩下的数据接收时间t2为(17-2)字节×8/9.6ms=12.5ms。
这样,本发明的方式的沿环路巡回一周所需时间T(周期)T周期=t1+t2=705.8ms(3)传输时间的缩短从任意一个传输装置向16个车站(设想为环路中32个车站的中间的站)的传输装置发送信息段为10字节的信息量的情况,以始端信息到达时的传送时间进行比较。
1)SDLC方式下,向16个车站进行发送所需的时间,在以SDLC方式送信的情下,由于需要主站的传送装置发来的许可信号,其平均等待时间为沿环路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即平均等待时间+传输滞后×16个车站=640/2ms+20ms×16=640ms2)本发明方式下向16个车站的发送信所需的时间为(20ms+2×8/9.6)×16个车站=346.7ms3)本发明传输时间缩短的效果上述计算例中,可以346.7ms/640ms=54.2%,一半多一点的时间,进行传送,是一种响应快的方式、适用于实时传输。
(4)传输效率的提高用SDLC方式,尽管数据帧在沿环路巡回一周的期间,只能传送一个数据帧,对此用本发明方式时,可进行多个数据帧的传输。
当传输信息段为10字节的信息量的数据帧时,传输装置处理信息的时间包括标题,最小时间为17×8/9.6ms=14.2ms,软件处理时间大致上是约20ms。
这样,本发明方式下,一个数据帧在沿环路巡回一周期间(705.8ms),可发送35个(705.8ms/20ms)数据帧。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传输效率的改善为35倍,与SDLC方式相比较其传送效率明显地被改善。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其主要思路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述的方法,作为可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软件手段),能够存贮在诸如磁盘(软盘、硬盘等)、光盘(CD-ROM、DVD等)以及半导体存贮器等存贮装置中,并通过通信媒体传输、播送。在存贮媒体内存贮的程序中,也是包括在计算机内构成的在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手段(不只是执行程序也包括表格和数据结构)的设定程序。实现本装置的计算机,读入由存贮媒体记录的程序后,根据情况由设定程序构成软件手段,由该软件手段控制进行上述的处理。
根据上面详述的本发明,不仅可实现N对N的动作,由此数据传输,而且也可以提供传输通路中不产生空闲时间的传输效率高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实施例2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该铁路控制系统用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中,二级站的各车站传输装置103通过传输通路102依次与主站的中心传送装置101串接,从而组成了环路状网络。
在中心传送装置101中,连接有进行列车运行管理的计算机#1、#2,中心传送装置101按照该计算机#1、#2的指令向各车站的传输装置103发送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在各车站的传输装置103中,连接有微机105及车站控制装置106。各微机105用于各车站的信息管理以及将其管理信息通知中心(センタ)和其它的车站,而各车站控制装置106带有控制被称为电子联动装置的列车信号机的作用。
图9是表示各传送装置101、103的模块构成例的示意图。
传输装置101、103中设置有微处理器(以下称MPU)111,与该MPU111引出的总线112相连接的有记录程序及程序运行时必需的固定数据的记录媒体113、记录接收数据及处理数据等的数据缓冲器114和串行接口115~118。与总线112相连接的还有存贮器121,其用于存贮由记录媒体113读出并由MPU111运行的程序。
作为记录媒体113,可用诸如磁盘、磁带、CD-ROM等,此外,也可用DVD-ROM、软盘、MO、MD、CD-R、存贮卡等。
上述串行接口115、116处,分别连接有传输速率为600bps~28800bps的调制解调器119、120。各调制解调器119、120分别与相邻的传输装置101、103相连接,形成环路状网络。
与上述串行接口117、118相连接的分别有计算机#1、#2或微机105、车站控制装置106。
各传输装置101、103,若不是处于数据帧中继中,随时可进行数据发送。如果是处于中继中,先将发送数据成暂时等待状态保存在数据缓冲器114中,待中继结束时开始发送。另一方面,当在发送数据中接收到应进行中继的数据帧时,先将该帧数据以暂时等待状态保存在数据缓冲器114内,待发送结束时开始帧的中继处理。
本实施形式加入,上述图8、图9所示的基本结构例,将SDLC数据帧内容加以修改,并对应该数据帧内容进行帧中继或拷贝后的帧去除,这样就形成了N对N的数据传送。具体见下述二个实施形态例。
(1)该实施例使用了由图10所示的在环路型数据传输系统中处理的SDLC数据帧的结构。该SDLC数据帧不仅有接收方地址DA,而且加入了发送方地址SA,即由起始标志、接收方地址DA、发送源地址SA、控制段、信息段、FCS及标志段构成。这里,标志段是帧的同步校验用数据,控制段是传输控制用信息、信息段是使用方的信息、FCS(帧校验序列)是帧错误校验用数据。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组成如下。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MPU111具有,接收到计算机#1、#2或微机105以及车站控制装置106发来的帧发送请求后,如果并未处于数据帧中继状态,则立即响应上述要求作成随时数据帧并进行发送的功能。
另一方面,上述各传输装置101、103的MPU111还具有下述功能,即首先读入接收到的数据帧始端2字节(标志和DA)、然后将该接收方地址DA与自身地址相比较,当接收方地址DA与自身地址不同时,将该数据帧按原样进行中继,当接收方地址DA与自身地址相同时,将该数据帧拷贝到数据缓冲器114中,且不进行该帧的中继,并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下面,参照图11对上述系统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传输装置101、103的MPU 111,当一开始动作,从记录媒体113读出记录的程序,并按照该程序将数据缓冲器114中不需要的数据清除(S1)。在这种状态下,判断计算机#1、#2或微机105、车站控制装置106是否有数据帧发送请求(S2)。如有请求时,设置起始标志后(S3),判断是否处于其他数据帧的接收中(中继中)(S4)。
如果并未处于帧接收中,则确认是否标有志段(S5),在有标志段时,当判断为有帧发送请求,则作成本身数据帧并进行发送(S6)。判断该数据帧发送过程中,有无接收到别的站发来的数据帧,在有接收到数据帧的情况下,则将该数据帧读取,以缓冲存储于数据缓冲器114内(S7,S8)。然后判断自身的数据帧发送是否结束(S9),在自身的数据帧送信结束的情况下,则确认是否有其它数据帧的缓冲存储(S10),在有缓冲存储时,进行S11步。
在S11步,判断在S4步,有自身数据帧的发送请求时,其它数据帧处于接收中的情况下或处于自身帧发送中有缓冲存储的其它数据帧时,其它数据帧的接收方地址是否与自身地址一致,当不一致时,则实施使其按原样向下流侧站中继的中继处理(S12),在相一致的情况下,则将其它数据帧在缓冲器114内进行拷贝处理,并在不进行帧中继的状态下,从环路中退出(S13、S14)。
在S2步的自身数据帧发送请求时,处于其它数据帧接收中的情况下,在上述S12、S13后的处理结束后,确认有无标志段(S14),如有标志段则进入S6步,发送自身的数据帧。
这样,从上述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到,环状网络上可同时存在多个数据帧。
图12是表示传输通路102上多个数据帧传输时的状态的时间图。
本例中,由作为主站的中心传输装置101、作为分站1的车站1的传输装置103及作为分站3的车站3的传输装置103分别地、并同时发送数据帧IC2、I1C、I3C。这时,帧IC2是发往车站2、帧I1C是发给中心、I3C是发给中心的,由车站2的传输装置103、中心传输装置101,将相应的数据帧拷贝,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数据帧。
在传统的SDLC中,由于在传输通路102上传输的数据帧,只能在中心(主站)的传输装置上退出数据帧,所以不能从分站的传输装置上自由地发送数据帧。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那样,由于可以由多个接收站的传输装置,将相应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上退出,所以也能够同时从多个传送装置发送数据帧,并同时由多个接收站的传送装置接收相应的数据帧,这样,就可以实现N对N的数据传输。
把本实施例有关的数据传输系统与传统的SDLC方式的数据传输系统在下述前提条件下比较的话,可得到下述有关性能比较结果。
(A)前提条件·调制解调器为传输速率为9600bps的V.32调制解调器。
·站数(包括中心、车站等的传输装置的数量)32个站·信息量数据帧的信息段的容量中心→车站5字节/站频度 向各站 1次/2秒车站→中心10字节/站频度由各站1次/秒·传输滞后调制解调器的滞后 约20ms/各站
·传输装置的MPU 111处理时间的滞后忽略不计。
(B)、有关任意站间的传送性能的比较从任意的传输装置向16个车站(假定为环路32个车站的中间的车站)的传输装置发送信息段为10字节信息量的情况下,调查始端信息到达的传输时间。
(a)SDLC方式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情况用SDLC方式传输数据时,必须有主站传送装置的许可信号,设其平均等待时间为沿环路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
平均等待时间+传输滞后×16个站=20ms×32/2+20ms×16=640ms(b)、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情况(20ms+2×8/9.6)×16个站=346.7ms(c)本实施例有的传输时间的缩短效果由上述计算成,346.7ms/640ms=54.2%,可以知道,只需用传统方式的一半多一点的传输时间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各接收方的传输装置101、103处,可以从传输通路102将数据帧退出,所以也可以同时从任一台传输装置101、103传送数据帧,当处于自身数据帧送信中时,可将其它传输装置发送来的其它数据帧进行缓冲存储,待自身数据帧发送结束后,再进行其它数据帧的处理,这样就实现了N对N的数据传输。
下面说明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加入上述图8、图9所示的基本结构实施例,得到如下的结构。另外,所用数据帧与图10所示结构相同。
在该传输装置101、103中,当接收数据帧时,首先读入数据帧的3个字节(标志段、接收方地址DA和发送方地址SA),然后将接收方地址DA和发送源地址SA与自身地址比较,若任一地址都与自身地址不一致时,按原样向下流侧的传送装置作中继处理(リピ-ト),接收方地址DA、发送源地址SA中的任一个与自身地址一致时,不进行中继处理,而从传输通路102退出,且仅当接收方地址DA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将数据帧进行拷贝处理。这种情况下,各传输装置的动作,是在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将S11步置换成图24所示的S11A步。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在数据帧中设定的接收方地址DA的传输装置101、103,万一在传输通路102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前述实施例中,会出现该数据帧无限制地在传输通路102上不断中继下去这样的不良情况,但是本实施例中,当发送方传送装置接收时,可将该数据帧从传输通路102中去除,对可靠性的提高有所贡献。
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同样条件下向16车站发送所需时间为(20ms+3×8/9.6)×16个站=360ms与前述实施例相比虽然传输时间多了一点,但与传统方式相比,是其360ms/640ms=56.3%,仍然也比传统的方式传输时间减少,可靠性得以提高。
<实施例3>
(1)本实施例有关的一个实施例,是加入前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实施例。数据帧与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2所用结构相同。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构成为,当从计算机#1、#2、微机105或车站控制装置106接收到数据发送请求时,首先判断是否是播送(ブロ-ドキャスト)请求,在是播送请求时,则在数据帧内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播送地址以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的构成是,接收数据帧时,在接收方地址段的设定值内含有播送地址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帧进行拷贝;即使其中没有播送地址,而当帧的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对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拷贝。当数据帧的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不一致,而有播送地址的情况下,只有发送源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不进行中继,并从传输通路102内将上述帧去除。
下面说明上述系统的动作过程。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数据帧发送动作如下,即当MPU111如图13所示从计算机#1、#2、微机105或者车站控制控制装置106接收到播送请求及其它数据要求时,首先进行初始化(S21)、然后判断有无播送请求(S22),当有发送请求时,判断有无播送请求(S23)。当没有播送请求时,则作成与实施例2中说明的相同数据帧并进行发送(S24,S25)。
当在S23步判断出有播送请求时,则在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播送地址(OFFh),并将数据帧发送(S26~S28)。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数据帧接收动作如下,即当MPU111如图14所示初始化处理后(S31),判断是否有接收帧(S32),如果有接收帧时判断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否与自身地址一致(S33)。
当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则置入一致的标志段后(S34)、判断接收方地址段的设定值中有无播送地址(S35),如果有播送地址时,则将接收的数据帧进行拷贝(S36)。即使没有播送地址,但有一致的标志段时,也对受信数据帧进行拷贝(S37)。
进一步讲,当没有一致标志段而具有播送地址时,发送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的情况下,不进行中继,而将该数据帧从传输通路102中去除(S38,S39)。
图15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有关的播送数据帧传输状态时间图。
该系统中,当由作为主站的中心传输装置101发送含有播送地址的数据帧时,传输通路上所有分站的传输装置103读取该数据帧后,又将其返回给中心传输装置101。该中心传输装置101接收到多址通信结束的帧之后,将其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主站向所有分站多址发送某种指令的情况下,通过先在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播送地址以发送数据帧,由此,各分站从接收方地址段内的播送地址拷贝数据帧,所以能够比实施例2那样的向所有分站分别发送数据的方式效率高,且可将所需信息向所有分站发送。
(2)下面说明本实施例有关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前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实施例,做成具有如下的结构。
首先,数据帧是如图16所示结构的,各字段的内容基本上与图10相同,但是当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有播送标志时,设定发送方地址。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结构是加入实施例2的形态其构成为,当从计算机#1、#2、微机105或车站控制装置106接收到播送请求时,在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自身地址和播送标志,并发送数据帧。
另一方面,作为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接收系统结构,其是当接收数据帧时,在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播送标志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帧在缓冲器114中拷贝,同时,如果当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的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则不对该数据帧进行中继处理,而将其从传输通路102中去除,由此,可做成多址通信。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相对于前面说明过的实施例中的的中继滞后为3字节,由于只需2字节完成,所以能进一步实现高效率的播送通信。
(3)、进一步说明第3实施例有关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加入前述图8、图9所示的基本结构形式具有以下这样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处理的数据帧是如图17所示,在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有优先标志。另外优先标志也可设定在发送方地址段内。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结构是做为,当从计算机#1、#2、微机105或车站控制装置106接收到优先传输要求时,在数据帧的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优先标志,并将自身的数据帧进行发送。这时,如果有数据帧处于中继中时,先将该数据帧处理完,接着再发送自身的数据帧。
作为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接收系统结构,当接收到数据帧时,如果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了优先标志,则即使处于帧发送中,也将该发送中的数据帧暂时存于缓冲器114,优先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继,并向下流侧传送装置传送。
图25是表示设定了优先标志的传输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首先判断是否接收了具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S111)。当接收了具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再判断是否有别的数据帧处于发送状态(S112)。在S112中,判断为别的数据帧处于发送中时,则将发送中的数据帧存入数据缓冲器114中(S113),然后进行S114步,另外,即使S112步判断为别的数据帧不在发送中时,也进入S114步。在S114步中,具有优先标志的帧被中继,其后,再发送其它数据帧(S115)。
图18的是表示时间图,当分站1的传输装置103向分站2的传输装置103进行连续的发送帧时,当从主站的中心传输装置101接收到设定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该帧优先进行中继,然后向分站2的传输装置103传输。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有连续占用环路传输通路的传输装置,通过设定优先标志,也能暂时使其中断,将需要的数据在所定时间内发送出去。
实施例4(1)、本实施例有关的1个实施例,是加入前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形态而做成具有下述结构的。另外,本系统中所处理的数据帧,是构成为如图19所示的诸如在标志段后设置TTL字段(Time toLive—生存时间)。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中构成,是当由本身传输装置发送数据帧时,如果传输通路上站数为32时,则数据帧的TTL字段中,设定为比该站数少1个的初始值“31”,然后进行数据帧发送。
另一方面,各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结构,其是设置有当接收到数据帧时,从帧中TTL字段内读取设定内容,并判断该设定内容值是否在予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即“1~31”内的TTL内容判定部,及当该TTL内容判定部判定设定值内容在规定范围内时,从设定值内容中减“1”后,继续向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数据帧,而当该设定值内容在规定范围以外时,则从传输通路中将数据帧去除的帧去除部。
下面参考图20说明数据帧接收动作原理。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MPU111,根据程序进行初始化处理(S41)后,判断是否以规定周期接收了数据帧(S42)。在接受了数据帧时,先读入数据帧中的TTL字段内的设定值(S43),然后判定该设定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范围“1~31”之内(S44)。当在预定的范围内时,只将TTL字段的设定值内容减1后,(S45),再将该数据帧向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S46)。另一方面,当在预定范围以外时,比如初始值超出规定范围或为0的情况下,判定该帧为非法的或是不需要的,则不将该数据帧进行中继,而从传输通路中将其去除(S47)。
根据上述实施例,如果在数据帧中设定了TTL字段,并在该TTL字段内设定与站数对应的初始值,当各传输装置接收的数据帧进行中继时,将减其1后而进行中继的话,则可在帧的巡回一周之后,知道是非法的或是不需要的数据帧,并不对该数据帧进行中继,而切实地从传输通路中将其去除。
(2)、下面说明实施例4有关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施例形式,加入前述的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实施例,成为具有以下结构的,本系统处理的数据帧其构成为,在图21所示诸如在标志段之后设置了时刻信息字段的。
各种传输装置101、103的发送系统结构,作成为当发送数据帧时,在帧中时刻信息字段内设定发送时刻的内部时刻信息变量值,然后进行帧发送。另外,在各传输装置101、103内配置有内部时钟,根据与该系统同步动作的内部时钟,例如可以1秒周期进行步进,同时也能变更内部时刻信息变量的设定值。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接收系统结构,其是设置了当接收数据帧时,在该接收时刻,将帧内的时刻信息字段的设定内容,与自身传输装置的内部时刻信息变量值相比较,并判断两值的差是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例如2秒内的时间差值判定部,及根据上述判定结果,当所述设定内容在2秒内时将该数据帧向传输通路的下流侧的传输装置中继,当该设定内容大于2秒时,判断该数据帧为非法的或是不需要的,并不对其进行中继,而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帧去除部。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例,可连续地判断数据帧的不正确或不需要的,而不进行中继,使其确实的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3)、本实施例的例子,其是加入前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实施例,并成为以下的结构。本系统中所处理的数据帧结构,是如图22所示在诸如标志段之后设置有序数(serial-number)段。
各传输装置101、103,具有各预先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及发送方地址设定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在进行数据帧发送时,先在帧的序数段内设定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并再发送该数据帧,同时,将自身传输装置内部的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一个一个地步进。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信号接收侧结构,是由序数判定部、序数变更部和数据帧去除部组成的,其中序数判定部用于,在接收数据帧时,当接收到序数段及发送方地址SA时,判定序数段内的序数相对于与发送方地址对应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是否是大的(以降);所述序数变更部是在上述判定的基础上,当序数是大(该时刻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的值不包含在内)的时,则将相应的数据帧向传输通路的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并于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内,设定并变更该数据帧内序数段内容的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所述数据帧去除部,用于当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是小的(其中包含有该时刻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的值)时,则可判定该数据帧是不正确或不需要的,而不继进行中继,而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从接收帧的送信用内部序数变量和与接收的帧中发送方地址SA相对应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该数据帧是否为不正确或不需要的数据,当判定为非法或不需要的数据时,则不对该帧进行中继,即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切实地去除。
(4)、本实施例形式,是加入上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实施例,其具有以下的构成,本系统中所处理的数据帧是用如图22所示结构相同的。
各传输装置101、103预先具有各接收方地址的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和各接收方地址和发送方地址组合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当进行数据帧发送时,在帧的序数段内设定与该接收方地址对应的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的值然,并发送该帧,同时将该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值一个个步进。
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接收系统,是由序数判定部、序数变更部和帧去除部组成的,其中所述序数判定部用于,在接收数据帧过时,判定在接收到接收方地址段、发送方地址段以及序数段时,序数段内的序数相对于与将该接收方地址和发送方地址组合相对应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值是否是大的;序数变更部,是在上述判定的基础上,如果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为大时(该时刻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的值不包含在内),则将相应的数据帧向传输通路的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同时在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设定并变更该数据帧内序数段的内容的发送用内部序数变数;数据帧去除部用于,当发送用内部序数变量是小(其中包含有该时刻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的值)时,则可判定该数据帧是不正确或不需要的,而不进行中继,并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从接收帧中送信用内部序数变量和与接收帧中接收方地址及发送方地址的组合相对应的监视用内部序数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该数据帧是否为不正确或不需要的数据,当判定为是时,则不对该数据帧进行中继的,而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彻底去除。
实施例5本实施例形式,是加入前述图8、图9所示基本结构的实施例,其具有以下的结构,本系统中所处理的数据帧,可用如图18、图20、图21所示结构的任一种。
在通常状态下,各传输装置101、103的接收系统,首先判定在接收到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段时,作为该字段设定内容的接收方地址是否与自身地址一致,如果不一致时,则使该数据帧向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否则将该数据帧拷贝到数据缓冲器内,且不进行中继而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
但是,仅用接收方地址,而由于地址的设定错误等并不能说是完全够的。所以,本实施例中,补充利用了除帧内地址段以外的部分,即如实施例所述的变量进行判定。也就是说,由地址段以外的部分即TTL、时刻信息、序数以及其它(FCS错误、异常中止的数据帧错误)信息来判定数据帧的妥善性,当判定为不正确的或不需要的数据帧时,可以将其转移到吸收模式,该吸收模式是,在到判定为不正确或不需要的字段为止,接收到帧时,判断是应将该帧吸收还是中继,当向下流侧传输装置中继的该帧,通过传输通路传送又返回到自身传输装置时,则将该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从而又进入通常状态(モ-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由于能在各个传输装置处分别判定每个数据帧的内容且可将其从传输通路中去除,所以能够实现N对N的数据传输。
上述N对N数据传输实现后,能够以最大限度减少传输通路的空闲时间,因此也提高了传输效率。
进一步讲,本发明可以提供记录实现N对N数据传输、并能减少传输通路空闲时间、提高传输效率的程序的记录媒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该数据帧,而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具有中继装置,所述中继装置,当上述接收的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及发送方地址不是自身地址时,就不读取该数据帧的其余部分,而将所述数据帧向别的传输装置中继。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管理用传输装置,该管理用传输装置具有读取上述传输通路上传送的帧的内容,并根据读取的内容判断数据帧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及当数据帧不是正常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上述传输装置还具有将同一数据帧分别向上述传输通路的两个方向发送的发送装置。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环路型数据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当所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不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6.一种用于运行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第一程序指令手段,其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接收到的环路型传输通路传送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读取该数据帧;和第2程序指令手段,其命令计算机处理器,在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所述各程序指令手段是以可执行格式存储于所述可读媒体,并且可装入计算机由处理器来执行的。
7.权利要求1记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包括有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与自身地址一致时,将上述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8.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的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台传输装置,在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上述数据帧,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传输装置还备有发送装置,其是当向所有其它传输装置发送数据帧时,在该数据帧的接收方地址段内设定播送标志,将已设定有上述播送标志的数据帧向上述传输通路发送;帧获得装置,其是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接收方地址段中设定播送标志时,则获得该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和中继装置,其是对上述设定有播送标志的数据帧进行中继的。
1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备有在数据帧中设置表示比其它帧优先进行中继的优先标志的优先标志设定装置;保存装置,其是在发送其它数据帧时,当接收到设置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上述正在发送的其它数据帧进行保存;中继装置,其是当上述其它数据帧保存后,使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他传输装置入中继;和将上述设置有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将保存的上述其它数据帧进行发送的发送装置。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的各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备有发送设定有变量信息的数据帧的发送装置,所述变量信息是为将数据帧从传输通路去除的;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变量信息是否与预先设定值一致的判定装置;根据该判定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值一致时,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的去除装置。
1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干步骤当接收到设定有表示比其它数据帧优先中继的优先标志的数据帧时,将其它正在接收的数据帧保存起来;将所述其它的数据帧保存后,将设定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向其它传输装置中继;将设定有上述优先标志的数据帧中继后,再发送保存起来的数据帧。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判定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是否与预先设定的值一致,上述变量信息是用于将数据帧从传输通路中去除的;由判定的结果,当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变量信息与预先设定的值一致时,将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包括:连接在环路型传输通路上的多台传输装置,所述各传输装置,是当在接收到的到数据帧内的接收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获得该数据帧,而当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帧内的发送方地址是自身地址时,将该数据帧从上述传输通路中去除,其可进行N对N的数据传输,并在传输通路中,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闲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文档编号H04L12/56GK1258977SQ9910077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5日
发明者户田武男, 中谷直志, 山口昭彦, 河原田明, 永岛晖造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