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7442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根据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根据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和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根据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通过对多种网络共同覆盖下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分流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移动通信主要有2G、3G、WLAN三种网络,功能定位各有侧重。2G语音业务在现阶段是移动通信的根本,在保障语音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使用空余的资源来支撑低速数据业务;3G和WLAN主要用于承载目前承载在2G网络上的语音及数据业务。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的急速发展,数据业务将继续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数据业务消耗的网络资源将会是语音业务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忙时数据业务占用的信道资源已开始造成2G网络质量的下降,影响到语音业务的体验。现阶段移动语音/数据业务承载主要集中在2G网络,WLAN网络和3G网络的数据或语音业务分流率不高,2G网络承担了过多的业务,网络利用率不断攀升,急需分流缓解压力。
[0003]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大框架下,要进行网络分流,就需要进行网络的均衡分析,了解网络的真实情况,才能实现有针对性的分流。
[0004]因此,亟需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多种网络共同覆盖下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分流的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008]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0009]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0010]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11]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0012]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
[0013]较佳地,所述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包括:
[0014]判断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和/或
[0015]根据第一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第三网络,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016]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包括: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其中:
[0017]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0018]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
[0019]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0020]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
[0021]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0022]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
[0023]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包括:
[0024]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终端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min,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025]P = S_C (第一电平阈值)/A*X+S_C(第二电平阈值)/B*Y+S_C(第三电平阈值)/C*Z
[0026]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
[0027]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28]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包括:
[0029]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030]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
[0031]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包括:
[0032]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033]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O
[0034]较佳地,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0035]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第二 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
[003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网业务优化装置,包括:
[0037]微区域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038]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0039]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0040]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41]第一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0042]第二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
[0043]较佳地,所述微区域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0044]判断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和/或
[0045]根据第一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第三网络,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046]较佳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其中:
[0047]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0048]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
[0049]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0050]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
[0051]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0052]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
[0053]较佳地,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0054]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终端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min,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055]P = S_C (第一电平阈值)/A*X+S_C (第二电平阈值)/B*Y+S_C (第三电平阈值)/C*Z
[0056]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
[0057]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58]较佳地,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具体用于:
[0059]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060]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
[0061]较佳地,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具体用于:
[0062]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063]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O
[0064]较佳地,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0065]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第二 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
[0066]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通过对多种网络共同覆盖下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分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6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网业务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71 ] 图1示出了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的流程,该流程可以由图2所示的装置执行,该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
[0072]步骤S101,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073]具体的,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第一网络小区和第二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第一网络小区和第三网络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之后,可以基于所述共覆盖微区域进行分析。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0074]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即判断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建立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设定范围是指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不具有共同的基站站址信息,则将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行栅格化,按照设定的间距将划分为栅格,每一个栅格为一个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第二 TD-SCDMA网络小区。
[0075]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即根据GSM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所述设定范围可以依据WLAN网络的密集度设定,如果GSM小区的位置属性为城区,且距离在400米以内,并且一级热点的WLAN网络大于30个,则认为是共覆盖微区域;如果GSM小区的位置属性为农村,且距离在1000米以内,则认为是共覆盖微区域(主要针对农村水泥杆、农村住宅小区))内的WLAN网络,建立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
[0076]步骤S102,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0077]具体的,根据第一类型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第一类型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所述第一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第二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使用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占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所有话务量的比例;所述第二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第二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使用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占所有第二网络终端的话务量的比例;所述第三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第二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使用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占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话务量的比例,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占所述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所有话务量(所述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所有话务量包括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时的话务量和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使用GSM网络时的话务量)的比例;所述第二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占所有TD-SCDMA网络终端的话务量的比例;所述第三话务量分流比是指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占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话务量的比例,所述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是指可以自由选择使用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的终端,即终端不对使用的网络进行锁定,在进行语音业务是可以自由选择网络。
[0078]其中: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0079]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话务量分流比=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100%。
[0080]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0081]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话务量分流比=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100%。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是指只使用GSM网络进行语音业务的TD-SCDMA网络终端,即TD-SCDMA网络终端锁定了进行语音业务时只使用GSM网络,此时产生的话务量为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
[0082]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0083]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话务量分流比=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非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的GSM网络话务量)*100%。
[0084]本实施例中的话务量分流比可以用来分析,进而通过分析优化多网的语音业务。
[0085]步骤S103,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0086]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即所述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整个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的比例,通过对该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的分析,可以进行对数据业务的优化。
[0087]步骤S104,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88]具体的,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Rxlevmin(最小接收电平),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089]P = S_C(第一电平阈值)/A*X+S_C(第二电平阈值)/B*Y+S_C(第三电平阈值)/C*Z........................................................................(I)
[0090]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100% ),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8% ),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2% ),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所述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第一电平阈值可以为-90、第二电平阈值可以为-85、第三电平阈值可以为-80,然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091]步骤S105,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0092]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依据覆盖结果,对应相应的分流比,如存在较大偏差,证明该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存在优化空间,针对问题栅格集中优化,有重点的提升分流指标。覆盖效果优秀的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分流比较好;而覆盖效果一般的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分流比略低;而弱覆盖的地方,分流比最低。覆盖的效果如何,和分流比呈正相关关系,覆盖效果越好,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能达到的分流比越高。针对不同的覆盖效果,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法。
[0093]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该度量值可以是一些用来表示覆盖效果的值,如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
[0094]步骤S106,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
[0095]具体的,根据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非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
[0096]上述实施例表明,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通过对多种网络共同覆盖下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分流的目的。
[009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具体的实施场景,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009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第二网络第一终端是指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即在进行语音业务时可以自由选择使用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的TD-SCDMA网络终端,第二网络第二终端是指TD-SCDMA网络回流终端,即在进行语音业务时只能使用GSM网络的TD-SCDMA网络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网络仅限于示范作用,具体实施不限于上述网络。
[0099]对于语音业务,由于需要TD-SCDMA网络对GSM网络进行分流,因此根据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第一类共覆盖关系。首先,判断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可以根据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与所述TD-SCDMA网络的小区一对一的共覆盖关系建立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首先确定没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GSM网络、TD-SCDMA网络小区列表;再利用小区的经玮度信息将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的对应关系确定,考虑到资源数据经玮度信息的偏差,在实现过程中可将在一定距离内的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视为共覆盖(GSM网络宏小区与TD-SCDMA网络小区距离为200米内,即以200米为间距栅格划分,每一个栅格为一个微区域,每一个微区域内包括多个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这样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会形成多对多的共覆盖关系,根据所述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的共覆盖关系建立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在对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命名时,如果是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建立的共覆盖微区域,则可以将小区名称直接作为微区域名称。对于没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共覆盖微区域名称可按照下面方法得出:如果只包含一个小区,则将小区名称作为共覆盖微区域名称,如果包含多个小区,则取多个小区名称中连续相同部分作为共覆盖微区域名称,如没有相同部分,取第一个小区的名称作为共覆盖微区域名称。
[0100]建立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后,统计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然后根据统计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GSM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其中,统计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包括在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话务统计进行网络分析、终端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最终根据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业务差异,将GSM网络的话务迀移到TD-SCDMA网络,同时获取G网一周忙时上报的测量报告,通过定位,展示网络中双模终端、活跃用户的分布,并通过测量报告的分布把需要迀移的G网话务在TD网络进行汇聚,最终展示出TD网络的话务量情况。还可以通过话务迀移和终端地理化实现双模终端和活跃用户的识别,完整的反映TD网络的话务量在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承载情况。
[0101]在进行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统计后,可以确定被分流到通道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该话务量分流比包括TD范围内分流终端的话务量分流比、TD范围内所有TD终端的话务量分流比和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话务量分流比,即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产生的话务量占所述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所有话务量的比例、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时产生的话务量占所有TD-SCDMA网络终端的话务量的比例和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占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话务量的比例。
[0102]其中,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产生的话务量占所述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所有话务量的比例=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 (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100%。
[0103]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时产生的话务量占所有TD-SCDMA网络终端的话务量的比例=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 (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100%。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是指只使用GSM网络进行语音业务的TD-SCDMA网络终端,即TD-SCDMA网络终端锁定了进行语音业务时只使用GSM网络,此时产生的话务量为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
[0104]在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TD-SCDMA网络分流终端使用TD-SCDMA网络的话务量占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话务量的比例=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TD-SCDMA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一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TD-SCDMA网络第二终端的GSM网络话务量+非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的GSM网络话务量)*100%。
[0105]然后,根据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具体的,获取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Rxlevmin(也可以是测量报告中的其它参数),选取了 Rxlevmin的三个电平阈值划分Rxlevmin的范围,如第一电平阈值为-90,第二电平阈值为-85,第三电平阈值为-80,三个区间范围为-90 Rxlevmin < -85、-85 Rxlevmin < -80、Rxlevmin ^ -80。
[0106]根据上述参数,依据下述公式确定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107]P = S_C (-90) /A*X+S_C (-85) /B*Y+S_C (-80) /C*Z..............................(I)
[0108]其中,S_C(-90)为-90彡Rxlevmin < -85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85)为-85彡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80)为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90 ^ Rxlevmin < -85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100% ),B为-85彡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8 % ),C为Rxlevmin彡-80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2 % ),X为-90彡Rxlevmin
<-85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 ^ -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85 ( 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彡-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 ^ -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109]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后,根据覆盖评分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当覆盖评分多80时,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优秀,当65 <覆盖评分< 80时,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一般,当覆盖评分< 65时,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弱覆盖。
[0110]最后根据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0111]根据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依据覆盖结果,对应相应的分流比,如存在较大偏差,证明该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存在优化空间,针对问题栅格集中优化,有重点的提升分流指标。覆盖效果优秀的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分流比较好;而覆盖效果一般的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分流比略低;而弱覆盖的地方,分流比最低。覆盖的效果如何,和分流比呈正相关关系,覆盖效果越好,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能达到的分流比越高。针对不同的覆盖效果,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法。
[0112]即当覆盖效果优秀,且话务量分流比达标时,无需优化;当覆盖效果优秀,且话务量分流比未达标时,对客户进行营销策略为主要手段,对进行基站参数优化为辅助手段;当覆盖效果一般,且话务量分流比达标时,无需优化;当覆盖效果一般,且话务量分流比未达标时,对基站进行参数优化为主要手段,增加新基站为辅助手段;当覆盖效果为弱覆盖,且话务量分流比达标时,需要核实当前的覆盖效果是否为真的弱覆盖;当覆盖效果为弱覆盖,且话务量分流比未达标时,以增加新基站为主要手段,基站参数优化为辅助手段。
[0113]对于分组数据业务,需要WLAN网络对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进行分流,因此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具体的,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即根据GSM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GSM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所述设定范围可以依据WLAN网络的密集度设定,如果GSM小区的位置属性为城区,且距离在400米以内,并且一级热点的WLAN网络大于30个,则认为是共覆盖微区域;如果GSM小区的位置属性为农村,且距离在1000米以内,则认为是共覆盖微区域(主要针对农村水泥杆、农村住宅小区))内的WLAN网络,建立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
[0114]然后根据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即所述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整个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的比例。
[0115]再根据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具体的,获取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Rxlevmin(也可以是测量报告中的其它参数),选取了 Rxlevmin的三个电平阈值划分Rxlevmin的范围,如第一电平阈值为-90,第二电平阈值为-85,第三电平阈值为-80,三个区间范围为-90 Rxlevmin < -85、-85 Rxlevmin < -80、Rxlevmin ^ -80。
[0116]根据上述参数,依据下述公式确定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117]P = S_C (-90) /A*X+S_C (-85) /B*Y+S_C (-80) /C*Z..............................(I)
[0118]其中,S_C(-90)为-90彡Rxlevmin < -85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85)为-85彡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80)为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90 ^ Rxlevmin < -85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100% ),B为-85彡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8 % ),C为Rxlevmin彡-80的终端的比例阈值(该阈值可以依据经验设置,如可以为92 % ),X为-90彡Rxlevmin
<-85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 ^ -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85彡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彡-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 ^ -80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 ^ -90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119]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后,根据覆盖评分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当覆盖评分多80时,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优秀,当65 <覆盖评分< 80时,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一般,当覆盖评分< 65时,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为弱覆盖。
[0120]最后根据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
[0121]根据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内的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策略。即当覆盖效果优秀,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达标时,无需优化;当覆盖效果优秀,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达标时,对客户进行营销策略为主要手段,对进行基站参数优化为辅助手段;当覆盖效果一般,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达标时,无需优化;当覆盖效果一般,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未达标时,对基站进行参数优化为主要手段,增加新基站为辅助手段;当覆盖效果为弱覆盖,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达标时,需要核实当前的覆盖效果是否为真的弱覆盖;当覆盖效果为弱覆盖,且GSM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未达标时,以增加新基站为主要手段,基站参数优化为辅助手段。
[0122]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图2示出了一种多网业务优化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如图1所示的流程,还装置包括:
[0123]微区域建立单元201,用于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124]第一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0125]第二处理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0126]第三处理单元204,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127]第一输出单元205,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0128]第二输出单元206,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
[0129]较佳地,所述微区域建立单元201具体用于:
[0130]判断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和/或
[0131]根据第一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第三网络,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0132]较佳地,第一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其中:
[0133]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0134]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
[0135]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0136]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
[0137]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0138]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
[0139]较佳地,所述第三处理单元204具体用于:
[0140]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终端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min,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0141]P = S_C(第一电平阈值)/A*X+S_C(第二电平阈值)/B*Y+S_C(第三电平阈值)/c*z
[0142]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
[0143]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0144]较佳地,所述第一输出单元205具体用于:
[0145]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146]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
[0147]较佳地,所述第二输出单元206具体用于:
[0148]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0149]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O
[0150]较佳地,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0151]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第二 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
[0152]综上所述,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通过对多种网络共同覆盖下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分流的目的。
[0153]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54]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55]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56]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5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多网业务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和/或 根据第一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第三网络,建立共覆盖微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包括: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其中: 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 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 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终端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min,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 P = S_C (第一电平阈值)/A*X+S_C (第二电平阈值)/B*Y+S_C (第三电平阈值)/C*Z 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包括: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包括: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8.—种多网业务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区域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第一网络与第三网络的共覆盖关系,建立共覆盖微区域;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话务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述第一网络的话务量被分流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话务量分流比;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终端的测量数据,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 第一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的话务量分流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 第二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第一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和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区域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是否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具有共同基站的站址信息的小区,建立为共覆盖微区域,如果否,则根据设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小区,建立共覆盖微区域;和/或 根据第一网络的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为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第三网络,建立共覆盖微区域。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包括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三话务量分流比,其中: 依据下述第一公式确定第一话务量分流比: 第一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一终端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终端; 依据下述第二公式确定第二话务量分流比: 第二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第二终端为只使用第一网络的终端; 依据下述第三公式确定第三话务量分流比: 第三话务量分流比=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二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第二网络第二终端的第一网络话务量+非第二网络覆盖范围的第一网络话务量)*100%。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终端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min,以及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P = S_C (第一电平阈值)/A*X+S_C (第二电平阈值)/B*Y+S_C (第三电平阈值)/C*Z其中,S_C(第一电平阈值)为第一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二电平阈值)为第二电平阈值《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S_C(第三电平阈值)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所有终端的数量的比例,A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B为第二电平阈值彡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C为Rxlevmin彡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比例阈值,X为第一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二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Y为第二电平阈值< Rxlevmin <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Z为Rxlevmin多第三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占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内Rxlevmin多第一电平阈值的终端的数量的比例,P为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第一电平阈值<第二电平阈值<第三电平阈值; 根据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评分,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覆盖效果。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话务量分流比小于话务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话务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大于等于第二度量值阈值小于第一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进行基站参数优化,其中,所述度量值越高,覆盖效果越好; 如果所述覆盖效果为覆盖度量值小于第二度量值阈值,且所述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占比小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共覆盖微区域的分组数据业务流量优化策略为需要增加新基站。14.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GSM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TD-SCDMA网络,所述第三网络为WLAN网络; 所述共覆盖微区域包括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和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TD-SCDMA网络小区,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是根据GSM网络与WLAN网络的共覆盖关系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类共覆盖微区域中包括GSM网络小区和WLAN网络小区。
【文档编号】H04W28/08GK105828357SQ20151000525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发明人】陈刚, 李训潮, 刘红梅, 李汉章, 朱祥磊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