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存储装置,摄像头与存储装置连接,摄像头包括有摄像机以及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有滑道与转轴,转轴与滑道活动连接;摄像机与滑道连接。通过本发明滑道、电动滑轮以及电动转轴的设计,可以实现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并且可通过转轴的转动和滑道的滑动,实现摄像头在一定范围内的无死角自由移动,大大提高了摄像头的监控范围。
【专利说明】
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防监控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家庭监控越来越普及,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安装家庭监控,可以有效提升家庭的安全级别。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存储装置,所述摄像头与存储装置连接,所述摄像头包括有摄像机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摄像机镜头边沿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0006]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滑道与电动转轴,所述电动转轴一端与电动滑道连接;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滑道上;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动转轴电机以及电动滑道电机连接;
[0007]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本体与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有万向球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镜头边沿,所述万向球设置于支承座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万向球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与电动滑道之间设置有滑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为电动滑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还连接有警报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为碳钢镀锌球。
[0012]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为(XD摄像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为量子型红外传感器。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本发明滑道、电动滑轮以及电动转轴的设计,可以实现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并且可通过转轴的转动和滑道的滑动,实现摄像头在一定范围内的无死角自由移动,大大提高了摄像头的监控范围。
[0016]2.通过红外传感器的设置,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温度物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电动滑轮和电动转轴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对有温度的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画面存储到存储装置中,同时接通警报器,提醒使用者可能有人进入范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摄像机,2为电动滑道,3为电动转轴,4为电动滑轮,5为红外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存储装置,所述摄像头与存储装置连接,所述摄像头包括有摄像机I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摄像机镜头边沿设置有红外传感器5;
[0021]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滑道2与电动转轴3,所述电动转轴一端与电动滑道连接;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滑道上;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动转轴电机以及电动滑道电机连接;
[0022]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本体与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有万向球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镜头边沿,所述万向球设置于支承座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万向球上。
[0023]摄像机与电动滑道之间设置有滑轮。滑轮为电动滑轮4。红外传感器还连接有警报装置。警报装置为警报灯。万向球为碳钢镀锌球。摄像机为CCD摄像机。红外传感器为量子型红外传感器。
[0024]通过本发明滑道、电动滑轮以及电动转轴的设计,可以实现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并且可通过转轴的转动和滑道的滑动,实现摄像头在一定范围内的无死角自由移动,大大提高了摄像头的监控范围。
[0025]通过红外传感器的设置,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温度物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电动滑轮和电动转轴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对有温度的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画面存储到存储装置中,同时接通警报器,提醒使用者可能有人进入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存储装置,所述摄像头与存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有摄像机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摄像机镜头边沿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滑道与电动转轴,所述电动转轴一端与电动滑道连接;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滑道上;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动转轴电机以及电动滑道电机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本体与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有万向球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镜头边沿,所述万向球设置于支承座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万向球上; 所述摄像机与电动滑道之间设置有滑轮; 所述滑轮为电动滑轮; 所述红外传感器还连接有警报装置; 所述摄像机为CCD摄像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为量子型红外传感器。
【文档编号】G08B13/196GK105939452SQ20161047619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发明人】潘奎友
【申请人】潘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