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1059705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包括终端节点、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互连终端节点构成光数据通道;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连接各个终端节点构成电的控制通道,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为终端节点动态分配网络资源。网络控制器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SD?MAC,Software Defined 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调节点之间的通信,避免网络中发生碰撞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SD?MAC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终端节点分配带宽资源,实现各个终端节点间公平有序的数据通信。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背景技术】
[0002]光网络具有高带宽与低时延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骨干网、接入网与数据中心网络等场景中。以数据中心网络为例,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DCN,Data Center Network)采用分层的树形拓扑结构,使用电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交换节点。这种网络存在很多缺陷:1)等分带宽小,网络吞吐量收到网络拓扑以及根节点以太网交换机容量的限制;2)扩展性差,位于树形拓扑顶端的电交换机容量有限,成为网络带宽瓶颈限制网络的扩展性;3)能耗高,接入层、汇聚层以及核心层使用大量的电以太网交换机,它们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能耗问题是数据中心运营商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
[0003]光互连网络能够解决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带宽低、扩展性差以及能耗等问题。以数据中心网络为例,光互连技术被引入到数据中心网络中,Hel1s网络架构是该类型的代表。 Hel1s架构是由电架顶交换机(ToR switch)和核心层交换机构成的两层结构。架顶交换机是常见的电分组交换机,核心层由电分组交换机和光电路交换机组成,从而构成混合光电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电分组交换机用于架顶交换机之间的全通信,而光电路交换机用于架顶交换机之间高带宽缓慢变换流量(通常是长持续时间流量)的通信。架顶交换机与光电路交换机连接时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多个端口的不同载波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同一条光纤链路中进行传输,充分利用光纤的高带宽、大容量的特性提高数据中心网络性能。这一类光互连网络结构存在一些不足:1)分组时延大,光交换中使用广电路交换机,即基于微电机系统(MEMS)的交换机,当流量矩阵发生变化时,光电路交换机的重构过程非常耗时,通常为几十毫秒,从而导致网络时延比较长。2)网络能耗大,光电混合的网络架构中仍然有一部分电分组交换机,分组需要经过光-电-光转换,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网络的能耗。
[0004]为了进一步减少光互连网络结构的成本与能耗,无源光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光互连结构中。以数据中心网络为例,一些新型数据中心网络使用无源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 (AWGR)或者无源光耦合器互连数据中心的机架。由于无源光器件无需电源供应便可工作, 相比传统基于电以太网的网络大大降低了网络的能耗,这类网络典型的代表是P0XN。为了调度通信流量提高网络吞吐量,P0XN架构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HEDA来协调机架内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但是P0XN架构也存在一些不足:1)分布式的接入控制协议会导致服务器之间频繁地交互控制信息,而P0XN架构的数据与控制信息共享光链路资源, 因此增加了控制平面的复杂程度;2)HEDA是一种分布式的接入控制协议,其需要在机架内的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由于同一机架内的服务器距离较短,同步会对网络的控制平面提出很高的要求。
[0005]综上所述,当前的光互连网络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6]网络能耗大:一些应用场景中仍然采用光电混合的拓扑结构,使用电的以太网交换机。以数据中心网络为例,目前数据中心网络的汇聚层和核心层已经广泛使用光交换技术,但机架内网络仍然采用电分组交换机。在电分组交换机的端口上需要进行光-电-光的转换(0-E-0)消耗大量能量。需要采用光互连技术替代电架顶交换机,互连同一机架内的服务器,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能耗。同时光互连方案应该不高于电以太网交换机方案。
[0007]网络控制复杂:控制复杂是无源光网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避免光波长碰撞, 网络需要对波长资源进行调度、对网络资源进行分配。然而在光域内控制比较复杂,特别是在距离短、对时延有要求的场景下。传统的分布式控制机制需要各个终端节点之间进行协商,并由各个终端节点独立做出决策。网络控制的复杂具体体现在:频繁的控制信息交互减少网络的吞吐量;终端节点之间采用测距技术保持同步,对同步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各个节点需要使用同一个公平有效的分布式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因此,光互连网络结构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减少控制的复杂程度、同时提高控制的粒度。
[0008]分组端到端时延大:一些应用场景仍然采用光电混合的拓扑结构,一部分网络使用光互连技术,另一部分网络使用电以太网交换机。例如数据中心网络中,此时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先将其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存储下来,经过排队和处理后, 再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到下一跳节点。这一过程会导致分组的端到端时延大,很难满足一些应用(如云计算应用)的实时性需求。
【发明内容】

[0009]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 f目方法。
[0010]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包括终端节点、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互连终端节点构成光数据通道; 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连接各个终端节点构成电的控制通道,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为终端节点动态分配网络资源。
[0012]进一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具体为:终端节点通过控制信道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收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根据终端节点的需求分配网络资源,将分配结果通过控制信道告知各终端节点;终端节点使用相应的网络资源完成数据通信。
[0013]进一步,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终端节点分配网络资源。
[0014]进一步,所述终端节点配置光源,光源可使用固定波长激光器或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光源为终端节点提供光载波用于数据调制与传输。
[0015]进一步,所述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采用2 X 2光耦合器或者3 X 3光耦合器级联构成的Banyan络结构。[〇〇1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信息注册:终端节点启动或者入网时会主动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注册消息”,该消息包括:终端节点的IP地址、MAC地址和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收到该“注册消息”后向终端节点发送“注册消息确认”表示注册成功;如若未收到,终端节点会继续向网络控制器注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需要维持一个注册信息表,该注册信息表记录当前网络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节点,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为注册信息表上的终端节点分配网络资源;
[0018]带宽分配:在每一轮中终端节点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含节点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收集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每个终端节点计算分配的资源量;在分配结束后,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通过控制信道向终端节点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中包含了本轮带宽分配的结果;
[0019]数据传输:各个终端节点收到授权消息后根据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的授权进行数据的发送,每个终端节点在其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避免网络碰撞;各个终端节点在自身时隙结束后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报告消息”,通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其数据发送完成并告知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信息;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更新缓存队列长度值作为下一个周期网络资源分配的依据。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〇〇21]1)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网络的成本。将本方案应用到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中,对该网络的成本进行数值分析,与现有采用电分组架顶交换机(ToR Switch)的数据中心网络相比,本发明网络结构的成本要更小。[〇〇22]2)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网络的能耗。将本方案应用到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中,对该网络的能耗进行数值分析,与现有采用电分组架顶交换机的数据中心网络相比,本发明网络结构的能耗要更小。
[0023]3)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终端节点之间的分组端到端时延。将本方案应用到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中,对该网络的分组端到端时延进行仿真分析,与现有采用电分组架顶交换机的数据中心网络相比,本发明网络结构终端节点之间的分组端到端时延更小。
[0024]4)本发明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方案中使用无源光器件,与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相比,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〇〇25]5)本发明结构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该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保证网络资源公平地分配给网络中各终端节点;同时,与传统的固定时分复用方案相比,这种算法能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附图说明】
[00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〇〇27]图1为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
[0028]图2为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在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的应用;
[0029]图3为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
[0030]图4为SD-P0IN方案与电以太网交换机方案的组网成本比较;[〇〇31]图5为SD-P0IN方案与电以太网交换机方案的组网能耗比较;
[0032]图6为SD-P0IN方案与电以太网交换机方案的分组端到端时延比较;[〇〇33]图7为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与固定时分复用算法的网络吞吐量比较; [〇〇34]图8为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总体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6]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SD_POIN,Software Defined Passive Optical Interconnect1n Networks),包括终端节点、基于光親合器的交换结构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互连终端节点构成光数据通道;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连接各终端节点构成电的控制通道,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为终端节点动态分配网络资源。
[0037]终端节点需要配置光源,光源为终端节点提供光载波用于数据调制与传输。某终端节点可以选择固定波长激光器或者波长可调谐激光器作为光源。选择固定波长激光器, 所有的终端节点都使用相同的波长,则不同的终端节点需要在不同的时刻使用该波长进行通信,否则波长会发生碰撞;选择波长可调谐激光器,终端节点可以使用不同的波长进行通信,网络资源的分配更为灵活。考虑到固定波长激光器比波长可调谐激光器的成本低,本发明中终端节点光源优先考虑采用相同的、固定波长激光器作为光源。
[0038]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光耦合器是一种无源光器件,无需电源供应便可工作。 因此,基于耦合器的光交换网络能够降低网络的能耗。光耦合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广播出去,十分适合Multicast与Incast的流量模式。商用的光親合器主要是2 X 2親合器和3 X 3親合器,为了在网络中互连更多的终端节点,本发明中采用2X2光耦合器或者3X3光耦合器级联构成的Banyan网络结构。[0039 ]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通过电以太网连接到各个终端节点构成控制通道。由于终端节点使用相同的波长进行通信,若多个终端节点同时向网络发送数据流,网络会出现碰撞。因此,控制器需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接入控制, 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分配网络资源,允许不同的终端节点在不同的时刻向网络中的其它终端节点发送数据,从而避免网络碰撞;2)动态带宽分配,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需要收集各个节点的带宽需求,按照需求动态分配带宽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网络资源的分配应是公平的。[0〇4〇] 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SD-MAC,Software Defined Medium Access Control),该机制的目标是为各个终端节点公平地分配网络资源,从而避免网络发生碰撞,提高网络的吞吐量。该机制具体为:终端节点通过控制信道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收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根据终端节点的需求分配网络资源,将分配结果通过控制信道告知各终端节点;终端节点使用相应的网络资源完成数据通信。[〇〇41]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终端节点分配网络资源。通过该算法,网络资源会公平地分配给需要通信的终端节点,一个终端节点获得的资源不会多于其请求的资源,同时请求未得到满足的终端节点所分配的资源将多于其他请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终端节点,从而保联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004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0043]信息注册:终端节点启动或者入网时会主动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注册消息”,该消息包括:终端节点的IP地址、MAC地址和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收到该“注册消息”后向终端节点发送“注册消息确认”表示注册成功;如若未收到,终端节点会继续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注册;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需要维持一个注册信息表(RIT,Routing Informat1n Table),该注册信息表记录当前网络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节点,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为注册信息表上的终端节点分配网络资源。由于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只会为注册信息表上的节点分配网络资源,因此,当某个终端节点的地址信息发生变化或者进入休眠、关机状态时,该终端节点需要主动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注册更新消息”,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在更新注册信息表后确认该行为。
[0044]带宽分配:在每一轮中终端节点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含节点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收集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每个终端节点计算分配的资源量;在分配结束后,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通过控制信道向终端节点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中包含了本轮带宽分配的结果;
[0045]数据传输:各个终端节点收到授权消息后根据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的授权进行数据的发送,每个终端节点在其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避免网络碰撞;各终端节点在自身时隙结束后向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发送“报告消息”,通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其数据发送完成并告知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信息;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更新缓存队列长度值作为下一个周期网络资源分配的依据。
[0046]本发明“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在实践中可以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中。我们以数据中心网络为例对SD-P0IN结构与SD-MAC机制进行说明。图2展示了SD-P0IN结构在数据中心机架内的应用,数据中心中机架内的服务器通过光耦合器结构互连,软件定义控制器调度服务器机架内的数据通信。如图3所示,数据中心中服务器从接入到进行数据通信的流程包括:[〇〇47]步骤301:服务器启动或入网时,主动向软件定义控制器发送“注册信息”,该信息包括:服务器及虚拟机IP地址,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等。控制器接收到该“注册信息”后,向服务器发送“注册确认消息”表示服务器注册成功。若未收到,服务器继续注册。控制器维持一个注册信息表(RIT),若某台服务器注册成功,则在该表中添加相关表项。控制器会为注册信息表中的表项分配网络资源。
[0048]步骤302:软件定义控制器收集各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中包含各台服务器的缓存队列长度,控制器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每台服务器分配带宽资源。然后向机架内的服务器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记录了带宽分配的结果。服务器使用相应的带宽资源进行机架内的数据发送。
[0049]步骤303:服务器收到控制器发送的授权消息后,在控制器指定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发送。在同一时刻,至多一台服务器向机架内发送数据,因此可以避免网络碰撞。服务器结束数据发送后需要向控制器发送报告消息,该报告消息是为了告知控制器自己不再使用机架内的网络资源;同时,服务器还需要将自身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告知控制器,控制器更新服务器的缓存队列长度信息作为下一个周期各台服务器带宽分配的依据。
[0050]下文中将结合附图8对本发明中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在一个周期内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0051]在以下实施例中,服务器与软件定义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信息通过以太网链路传输到软件定义控制器。[〇〇52]步骤801:—个周期开始的时候,软件定义控制器通过以太网向机架内广播“授权信息”,机架内的所有服务器都能收到该授权信息。收到授权信息后,服务器会根据地址信息找到相对应的时间片。[〇〇53]步骤802:服务器1先使用机架内网络资源。服务器1打开激光器向同一机架内的服务器N发送消息。[〇〇54]步骤803:光信号到达基于耦合器的光互连结构,光耦合器切割光信号并将信号广播给机架内的所有服务器。服务器2和服务器N都会接收到该光信号,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服务器会查看分组头部的目的地址。服务器2发现该分组并不属于自己,于是丢弃分组;服务器N发现该分组属于自己,于是接收分组。
[0055]步骤804:服务器1的时间片结束,服务器1停止向机架内发送数据。服务器1向软件定义控制器发送报告消息,告知软件定义控制器其已经结束数据的发送,并且将自己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报告给软件定义控制器,作为下一个周期带宽资源分配的依据。
[0056]步骤805:服务器2打开激光器,开始向机架内的其它服务器发送数据。[〇〇57]步骤806: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软件定义控制器注册信息表上的所有服务器都向机架内的网络发送了一次数据。至此,软件定义控制器已经更新了所有服务器的缓存队列长度,其可以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每台服务器计算下一周期分配的带宽资源。
[0058]本实例实现了一个调度周期内的机架内网络的数据传输。
[0059]将本发明“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及数据通信方法”应用到数据中心的机架内部网络中。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使用电以太网交换(也称为架顶交换机,ToR)互连同一机架内的服务器,现在采用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互连同一机架内服务器,通过SD-MAC机制调度机架内服务器的通信。本发明与传统的电架顶交换机互连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0060]1)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成本。对该网络结构的成本进行数值分析,与现有采用电分组架顶交换机(ToR Switch)的数据中心网络相比,本发明网络结构的成本要更小。图4展示了随着机架内服务器数目增加,SD-P0IN方案与架顶交换机方案成本都随之增加,而SD-P0IN方案的成本增加速率低于架顶交换机方案;而当服务器数量一定时,架顶交换机方案的成本高于SD-P0IN方案。[〇〇61]2)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能耗。对该网络结构的能耗进行数值分析,与现有采用电分组架顶交换机的数据中心网络相比,本发明网络结构的能耗要更小。图 5展示了随着机架内服务器数目增加,架顶交换机方案的能耗随之增加,且增加速率较快, 而SD-P0IN随服务器的增加能耗增加缓慢。主要是因为SD-P0IN方案使用的光耦合器是无源光器件,可以在没有电源供应下工作。
[0062]3)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网络中机架内部服务器之间的分组端到端时延。图6比较了 SD-P0IN方案与架顶交换机方案机架内部服务器之间的分组端到端时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两种方案的端到端时延都在增加,但SD-P0IN方案的分组端到端时延增长速率缓慢,架顶交换机方案的分组端到端时延增长速率较快。而SD-P0IN的分组端到端时延要比分组在架顶交换机中小,因此,本发明方案在时延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〇〇63]4)本发明结构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该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保证网络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机架内所有的服务器;同时,与传统的固定时分复用方案相比,这种算法能够提高机架内网络的吞吐量。图7比较了使用这两种带宽分配算法时的机架内网络吞吐量。随着负载的增加基于两种带宽分配算法的网络吞吐量都随之增长,当网络负载到达0.6时,基于固定时分复用的网络吞吐量低于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下的网络吞吐量。因此,本发明提出的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提升机架内网络的吞吐量,同时保证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节点、基于光耦合 器的交换结构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基于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互连终端节点构成光数 据通道;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连接各个终端节点构成电的控制通道,软件定义的网络控 制器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为终端节点动态分配网络资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软件定义 的网络控制器采用软件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具体为:终端节点通过控制信道向网络 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网络控制器收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根据终端节点的需求分 配网络资源,将分配结果通过控制信道告知各终端节点;终端节点使用相应的网络资源完 成数据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软件定义 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终端节点分配网络资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 节点配置光源,光源为终端节点提供光载波用于数据调制与传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 光耦合器的交换结构采用2 X 2光耦合器或者3 X 3光耦合器级联构成的Banyan网络结构。6.—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信息注册:终端节点启动或者入网时会主动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注册消 息”,该消息包括:终端节点的IP地址、MAC地址和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的网络控 制器收到该“注册消息”后向终端节点发送“注册消息确认”表示注册成功;如若未收到,终 端节点会继续向网络控制器注册;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需要维持一个注册信息表,该注 册信息表记录当前网络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节点,网络控制器为注册信息表上的终端节点分 配网络资源;带宽分配:在每一轮中终端节点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 中包含节点的缓存队列长度;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收集了各个终端节点的请求消息后,采 用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为每个终端节点计算分配的资源量;在分配结束后,网 络控制器通过控制信道向终端节点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中包含了本轮带宽分配的结 果;数据传输:各个终端节点收到授权消息后根据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的授权进行数据的 发送,每个终端节点在其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发送从而避免网络碰撞;各终端节点在 自身时隙结束后向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发送“报告消息”,通知软件定义的网络控制器其 数据发送完成并告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当前的缓存队列长度信息;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更新缓存队列长度值作为下一个周期网络资源分配的依据。
【文档编号】H04B10/25GK105959163SQ20161054637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2日
【发明人】蔡岳平, 罗森, 周丽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