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326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光缆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已经兴起了一股智能电网建设的热潮,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就是配电网的智能化,其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智能配电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近两年国内各电网公司正在大规模的开展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建设相应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从而大大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故障率、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需要在配电站点与变电站和调度机构之间建设相应的通信通道,其中“三遥”配电站点(同时具备遥信、遥测、遥控功能的站点)需采用光缆通信方式,需随1kV (或20kV)中压电力线建设通信光缆。
[0003]目前,普遍采用的光缆网络的路由规划设计方法均为:光缆的物理拓扑与1kV(或20kV)中压电力线的物理拓扑保持一致,即电力线怎么走向,光缆也怎么走向,光缆的数量(即条数)和长度与电力线的数量和长度基本保持一致。
[0004]采用上述光缆网络的路由规划设计方法虽然实施方案简单,但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配电网相对于输电网的显著特征是,站点覆盖广,线路数量庞大,如果光缆网络的物理拓扑与电力线物理拓扑一致,会带来变电站出口段(即干线部分)光缆数量较多的情况,造成变电站无富余屏柜安装光纤配线设备,同时造成管孔资源或杆塔资源紧张等问题;另外,如果光缆网络的物理拓扑与电力线物理拓扑一致,会带来光纤通信电路的结构不够合理,造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通道可靠性较差以及耗费太多的变电站设备端口资源。
[0005]由于配电网地理分布比较广,覆盖面大,用户数量庞大,导致了配电网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时,往往其光缆网络的结构采用与配电网基本一致的网络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光缆网络的路径方案设计简单明了,不需要梳理分析大量的配电线路地理分布关系。但是,其带来的结果是光缆网络与配电网一样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故障排查困难。同时还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光缆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光缆的敷设条件易于获得,通信电路的组织更为可靠、便捷。
[0007]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独立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相同路径的电力线路干线上的光缆通过光缆交接箱或者光纤配线架归并,电力线路支线上的断头光缆的端点之间通过搭接光缆贯通;这样,实现了干线归并,支线贯通,光缆网络的结构比配电网结构更简化,干线部分光缆占用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大大减少。
[0008]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同路径上的变电站和配电站之间的光纤通信通过光缆交接箱或者光纤配线架归并成I条或者2条光缆进行光纤通信。干线部分光缆占用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大大减少,变电站出口端光缆数量大大减少,可节省大量的变电站光缆终端设施,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同时压缩了大量的光缆材料,节约了工程投资。
[0009]两个末端在地理位置上不直接相连的支路线路,通过搭接光缆相连进行光纤通信。搭接光缆利用低压电力线路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敷设,只需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大大提高光缆网络的可靠性,将原来无法实现通信通道保护的支线配电站点实现了 N-1通道保护。
[0010]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之间通过高压电力线路建立了通信通道;只需要将本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线路的配电站点与其它线路配电站点组成手拉手的通信电路拓扑,便可以实现在配电站点和变电站之间建立具有保护功能的信息交互通信通道。
[0011]较优地,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为网格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检测故障。
[0012]较优地,光纤配线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站点的光纤配线架,不需要再设置光纤配线架,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现有的光纤配线架,节约设备。
[0013]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光纤通信的干线归并,支线贯通,大大缩短光缆长度,节约投资;节省变电站光纤配线设备的端口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屏柜位置紧张的难题;减少光缆敷设所需占用的管孔资源或杆塔资源;光缆网络得到简化,降低运行维护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配电自动化通信电路可靠性更高;通信电路拓扑结构得到简化,既节省了变电站通信设备端口资源,又使得电路的维护管理更加简单,故障处理更容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独立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为星型结构,以变电站为中心向外辐射状输送电力,本实用新型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为网格结构,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相对独立,不跟随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的线路设置;相同路径的电力线路干线的光缆通过光缆交接箱I或者光纤配线架2归并,电力线路支线上的断头光缆的端点之间通过搭接光缆3(图1中的点划线表示搭接光缆)贯通;这样,实现了干线归并,支线贯通,光缆网络的结构比配电网结构更简化,干线部分光缆占用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大大减少。
[0017]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同路径上的变电站和配电站之间的光纤通信通过光缆交接箱I或者光纤配线架2归并成I条或者2条光缆进行光纤通信。干线部分光缆占用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大大减少,变电站出口端光缆数量大大减少,可节省大量的变电站光缆终端设施,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同时压缩了大量的光缆材料,节约了工程投资。
[0018]两个线路的末端在地理位置上不直接相连的支路线路,通过搭接光缆3相连进行光纤通信。搭接光缆3利用低压电力线路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敷设,只需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大大提高光缆网络的可靠性,将原来无法实现通信通道保护的支线配电站点实现了N-1通道保护。两个线路的末端在地理位置上直接相连的支路线路,可以直接光缆连接。
[0019]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之间通过高压电力线路建立了通信通道;只需要将本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线路的配电站点与其它线路配电站点组成手拉手的通信电路拓扑,便可以实现在配电站点和变电站之间建立具有保护功能的信息交互通信通道,。
[0020]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为网格结构,结构简单,易于检测故障和维修。
[0021]光纤配线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站点的光纤配线架,不需要再设置光纤配线架,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现有的光纤配线架,节约设备。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当相同电力线路路径需采用光缆通信方式的线路达到3条及以上时,在电力线路的分支点利用配电站点已配置的光纤配线架或设置I个光缆交接箱1,将光缆的数量由3条及以上归并到I条或2条,即实现干线归并;当相同电路线路路径需采用光缆通信方式的线路为2条及以下时,现有的电力线路的末端没有其它线路与之直接相连,沿线路敷设的光缆无法延伸到下一个变电站,导致光缆通信电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本实施例需要通过搭接光缆3,搭接光缆3沿低压电力线路敷设,将线路光缆相互连接沟通,从而实现光缆的全线贯通,使得线路上的配电站点同时能从两个方向与变电站进行通信,做到N-1保护,实现支线贯通。
[002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独立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相同路径的电力线路干线上的光缆通过光缆交接箱或者光纤配线架归并,电力线路支线上的断头光缆的端点之间通过搭接光缆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同路径上的变电站和配电站之间的光纤通信通过光缆交接箱或者光纤配线架归并成I条或者2条光缆进行光纤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末端在地理位置上不直接相连的支路线路,通过搭接光缆相连进行光纤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为网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站点的光纤配线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光缆基于低压电力线路的管沟资源或杆塔资源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网络结构,通信光缆网络的结构独立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相同路径的电力线路干线上的光缆通过光缆交接箱或者光纤配线架归并,电力线路支线上的断头光缆的端点之间通过搭接光缆贯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光纤通信的干线归并,支线贯通,大大缩短光缆长度,节约投资;节省变电站光纤配线设备的端口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屏柜位置紧张的难题;减少光缆敷设所需占用的管孔资源或杆塔资源;光缆网络得到简化,降低运行维护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配电自动化通信电路可靠性更高;通信电路拓扑结构得到简化,既节省了变电站通信设备端口资源,又使得电路的维护管理更加简单,故障处理更容易。
【IPC分类】H04B10-25
【公开号】CN204290974
【申请号】CN201420659537
【发明人】施金阳, 郭政莼, 付希华, 查申森, 王海勇, 吴江, 孙超, 宋北平, 王政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