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676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台阶(包括移动式人行道的平板输送机)在两地间进行输送的乘客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使安装在建筑物地面中的机体部分的深度方向尺寸减小的乘客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背景,自动扶梯及移动人行道的设置取得了大步进展。尤其是铁路等公交系统中,前提是使用的人为非特定的,由于车辆和人的移动路线产生交叉输送,在建筑物构造的功能关系方面,必然产生人的上下移动的状况,由于短时间的大量输送是必须的,自动扶梯当然仍是常用的设备。


图13是根据这种社会要求设置在车站建筑中现有自动扶梯实例的侧视图。1为自动扶梯,2a为上部主框架,2b为下部主框架,2c为中间主框架,这些上部主框架2a,下部主框架2b,中间主框架2c作成一体构成主框架,并用设置在主框架2两端的支承在金属支撑件3a上,3b悬架在建筑物4上。图中,尺寸A,B及C分别表示上部主框架2a,下部主框架2b,中间主框架2c的深度尺寸。
通常在车站的建筑物中自动扶梯和阶梯同时设置的情况居多。尤其是在现有的车站建筑物中设置自动扶梯时,在人的移动线路方面已经设置了阶梯5,由于除阶梯5外在别的地方没有设置自动扶梯的空间,或者即使有空间但不能作为人的移动路线等原因,通常,则对已有的阶梯5及站台或大厅等的一部分予以拆除或改造从而自动扶梯与阶梯5同时设置。
在已有的阶梯5部分在上部设置了顶板6的情况居多,如上所述,由于自动扶梯具有在深度方向有一定尺寸的主框架,在设置自动扶梯时必须保证同顶板6上下有一定的间距K,所以通常的办法是在已有的阶梯5及站台7处穿设能容纳上述主框架2大小的开口部,以便以将主框架2部分陷入的形式设置在该处。图13中,以剖面线表示的范围相当于穿设该开口部的工程部分。
主框架2的尺寸A,B及C如图14及15所示,主要由台阶的折返,容纳往复机构的结构物的容纳空间所决定。
图14是上部主框架2a的侧剖视图,图中,10为在后部具有升降板的台阶,11为在台阶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将多个台阶10相互连接的牵引驱动台阶链,12,13为支持台阶的前轮及后轮,14为卷绕配置在台阶链10的两侧的上述台阶链11并使台阶10反转的台阶链轮,14a为连接配置在上述左右两侧的台阶链轮的连接轴,15,16为支持并导引上述前轮12及后轮13的前轮导轨和后端导轨。台阶10利用台阶链轮14反转并进行循环移动,但由于现有台阶10的后轮13设置在延伸于台阶10的后轮下方的位置,反转时台阶10作相互靠近运动时用尺寸D表示的间隙尺寸就变小。然而,台阶10因其反转半径比它还小而不能转动,成为台阶10在反转中决定其必须的深度尺寸的决定因素。另外,由于台阶10的后轮13配置于台阶10的升降板10a的下方,台阶10的高主尺寸必须至少是大于升降板10a的高度和后轮13的直径之和的尺寸;进而,由于后轮13由后轮导轨16支持并导引而绕台阶链轮轴14a的周围旋转,因此该尺寸必须至少是大于在去路和归路之间导轨16的厚度和台阶链轮14a的直径之和的尺寸。这些结构因素决定了上部主框架2a的深度方向尺寸A。
同样,图15是中间主框架2c的侧剖视图,其深度方向的尺寸C由台阶10的升降板10a的尺寸,后轮13的直径,及连接中间主框架2c左右的连接架17的尺寸等决定。
关于下部主框架2b未予图示,其可根据同上部主框架2a同样的结构方面的原因决定深度方向的尺寸B。
关于这些问题,作为减小主框架深度方向的尺寸的方法,在特开平11-222370号公报,特开2000-177964号公报等中提出以下所述的方法。图16是在特开平11-222370号公报中提出的减小主框架深度方向尺寸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20是台阶,该台阶20的踏板20a和升降板20b用铰链21连接,升降板20b在循环移动的去路方向的行进中处于下垂的状态,而在归路方向的行进中处于回转并收藏于踏板20a的下侧的状态。因此,由于台阶20在归路方向一边以台阶高度小的状态先进,能够减小中间部主框架2c的尺寸C。
另外,台阶20的构造往往作成使其踏板20a的上面向上的状态先进,即使在方向转换部22台阶20也不反转而保持原有姿势折返。
图17是从上方见到的图16所示的自动扶梯的台阶的方向转换部22的俯视图,台阶20用左右一对台阶链11连接,用配置在方向转换部22的台阶链轮14c,14d驱动。左右的台阶链轮14c,14d不是用连接轴连成一体,而是左右独立地各自用轴14e,14f支承。上述轴14e,14f分别用传动机构23a,23b连接在中间轴24上,进而该中间轴24用驱动电机26经传动机构驱动。
该自动扶梯如上所述由于在方向转换部台阶20不反转,不用担心图14的尺寸D的相当部分因反转产生的干涉;进而,由于没有连接左右台阶链轮14c,14d的轴,则台阶20可以通过左右台阶链轮14c,14d之间移动,从而可减小上部主框架2a的尺寸。
然而,在这些例子中,由于台阶链轮14c,14d左右分离,在驱动台阶20时,必须使左右同步,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中间轴14实现这点。即,通过传动机构一旦将驱动电机26的回转传送到中间轴24,则分别巾间轴的左右端将驱动力传送到左右台阶链轮14c,14d图18是在特开2000-177964公报中公开的台阶方向转换部的俯视图。在这个例子中,台阶链轮的结构也是被左右分成14c,14d,而台阶20通过设有轴的空间。在这个例子中,台阶链轮14c,14d的左右同步也是通过传动机构25经中间轴24将驱动电机26的回转分配到左右,进而通过齿轮机构27传送到左右的台阶链轮14c,14d来实现。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在第一个实例中,当将台阶20分成踏板20a和升降板20b而用铰链使其活动时,升降板随着台阶20每循环移动一周就完成一次开闭动作,由于自动扶梯几乎是连续运转的,则上述开闭动不断重复进行。因此,由于该开闭动作的不断重复,成为机器损耗增大,维修保养的工时及费用增大的原因。另外,还存在伴随着开闭动作的噪音问题,以及由于零部件数的增加而增大成本的问题。
在第二个实例中,将左右的台阶链轮14c,14d,独立设置,用另外设置的中间轴24使其同步,这种结构由于在从中间轴24到台阶链轮的传运系统中存在的机械的间隙以及设置在中间轴24和轴14e,14f上的传动用的齿轮存在相位上的微小偏差有使左右的相位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容许某种程度的左右偏差。
然而,自动扶梯的台阶20在踏板20a处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条沟槽,在升降口具有同它相啮合的梳形部,但由于该啮合的左右间隙尺寸为1mm左右,台阶20的左右偏差根据台阶20的一般长度尺寸400mm计算则为1/400=0.0025左右,若将左右台阶链轮的间距取为1400mm,则其偏差为0.0025×1400mm=3.5mm左右。再有,当观察近年来自动扶梯的使用情况时可见,通常的习惯是,在台阶20的一侧人们站立静止,而在无人站立的一侧人们行走;如果从对机器的负荷的角度来看,行走一侧同站立一侧相比所作用的负荷成倍增加,这结左右台阶链的长时间的伸长具有直接影响,在考虑了这样的长时间的变化之后,往往将左右差维持在3.5mm以下不是不可能的,由于将刚性值取大,从而使结构增大,维修保养的次数增加等,不仅在成本方面,在使用方面也带来许多问题。
如上所述,当要在早已运营的已有的车站建筑物中设置新的自动扶梯时,为了对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大幅度地改造并装上自动扶梯而将建筑物的一部分暂时的拆除等,需要大量的费用及工期。尤其是在同阶梯同时设置自动扶梯的情况下,必须在阶梯及站台等的地面部分穿设用于将主框架的一部分置入其中的大的开口部的工程,存在建筑物方面的工程费用非常大之类的问题。另外,在阶梯的下部存在地基等增强部件时,必须重新设置另外的增强部件来代替拆除的该增强部件等,必须进一步大幅度改造,与此有关费用增大的情况居多。
再有,这些建筑物方面的改造工程规模的扩大必须带来工期的延长,由于是运营中的车站建筑物,必须带来工程范围的围栏及保证人身安全措施等的扩大,以及对于车站建筑的使用者所带来的不便的时间延长等,其损失非常之大。
这些都是由于自动扶梯的主框架深度方面的尺寸大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减小该尺寸一直是自动扶梯的重大课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乘客输送装置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具有前轮和后轮的多个台阶,将上述多个台阶作环状连接的一对台阶链,一对台阶链轮,将该一对台阶链分别卷绕在其上,通过该台阶链使上述台阶反转并循环移动,连接该一对台阶链轮的连接轴,驱动上述一对台阶链轮的驱动装置,在上述台阶循环移动的去路方向和归路方向中,分别支持并导引上述台阶的导轨,在上述台阶移动的方向转换部中,不支持并导引上述台阶的后轮,控制上述台阶的反转姿势的台阶辅助导向装置。
上述台阶辅助导向装置可以由设置在台阶的两侧的辅助辊和连接并导引该辅助辊的辅助导轨构成。
在该乘客输送装置中,上述台阶的结构可以作成,使其在去路方向中用前轮和后轮导向,在方向转换部用台阶链轮和辅助辊导向。
上述辅助导轨在方向转换部可以由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和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延长到归路方向内,而且可以形成在归路方向中导引辅助辊子的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
另外,在去路方向的后轮导轨的端部和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的端部之间可以设置从侧面看在上下方向相互重合的重叠部。另外,在该重叠部中可以设置在后轮导轨的端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上述一对后轮的间距可作得比上述台阶的宽度窄。
上述后轮的设置可使其比上述台阶的升降板的下端更向下突出一些。
上述辅助辊子可设置在上述前轮和后轮之间,其回转中心设置得比后轮的回转中心更偏向于上述台阶的踏板侧面。
上述辅助辊子可通过安装撑板安装在上述台阶的外侧处。
图2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上部主框架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上部主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上部方向转换部分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下部方向转换部分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上部方向转换部分的台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上部方向转换部分的台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部分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在建筑物中的设置实例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乘客输送装置在建筑物中的设置实例图。
图14是现有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上部方向转换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现有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中间部分主框架的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乘客输送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图17是现有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方向转换部分的俯视图。
图18是现有的其它乘客输送装置的台阶的方向转换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表示的是自动扶梯的总体结构。主框架2由设置在上层的上部主框架2c和设置在下层的下部主框加2b及连接两者的中间主框架2c构成。在上部主框架2a及下部主框架2b中,分别设置一对台阶链轮30,31。在两个台阶链轮30,31上分别绕装台阶链32,在台阶链32上装着多个台阶33。在台阶33上设置如后述的前轮39及后轮40,台阶链32连接在该前轮39的侧面。
当驱动台阶链轮30时,通过台阶32使台阶33循环移动。台阶33往自动扶梯的去路方向移动(指上面一边的移动路径),当到达上部台阶链轮30或下部台阶链轮31的位置时(即方向转换部分),在此处反转而移至归路方向(指下面一边的移动路径),在与去路的相反方向即归路方向移动。
图2是自动扶梯的上部主框架2a的部分的侧剖视图,图3是同图2相同部分由上方所见到的俯视图。在上部主框架2a内配置了左右一对用连接轴30a连接的台阶链轮30,在各台阶链轮30上分别绕装着台阶链32。各台阶33宽度方向两侧面的前侧部分用轴34连接在该左右一对台阶链轮32上。
如图3所示,在上部主框架2a内,驱动台阶链轮30,30的驱动电机35设置在其端部。驱动电机35的驱动力经联轴节36,减速成机构37及驱动链38传递施加到台阶链轮30轴30a上。
如图4及图5所示,将台阶33连接在台阶链32上的轴34延伸到台阶链32的外侧方向上,在其前端可旋转自如地设置着前轴39。另外,轴34虽可以兼作前轮39的旋转轴,但也呆以单独设置。在台阶33的后部,在台阶后部的升降板33b极其靠近的位置安装着左右一对后轮40,使其比升降板33b的下端只向下低出一个较小量h。后轮40之间的间隔W1也比台阶33的踏板33a的宽度W2要小。后轮40的突出量h的大小可以为升降板33b的下端与后述的去路方向的后轮导轨45不予接触的程度,实际尺寸约为5-10mm。在台阶3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在比后轮40靠前并在后轮40上方的位置,通过安装撑板42装着辅助辊子41。
如图1所示,在去路43a方向,设置着支撑着轮39并予导向的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及支撑后轮40并予导向的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及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与前轮39及后轮40的位置相对应,偏置于左右方向的位置,在去路方向的倾斜处所设置的位置,从侧面看相互予以重叠。
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及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的两端部如图2所示,于方向转换部附近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使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位于比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更上方的位置,而使相邻的台阶33,33的踏板33a,33a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方向转换部台阶33一边反转一边转换方向时,为了控制台阶33的姿势,在方向转换部设置了同辅助辊子41相连接的辅助导轨46。详细的是,辅助导轨46由形成U字形的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a及内侧辅助辊子导轨46b之间的U字形通道移动。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a的下侧端部与沿归路方向43b内延伸的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连接。
下部主框架26内的方向转换部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在归路方向43b内,在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的下方配置了沿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延伸的归路方向前轮导轨48。
台阶33在去路方向43a分别用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支持并导引前轮39,用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支持并导引后轮40移动。而在归路方向,则用归路方向前轮导轨48支持并导引前轮39,用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支持并导引辅助辊子41以代表后轮40进行移动。
图2中台阶33所处去路方向取为向图的右方行走的方向。在去路方向内的F1位置,前轮39分别用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后轮40分别用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支持并导引。
当台阶33行走到F2位置时,前轮39年轴34同台阶链轮30的外周的齿部啮合,台阶33开始反转运动。这时,后轮40悬在空中,未被支持在任何地方。
在这种状态下,台阶33一边继续进行其接连不断的反转运动一边到达F4位置。在该F4位置,台阶33结束反转,进入归路方向。从这里开始,前轮39由归路方向的前轮导轨46支持并导引,辅助辊子41由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支持并导引。
图6连续地表示台阶33反转时的移动轨迹。图6中,着眼于其本身未受任何地方支持并导引的后轮40的轨迹。后轮40在台阶33开始反转不久,其轨迹正值与台阶链轮30的连接轴30a相冲突之时。
当台阶33的反转进一步进行时,后轮40的轨迹转向上方,在躲开连接轴30a的同时在紧靠连接轴30a附近通过。该后轮40的运动由于前轮39的轴34沿台阶链轮30的外周开始下降,后轮40将由辅助辊子导轨47支持的辅助辊子41的轴作为支点而被抬起来产生跷跷板运动。应当注意的是,不是使用辅助辊子41而是通过利用沿图6所示的后轮40的移动轨迹设置的导轨来引导后轮40从而实现该后轮40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即,台阶33在由后轮40开始向上方移位的位置不能动作。这是因为,这时,由于台阶33在前轮39的轴34的位置被台阶链32拉向斜下方(链轮30的切线方向),因而被导轨限制的后轮40就不能在同前轮39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斜上方)移动。
在台阶33的反转进一步进行下去的过程中,后轮40一边由连接轴30a远离一边绕连接轴30a的周围旋转。其后,后轮40再一次靠近连接轴30a,在紧靠连接轴30a的下方通过。
图7是连续地表示下部方向转换部的台阶移动状况图。如图7所示,即使在下部的方向转换部,也具有同上部方向转换部的后轮40的运动相同的轨迹后轮40绕台阶链轮31的连接轴31a的周围运动。
这样,通过在台阶33上设置辅助辊子41,利用辅助辊子导轨46引导该辅助辊子,可躲开连接轴30a,31a的同时使后轮40及台阶33的后下端部在紧靠连接轴附近通过。尤其是可将链轮30,31的连接轴30a,31a的紧靠其上方附近及紧靠其下方附近的后轮40和连接轴30a,31a之间的间隔作得非常小。这就是说,可以将台阶33反转所必须的空间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作得非常小。
因此,可以将主框架2的深度方向的尺寸作得很小,当设置在已有的自动扶梯安装位置时,如图12所示,只要在主框架2下方的尺寸Y的部分的台阶部分进行设置开口部的施工即可,从而可大幅度地减轻土建施工方面的负担并可缩短施工周期。再有,台阶33的移动在去路方向,前轮39分别用去路方向前轮导轨44支持并导引,后轮40分别用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支持并导引;在归路方向,前轮39用归路方向导轨48支持并导引,辅助辊子41用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47支持并导引。即,即使在归路方向一边,通过用辅助辊子41支持并导引台阶33,完成支持后轮40和辅助辊子41的交替只要在靠近上下方向转换部的一个地方进行即可。另外,如果不仅是在方向转换部,即使在归路方向一边都能有效地使用辅助辊子41,这样,也能减轻后轮40的负担,可能后轮40及辅助辊子41比前轮39小型化。因此,使台阶33反转时,保证后轮40和辅助辊子41及台阶链轮30、31的连接轴30a,31a之间的间隔变得容易。
另外,即使在归路方向中也可以再度用后轮40代替辅助辊子41来支持并导引。
图8及图9是表示由去路方向的后轮导轨45支持后轮40的状态转换到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支持辅助辊子41的状态图。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的端部和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的去路方向一边的端部,在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存在于上下方向不同位置重叠配置的重叠区间L。在该重叠区间L中,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的导向面在端部向下方倾斜,另外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的去路方向一边的端部也向下方倾斜一些。
图8中,当假定台阶33处于向右方行进时,在该位置后轮40沿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转动并支承其负荷,另一方面,辅助辊子41未与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相接触,也不支持其负荷。而当台阶33移动图9的位置时,在该状态下,辅助辊子41滚到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上转动并由其支承负荷,而后轮40则由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滑下并悬空,不由其支承负荷。
这样,去路方向后轮导轨45和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46b的端部相互重叠,通过使各个端部向下方倾斜,使车轮和辊子离开导轨和同导轨接触都能平滑地进行,可以使负荷的过渡平稳地进行,从而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降至最低。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将后轮40之间的间隔作得比踏板33a的宽度更窄,即使设置辅助辊子,也不必将主框架2的宽度大幅度地加宽。再有,由于将后轮40设置在与台阶33的升降板33b极其靠近的位置,同时使其下端面比该升降板33b的下端更向下突出一些的位置,可将台阶3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作得最小,同时能将台阶33在反转初期的后轮40向上方的行动量增大,能较容易地避免对台阶链轮30,31的连接轴30a,31a产生干涉。
再有,在台阶33的循环移动的去路方向上,在台阶3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侧档板50,但在相邻的台阶33之间产生断坡的自动扶梯中,如图11所示,直至踏板和升降板的交叉部分K,台阶33的两侧也必须用侧档板50覆盖。因此,侧档板的下端50a位于紧靠台阶33的升降板33b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当侧档板50成为障碍时,要将辅助辊子41直接安装在台阶33的侧面最佳位置的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辅助辊子41可以采用L形结构的安装撑板42安装在台阶33上,以便使其避开侧档50的下端50a。因此,利用侧档板50保证安可采用现有技术,而且辅助辊子41可利用最佳位置的配置。
本发明不限于在台阶之间产生断坡的自动扶梯,对于在台阶间没有断坡的,被称作“移动人行道”的乘客输送装置也可以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具有前轮和后轮的多个台阶,将上述多个台阶作环状连接的一对台阶链,一对台阶链轮,将上述一对台阶链分别卷绕在其上,通过上述台阶链使上述台阶反转并循环移动,连接上述一对台阶链轮的连接轴,驱动上述一对台阶链轮的驱动装置,在上述台阶循环移动的去路方向和归路方向中,分别支持导引上述台阶的导轨,在上述台阶循环移动的方向转换部中,不支持导引上述台阶的后轮、控制上述台阶的反转姿势的台阶辅助导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台阶辅助导向装置是设置在上述台阶的侧面的辅助辊子和连接并导引上述辅助辊子的辅助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台阶在上述去路方向中用上述前轮和上述后轮导向,在上述方向转换部用上述台阶链轮和上述辅助辊子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导轨在上述方向转换部由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和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延长到上述归路方向内,形成在上述归路方向中导引上述辅助辊子的归路方向辅助辊子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去路方向的后轮导轨的端部和上述内侧辅助辊子反转导轨的端部之间从侧面看设置了在上下方向生命的重叠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叠部中,在上述后轮导轨的端部设置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后轮的间距比上述台阶的宽度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轮比上述台阶的升降板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一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辊子设置在上述前轮和上述后轮之间,其回转中心比后轮回转中心更偏向于台阶的踏板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何一项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辊子通过安装撑板安装在上述台阶的外侧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台阶的在二地间进行输送乘客的输送装置。连接多个台阶33的左右一对台阶链32用台阶链轮30驱动,使其台阶33在台阶的去路方向43a,归路方向43b和上述去路方向和归路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向转换部循环移动。前轮39通过连接台阶链32的轴安装在台阶33的前部左右侧面上,后轮40安装在台阶33的后部。台阶33在去路方向用支持并导引前轮39的前轮导轨和支持并导引后轮40的后轮导轨45导向,但在反向转换部台阶反转时,利用由安装在台阶上的辅助辊子41代替后轮和辅助辊子导轨46组成的台阶辅助导向装置控制台阶33的动势使其后轮靠近台阶链轮30的连接轴30a移动。可以减小方向转换部的主框架深度方向的尺寸。
文档编号B66B23/00GK1394189SQ01803565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9日
发明者荻村佳男, 菊池孝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