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3689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巢式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尤指一种在每两个鳍片间可自然形成有一蜂巢结构的散热器。
一般而言,传统的散热器结构主要是在一基座表面垂直固设有多个鳍片,再将基座直接接触于中央处理器表面,借助热传导方式将中央处理单元的工作高温传导于鳍片上,而鳍片再借助热辐射方式将热量散发于存在于两两鳍片间的气体中,接着,再将具有高温能量的气体抽离鳍片的工作范围,如此即可达到中央处理单元散热的目的。
但是,传统散热器结构却存在有以下缺陷1.随着中央处理单元的运算效率及工作高温提高,散热器的鳍片数量及整体体积也被迫相对增加,如此不仅将因为其重量的增加而不利于计算机系统轻巧化的设计,往往也会造成生产运送及制作时的不便;2.又,由于散热器重量无法降低,相对也将使得散热器在生产过程中的系统信赖度测试瓶颈提高,不仅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对生产良品率的提高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及3.又,鳍片为平整的平板式设计,仅能呈现平整光滑的散热风道,其工作路径将被局限于有限范围内,不利于散热效果的最大发挥。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公知散热器构造的缺点,提供一种新颖的散热器改良构造,除了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外,也可兼顾其重量轻量化,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重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借助蜂巢式结构不仅可增加鳍片整体的强度,也可增加气体在两鳍片间行进时的散热风道距离及散热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可使用较少的鳍片数量,即可达到增加鳍片作用表面积的功效,不仅可有效提高其散热效率,也可兼顾散热器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包括有一基座;及多个鳍片,固设于该基座表面,每一鳍片表面上并各以横向及纵向排列方式侧向开设有多个侧向突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侧向突槽是在鳍片表面分别以交互、正反方向及对称方式开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侧向突槽为一等腰梯形、矩形及其组合形式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侧向突槽在鳍片的侧面处构成一蜂巢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侧向突槽的作用表面积大小是由接近基座的底端开始逐渐向顶端部份位置而增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侧向突槽包括有一左突槽及一右突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还包括有一位于鳍片一侧边的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还包括有一包覆该鳍片的集风罩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还包括有一散热管,每一散热管包括有至少一横管,该横管触接于鳍片的部分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横管设置于接近该基座中央位置处的垂直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主要是在一基座表面上固设有多个鳍片,每两个鳍片间自然形成一气体流动的孔道,其中,该鳍片表面上各以横向及纵向排列方式开设有多个左突槽及右突槽。
为使更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助下述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
再者,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鳍片20被压设成具有多个相对的第一突槽(左突槽)221及第二突槽(右突槽)225构造,因此,在每两个鳍片20间可自然形成一似蜂巢构造,而且鳍片20向其两侧边扩大作用范围,不仅可让鳍片20与气体的散热作用表面积增加,而提高散热器1的散热功效,也可因为其蜂巢结构,使用较少数量的鳍片20即可达到增加散热效率的目的,因此也具有散热器1重量轻量化的功效。
又,请参阅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及气流流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主要是将散热器1的基座10底部接触于一中央处理单元或芯片的表面,另在基座10的一侧边或正上方,即在鳍片20间的孔道26一侧端或正上方处分别设有一集风罩体30及一散热风扇40,当散热风扇40作用时,即可在两鳍片20间所构成的孔道26中产生气体的流动,而每两个鳍片20间所辐射散发的工作高温经集风罩体30收集后,再借助散热风扇40的抽取或吸入冷温气体而排除,以达到中央处理单元或芯片散热的目的。
最后,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有至少一散热管45,每一个散热管45又包括有至少一横管,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上横管451及下横管455,而每一横管451、455可触接于各鳍片20的部分表面,并借此将鳍片20上的热源以接触热传导方式而排除于各孔道26外,因此对散热功效更有助益。
当然,为了提高散热管45的散热功效,其下横管455可设置于较接近基座10中央位置处的垂直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借助在鳍片20上开设有多个侧向突槽22的设计,不但可增加原有鳍片20的结构强度,且可在鳍片20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以倍增原有的作用表面积及散热功效。而且,侧向突槽22也可对孔道26内的散热气体产生扰动效果,借此以有效增加其散热作用路径及散热功效。
另外,由于鳍片20在接近基座10的底端位置较为需要鳍片物体来作为散热的热传导介质,因此,在底端位置的侧向突槽22即可设计为较接近原有的平板设计,而在鳍片20顶端位置的侧向突槽22则可设计为较为凸出。所以,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侧向突槽22的作用表面积大小可由位于底端位置开始逐渐向顶端部份位置而增大,借此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基座;及多个鳍片,固设于该基座表面,每一鳍片表面上并各以横向及纵向排列方式侧向开设有多个侧向突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向突槽是在鳍片表面分别以交互、正反方向及对称方式开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向突槽为一等腰梯形、矩形及其组合形式的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向突槽在鳍片的侧面处构成一蜂巢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向突槽的作用表面积大小是由接近基座的底端开始逐渐向顶端部份位置而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向突槽包括有一左突槽及一右突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鳍片一侧边的散热风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包覆该鳍片的集风罩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散热管,每一散热管包括有至少一横管,该横管触接于鳍片的部分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横管设置于接近该基座中央位置处的垂直延伸方向。
11.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主要是在一基座表面上固设有多个鳍片,每两个鳍片间自然形成一气体流动的孔道,其特征在于,该鳍片表面上各以横向及纵向排列方式开设有多个左突槽及右突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突槽及右突槽为一等腰梯形、矩形及其组合式的其中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突槽及右突槽的作用表面积大小是由接近基座的底端开始逐渐向顶端部份位置而增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鳍片一侧边的散热风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包覆该鳍片的集风罩体。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散热管,每一散热管包括有至少一横管,该横管触接于鳍片的部分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横管设置于接近该基座中央位置处的垂直延伸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式散热器结构,其主要是在基座上方垂直延伸设置有多个鳍片,每一鳍片表面上各以横向及纵向排列方式侧向开设有多个侧向突槽,使得每两个鳍片间可自然形成有一蜂巢结构,如此不仅可增加鳍片的强度,也可因为增加鳍片的作用表面积而提高散热功效。
文档编号H05K7/20GK2585412SQ0229012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王亨嘉 申请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