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03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影音设备(on-vehicle video acoustic apparatus)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可移动显示部分的传统车载影音设备例如在JP-A-5-63375中描述。在图21中,附图标记″1″表示连接到壳体前表面的框架元件,可移动元件3容纳在框架元件1的前凹陷空间2中。可移动元件3设置有液晶显示器和操作开关。引导槽4形成在框架元件1前凹陷空间2左、右内壁表面上的垂直方向上。附图标记″5″表示设置在可移动元件3左、右侧表面上部中的轴。轴5插入前凹陷空间2的引导槽4中。滑板6可滑动地支承于壳体和框架元件1的内底表面上。滑板6通过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机构而纵向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用于传递电机的旋转运动的齿轮机构,并且形成在滑板6上的齿条与驱动机构的齿轮机构配合。因此,当电机转动时,转动力通过齿轮机构传递到齿条上,使得滑板6向前滑动。此外,当电机反转时,滑板6向后滑动。附图标记″7″表示设置在可移动元件3左、右侧表面下部中的轴。轴7插入滑板6前端6A的孔中。更具体地说,可移动元件3的下部和滑板6的前端6A通过轴7彼此连接。
图21中,附图标记″6R″表示在滑动到最后时滑板6的前端6A的位置。在滑板6滑动到最后时,可移动元件3近似垂直定位,轴5靠近引导槽4的上端定位。当滑板6在该状态下向前移动时,可移动元件3的下部被向前驱动,使得可移动元件3上部中的轴被引入引导槽4中,并同时向下移动。因此,可移动元件3在垂直状态下倾斜,同时滑板6向前滑动。附图标记″6F″表示滑板6滑动到最前时滑板6的前端6A的位置。在滑板6滑动至最前时,可移动元件3处于近似水平的状态。图21中,显示了在滑板6滑动时可移动元件3的倾斜状态。在可移动元件3设定于垂直状态的情况下,CD插口和盒带插口由可移动元件3关闭。当可移动元件3处于近似水平状态时,CD插口和盒带插口开启,使得CD和盒带可以从前部插入CD插口和盒带插口中。
图22示出传统车载影音设备的前面。图22中,附图标记″1″表示框架元件,可移动元件3倾斜地容纳于框架元件1的前凹陷空间2中。
JP-A-5-63375和JP-A-2002-347529公知为参考文献。
但是,在传统车载影音设备中,如图21和22所示,在框架元件1前凹陷空间2的内壁表面和可移动元件3的外周边表面之间不得不设置有间隙8。具有预定厚度的可移动元件3围绕轴5转动,同时滑板6移动。因此,如果间隙8小,则可移动元件3的上和下壁表面碰撞前凹陷空间2的上和下壁表面,使得可移动元件3不能转动。因此,在传统示例中,不得不在框架元件1前凹陷空间2的内壁表面和可移动元件3的外周边表面之间设置预定间隙8。灰尘通过该间隙8进入设备,导致设备故障。此外,新近的车辆内,要求提高内部高档次感受。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间隙(如,间隙8)较大时,内部的高档次感受和车辆价值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缩小可移动元件和设备主体如,框架元件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围绕第一轴转动,并且通过驱动装置从可移动元件的容纳位置开始的初始移动在第一轴的位置处和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位置处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具有移动分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框架元件和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可以缩小,因此可以防止灰尘等侵入造成的故障。此外,框架元件和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基本可以消除,框架元件和可移动元件看起来是一体的,使得外观改善。
此外,当可移动元件从容纳位置移动时,第一轴和可移动元件的前端开始彼此平行移动,根据该结构,由于可移动元件初始从容纳位置移动,第一轴和可移动元件前端彼此平行移动,可移动元件可以在保持可移动元件容纳位置的姿态(attitude)的状态下向前移动。
此外,驱动装置包括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元件的下部,第一轴可旋转地耦合到滑动元件上。
根据该简单结构,可以例如在水平方向上向前移动可移动元件,然后转动可移动元件。
此外,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而框架元件具有用于可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
根据该简单结构,可移动元件可以在其例如在水平方向上向前移动之后转动。
此外,电子设备还具有施力装置,用于在容纳位置向前施力于可移动元件的第二轴侧。
根据该结构,当可移动元件初始向前移动时,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不必要地转动和抵靠框架元件。
此外,施力装置是弹簧件。
根据该简单结构,当可移动元件初始向前移动时,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转动。
此外,引导槽具有上端,用于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引导第二轴。
根据该简单结构,可移动元件可以在其例如在水平方向上向前移动之后转动。
此外,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元件下部的滑动元件,第一轴可旋转地耦合到滑动元件上,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框架元件具有用于可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并且可移动元件的前端、第二轴和第一轴从设备主体的前侧到后侧以该次序定位。
根据该结构,由于可移动元件可以在其例如在向前和向上方向上向前移动之后转动,所以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抵靠框架元件。
此外,可移动元件具有突起,框架元件在对应于内壁表面突起的位置上具有引导槽,当可移动元件结束容纳时,突起插入引导槽中。
根据该简单结构,可以在容纳可移动元件期间防止松动,而且可移动元件还可以良好定位。
此外,电子设备还在引导槽相对表面上具有橡胶垫。
根据简单结构,可以在容纳可移动元件期间可靠防止松动,而且可移动元件还可以良好定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驱动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以围绕第一轴转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当可移动元件从容纳位置移动时,具有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移动第一轴和可移动元件的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的步骤;以及围绕第一轴转动可移动元件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可以在将可移动元件无间隙地容纳于框架元件内部的同时转动可移动元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定位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以围绕第一轴转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通过采用具有平行突起件的夹具,来抵靠在框架元件内表面上,执行如下步骤,将夹具的突起件从框架元件前部插入框架元件中;将包括可移动元件在内的装置主体从框架元件后部插入突起件之间;相对于框架元件定位可移动元件;以及固定装置主体和框架元件。
根据该方法,可以容易地将可移动元件固定在框架元件内部,以在左右侧上均匀地形成间隙。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由于可移动元件初始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元件和诸如框架元件的设备主体的元件之间的间隙缩小。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可移动地支承于框架元件内部上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驱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在可移动元件下部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在设备主体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转动,以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前部,并且当处于完全直立状态下的可移动元件转动时,上端只在设备主体垂直方向的向下方向上平移。
根据该结构,当可移动元件在完全直立状态下转动时,可移动元件的上端不在设备主体垂直方向的向上方向上平移。因此,可移动元件既不抵靠在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上,也不与设备主体的元件互相干扰,使得可移动元件的转动不受阻碍。因而,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诸如框架元件的元件和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此外,可移动元件具有设置在两个侧面部分上侧的滑动轴,以及设置在两个侧面部分的下侧上的转轴;框架元件具有插入可移动元件的滑动轴并引导滑动轴的引导槽;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到可移动元件的转轴上并且在设备主体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驱动转轴的滑动元件。
根据该结构,可移动元件在设备主体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驱动驱动装置的滑动元件。因而,包括设置在下侧上的转轴在内的可移动元件的下部分在设备主体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同时,设置在上侧的滑动轴沿着设置在框架元件两个内部部分上的引导槽移动。因而,可移动元件围绕转轴转动,以开启和关闭设备主体。同时,可移动元件的上端在设备主体垂直方向上的向上方向上不平移。因此,可移动元件既不抵靠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又不与该元件互相干扰,使得可移动元件的转动不受妨碍。
此外,在可移动元件设定成几乎竖直状态的条件下,可移动元件的转轴在设备主体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定位于上端顶部同一位置处或者定位于自该顶部向前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在可移动元件设定成几乎竖直状态的条件下,转轴在设备主体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定位于上端顶部同一位置或者定位于自该顶部向前的位置。因而,当可移动元件在该状态下转动时,可移动元件的下端可以仅在设备主体垂直方向上的向下方向上平移。因而,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与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围绕第一轴转动,可移动元件借助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从一位置移动,该位置为可移动元件在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容纳在第一轴的位置,并且在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位置处沿正交于向前方向的方向上的分量设定在第一轴侧的方向上。
根据该结构,当可移动元件转动时,在可移动元件第一轴相对侧上的前端在正交于设备主体向前方向的方向上不平移,例如,在近似垂直方向的向上方向上(与第一轴相反的方向)。因此,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抵靠在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上或者与该元件互相干扰。因此,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与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此外,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设备主体的下部的滑动元件,而第一轴可转动地连接到滑动元件上。
根据该简单结构,当可移动元件移动时,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抵靠在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上或者与该元件相互干扰。因此,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与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此外,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框架元件具有用于滑动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
根据该简单结构,当可移动元件移动时,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抵靠在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上或者与该元件相互干扰。因此,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与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此外,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设备主体下部的滑动元件,第一轴可转动地连接到滑动元件上,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框架元件具有用于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而且第一轴、可移动元件的前端和第二轴从设备主体的前侧到后侧以这个顺序定位。
根据该结构,当可移动元件转动时,可导致可移动元件第一轴相对侧上的前端只在正交于设备主体向前方向的方向上平移,例如,在近似垂直方向的向下方向上(第一轴侧的方向)平移。因而,可以缩小设备主体的元件、如框架元件与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由于可移动元件的上端只在设备主体向下方向上不平移,所以可移动元件和设备主体、如框架元件之间的间隙缩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可移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操作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操作状态时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移动元件的移动过程的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体部件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另一种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元件的移动过程的视图;图19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的前表面结构的主视图;图20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的外观结构的透视图;图21是示出根据传统示例的可移动元件的移动过程的视图;以及图22是示出传统示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1至5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该实施例中,将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到车载影音设备的示例进行说明。
车载影音设备具有壳体10。DVD播放器11、CD播放器12和盒带播放器13容纳于该壳体10中。此外,无线电接收电路、放大电路和类似电路容纳于壳体10中。第一框架元件14连接并固定到壳体10前表面的敞开部分。第一框架元件14设置有用于插入DVD的DVD插口15、用于插入CD的CD插口16,以及用于插入盒带的盒带插口17。第二框架元件18连接并固定到第一框架元件14的前端。第一框架元件14和第二框架元件1可以与设备主体的壳体10一体地形成。
可移动元件20容纳于凹部19中,该凹部位于由第一框架元件14和第二框架元件18构成的框架元件内例前部中。可移动元件20在设备壳体的水平方向上可以移动,并且相对于第一框架元件14和第二框架元件18可以转动。液晶显示器和操作开关设置在可移动元件20的前表面上。
引导槽21形成在第一框架元件14的左、右内壁表面上。引导槽21包括近似水平的上端21A,和与上端21A连接并在近似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弓形部分21B。滑动轴(第二轴)22设置在可移动元件20的左、右外表面的上部中。滑动轴22插入引导槽21中并可以沿引导槽21移动。
作为滑动元件的一个例子的滑板23支承于壳体10的内部底表面上,以便可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电机24设置在滑板23的附近。滑板23和电机24通过用于传送电机24的转动力的齿轮机构25而彼此耦合,齿条23A形成在滑板23上,而齿轮机构25的齿轮彼此啮合。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驱动可移动元件20的驱动装置包括滑板23、电机24和齿轮机构25。转轴(第一轴)26设置在可移动元件20的左、右外表面的下部中。转轴26插入形成于滑板23前端23B上的孔中。滑板23的前端23B和可移动元件20的下部通过转轴26彼此耦合以便转动。
图1示出滑板23移动到最后的状态。该状态中,滑动轴22位于引导槽21的水平上端21A的端部,可移动元件20几乎垂直定位。当电机24以此状态转动时,电机24的转动力传送到齿轮机构25,且与齿轮机构25配合的滑板23的齿条23A被驱动,以便滑板23向前滑动。当滑板23向前移动时,滑动轴22沿着引导槽21被引导并移动。由于引导槽21的上端21A近似水平形成,可移动元件20在保持垂直状态的同时向前移动。因此,可移动元件20前上部分的顶部的点从初始位置近似水平地向前移动,该点对应于当可移动元件20从初始状态移动时作为转轴26的相对侧的前端。此时,可移动元件20的前上部分的顶部和转轴26彼此平行移动。
图2示出可移动元件20在保持垂直状态同时向前移动的状态。当滑板23在图2所示状态下进一步向前滑动时,滑动轴22从水平上端21A被引导至近似垂直的弓形部分21B,而可移动元件20如图4所示随后倾斜。图4示出可移动元件23阶跃(stepwise)移动过程。图3示出滑板23向最前移动的状态。该状态下,可移动元件20近似水平倾斜。当图3所示状态形成时,由可移动元件20关闭的DVD插口15、CD插口16和盒带插口17开启,使得DVD27、CD28和盒带29可以插入和弹出。
图5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的前面。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减小框架元件18凹部19的内壁表面和可移动元件20的外周边表面之间的间隙30(例如,大约0.1mm)。
第一实施例中,由此,设定在垂直状态的可移动元件20在保持垂直状态同时向前移动,可移动元件20接着转动并倾斜。因此,当可移动元件20转动时,可移动元件20的上壁和下壁表面没有抵靠框架元件14和18的前凹部19的内壁表面。因而,可移动元件20的转动不受阻碍。
当电机24在图3所示状态下反向转动时,滑板23向后移动,可移动元件20随之转动,并从而形成垂直状态。当滑动轴22朝向引导槽21的水平上端21A移动时,可移动元件20在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向后移动,从而形成图1所示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容纳在框架元件18的凹部19中的可移动元件20向前移动,并然后转动。因此,即使框架元件14和18与可移动元件20之间的间隙缩小,可移动元件20也可以转动,可移动元件20和框架元件14和18之间的间隙30可以大大缩小(例如,0.1mm)。因而,可以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可以防止灰尘通过间隙30进入,以提升车辆内部等级。
(第二实施例)图6至9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在图6至9中,与图1至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6至9中,附图标记″31″表示形成在框架元件18上部的内壁表面上的引导槽。凹部32A和32B形成在引导槽3 1中部的两个侧壁表面上,橡胶垫33A和33B附着到凹部32A和32B上。橡胶垫33A和33B的相对表面为弓形表面。相同的引导槽形成在框架元件18下部的内壁表面上。附图标记″34″表示形成在可移动元件20上表面上的突起,相同的突起形成在可移动元件20的下表面上。
当滑板32向后移动并然后移动到框架元件18的前凹部19中,同时可移动元件20保持在图8所示的近似垂直状态时,可移动元件20的突起34进入框架元件18的引导槽31中,置于橡胶垫33A和33B之间。因此,在施加振动时,可防止可移动元件20的松动。
(第三实施例)图10至12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图10中,附图标记″10″表示壳体,附图标记″20″表示支承于壳体10的第一框架元件14上要转动的可移动元件,而附图标记″35″表示形成在第一框架元件14左、右侧上的连接件。螺纹孔36和定位狭槽37形成在连接件35上。附图标记″18″表示第二框架元件。可移动元件20插入框架元件18中心的方孔38中。附图标记″39″表示夹具。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突出件40A和40B平行地形成在夹具39后表面。在包括壳体10、框架元件14和可移动元件20在内的主体连接到框架元件18上时,如图11所示,主体从框架元件18方孔后侧插入,而夹具39的突出件40A和40B从方孔38的表面侧插入。图12示出了定位状态。夹具39左侧的突出件40A置于框架元件18的方孔38的左内壁表面和框架元件14的左外壁表面之间。夹具39左侧上的突出件40B置于框架元件18的方孔38的右内壁表面和框架元件14的右外壁表面之间。通过在该状态下利用螺钉固定到螺纹孔36中,主体紧固到框架元件18上。
根据第三实施例,可以容易地将主体固定到框架元件18上,在左、右侧上均匀地形成间隙。
(第四实施例)图13示出了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除了根据图1至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之外,作为施力(energizing)装置一个示例的施力元件51设置在可移动元件20上部内的滑动轴22附近与第一框架元件14之间,该施力装置用于在设备的向前方向施力于可移动元件20的上部。施力元件51由诸如弹簧件、例如卷绕弹簧(winding spring)或片簧、的弹性元件构成,通过弹性在预定方向上施力。此外,用于防止可移动元件20的上部在向前方向上(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止挡件52设置在可移动元件20下部中的转轴26附近。止挡件52具有如此结构使得在可移动元件20保持在近似垂直的状态时抵靠在滑板23的前端23B上,由此控制可移动元件20的旋转范围。
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当可移动元件20在可移动元件20自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的初始条件下在水平方向向前移动时,施力元件51和止挡件52设置成可以可靠地保持可移动元件20的垂直状态。因而,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20不必要的转动。而且即使例如在引导槽21和滑动轴22之间发生松动,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20的上端抵靠第二框架元件18和第一框架元件14。因而,可移动元件20可以平稳地移动,以执行开、关操作。
(第五实施例)图14示出了第五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可移动元件70的引导槽71、滑动轴72和转轴76的配置和构造有所变化。可移动元件70的引导槽71具有相对于设备主体向前并向上倾斜的上端部分71A和从上端部分71A弯曲并基本垂直向下延伸的弓形部分71B。滑动轴72设置在可移动元件70左、右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轴72插入引导槽71中并可以沿着引导槽71移动。转轴76设置在可移动元件70左、右外表面的下部。滑板23和可移动元件70的下部通过转轴76彼此可旋转地耦合。
当可移动元件70处于图14所示的容纳位置时,转轴76所处的点A,可移动元件的与转轴76相对的前端顶点的点B,以及滑动轴72所处的点C在从装置前面沿图14中X方向看时以顺序B、C和A定位。它们的位置关系可以表示成B>C>A。转轴76借助于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而向前移动,同时滑动轴72沿着引导槽71移动。根据该结构,当可移动元件70开始移动时,滑动轴72沿着引导槽71的上端部分71A受到引导,可移动元件70的前部顶点(点B)向前并稍微向上移动。接着,滑动轴72沿着引导槽71的弓形部分71B稍微向下受到引导。结果,可移动元件70围绕转轴76转动并逐渐倾斜。
因此,在第五实施例中,自可移动元件70的容纳位置的初始移动方向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具有移动分量,可移动元件70向前并稍微向上移动,接着转动。即使第一框架元件14和第二框架元件18的内壁表面与可移动元件7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缩小,也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70的前上端部抵靠第一框架元件14和第二框架元件18,从而可移动元件70可旋转。因此,可以缩小第一和第二框架元件14和18与可移动元件70之间的间隙。
(第六实施例)图15至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结构的视图。图15至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从侧面看的结构。在第六实施例中,将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于车载影音设备的示例进行描述。
车载影音设备具有壳体110,DVD播放器111,CD播放器112和盒带播放器113容纳于壳体110中。此外,无线电接收电路、放大电路或类似电路容纳于壳体110中。第一框架元件114连接并固定在壳体110前表面的开口部分上。第一框架元件114设置有用于插入DVD的DVD插口115、用于插入CD的CD插口116,以及用于插入盒带的盒带插口117。第二框架元件118连接并固定到第一框架元件114的前端。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可以与设备主体的壳体110一体形成。
可移动元件120容纳于凹部119中,该凹部位于由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构成的框架元件内侧前部中。可移动元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可转动。可移动元件120的下部在车载影音设备的向前方向上移动。液晶显示器和操作开关设置在可移动元件120的前表面上。图15和17为了方便理解而仅示出可移动元件120的外形。
引导槽121形成在第一框架元件114的左、右内壁表面上。引导槽121是直的或近似直的,并且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壳体110的水平面。引导槽121的形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那些,即,引导槽121可以至少局部具有曲线部分或者可以倾斜于壳体110的水平面。滑动轴(第二轴)122设置在可移动元件120左、右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轴122插入引导槽121中并可以沿着引导槽121移动。
作为滑动元件一个示例的滑板123支承于壳体110内底表面上,以便可以在水平方向滑动。电机124设置在滑板123附近。滑板123和电机124通过用于传送电机124的转动力的齿轮机构125而彼此耦合,形成在滑板123上的齿条123A与齿轮机构125的齿轮彼此啮合。第六实施例中,用于驱动可移动元件120的驱动装置包括滑板123、电机124和齿轮机构125。转轴(第一轴)26设置在可移动元件120的左、右外表面的下部中。转轴126插入形成于滑板123前端123B上的孔中。滑板123的前端123B和可移动元件120的下部通过转轴126彼此耦合以便转动。
图15示出滑板123移动到最后的状态。该状态下,滑动轴122位于引导槽121的上部分121A的端部,可移动元件120处于几乎竖立状态并近似完全容纳于第二框架元件118的内部。该状态下,关于图15中X方向上的点A和点B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点A是转轴126所在的点,点B是可移动元件120前表面的上端顶部所处的点,该上端位于转轴126的另一侧,点A和点B处于同一位置或者点A位于自点B的前面(即,A≥B)。关于点A和点C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点A为转轴126所在的点,点C为滑动轴122所在的点C,点A位于点C的前面(即,A>C)。
当电机124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转动时,电机124的转动力传递到齿轮机构125,与齿轮机构125啮合的滑板123的齿条123A被驱动,从而滑板123向前滑动。图16示出了一种中间状态,其中滑板123向前滑动,使可移动元件120转动。可移动元件120中的转轴126和滑动轴122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们的距离不可变。如图16所示,当滑板123向前滑动时,转轴126相应地向前移动,使得滑动轴122受到引导槽121的引导而向下移动。于是,可移动元件120围绕转轴126转动,并逐渐倾斜。
图17示出了滑板123移动到最前的状态。该状态下,可移动元件120倾斜成近似水平状态。当形成图17所示的状态时,曾经被可移动元件120关闭的第一框架元件114的DVD插口115、CD插口116和盒带插口117露出并开启,使DVD127、CD128、盒带129等可以插入、弹出。
图18示出了可移动元件120的阶跃移动过程。如上所述,转轴126通过滑板123的驱动操作而向前移动,滑动轴122沿着引导槽121移动,使得可移动元件123围绕转轴126转动,同时下部向前移动。因此,可移动元件120实现开启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构成车载影音设备前面板的可移动元件120可以开启和关闭。
第六实施例中,在从图15所示状态到图17所示状态的过程中,可移动元件120的转轴126随着滑板123滑动而向前移动。同时,可移动元件120如图15所示围绕转轴126顺时针转动。因而,对于点A和点B,始终保持位置关系A≥B。由于该原因,前表面上端顶点(点B)在可移动元件120转动时并没有向前平移。即,在可移动元件120转动的过程中,顶点不是在图15的Y方向的正向上(向上方向)平移,而是在Y方向的负向上(向下方向)平移。
图1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载影音设备的前表面结构的主视图。此外,图20是图16状态中车载影音设备外观结构的透视图。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如果由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构成的凹部119的内壁表面与可移动元件120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130缩小,即使几乎没有形成间隙130,也可以防止可移动元件120前表面上端碰撞到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因而,当可移动元件120转动时,可移动元件1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不会抵靠第一和第二框架元件114和118的凹部119的内壁表面,从而不妨碍可移动元件120的转动。因而,第一框架元件114和第二框架元件118与可移动元件120之间的间隙130可以大大降低(例如,0.1mm,理论值基本为零)。
当电机在图17所示状态下反转时,滑板123向后移动,转轴126相应向后移动,使得滑动轴122受到引导槽121的引导,由此向上移动。于是,可移动元件120围绕转轴126转动,并逐渐直立,从而形成图15所示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六实施例,在可移动元件120几乎直立的状态下,点A和点B的位置关系设置成,点A和点B在车载影音设备主体向前或向后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或者点A位于自点B向前(A≥B),其中点A是转轴126所处的点,点B是可移动元件120前表面上端顶点所处的点。即使第一框架元件114以及第二框架元件118与可移动元件120之间的间隙缩小,可移动元件120也可以转动,并因此可移动元件120和框架元件114和118之间的间隙130可以大大缩小。因而,可以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防止异物如灰尘通过间隙130进入,提高车辆内部档次。
总之,根据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优点在于,可以缩小可移动元件和设备主体如框架元件之间的间隙,并可使电子设备用于车载影音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围绕第一轴转动,并且通过驱动装置从可移动元件的容纳位置的初始移动在第一轴的位置处和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位置处在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具有移动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可移动元件从容纳位置移动时,第一轴和可移动元件前端初始彼此平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元件下部的滑动元件,而且第一轴旋转地耦合到滑动元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而且框架元件具有用于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施力装置,用于向前施力于容纳位置处的可移动元件的第二轴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驱动装置是弹簧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引导槽具有用于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引导第二轴的上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移动可移动元件下部的滑动元件,第一轴可旋转地耦合到滑动元件上,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框架元件具有用于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以及可移动元件的前端、第二轴和第一轴自设备主体的前侧到后侧以该顺序定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可移动元件具有突起,框架元件在对应于内壁表面突起的位置上具有引导槽,并且该突起在可移动元件结束容纳时插入引导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在引导槽相对表面上的橡胶垫。
11.一种电子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驱动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以围绕第一轴转动的可移动元件;和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当可移动元件从容纳位置移动时,包括如下步骤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元件的第一轴和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以及围绕第一轴转动可移动元件。
12.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定位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以围绕第一轴转动的可移动元件;和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通过利用具有平行突起件的夹具,来抵靠在框架元件内表面上,包括如下步骤将夹具的突起件从框架元件前部插入框架元件中;将包括可移动元件的设备主体从框架元件后部插入突起件之间;相对于框架元件定位可移动元件;以及固定设备主体和框架元件。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可移动地支承于框架元件内部上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在可移动元件下部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在设备主体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转动,以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前部,并且当处于几乎直立状态下的可移动元件转动时,上端只在设备主体垂直方向的向下方向上平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可移动元件具有设置在两个侧面部分上侧的滑动轴,以及设置在两个侧面部分的下侧上的转轴;框架元件具有可移动元件的滑动轴插入并引导滑动轴的引导槽;并且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到可移动元件的转轴上并且在设备主体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驱动转轴的滑动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可移动元件设定于几乎直立状态的条件下,可移动元件的转轴在设备主体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定位于上端顶部同一位置或者定位于自该顶部向前的位置处。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到设备主体前部上的框架元件;容纳在框架元件内部的可移动元件;以及用于移动可移动元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可移动元件围绕第一轴转动,可移动元件借助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从可移动元件被容纳的位置沿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向前方向在第一轴的位置处移动,并且在与第一轴相对的前端位置处的沿正交于向前方向的方向的分量设定在第一轴侧的方向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设备主体的下部的滑动元件,以及第一轴转动地连接到滑动元件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以及框架元件具有用于滑动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设备主体下部的滑动元件,第一轴可转动地连接到滑动元件上,可移动元件在两个侧面部分具有第二轴,框架元件具有滑动地引导第二轴的引导槽,并且第一轴、可移动元件的前端和第二轴从设备主体的前侧到后侧以这个顺序定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当滑板因电机的转动力而向前滑动时,可移动元件的下部被驱动,设定成垂直状态的可移动元件向前移动同时保持垂直状态,接着可移动元件转动并倾斜。因而,当可移动元件将要转动时,可移动元件的上和下壁表面不会抵靠在框架元件前凹部的内壁表面上,使得可移动元件的转动不受妨碍。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电子设备,它具有用在车载影音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并转动可移动元件使之容纳在框架元件中,框架元件的凹部和可移动元件之间的间隙缩小。
文档编号H05K7/16GK1484483SQ0315256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6日
发明者佐藤畅宏, 胁谷昌利, 利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