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液压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240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液压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液压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气动液压式千斤顶是利用压缩气体将千斤顶的油压入液压缸,推动千斤顶举起物体。目前一般气动液压式千斤顶的结构主要包括一普通千斤顶,与千斤顶油路相连的柱塞泵,柱塞泵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在气缸中,压缩气体自活塞的上部输入,使活塞及活塞杆下移;在活塞的下部设复位弹簧,当停止向气缸输气时,在复位弹簧的张力作用下,使活塞及活塞杆上移。活塞杆的上下移动使柱塞泵不断地将油压入千斤顶的大柱塞的下部,将大柱塞顶起,举起物体。为了能连续工作,需要对输入气缸的压缩气体进行控制输入与停止输入要切换及时。但目前的气动液压式千斤顶,对输入气缸的压缩气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均很复杂,如申请号为200410008307、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气动液压式千斤顶,其压缩气体的控制结构就有切换活塞、滚珠弹簧、限位滚珠、活动阀等多部件组成,结构琐碎、复杂,工作时各部分协调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对输入气缸的压缩气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简单的气动液压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要包括有千斤顶、与千斤顶油路相连的柱塞泵,柱塞泵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气缸内设复位弹簧,气缸的上端、下端沿竖向各设一单向阀即上单向阀、下单向阀,上单向阀、下单向阀的触杆的外端位于气缸内;向气缸输入气体的主气道通过换向阀且由换向阀的阀杆控制主气道的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上端的上气腔输入气体的副气道由上单向阀控制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下端的下气腔输入气体的副气道由下单向阀控制通、止。
使用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式千斤顶,起始时,气缸中的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顶压上单向阀的阀杆,上单向阀开通,气体自副气道通过上单向阀进入换向阀的上气腔,使换向阀的阀杆下移,主气道处于导通状态,压缩气体通过换向阀进入气缸上腔,克服复位弹簧的张力使活塞及活塞杆下移,活塞杆的下移使柱塞泵将油压入千斤顶的大柱塞的下部,将大柱塞顶起。同时,活塞的下移,使活塞不再顶压上控制阀的阀杆,上单向阀关闭,副气道不再向换向阀的上气腔输入气体。活塞下移到气缸底部时,活塞自上而下触压下单向阀的阀杆,下单向阀开通,气体自副气道通过下单向阀进入换向阀的下气腔,使换向阀的阀杆上移,使主气道截止,主气道停止向气缸输入压缩气体。此时,气缸中的复位弹簧复位,推动活塞及活塞杆上行,同时,气缸上腔的气体经主气道反向运行,经换向阀阀杆上的下部环形槽,由排气口排出,活塞杆的上行带动柱塞泵吸油,为下次注油作准备;当活塞上移到气缸上部时,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顶压上单向阀的阀杆,上单向阀开通,气体自副气道通过上单向阀进入换向阀的上气腔,使换向阀的阀杆下移,主气道又处于导通状态,压缩气体通过换向阀进入气缸,开始又一工作循环。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式千斤顶,对输入气缸的压缩气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由单向阀和换向阀组成,控制结构简单,单向阀和换向阀均为总成型普通件,工作时各部分协调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单向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式千斤顶主要结构包括一普通千斤顶1,与千斤顶油路相连的柱塞泵2,柱塞泵2与气缸3的活塞杆32的下端相连。在气缸3中,压缩气体自活塞31的上部输入,使活塞31及活塞杆32下移,同时,为减少阻力,气缸3中活塞31下部的气体自气缸下端的排气口排出;在活塞31的下部设复位弹簧33,当停止向气缸3输气时,在复位弹簧33的张力作用下,使活塞31及活塞杆32上移。向气缸3输入气体的主气道6通过换向阀8且由换向阀的阀杆83控制主气道的通、止阀杆83下移,主气道6的两个连接口A、B通过换向阀阀杆上的上部环形槽85导通;阀杆83上移,上部环形槽85与两个连接口A、B错位,主气道5停止输入。如图2所示,换向阀4为普通结构的换向阀,包括阀体、阀杆83,阀杆83上带有上、下两个环形槽85,上环形槽用于连接向气缸3进气,下环形槽用于连接气缸3的排气,阀杆83上端连有一小活塞84,此小活塞84上部为换向阀的上气腔81;阀杆83下端也连有一小活塞,此小活塞下部为换向阀的下气腔82。向上气腔81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上单向阀4控制通、止,向下气腔82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下单向阀5控制通、止。如图1所示,上单向阀4沿竖向设在气缸3的上端,下单向阀5沿竖向设在气缸3的下端,上单向阀4、下单向阀5的阀杆的外端均位于气缸3内,以使活塞31上下移动时活塞31能触及上单向阀4、下单向阀5的阀杆。上单向阀、下单向阀的阀杆41、51与活塞31呈垂直为最宜。上单向阀、下单向阀的结构相同,为一般结构的触压式单向阀,以上单向阀4为例,如图3所示,结构包括阀体、阀杆41,阀杆41另一端对应设钢球42及弹簧43,由单向阀的阀杆41控制副气道的通、止,触压阀杆41,阀杆41就顶开钢球42,单向阀中的副气道两个连接口C、D导通;停止触压阀杆41,在弹簧43张力作用下钢球42回位,钢球42使副气道两个连接口C、D截止。
起始时,气缸3中的活塞31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力下顶压上单向阀4的阀杆41,如图3所示,克服弹簧43的张力将钢球42顶开,上单向阀4两个副气道连接口C、D开通,气体自副气道7通过上单向阀4进入换向阀8的上气腔81,使换向阀8的阀杆83下移,主气道处6于导通状态,气源10的压缩气体通过四通,沿主气道6到达换向阀8的连接口A并由A口进入换向阀4的腔内,从连接口B输出,再经主气道6进入气缸3的上腔,克服复位弹簧33的张力,推动活塞31及活塞杆32下行,(气缸下腔内的气体从排气口f排出),活塞杆32的下移使柱塞泵2将油压入千斤顶1的大柱塞的下部,将大柱塞顶起。同时,活塞31的下移,使活塞1不再顶压上单向阀4的阀杆41,如图3所示,弹簧43将钢球42复位,上单向阀两个连接口C、D关闭,副气道7不再向换向阀8的上气腔81输入气体。活塞31下移到气缸3底部时,活塞31自上而下触压下单向阀5的阀杆51,下单向阀5开通,气体自副气道7通过下单向阀5进入换向阀8的下气腔82,使换向阀8的阀杆83上移,使主气道6截止,主气道6停止向气缸3输入压缩气体。此时,复位弹簧33复位,推动活塞31及活塞杆32上行,同时,气缸3上腔的气体经主气道6反向运行,经换向阀阀杆83上的下环形槽,由排气口f1排出,活塞杆32的上行带动柱塞泵2吸油,为下次注油作准备;当活塞31上移到气缸3上部时,活塞31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力下顶压上单向阀4的阀杆41,上单向阀4开通,气体自副气道7通过上单向阀4进入换向阀8的上气腔,使换向阀8的阀杆83下移,主气道6处于导通状态,压缩气体通过换向阀8进入气缸3,开始又一工作循环。如此往复,千斤顶1的大柱塞迅速升起,顶起重物。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液压式千斤顶,主要包括有千斤顶、与千斤顶油路相连的柱塞泵,柱塞泵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气缸内设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的上端、下端沿竖向各设一单向阀即上单向阀(4)、下单向阀(5),所述上单向阀、下单向阀的触杆(41)、(51)的外端位于气缸(3)内;向气缸(3)输入气体的主气道(6)通过换向阀(8)且由换向阀(8)的阀杆(83)控制主气道(6)的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83)上端的上气腔(81)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所述上单向阀(4)控制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83)下端的下气腔(82)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所述下单向阀(5)控制通、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液压式千斤顶,主要包括有千斤顶(1)、柱塞泵(2)、活塞杆(32),气缸(3)内设复位弹簧,气缸(3)内上端设上单向阀(4),其下端设下单向阀(5),上单向阀、下单向阀的触杆(41)、(51)的外端位于气缸(3)内;向气缸(3)输入气体的主气道(6)通过换向阀(8)且由换向阀(8)的阀杆(83)控制主气道(6)的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83)上端的上气腔(81)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所述上单向阀(4)控制通、止,向位于换向阀阀杆(83)下端的下气腔(82)输入气体的副气道(7)由所述下单向阀(5)控制通、止。本实用新型对输入气缸的压缩气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简单的气动液压式千斤顶。
文档编号B66F3/24GK2839231SQ20052011767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6日
发明者乔建生, 朱海生, 曹桂莲 申请人:乔建生, 朱海生, 曹桂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