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42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木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增加液压机工作台强度,节约材料且降低制造成本的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通用的液压机中,其工作台分为有液压垫和无液压垫两种结构,无液压垫的液压机工作台的受力主要是靠工作台下的筋板来支撑工作台面板,使之和整个下梁整体受力,变形;在带有液压垫的液压机中,由于工作台面板有液压垫上下运动,而且一般液压垫占用空间很大,因此无法再安装支撑筋板进行支撑,液压机的主要压力全部压在工作台面板上,此时,面板将承受全吨位压力的状态,而且在其中部还要发生较大的变形,这样面板的厚度设计需要满足其截面能承受全吨位的剪切应力和弯曲应力,为了保证面板的强度和防止变形而采用的均是加厚的面板结构,尤其在大吨位、大台面的液压机中,其面板重量占了整机总重量相当大的比重,故造成了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也浪费了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增加液压机工作台强度,节约材料且降低制造成本的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液压机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至少设置有四组支撑柱,各组支撑柱又分为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其中上支撑柱与液压机移动工作台连接固定,下支撑柱连接固定在下梁与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与下梁顶出缸连接的液压垫上开有大于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直径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间隙的δ值为0.3-0.6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液压机下梁顶出缸的接触面上安装有支撑柱,当液压机移动工作台上面板在受压状态下变形,且变形量达到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间的间隙值时,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开始受挤压应力,分担部分载荷,这样支撑柱不但将部分载荷传到下梁上,分担了移动工作台的受力,而且还可控制了移动工作台上面板的变形量,在同样的精度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大大降低了液压机移动工作台上面板的厚度,不仅节省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能保证机器的强度和加工精度,因此该结构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与支撑柱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1移动工作台、2上支撑柱、3液压垫、4下梁顶出缸接触面、5下梁、6下支撑柱、7液压垫导向孔、8下梁顶出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在液压机下梁顶出缸接触面4上至少设置有四组支撑柱,各组支撑柱又分为上支撑柱2和下支撑柱6,其中上支撑柱2与液压机移动工作台1连接固定,下支撑柱6连接固定在下梁与下梁顶出缸接触面4上,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间隙的δ值依据支撑柱的位置、支撑柱的直径以及移动工作台的相关参数设定,本实施例中的δ值设定为0.3-0.6mm。为避免液压垫上下运动时与支撑柱发生干涉,与下梁顶出缸8连接的液压垫3上开有略大于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直径的液压垫导向孔7,下梁5固定在地基上。为适应各种不同吨位和不同台面的液压机,所述支撑柱布置的位置也可不相同,因此对应支撑柱的间隙δ值也不同,可在保证加工和移动工作台运动不受干涉的前提下,间隙越大,所分担的压力就越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液压机移动工作台上面板在受压状态下发生变形,且变形量达到δ值时,各组支撑柱开始受挤压应力,并分担液压机的部分载荷,这样支撑柱不但将部分载荷传递到液压机下梁上,分担了受力,而且还控制了移动工作台上面板的变形量。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液压机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至少设置有四组支撑柱,各组支撑柱又分为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其中上支撑柱与液压机移动工作台连接固定,下支撑柱连接固定在下梁与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与下梁顶出缸连接的液压垫上开有大于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直径的导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间隙的δ值为0.3-0.6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机工作台四柱支撑结构,在液压机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至少设置有四组支撑柱,各组支撑柱分为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与液压机移动工作台连接固定,下支撑柱连接固定在下梁与下梁顶出缸接触面上,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与下梁顶出缸连接的液压垫上开有大于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直径的导向孔。其优点在于可大大降低了液压机移动工作台上面板的厚度,不仅节省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能保证机器的强度和加工精度,因此该结构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档编号B30B15/00GK2878044SQ200520122979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潘高峰 申请人: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