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梯用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电梯提供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的电梯用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为了向设于轿厢的设备提供电力,提出有将 电池安装在轿厢上的方法。在井道内设有用于向电池提供电力的供电体。 向供电体提供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当轿厢停止在最底层的楼层上时, 通过供电体向电池提供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302120号公报但在这种现有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仅在轿厢停止在最底层时,才从 供电体向电池提供电力,因而如果想在短时间内结束对电池的充电而不 想使轿厢长时间停止,就需要向电池提供非常大的电力。因此在现有的 电梯装置中由于直接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充电到电池中,所以来自外 部电源的电力量变动变大。由此,电梯的最大需要电力变大,与电力公 司之间的合同电力的成本和电力设备的成本会变高。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减 小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量的变动的电梯用供电系统。本发明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具有第1蓄电装置,其用于蓄积来自商 用电源的电力;充电装置,其向第l蓄电装置充电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 并且控制向第1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的电流;第2蓄电装置,其用于蓄 积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以及电力供给装置,其向第2蓄电装置补给 来自第l蓄电装置的电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并 且,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图中,在具有多个楼层 的建筑物中设有井道1。在井道1内设有可在上下方向进行升降的轿厢3。 轿厢3可以停靠在设于各楼层的层站2处。而且,在井道1内设置有用 于引导轿厢3的升降的一对导轨(未图示)。在建筑物中设有接受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的充电装置5。在充电 装置5上电连接有分别设置在各楼层上的多个第1蓄电装置6。各第1蓄 电装置6的容量都相同。而且在本专利中,容量指蓄电电力容量。各第l 蓄电装置6通过充电装置5而被充电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作为第1 蓄电装置6例如可以使用电池或者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等。而且充电装置5控制对第1蓄电装置6进行充电时的电 流。在该例子中,充电装置5将充电电流控制成为,对第1蓄电装置6 充电的电力在电梯平均消耗电力左右。在各层站2上设置有包含层站操作盘7的层站设备。在各层站操作 盘7上设有为了进行轿厢呼梯登记而操作的操作按钮8。并且在井道1内 设置有井道内设备,该井道内设备包括用于检测轿厢3的位置的位置传 感器(未图示)。在井道l内的顶部上设有与层站设备和井道内设备电连 接的无线通信装置9。在轿厢3内设置有轿厢操作盘10。在轿厢操作盘10上设有为了进行轿厢呼梯登记而进行操作的多个目的地楼层按钮11和用于开关电梯出入口 (未图示)而进行操作的开门按钮12和关门按钮13。在轿厢3的下部设有按压在各导轨上的一对滚轮14和用于使各滚轮 14旋转的一对电动机15。各滚轮14借助各电动机15的驱动力而在各导 轨上滚动。由此轿厢3在井道1内沿着各导轨进行升降。即轿厢3为自 行式。在轿厢3的上部设有空调16、照明装置17、用于开关电梯出入口的 开关门装置18、以及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19。分别来自层站设 备、井道内设备和轿厢操作盘10的信息传送给运转控制装置19。运转控 制装置19根据分别来自层站设备、井道内设备和轿厢操作盘10的信息 来控制电梯运转。来自层站设备和井道内设备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9 的无线通信而传送给运转控制装置19。运转控制装置19通过电动机驱动装置20 (图2)来控制各电动机 15的动作,从而控制轿厢3的移动。而且运转控制装置19控制作为轿厢 设备21 (图2)的空调16、照明装置17和开关门装置18各自的动作。在轿厢3上安装有用于蓄积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的第2蓄电装置 22。在该例子中,在第2蓄电装置22中蓄积有向安装在轿厢3上的设备、 即轿厢操作盘IO、电动机15、空调16、照明装置17、开关门装置18和 运转控制装置19提供的电力。例如可以使用电池或双电层电容器等作为 第2蓄电装置22。并且在轿厢3和井道1内设有将来自第1蓄电装置6 的电力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的电力供给装置23。电力供给装置23具有用于将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引入到轿 厢3的电连接装置24;以及对通过电连接装置24向第2蓄电装置22补 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时的电流进行控制的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 。电连接装置24具有设置在轿厢3上的轿厢侧连接部26;以及彼
此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井道1内的高度方向上、当轿厢3停止在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与轿厢侧连接部26接触的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即,电力供 给装置23仅在轿厢3停止在井道1内的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才可以将 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在该例子中,停靠 在各层站2上时的轿厢3的位置设为规定的供电装置。并且,在轿厢3上安装有根据来自运转控制装置19的信息来计算 由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所控制的电流值的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和可以 在蓄积于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方式和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方式之 间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29。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从运转控制装置19取得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 22中的蓄电电力量、到达由轿厢呼梯登记所选择的目的地楼层为止的轿 厢3的移动距离、和轿厢3停止在各层站2上时的停止时间,并根据所 取得的蓄电电力量、移动距离和停止时间来求出用于向第2蓄电装置22 进行补给的电流值。此处说明第2蓄电装置22为双电层电容器时的充电效率。双电层电 容器可以被考虑为与将电容成分和电阻成分以电方式串联在一起的电路 大致同等,因而当在电容成分中蓄积电力和放出电力时,在电阻成分中 电力的一部分作为热而消耗。由于充电电流可以用时间t的函数i。 (t)表示,因而作为热而消耗的电力量EL。M可以用下式(1)给出。五腿+,、 …(1) 此处,R是电阻,T是充电时间。并且,对双电层电容器充电的总电荷量Q可以用下式(2)给出。 此处,设将总电荷量Q充电到双电层电容器时的充电电流恒定,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IA时的充电电流为、TA,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B时的 充电电流为i。一TB。而且在充电时间TA和充电时间TB之间存在通过下式(3)给出的关系。^=1^ …(3) 其中,k>l。 于是,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a时的总电荷量q可以通过下式(4)给出。2=f ", = /C …(4) 而且,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b时的总电荷量q可以通过下式(5) 给出。2 = f " , = " ' L U' ^ …(5) 因此,通过式(4)和式(5),可以用下式(6)给出充电电流ie—T 和充电电流i。 TB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式(1)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a时产生的损耗E^。^a可以 通过下式(7)给出。五l孤j = f『L (,)2 & = A 2. ^ …(7)因而,根据式(1)、式(3)和式(6),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b吋产生的损耗Eu^—b可以通过下式(8)给出。五咖^ = f 1 !'cW2^ = [/c—7s2 rs = i .,.r, ...(8)因此,通过式(7)和式(8),可以用下式(9)给出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A时产生的损耗EL。^A与进行充电了充电时间TB时产生的损耗 EL。s、b之间的关系。f — "£。.".一力 …。、从该结果可知,将把相同电荷量、即相同电力量充电给双电层电容 器时,充电时间越长则在电阻分量中产生的损耗越少。即,为了高效地 进行充电,需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所允许的时间且以必要最小限度的电力 量来进行充电。而且,优选以恒定的电流值进行充电。与这种双电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上的损耗同样的损耗也产生在布线、接点电阻和电池上。因此在该例子中,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求出 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的补给电力量,以使在第2蓄电装置22中最低 限度地蓄积轿厢3到达目的地楼层所消耗的电力量,并通过在轿厢3的 停止时间内对所求出的补给电力量进行平均化,从而求出向第2蓄电装
置22进行补给时的电流值。并且,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控制向第2蓄 电装置22进行补给时的电流,以使电流值在轿厢3的停止时间内为恒定。电力转换装置29将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方式(例如直 流电力方式)转换为可以分别应用于设于轿厢3上的各设备的电力方式 (例如交流电力方式),将转换后的电力提供给各设备。并且在轿厢3下 降的情况下等、各电动机15借助来自各滚轮14的负荷而旋转来作为发 电机发挥作用的情况、即进行再生运转的情况下,电力转换装置29将来 自各电动机15的电力方式转换为可以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 方式,将转换后的电力提供给第2蓄电装置22。对于通过电力方式为直 流的电力来工作的设备,来自第2蓄电装置22的电力也可以不经由电力 转换装置29,而直接对其提供电力。下面说明动作。通过充电装置5向各第1蓄电装置6充电来自商用 电源4的电力。当轿厢3停靠在各层站2上时,轿厢侧连接部26与井道 侧连接部27彼此电连接,可以从第1蓄电装置6向轿厢3导入电力。之后,通过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的控制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 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此时,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根据由补给电流 运算装置28计算出的电流值,控制向第2蓄电装置22进行补给的电流。 在该例子中,通过补给电流控制装置将向第2蓄电装置22进行补给的电 流控制为,在轿厢3的停止时间内持续补给且电流值恒定。如果对第2蓄电装置22结束了电力补给,并在各层站操作盘7和轿 厢操作盘10的至少一方中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则通过运转控制装置19 的控制,经由电力转换装置29和电动机驱动装置20将蓄积在第2蓄电 装置22的电力提供给各电动机15。由此各电动机15工作,各滚轮14旋 转。从而轿厢3向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的目的地楼层移动。当轿厢3停靠在目的地楼层上时,轿厢侧连接部26与井道侧连接部 27电连接,可以再次将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导入到轿厢3。艮P, 可以再次对第2蓄电装置22进行电力补给。这样就可以防止蓄积在第2 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量不足。当消耗了蓄积在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时,通过充电装置5的控制,平缓地对第1蓄电装置6充电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在这种电梯用供电系统中,通过充电装置5在第1蓄电装置6中蓄 积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通过电力供给装置23将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 电力补给到用于积蓄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的第2蓄电装置22中,所以 能将蓄积在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中,可以防 止提供给电梯设备的电力量的不足。而且,由于通过充电装置5将来自 商用电源4的电力平缓地充电到第1蓄电装置6,因而能防止来自商用电 源4的电力量极端变大,能减小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量的变动。例如在升降行程为150m、轿厢3的速度为150m/min、轿厢3的停 止时间(开关门时间)为5秒的电梯中,由于轿厢3从最底层到最顶层 的移动时间为大约60秒,因而为了将必需的电力在轿厢3停止时间的5 秒之内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就需要平均消耗电力的大约12倍的电力。 通过从第1蓄电装置6补给该平均消耗电力的大约12倍的电力,从而能 防止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量极端变大,能减小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 量的变动。并且,由于电力供给装置23具有对从第1蓄电装置6到第2蓄电装 置22的电流进行控制的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所以能高效地向第2蓄电 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并且,由于第2蓄电装置22安装在轿厢3上,所以可以使轿厢3为 自行式,可简化电梯结构。并且,由于可以通过电力转换装置29将电力方式在使电梯设备工作 的电力方式和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方式之间进行转换,所以 能将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用于电梯设备的工作。而且,当轿 厢3为自行式的情况下,能将电梯进行再生运转时在电动机15中产生的 电力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可以减少从第1蓄电装置6补给到第2 蓄电装置22的电力量。由此,能分别实现第2蓄电装置22和电力供给 装置23的小型化。并且,由于电连接装置24具有设置在轿厢3上的轿厢侧连接部 26;以及设置在井道1 .上、当轿厢3停靠在各层站2上时与轿厢侧连接 部26电连接的井道侧连接部27,所以在轿厢3停靠在各层站2上时,能 以简单的结构、更可靠地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 电力。并且,由于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根据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 蓄电电力量、轿厢3到达目的地楼层的移动距离和轿厢3停止在各层站2 上时的停止时间,来求出用于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的电流值,因而可 以在轿厢3的停止时间内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最低限度的必需补给电 力量,能进一步高效地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 力。并且,由于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将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的电流控制 为其电流值恒定,所以能在停止时间内均衡地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必 需补给电力量,能进一步高效地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 置6的电力。并且,在轿厢3上安装有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19,分别来 自层站设备和井道内设备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被发送到运转控制装置 19,因而可以不设置对运转控制装置19的控制缆线。由此,可以防止由 于控制缆线的重量而对轿厢3施加破坏其平衡的过度的负荷。另外,也 无需对井道1内的设备进行用于避免其与控制缆线的干扰的布局,能实 现空间节省。第2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图 中,设于各楼层的井道侧连接部27与共同的第1蓄电装置6电连接。在 该例子中,设置在2个楼层上的井道侧连接部27与1个蓄电装置6电连 接。第1蓄电装置6并非设置在所有楼层上,而仅设置在一部分楼层上。 其他结构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在这种电梯用供电系统中,由于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与共同的第1 蓄电装置6电连接,因而可以削减第1蓄电装置6的数量,能实现成本 降低。第3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图中,在各楼层上分别设有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互不相同的第l蓄电装 置6与设置在同一楼层上的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电连接。当轿厢3停止 在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在该例子中为轿厢3停靠在各层站2上时),轿 厢侧连接部26与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接触。即,当轿厢3停止在规定 的供电位置上时,可以从与互不相同的第1蓄电装置6电连接的多个井 道侧连接部27,向轿厢侧连接部26提供电力。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 相同。在这种电梯用供电系统中,当轿厢3停止在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 与互不相同的第1蓄电装置6电连接的多个井道侧连接部27和轿厢侧连 接部26接触,可以将来自多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补给到第2蓄电装 置22,所以即使当蓄积在一部分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变少的情况下, 也能补给来自其他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能稳定地进行对第2蓄电装 置22的电力补给。例如,在轿厢3停靠在特定的层站2上并从第1蓄电装置6对第2 蓄电装置22进行了电力补给之后,轿厢3移动到另一层站2,之后轿厢 3马上再次停靠在特定的层站2的情况下等,有时会在一部分第1蓄电装 置6中产生没有完成用于填补因对第2蓄电装置22的补给而失去的电力 的充电的情况,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也能将来自完成了充电的其 他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所以能更为稳定地进 行电力补给,并且能减小各第1蓄电装置6的容量,可以实现成本降低。第4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而 且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图中,在建筑物中设置有 根据基于各层站操作盘7和轿厢操作盘10中至少任一方的操作的轿厢呼 梯登记的信息来求出蓄积在多个第1蓄电装置6的各自中的电力量的分 布的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以及根据来自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的信息, 进行各第1蓄电装置6之间的供电/受电的电力分配装置32。从运转控制装置19向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输入轿厢呼梯登记信息。
而且,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根据轿厢呼梯登记信息求出轿厢3的目的地楼层,以使得设置在最靠近轿厢3的目的地楼层处的第1蓄电装置6 (下面称为"目的地楼层蓄电装置")中所蓄积的电力量的分布大于其他第1蓄电装置6中所蓄积的电力量的分布的方式来求得蓄积在各第1蓄电装 置6中的电力量的分布。电力分配装置32按照在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中求出的电力量的分 布来进行各第l蓄电装置6之间的供电/受电。即,电力分配装置32进行 从其他第1蓄电装置6对目的地楼层蓄电装置的电力补给,以使得蓄积 在目的地楼层蓄电装置中的电力量多于蓄积在其他第1蓄电装置6中的 电力量。而且电力分配装置32计算出轿厢3到达目的地楼层为止的移动 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轿厢3的移动时间来进行各第1蓄电装置6之间 的供电/受电。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这种电梯用供电系统中,由于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根据轿厢呼梯 登记信息求出蓄积在各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量的分布,并且电力分 配装置32根据由电力分布运算装置31求出的电力量的分布来进行各第1 蓄电装置6之间的供电/受电,所以能进一步减少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 提供,可以进一步减小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量的变动。而且,由于事 先求出蓄积在各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量的分布,所以能够利用轿厢3 到达目的地楼层为止的轿厢3的移动时间,平缓地进行各第1蓄电装置6 之间的供电/受电。由此可以减少上述那样的由于各第1蓄电装置6和布 线的各自的电阻成分而产生的损失。而且,在上述第1 4实施方式中,电连接装置24为通过轿厢侧连 接部26和井道侧连接部27彼此接触来进行电连接的接点方式,但也可 以是在轿厢侧连接部和井道侧连接部彼此离开的状态下,通过来自井道 侧连接部的电磁力来向轿厢侧连接部提供电力的非接触方式。并且在上述第1 4实施方式中,将停靠在各层站2时的轿厢3的位 置作为规定的供电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将各层站2之间的位 置作为规定的供电位置。另外在上述第1 4实施方式中,虽然各第1蓄电装置6的容量都相 同,但也可以使得与配置在井道1的中间部的井道侧连接部27电连接的 第1蓄电装置6的容量小于与配置在井道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井道侧连接部27电连接的第1蓄电装置6的容量。当停止在井道1的中间楼层的轿厢3移动时,所预想的最大移动距 离是轿厢3的整个升降行程的大致一半。与此相对,当停止在井道1的 最顶层或者最底层的轿厢3移动时,所预想的最大移动距离与轿厢3的 整个升降行程大致相同。即,关于用于对第2蓄电装置22进行补给所必 需的电力量,轿厢3停止在中间楼层上的情况下的必需电力量要少于轿 厢3停止在最顶层或者最底层的情况下的必需电力量。由此可以使对配 置在井道1的中间部的井道侧连接部27进行电力提供的第1蓄电装置6 的容量,小于对配置在井道l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井道侧连接部27进行 电力提供的第1蓄电装置6的容量,可以实现成本降低。第5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结构图。而 且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用供电系统的框图。图中在建筑物中设有1个 第1蓄电装置6。在井道1内设有作为中继部的井道侧连接箱41。并且 在井道1内设有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42。在运转控制装置42上 电连接有井道侧连接箱41、层站设备和井道内设备。在轿厢3上设有作为中继部的轿厢侧连接箱43。在轿厢侧连接箱43 上电连接有电动机驱动装置20、轿厢设备21和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在井道侧连接箱41和轿厢侧连接箱43之间连接有包含信号线和电 力线的控制缆线(移动缆线)44。来自第2蓄电装置6的电力经由井道 侧连接箱41、控制缆线44、轿厢侧连接箱43和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而 补给到第2蓄电装置22。并且,来自运转控制装置42的信息经由井道侧 连接箱41、控制缆线44和轿厢侧连接箱43被传输到电动机驱动装置20 和轿厢设备21。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根据第2蓄电装置22的蓄电电力量和轿厢3 到达目的地楼层的移动距离,来求出向第2蓄电装置22进行补给的补给 电力量,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对所求出的补给电力量进行平均化,来求出 对第2蓄电装置22补给电力时的电流值。补给电力量是如下这样求出的,即根据轿厢3的移动距离,求出轿厢3到达目的地楼层所消耗的消耗电 力量,比较所求出的消耗电力量与第2蓄电装置22中的蓄电电力量。即, 以补给结束后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最低限度的电力量多于消耗电 力量的方式来求出补给电力量。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根据来自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的信息,来控 制向第2蓄电装置22进行补给的电流,以使得与轿厢3有无停止无关地、 在所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电流值为恒定。在该例子中,设轿厢3的停止时 间与轿厢3到达目的地楼层的移动时间的合计为规定时间。而且,电力供给装置45具有井道侧连接箱41、轿厢侧连接箱43、 控制缆线44和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并且,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 同。下面说明动作。通过充电装置5对第1蓄电装置6充电来自商用电 源4的电力。如果通过各层站操作盘7和轿厢操作盘10的至少任一个的 操作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则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根据轿厢呼梯登记信 息计算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电力时的电流值。之后,通过补给电流控 制装置25的控制,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 此时,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对电力补给的控制是根据由补给电流运算装 置28计算出的电流值来进行的。并且,对第2蓄电装置22的电力补给 不仅在轿厢3停止时进行,而且在轿厢3移动时也进行。在该例子中, 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将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的电流控制为在规定时 间内持续补给而且电流值恒定。当轿厢3移动而停靠在目的地楼层之后,如果再次进行轿厢呼梯登 记,则再次进行上述动作。这样进行对第2蓄电装置22的电力补给,可 以防止蓄积在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量的不足。当消耗了蓄积在第1蓄电装置6中的电力时,通过充电装置5的控 制平缓地对其充电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在这种电梯用供电系统中,由于设置在井道l内的井道侧连接箱41 与设置在轿厢3上的轿厢侧连接箱43之间连接有控制缆线44,并且可以
通过控制缆线44向第2蓄电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 所以不仅在轿厢3停止时,而且即使在轿厢3移动时也能向第2蓄电装 置22补给来自第l蓄电装置6的电力。由此,可以延长用于均衡补给到 第2蓄电装置22中的电力量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小向第2蓄电装置22 补给电力时的电流值。因此,能减小控制缆线44的电力线的尺寸,还可 以减少控制缆线44的线芯数量。另外,由于可以减小流过动力线的电流 的变化,所以即使在同一控制缆线内配置了动力线和信号线的情况下, 也能降低动力线对信号线的电磁噪声的影响。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轿厢3上安装了补给电流控制装置 25和补给电流运算装置28,但也可以将补给电流控制装置25和补给电 流运算装置28中的至少任一个设置在井道1顶lj。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本发明应用于安装有电动机15并 且轿厢3为自行式的电梯中,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巻扬机的驱动 力来使由绳索悬挂的轿厢升降的绳索式的电梯。这样也可以向第2蓄电 装置22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6的电力,并且能够通过充电装置5向第 1蓄电装置6平缓地充电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所以能够通过第1蓄电 装置6和第2蓄电装置22来缓和提供给电梯设备的电力量的变动,能减 小来自商用电源4的电力量的变动。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用供电系统具有 第1蓄电装置,其用于蓄积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充电装置,其对上述第1蓄电装置充电来自上述商用电源的电力,并且控制对上述第1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的电流;第2蓄电装置,其用于蓄积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以及 电力供给装置,其对上述第2蓄电装置补给来自上述第1蓄电装置的电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力 供给装置具有补给电流控制装置,该补给电流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第1 蓄电装置到上述第2蓄电装置的电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2蓄电装置安装于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该电梯用供电系统还具有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可以将电 力方式在使上述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方式与蓄积在上述第2蓄电装置中 的电力方式之间进行转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上述补给电流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第1蓄电装置到上述第2蓄电装 置的电流,以使电流值在规定时间内为恒定。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上述电力供给装置具有电连接装置,该电连接装置仅在轿厢停止于 井道内的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才可以从上述第1蓄电装置向上述第2蓄 电装置补给电力,上述电连接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轿厢上的轿厢侧连接部;以及井 道侧连接部,其设置在上述井道中,当上述轿厢停止在上述规定的供电 位置上时,可以对上述轿厢侧连接部提供电力。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用 供电系统还具有补给电流运算装置,该补给电流运算装置根据蓄积在上 述第2蓄电装置中的蓄电电力量、上述轿厢停止在上述规定的供电位置 时的停止时间和上述轿厢到目的地楼层为止的移动距离,来求出用于向 上述第2蓄电装置进行补给的电流值,上述补给电流控制装置根据来自上述补给电流运算装置的信息,控制从上述第1蓄电装置对上述第2蓄电装置进行补给时的电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补给 电流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电流,以使在上述停止时间内进行补给的电流值 为恒定。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井道中,多个上述井道侧连接部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上述 井道的高度方向上,各上述井道侧连接部与共同的上述第1蓄电装置电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当上述轿厢停止在上述规定的供电位置上时,可以从多个上述井道 侧连接部向上述轿厢侧连接部提供电力,其中多个上述井道侧连接部与 互不相同的上述第1蓄电装置电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的供电位置为上述轿厢停靠在多个层站上的停靠位置,该电梯用供电系统具有电力分布运算装置,其根据基于操作盘的操作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 来求出蓄积在多个上述第1蓄电装置的各自中的电力量的分布,其中该 操作盘设置在上述轿厢内和上述层站中的至少任一方上;以及电力分配装置,其根据来自上述电力分布运算装置的信息,来进行各上述第1蓄 电装置之间的供电/受电。
12. 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井道中,多个上述井道侧连接部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上述井道的高度方向上,与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中间部的上述井道侧连接部电连接的上述第1 蓄电装置的容量小于与配置在上述井道的端部的上述井道侧连接部电连 接的上述第1蓄电装置的容量。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用供电系统,其特征 在于,在上述轿厢上安装有控制上述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 通过无线通信将来自设置于上述井道和层站上的设备的信息发送给 上述运转控制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供电系统。该电梯用供电系统具有第1蓄电装置,其用于蓄积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充电装置,其向第1蓄电装置充电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并且控制向第1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的电流;第2蓄电装置,其用于蓄积使电梯设备工作的电力;以及电力供给装置,其向第2蓄电装置补给来自第1蓄电装置的电力。
文档编号B66B1/34GK101146729SQ200580049319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
发明者石川纯一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