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类电梯,尤其是一种无机房电梯。
技术背景无机房电梯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至今,现在已经相对成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齿轮主机或其它微型主机的广泛使用,使得驱动装置置于井道内彻底取消机房,并有效减小井道尺寸成为可能。
芬兰科恩股份公司在1994年申请了一项名称为“牵引绳轮式电梯”的无机房电梯的专利(专利号94106597.9),它采用独有的扁平驱动装置。其缺点是轿厢、对重、驱动主机的重量都作用在一条导轨上,该导轨的受力情况比较差,容易导致危险;轿厢的悬挂点、轿厢的重心总是存在偏离,轿厢为单边悬臂结构在悬挂重物时受到不平衡的转矩作用。上述两点使得其在载重上受到限制,无法应对大载重或轿厢内含较大装饰重量的产品,相对而言轿厢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OTIS发明了一种钢带牵引的无机房电梯,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钢带曳引的方式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钢带曳引作为一种新的提升索,其安全性、国家标准的符合性的验证等还需要一定时间检验。而钢丝绳技术是电梯行业技术最通用、最成熟的,而且钢带曳牵引与圆钢丝绳牵引在驱动装置等关键技术上有非常大的区别。
专利CN03267908.4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它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具有两个曳引轮的主机。但由于电机发展水平的限制,电机的可实施性比较差,轿厢、对重的结构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
对于一种无机房电梯,如何在传统圆钢丝绳曳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得轿厢的重心、导向平面(轿厢导轨平面)、提拉平面三者重合一直是电梯行业探索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成熟的传统钢丝绳技术,可以承受更大载重且轿厢运行更加平稳,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物井道的高度和横截面积的无机房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牵引钢丝绳、沿轿厢侧导轨移动的轿厢、沿对重导轨移动的对重,以及设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带曳引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在对重移动路径上,在靠近两侧轿厢侧导轨的轿厢上对称设置轿厢滑轮,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曳引轮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上,连接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所述钢丝绳被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分成两部分。
驱动装置安装在对重两条导轨和靠近对重侧的轿厢导轨上,受力比较均匀,这样既保证了更大的承载能力,又使轿厢受力均匀,运行更加平稳;曳引轮和轿厢滑轮基本位于轿厢导向平面上,牵引钢丝绳分布于导向平面两侧悬挂轿厢,这样轿厢的重心、导向平面、牵引心三者重合,使得轿厢运行更平稳。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的轿厢滑轮为一组或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轿厢侧导轨组成平面的两侧,所述钢丝绳为两组,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平面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曳引轮和轿厢滑轮。这样牵引钢丝绳和悬挂滑轮均为对称设置的两组,增加了悬挂面积,使其牵引会更平衡。
所述的轿厢滑轮设在轿厢的顶部或底部。设在顶部,方便维修作业,放在底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井道。
所述的曳引轮上设有带切口的钢丝绳曳引绳槽。可以对钢丝绳起到导向作用,防止运行时交错变位,影响平衡。
所述的对重上设有一组或两组对重反绳轮。便于牵引钢丝绳在曳引轮上分绕,防止错位。
所述对重反绳轮的旋转平面与轿厢侧壁垂直或成锐角。这样可以减少钢丝扭曲产生的错位和振动,延长使用耐久性。
所述驱动装置为同步无齿轮驱动曳引机。减少驱动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充分利用现有井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建筑物井道的高度和横截面积的,使轿厢的导向平面、提拉平面、重心重合,驱动装置的支撑稳固,受力均匀,既可以保证更大的承载能力,又使轿厢运行更加平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容易地实现2∶1、3∶1或4∶1的吊挂比。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井道布置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井道布置示意图;1、驱动装置,11、曳引轮,2、对重,21、对重反绳轮,22、对重反绳轮,23、对重导轨,24、对重导轨,3、轿厢,31、轿厢滑轮,32、轿厢滑轮,33、轿厢滑轮,34、轿厢滑轮,35、轿厢侧导轨,36、轿厢侧导轨,37、梯门,4、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曳引类电梯的所有部件,包括牵引钢丝绳、沿轿厢侧导轨35、36移动的轿厢3、沿对重导轨23、24移动的对重2,以及设在电梯井道4顶部的带曳引轮11的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设在对重2移动路径上,在轿厢3顶部上靠近两侧轿厢侧导轨处分别设置有轿厢滑轮31、32,曳引轮11和轿厢滑轮31、32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曳引轮1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轿厢侧导轨35、36所组成的平面上,连接曳引轮11和轿厢滑轮31、32的钢丝绳分别从轿厢侧导轨35、36所组成的平面两侧绕过。其中驱动装置1采用同步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它置于轿厢侧壁与井道侧壁之间。
曳引轮11上设有带切口的钢丝绳曳引绳槽,钢丝绳通过该曳引绳槽,分成两部分,绕过轿厢3顶部的轿厢滑轮31、32悬挂轿厢,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对重2顶部的对重反绳轮21、22悬挂对重2。驱动装置1的曳引轮11的旋转平面垂直轿厢3侧壁的平面,为达到减小井道尺寸的目的,曳引轮的直径最好小于320mm,牵引绳索的直径最好采用直径为φ8mm及以下的牵引绳索。轿厢导轨35、36为轿厢3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对重导轨23、24为对重2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轿厢滑轮31、32的中心基本位于轿厢导轨35、36所构成的平面内,并与轿厢3的重心重合。对重反绳轮21、22的旋转平面与轿厢侧壁成锐角,也可以垂直。轿厢3上设有梯门37。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曳引类电梯的所有部件,包括牵引钢丝绳、沿轿厢侧导轨35、36移动的轿厢3、沿对重导轨23、24移动的对重2,以及设在电梯井道4顶部的带曳引轮11的驱动装置1,该驱动装置1采用同步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它置于轿厢侧壁与井道侧壁之间,并位于井道4的顶部,对重2的路径之上。在轿厢3底部上的所述轿厢侧导轨35、36组成的平面两侧对称设置两组轿厢滑轮31、32和33、34,曳引轮11上设有带切口的钢丝绳曳引绳槽,两组牵引钢丝绳通过该曳引绳槽绕过两组轿厢3底部的轿厢滑轮31、32和33、34悬挂轿厢,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对重2顶部的对重反绳轮21、22悬挂对重2。驱动装置1的曳引轮11的旋转平面垂直轿厢3侧壁的平面,为达到减小井道尺寸的目的,曳引轮的直径最好小于320mm,牵引绳索的直径最好采用直径为φ8mm及以下的牵引绳索。轿厢侧导轨35、36为轿厢3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对重导轨23、24为对重2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轿厢滑轮31、32和33、34基本对称于轿厢侧导轨35、36所构成的平面内;曳引轮1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基本位于轿厢侧导轨35、36组成的平面内并与轿厢3的重心重合。对重反绳轮21、22的旋转平面与轿厢侧壁成锐角,也可以垂直。轿厢3上设有梯门37。
对于电梯行业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很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吊挂比为2∶1的结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可以轻易地实现3∶1和4∶1的吊挂结构。曳引轮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不位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上,但在该平面附近时也可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牵引钢丝绳、沿轿厢侧导轨移动的轿厢、沿对重导轨移动的对重,以及设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带曳引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在对重移动路径上,在靠近两侧轿厢侧导轨的轿厢上对称设置轿厢滑轮,所述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曳引轮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上,连接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所述钢丝绳被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分成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滑轮为一组或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轿厢侧导轨组成平面的两侧,所述钢丝绳为两组,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平面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曳引轮和轿厢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滑轮设在轿厢的顶部或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轮上设有带切口的钢丝绳曳引绳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上设有一组或两组对重反绳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反绳轮的旋转平面与轿厢侧壁垂直或成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同步无齿轮驱动曳引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牵引钢丝绳、沿轿厢侧导轨移动的轿厢、沿对重导轨移动的对重,以及设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带曳引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在对重移动路径上,在靠近两侧轿厢侧导轨的轿厢上对称设置有轿厢滑轮,所述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曳引轮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上,连接曳引轮和轿厢滑轮的所述钢丝绳被轿厢侧导轨所组成的平面分成两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建筑物井道的高度和横截面积的,使轿厢的导向平面、提拉平面、重心重合,驱动装置的支撑稳固,受力均匀,既可以保证更大的承载能力,又使轿厢运行更加平稳,同时可以容易地实现2∶1、3∶1或4∶1的吊挂比。
文档编号B66B11/04GK2926159SQ20062006110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鲁国雄 申请人: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