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326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装置,其具有承载电子组件的承载基板, 该承载基板承载用于连接电子组件的印刷电路结构,并且在该承栽 基板上设置有包围印刷电路结构和组件的导电的屏蔽元件,其中屏 蔽元件由第 一罐状的屏蔽部和第二罐状的屏蔽部构成,该第 一罐状 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承载基板的第 一表面的、与固定的 电势连接的接触面上,该第二罐状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 承载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屏蔽部可借助于嵌入到承载基板的第 一凹槽中的固定附件固定到承载基板上。
背景技术
电子和电气设备产生电磁场,这些电磁场可引起其它电子设备 的古丈障或4亭才几。
电路或电路部必须满足法定的EMV条款。通常设备的使用区 域,例如作为在才几动车中的安全部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为了保证在所要求的EMV失见定下的电^各的功能,电^各必须通 过导电的金属壳体来屏蔽。在此,该壳体尽可能地完全封闭。为了 保持足够地屏蔽效果,通过升高电^t辐射的频率使允许的最大壳体 开口始终保持最小。这可能也是必须的,,即两个或多个电3各部在自身的电3各载体 上相互被屏蔽。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电气装置中这是已知的,即存在至少一个固 定附件,为了将屏蔽部固定在承载基板上该固定附件可卡锁到承载 基板的凹槽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电气装置,该电 气装置尤其也可以良好地屏蔽高频的电》兹场和》兹场。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这样实现,即承载基板具有贯穿的第二凹 槽,第 一屏蔽部的第 一弹簧臂和/或第二屏蔽部的第二弹簧臂穿过该 第二凹槽,这些弹簧臂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从第二凹槽中伸出并且 接触第二屏蔽部和/或第 一屏蔽部。
通过弹簧臂,电子组件和印刷电3各结构可以至少进一 步完全地 由金属包裹,因为这也在承载基板的区域中实现。
同时可以实现简便的安装和用于检测和修理电子组件的拆卸。
通过屏蔽部利用弹簧臂的相对接触,也实现了针对^L动车的温 度和振动负载的通常要求。
电子组件以及印刷电^各结构通过进一步利用金属的完全包裹 不仅可以良好地屏蔽在GHz范围内的高频的电》兹场(例如移动电话 的),也可以良好地屏蔽在kHz范围内的》兹场(例如扬声器电缆的)。
屏蔽元件的安装要在焊接、焊点核查、检修、电子组件和印刷 电^各结构的编程和测试之后进4亍。Y又需要两个屏蔽部来屏蔽。其他的部分,例如用于固定的如铆 钉或螺栓则不需要,从而用于屏蔽组件的位置固定被简化。如果第 一屏蔽部的第 一弹簧臂以其自由端弹性地抵靠在第二 屏蔽部上和/或第二屏蔽部的第二弹簧臂的自由端以其自由端弹性 地抵靠在第 一屏蔽部上,则由此同时实现两个屏蔽部之间的直接的 电连接。屏蔽的良好密封这样实现,即多个第一弹簧臂和/或多个第二弹 簧臂以对应于弹簧臂宽度的间距并排地设置,其中第二凹槽是槽 缝,多个第一弹簧臂和/或第二弹簧臂将并排地穿过所述槽缝。在此,当第一和第二弹簧臂并排、交替地穿过槽缝时,在弹簧 臂的区域内屏蔽几乎是无缝的。无需额外的固定部件的简便安装这样实现,即固定附件是多个 穿过第一凹槽的板状臂,所述板状臂的从第一凹槽伸出的自由端可 以变形。但是也可以实现,即代替板状臂使用单独的铆钉、由屏蔽部的 材料拉拔而成的铆钉、鱼尾板弯曲变型或鱼尾板限定变形或作为卡 锁钩的鱼尾板。两个屏蔽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及因此承载基板上的保护装置这 样实现,即第一屏蔽部和/或第二屏蔽部在其环绕的开口边缘上在平 行于承载基板的平面的平面中具有从第 一屏蔽部的内腔弯曲而出 的鱼尾板,所述鱼尾板具有通孔,该通孔具有与板状臂大约相同的 横截面并且板状臂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且可以变形。为了将屏蔽部限定地支承到承载基板上,第一屏蔽部和/或第二 屏蔽部优选具有多个在其环绕的开口边缘上分布设置的、在几乎平 ^亍于承载基板的平面的平面中从第 一和/或第二屏蔽部的内腔弯曲 而出的支^^凸台。在印刷电路可以从被屏蔽的区域中输出的区域中,第 一屏蔽部 和/或第二屏蔽部在其环绕的开口边缘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几乎平 行于承载基板的平面的平面中从第 一和/或第二屏蔽部的内腔弯曲 而出的接触鱼尾板,所述接触鱼尾板可弹性地抵靠到承载基板的一 个或多个^^妄触面上。在此,接触鱼尾板优选设置在弹簧臂和/或板状臂之间的区域中。为了完善金属包围,接触鱼尾板可以4皮此相对地i殳置在承载基 板的第 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并且借助于在承载基板中的通孔敷镀 导电地相互连接,其中在每个接触鱼尾板的区域中可以设置有通孔敷镀。为了实现尽可能密封地包围,通孔敷镀相互以较小的间距设置。承载基板优选是多层印刷电路板。在此,多层印刷电路才反的一个或两个外部的4专导面形成4妾触面 并且与固定的电势连接,并且多层印刷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的 传导面是传导信号的印刷电路。这以简<更的方式实J见了印刷电鴻4人屏蔽部的内部向外引导。在承载基板上可以设置多个用于连接电子组件的印刷电^^结 构,其中每个印刷电路结构通过导电的屏蔽元件包围。在此,设置在承载基板的一个侧面上的屏蔽元件与分隔壁一体 地设计。为了两个印刷电^各结构的电连接,这两个印刷电路结构优选通 过多层印刷电赠4反的一个内部的传导面传导i也相互连^矣。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随后将净皮详细说明。图1以透^L的分解图示出了电气装置,图2示出了具有曾被取下的第一屏蔽部的根据图1的电气装置 的透一见图,图3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下的根据图1的电气装置的透视图, 图4以透视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示出的电气装置具有构造成印刷电路板的承栽基板 1,印刷电路结构(未示出)以及通过该印刷电路结构连接的电子 组件2设置在该承载基板上。印刷电路结构和电子组件2位于矩形的待屏蔽的区域3中,该 区域通过点画线包围地示出。贯穿的槽缝4沿着待屏蔽的区域3的矩形的长侧边居中地位于 承载基板1中,条状设置在承载基板1上的接触面5从两侧4妄靠该槽缝。在待屏蔽的区域3之外的角部区域中,靠近接触面5地在承载 基板1中形成有贯穿的第一凹槽6。在待屏蔽的区域3之外,沿着整个较短的侧边同样延伸有在承 载基板l中的贯穿的槽缝4'。第一罐状的屏蔽部7以其开口边缘区域可这样地安置在承载基 板1的第一表面8上,即待屏蔽的区域3被盖住。以相同的方式,第二罐状的屏蔽部9以其开口边缘区域可这样 安置在承载基板1的第二表面10上,即纟寺屏蔽的区域3从下侧净皮盖住。在此,两个屏蔽部7和9的开口边缘区i或的环绕4仑廓是相同的。 屏蔽部7和9是由板材制成的冲压件/弯曲件。沿着第一屏蔽部7的较短的侧边, 一排对准承载基板1的第一 弹簧臂u与第一屏蔽部7 —体地设计,这些弹簧臂彼此间具有对 应于弹簧臂宽度的间距并且在第一屏蔽部7安置在承载基板上时穿 过槽缝4'。同样地,沿着第二屏蔽部9的较短的侧边, 一排对准承载基板 1的第二弹簧臂12与第二屏蔽部9 一体地设计,这些弹簧臂彼此间 具有对应于弹簧臂宽度的间距并且在第二屏蔽部9安置在承载基板 1上时穿过槽缝4'。在此,第二弹簧臂12的从槽缝4'中突出的自由端弹性地在后 部作用承载基板l。由于在第一屏蔽部7和第二屏蔽部9安置在承载基板1上时, 第一弹簧臂11和第二弹簧臂12彼此靠近地交替地从槽缝4'中伸出, 它们相互封闭弹簧臂11与12之间的间距,从而在槽缝4'的区域中 实现了从第一屏蔽部7到第二屏蔽部9的连续的屏蔽。因为在此第一弹簧臂11的自由端弹性地^l氐靠第二屏蔽部9的 一个壁以及第二弹簧臂12的自由端弹性地抵靠到第一屏蔽部7的 一个壁,所以两个屏蔽部7和9可导电地相互连4妄。以相同的方式,在屏蔽部7和9的较长的侧边上形成第一弹簧 臂11和第二弹簧臂12,这些弹簧臂穿过槽缝4并且在那里形成连 续的屏蔽。对应于第一凹槽6,在第二屏蔽部9上一体地构成板状臂13, 这些板状臂对准承载基板1并且在第二屏蔽部9安置在承载基板1 上时穿过第一凹槽6。对应于第一凹槽6,在第一屏蔽部7上从第一屏蔽部7的内腔 到与承载基板1的平面弯曲而出的鱼尾板14与第一屏蔽部7 —体 地形成。该鱼尾板14具有通孔15,该通孔具有与斥反状臂13大约相同的 横截面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屏蔽部7和9安置在承载基板1上时板状 臂13的自由端从该通孔中伸出。通过板状臂13的自由端的旋转(参见图3中的箭头)实现屏 蔽部7和9保证在其安装位置中。在该安装位置中,实现了在第二屏蔽部9的角部区域中与第二 屏蔽部9 一体地形成的并且从第二屏蔽部9的内腔弯曲而出的支承 凸台16也抵靠到承载基板1上。在第一屏蔽部7和第二屏蔽部9的较长侧边的区域中,在第一 弹簧臂n或第二弹簧臂12与鱼尾板14或板状臂13之间与第一屏 蔽部7和第二屏蔽部9 一体地形成有多排,接触鱼尾4反17。接触鱼尾板17在几乎平行于承载基板1的平面的平面中反向 地从第一和第二屏蔽部7和9的内腔延伸,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屏蔽 部7和9安置在7 义载基纟反1时弹性地靠置在4妻触面5上。彼此分别相对的接触鱼尾板17借助于设置在承载基板1中的 通孔敷镀18在每个接触面17的区域中导电地相互连接。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气装置,具有承载电子组件的承载基板,所述承载基板承载用于连接电子组件的印刷电路结构,并且在所述承载基板上设置有包围印刷电路结构和组件的导电的屏蔽元件,其中所述屏蔽元件由第一罐状的屏蔽部和第二罐状的屏蔽部构成,所述第一罐状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一表面的、与固定的电势连接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罐状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且所述屏蔽部可借助于嵌入到所述承载基板的第一凹槽中的固定附件固定到所述承载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板(1)具有贯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屏蔽部(7)的第一弹簧臂(11)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9)的第二弹簧臂(12)穿过所述第二凹槽,这些弹簧臂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从第二凹槽中伸出并且接触所述第二屏蔽部(9)和/或所述第一屏蔽部(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 部(7)的第一弹簧臂(11)以其自由端弹性地抵靠在所述第 二屏蔽部(9)上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9)的所述第二弹簧 臂(12)以其自由端弹性地4氐靠在所述第一屏蔽部(7)上。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 个第一弹簧臂(ii)和/或多个第二弹簧臂(12)以对应于弹簧臂宽度的间距并排地设置。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凹槽是槽缝(4、 4'),所述多个第一弹簧臂(11)和/ 或第二弹簧臂(12)并排地穿过所述槽缝。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 二弹簧臂(11、 12)并排交替地穿过槽缝(4、 4')。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附件是穿过第一凹槽(6 )的板状臂(13 ),所述板状臂 的从所述第一凹槽(6)伸出的自由端可以变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 部(7)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在其环绕的开口边缘上在平行于 所述承载基板(1 )的平面的平面中具有从所述第一屏蔽部(7) 的内腔弯曲而出的鱼尾板(14),所述鱼尾板具有通孔(15), 所述通孔具有与所述板状臂(13 )大约相同的横截面并且所述 板状臂(13 )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且可以变形。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屏蔽部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9)具有多个在其环绕的 开口边缘上分布设置的、在几乎平行于所述承载基板(1)的 平面的平面中从所述第一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9)的内腔弯 曲而出的支承凸台(16)。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屏蔽部(7)和/或所述第二屏蔽部(9)在其环绕的开 口边缘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几乎平行于所述承载基板(1)的 平面的平面中^v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屏蔽部(7、 9)的内腔弯 曲而出的接触鱼尾板(17),所述4妾触鱼尾板可弹性地4氐靠到 所述承载基板(1 )的一个或多个4妄触面(5)上。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接触鱼尾板(17)设置在所述弹簧臂(11、 12)和/或所述 板状臂(13 )之间的区域中。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鱼尾板(17) 4皮此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板(1 )的所述 第一表面(8)和所述第二表面(10)上有并且借助于在所述 承载基板(1 )中的所述通孔敷镀(18)导电地相互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 接触鱼尾板(17 )的区域中设置有通孔敷镀(18 )。
13. 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敷镀(18)相互以较小的间距设置。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载基板是多层印刷电路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印 刷电蹈4反的一个或两个外部的传导面形成冲妄触面并且与固定 的电势连4妄。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层印刷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的传导面是传导信号的印刷 电路。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承载基才反上i殳置有多个用于连4妄电子组件的印刷电路结 构,其中所述每个印刷电路结构由导电的屏蔽元件包围。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 路结构通过多层印刷电路板的一个内部的传导面传导地相互 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装置,具有承载电子组件2的承载基板1,该承载基板承载用于连接电子组件2的印刷电路结构,并且在该承载基板上设置包围印刷电路结构和组件2的导电的屏蔽元件。在此,屏蔽元件由第一罐状的屏蔽部7和第二罐状的屏蔽部9构成,该第一罐状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承载基板1的第一表面8的、与固定的电势连接的接触面5上,该第二罐状的屏蔽部以其开口边缘区域位于承载基板1的第二表面10上。屏蔽部7和9可借助于嵌入到承载基板1的第一凹槽6中的固定附件固定到承载基板1上。承载基板1具有贯穿的第二凹槽,第一屏蔽部7的第一弹簧臂11和/或第二屏蔽部9的第二弹簧臂12穿过该第二凹槽,这些弹簧臂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从第二凹槽中伸出并且接触第二屏蔽部和/或第一屏蔽部。
文档编号H05K9/00GK101283634SQ200680037633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0日
发明者托马斯·克龙, 霍斯特·乌尔里希 申请人: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