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绳索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246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绳索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梯中所使用的绳索的振动进行抑制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具有用来将轿厢及对重悬挂在升降通路内的主绳索、用来补偿轿 厢与对重之间的重量平衡的变动的补偿绳索、用来使轿厢的异常停止装置 动作的调节器绳索、等各种绳索。此外,为了抑制这些绳索的振动,设有 防振装置。
调节器绳索用的防振装置在日本特许公报号"特公昭64-6112号公报" 中公开。该防振装置具备防振部件。防振部件安装在用来导引轿厢的导轨 上。该防振部件由在一部分上具有开放部的"〕"字状的固定框、和设计 成使其能够将该固定框的开放部开闭的可动框构成。调节器绳索通到由固 定框及可动框包围的空间内,通过该固定框和可动框实施防振措施。
轿厢在与防振部件的可动框对应的位置上具备卡合部件。调节器绳索 的一部分连结在设于轿厢上的异常停止装置的连杆机构上。如果连结部为 了对应于轿厢的移动而穿过防振部件以接近防振部件,则首先,最初卡合 部件抵接在防振部件的可动框上而使该可动框转动。结果,固定框的开放 部被开放,所以,连结部能够穿过防振部件。如果连结部穿过,则可动框 回到原来的位置,将固定框的开放部关闭。
但是,在日本特许公报号"特公昭64-6112号公报"中记载的绳索的 防振装置在轿厢的卡合部件抵接在防振部件的可动框上时,因该冲击而发 生噪音或振动,所以有可能给乘坐轿厢的乘客带来不适感或不安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绳索与轿厢的连结部穿过绳索的防振部件时不发生 噪音及振动的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在电梯的绳索上使用,具备防 振部件、驱动源、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防振部件具备在一部分具有开放 部的固定框、和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固定框上并通过转动动作将开放部开闭 的可动框,通过将连结在电梯的轿厢上的绳索用固定框及可动框包围,防 止绳索振动。驱动源使可动框转动。检测机构检测轿厢相对于防振部件接 近的情况并输出信号。控制机构基于检测机构输出的信号,驱动源使可动 框转动,将固定框的开放部开放,由此,使绳索与轿厢的连结部穿过防振 部件。
在此情况下,绳索是电梯的主绳索、调节器绳索、补偿绳索中的至少1 个绳索,也可以是任意一个或它们的多个。此外,固定框及可动框在内面 部具备对绳索的保护部件,该绳索穿过由固定框及可动框包围的内侧。
进而,该防振装置优选地还具备机械机构,在没有通过驱动源使可动 框转动的情况下,使可动框机械地转动而将固定框的开放部打开。在此情 况下,机械机构具备卡合辊和卡合部件。卡合辊安装在可动框的转动端上。 卡合部件安装在连结部上,推压卡合辊而使可动框转动,以使得在连结部 到达转动框之前打开固定框的开放部。
另外,该说明书中所谓的"连结部",除了与绳索连接的轿厢的部位以 外,还包括巻绕绳索的滑轮及该滑轮的支撑部。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电梯整体结构的 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防振装置的防振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防振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防振部件的正视图。
图6是从轿厢侧观察图1所示的防振部件和卡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使防振部件从上向下依次移动而连续显示图6所示的卡合部件 穿过防振部件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电梯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电梯整体结构的 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各实施方式的防振部件中设有保护机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各实施方式的防振部件中设有保护机构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在图1 图7中表示。该实施方 式的防振装置10适用于电梯100的主绳索9。图1表示具备防振装置10 的电梯100的整体结构。电梯100在升降通路1内具备分别垂直地设置有 一对的轿厢用的导轨2和对重用的导轨3。轿厢6配置在导轨2之间,对重 7配置在导轨3之间。
巻扬机8安装在导轨2的上部。主绳索9巻绕在巻扬机8的牵引滑轮 8a上。轿厢6及对重7通过主绳索7以2: 1绕绳比方式悬挂。
轿厢6在下部具有左右分开并旋转自如地安装的一对箱滑轮12。箱滑 轮12经由滑轮框14安装在轿厢6的下部,以使其一部分比轿厢6的侧面 向外突出。对重7在上部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的一个锤滑轮13。
经由牵引滑轮8a延伸的主绳索9的一端侧被拉绕到轿厢6的下方而挂 在箱滑轮12上,延伸到轿厢6的上方,连结在设于导轨2的上部的绳头板 (hitch) 15上。主绳索9的另一端侧被挂绕到锤滑轮13上,向对重7的上 方延伸,连结在设于导轨3的上部的绳头板16上。
这样,轿厢6及对重7以所谓的2: 1绕绳比方式悬挂在升降通路1内。 如果驱动巻扬机8,则轿厢6及对重7分别沿着导轨2、 3上下升降移动。
防振装置10如图1所示,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在轿厢用的导轨2上设有 多个。各防振装置IO如图2所示,具备防振部件20、作为驱动源的马达 31、作为检测机构的检测传感器34a、 34b、和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32。 防振部件20如图2 图5所示,具备具有开放部21的大致"〕"字形状的固定框22、和将该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开闭的长板状的可动框23。主绳 索9的沿着轿厢6的侧面延伸的部分如图2及图3所示,通过穿到由固定 框22和可动框23包围的空间内而实施防振的措施。
固定框22如图2所示,经由托架26安装在导轨2上。可动框23如图 3 图5所示,经由旋转轴27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框22上。可动框23 通过其转动动作而将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打开或关闭。可动框23具有旋 转自如地安装在转动的端部上的卡合辊29。可动框23在隔着旋转轴27的 另一端侧的端部上安装有平衡用的锤30。
作为旋转驱动可动框23的驱动源的马达31如图2 图4所示,安装在 固定框22上。控制该马达31的控制装置32如图2所示那样安装在托架26 上。卡合辊29优选地由橡胶或软质性的塑料等缓冲材料形成。
在轿厢6移动的情况下,作为主绳索9与轿厢6的触点的箱滑轮12的 周缘的一部分穿过比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靠内侧的空间。如图1及图2 所示,导轨2在安装有防振部件20的托架26的上侧及下侧分别具有托架 33。检测传感器34a、 34b安装在托架33上,在轿厢6相对于防振部件20 接近到规定的距离的情况下检测到该情况。报告检测传感器34a、 34b已检 测到的信号被发送给控制马达31的控制装置32。检测传感器34a、 34b由 例如光学地检测轿厢6接近的情况的光传感器构成。
此外,轿厢6如图1及图6所示,在对应于设在防振部件20的可动框 23上的卡合辊29的位置上具备卡合部件36。该卡合部件36是在上侧和下 侧具有向相同方向弯折的推压部36a、 36b的弓形状。卡合部件36安装在 支撑箱滑轮12的滑轮框14的侧面上。
防振装置10如图1所示,沿着轿厢6的两侧的导轨2以规定的间隔设 有多个。为了拉绕到安装于轿厢6的下侧的箱滑轮12上而沿着轿厢6的两 侧延伸的主绳索9,通过被各防振装置10的固定框22及可动框23包围而 抑制其振动。
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在电梯的运行中轿厢6下降移动而接近于图1及图2所示的防振 装置IO,则防振装置10首先通过检测传感器34a检测到轿厢6接近的情况, 将该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32基于信号驱动马达31。可动框23在马达31的作用下以旋转轴27为中心转动,将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 打开。由此,能够使箱滑轮12通过固定框22的内侧。
当轿厢6接近于防振部件20时,轿厢12能够不与防振部件20接触而 穿过配置有防振装置10的区间。如果轿厢6完全通过,则马达31通过反 转而使可动框23向反方向转动,通过可动框23将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 关闭。沿着导轨2向轿厢6的上方延伸的主绳索9被可动框23和固定框22 包围,其振动被抑制。
此外,在轿厢6上升移动的情况下,防振装置IO通过设在比防振部件 20靠下侧的检测传感器34b检测到轿厢接近的情况,将该信号发送给控制 装置32。控制装置32基于信号驱动马达31。由于可动框23转动而将固定 框22的开放部21打开,所以箱滑轮12能够穿过固定框22的内侧。箱滑 轮12能够不与防振部件20接触而穿过配置有防振装置10的区间。
如果箱滑轮12穿过防振装置10,则控制装置32使马达31反转而使可 动框23向反方向转动,通过可动框23将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关闭。沿 着导轨2向轿厢6的上方延伸的主绳索9被可动框23与固定框22包围, 其振动被抑制。
这样,防振装置10的可动框23在轿厢6接近时在马达31的作用下转 动。在箱滑轮12碰撞之前使可动框23转动,所以不会发生冲击性的噪音 及振动。因而,装备该防振装置10的电梯100不会给轿厢6内的乘客带来 不适感及不安感。
检测传感器34a、 34b即使在控制装置32、马达31等的电气类部件因 故障等的不良状况而不能使可动框23转动的情况下,箱滑轮12也必须能 够穿过防振装置10的区间。例如,如图7所示,在向上方移动的轿厢6接 近于防振装置10的情况下,延伸到上侧的卡合部件36的推压部36a接触 在可动框23的卡合辊29上而机械地推起,使可动框23转动。由于固定框 22的开放部21被开放,所以轿厢6能够穿过防振装置10的区间。
此外,在轿厢6下降移动的情况下,延伸到下侧的卡合部件36的推压 部36b接触在可动框23的卡合辊29上而机械地推下,使可动框23转动。 由于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被开放,所以轿厢6能够穿过防振装置10的区 间。这样,即使在检测传感器34a、 34b、控制装置32、马达31等的电气 类部件故障的情况下,由于箱滑轮12能够穿过配置有防振装置10的区间, 所以防振部件20也不会被损坏。
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是以主绳索9为对象的防振装置10。在主 绳索9以外,还能够做成以调节器绳索40为对象的防振装置10。
所以,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为以调节器绳索40为对象的防振 装置10,并在图8中表示。调节器绳索40巻挂在调节器滑轮41与张紧轮 42之间。该调节器绳索40在中途连结在设于轿厢6的下部的异常停止装置 的连杆机构48上。因而,该调节器绳索40以与轿厢6相同的速度行驶。 结果,调节器绳索40的行驶停止,所以连接着调节器绳索40的异常停止 装置动作,轿厢6异常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节器绳索40上沿着导轨2设置有多个具有与第 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的防振装置10。防振装置10具备防振部件20及检 测传感器34a、 34b。防振部件20及检测传感器34a、 34b分别经由托架45、 46安装在轿厢用的导轨2上。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的结构与第1实施 方式的防振装置10相同,所以在图8中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此 外,防振装置10的详细的结构参照在第1实施方式中记述的图2到图7及 其说明部分。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如果轿厢6移动而 接近于防振装置10,则防振装置10通过轿厢6接近的一侧的检测传感器 34a或检测传感器34b检测到轿厢6接近的情况,将该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 32。控制装置32基于该信号驱动马达31,使可动框23转动。由于固定框 22的开放部21被打开,所以调节器绳索40与轿厢6的连结部能够穿过固 定框22的内侧。
调节器绳索40与轿厢6的连结部穿过了防振装置10的区间这一情况 由轿厢6远离的一侧的检测传感器34b或检测传感器34a检测到。如果检 测到连结部已穿过,则控制装置32使马达31反转而使可动框23向反方向 转动。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被可动框23关闭。调节器绳索40通过被固 定框22和可动框23包围,其振动被抑制。
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防振部件20的可动框23在马达31的作用下转动。g卩,在连结部通过防振装 置10时,不会发生冲击性的噪音及振动。因而,装备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 置10的电梯100不会给轿厢6内的乘客带来不适感及不安感。
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在图9中表示。该防振装置 10作为以补偿绳索50为对象的防振装置10而被使用。补偿绳索50是对应 于轿厢6的移动位置而补偿在轿厢6侧与对重7侧之间变动的重量平衡的 部件。补偿绳索50连接在对重7的下部与轿厢6的下部之间,以使其以U 字状垂下。在该补偿绳索50在下端被折回的部分上设有张紧轮51。此外, 补偿绳索50的轿厢6侧的端部连结在比轿厢6的侧面向外侧从该轿厢6的 下部突出的绳头板52上。
防振装置10对于补偿绳索5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防振 装置10具备防振部件20及检测传感器34a、 34b。防振部件20及检测传感 器34a、 34b经由托架55、 56安装在例如对重用的导轨3上。其他结构与 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相同,所以在图9中赋予相同的标号而 省略其说明。此外,防振装置10的详细情况参照在第1实施方式中记述的 图2 图7及其说明部分。
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如果轿厢6 移动而绳头板52接近于防振装置10的防振部件20,则防振装置10通过轿 厢6接近的一侧的检测传感器34a或检测传感器34b检测到轿厢6接近的 情况,将该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32基于该信号驱动马达31 而使可动框23转动。由于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被打开,所以作为补偿绳 索50与轿厢6的连结部的绳头板52能够不接触到防振部件20而穿过固定 框22的内侦lj。
防振装置10通过轿厢6远离的一侧的检测传感器34b或检测传感器 34a检测到绳头板52穿过了防振部件20的情况。如果检测到绳头板52已 穿过的情况,则控制装置32使马达31反转而使可动框23向反方向转动。 由于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被可动框23关闭,所以补偿绳索50被固定框 22和可动框23包围,其振动被抑制。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如果轿厢6 接近,则在卡合部件36抵接在卡合辊29之前,防振部件20的可动框23
10在马达31的作用下转动。即,在绳头板52穿过防振装置10的防振部件20 时,不会发生冲击性的噪音或振动。因而,装备该防振装置10的电梯100 不会给轿厢6内的乘客带来不适感或不安感。
本发明也可以对l台电梯的主绳索9、调节器绳索40、补偿绳索50分 别设置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防振装置10。
各绳索9、 40、 50通过被固定框22和可动框23包围,其振动被抑制。 即,在防振装置IO发挥功能时,绳索9、 40、 50有可能通过接触在固定框 22及可动框23上而擦伤。所以,优选地考虑这一点而将防擦伤用的保护机 构设在固定框22及可动框23的内侧。
图10中表示将保护机构设置在防振部件20中的防振装置10的一例。 防振部件20作为保护机构而将旋转自如的辊60分别设在固定框22及可动 框23的内面部。这些辊60由橡胶及软质性的塑料材料等的弹性体构成。 辊60的旋转轴水平地配置,相对于固定框22的各边的内面部及可动框23 的内面部可更换地安装。
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防振部件20中,绳索9、 40、 50穿过由固定框22 和可动框23包围的内侧。绳索9、 40、 50仅与旋转自如的辊60接触,与 固定框22及可动框23不直接接触。因而,能够防止给绳索9、 40、 50带 来伤痕。
在图11中表示在防振部件20中设置另一例的保护机构的防振装置10。 在该例中,代替辊60而将由橡胶或软质性的塑料材料等构成的弹性体61 可更换地安装到固定框22的各边的内面部及可动框23的内面部上。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防振部件20中,穿过由固定框22和可动框23包围 的内侧的绳索9、 40、 50仅与弹性体61接触而不直接接触到固定框22及 可动框23。因而,能够防止给绳索9、 40、 50带来伤痕。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产生噪音及振动地使电梯100的绳索9、 40、 50 与轿厢6的连结部穿过绳索的防振装置10。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备防振部件(20),具备在一部分具有开放部(21)的固定框(22)、和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固定框(22)上并通过转动动作将上述开放部(21)开闭的可动框(23),通过将连结在电梯(100)的轿厢(6)上的绳索(9、40、50)用上述固定框(22)及上述可动框(23)包围,防止上述绳索(9、40、50)振动;驱动源(31),使上述可动框(23)转动;检测机构(34a、34b),检测上述轿厢(6)相对于上述防振部件(20)接近的情况并输出信号;和控制机构(32),基于上述检测机构(34a、34b)输出的信号,通过上述驱动源(31)使上述可动框(23)转动,将上述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开放,由此,使上述绳索(9、40、50)与上述轿厢(6)的连结部(12、52)穿过上述防振部件(20)。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上述绳索是电梯(100)的主绳索(9)、调节器绳索(40)、补偿绳索(50)中的至少1个绳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框(22)及上述可动框(23)在内面部具备对上述绳索(9、40、 50)的保护部件(60、 61),上述绳索(9、 40、 50)穿过由上述固定框(22)及上述可动框(23)包围的内侧。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机械机构(29、 36),在没有通过上述驱动源(31)使上述可动框(23)转动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动框(23)机械地转动,从而将上述固定框(22)的上述开放部(21)打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上述机械机构具备卡合辊(29),安装在上述可动框(23)的转动端上;和卡合部件(36),安装在上述连结部(12、 52)上,推压上述卡合辊(29)使上述可动框(23)转动,以使得在上述连结部(12、 52)到达上述转动框(23)之前打开上述固定框(22)的开放部(21)。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10)在电梯的绳索(9、40、50)上使用,具备防振部件(20)、驱动源(31)、检测机构(34a、34b)和控制机构(32)。防振部件(20)具备固定框(22)和可动框(23),将连结在轿厢(6)上的绳索(9、40、50)用固定框(22)及可动框(23)包围。固定框(22)在一部分上具有开放部(21)。可动框(23)在马达(31)的作用下转动,将开放部(21)开闭。检测机构(34a、34b)检测轿厢(6)相对于防振部件(20)接近的情况而输出信号。控制机构(32)基于检测机构(34a、34b)输出的信号经由马达(31)使可动框(23)转动、将开放部(21)开放,由此,使绳索(9、40、50)与轿厢(6)的连结部(12、52)穿过防振部件(20)。
文档编号B66B7/06GK101456508SQ20081017444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佐藤靖和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