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电梯提升装置的制动释放机构和设有其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紧急情况下手动操作以释放电梯提升装置的制动器 的制动释放机构,具体地讲,涉及一项用于将多种改进结合到制动释放机 构中以使得制动释放机构能够通过减小的力释放制动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具有轿厢和电梯提升装置,所述电梯提升装置设有曳引轮和 制动器。当轿厢需要竖直移动时,通过向制动器供电使制动器以电磁方式 释放,以使曳引轮可转动。
当电源被切断时,该制动器不能被释放,从而,轿厢不能竖直移动。 因此,制动器为了救援操作需要手动释放,以将停止在相邻层的平台之间 的位置的轿厢移动到最近平台。
本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之前在JP-A2004-307181和JP-A2007-62900中提
出了用于手动释放电梯提升装置的制动器以实施紧急操作的制动释放机 构。
将参看图12和13描述上述制动释放机构。设有制动器3的电梯提升 装置2设置在电梯井1的上端部分中。制动释放杆5支撑在顶层上的电梯 厅4的壁上。操作缆6具有连接到制动释放杆的一端、和连接到制动器3 的另一端。
如果制动器3由于电源故障等原因不能释放且轿厢7不能竖直移动, 救援人员操作制动释放杆5手动释放制动器3。
然后,曳引轮8变得可转动,且轿厢7可借助于轿厢7与配重9之间 的重量差自然地向上或向下移动。因此,轿厢7可移动到最近层的平台高 度处。
如图13所示,电梯提升装置2的制动器3包括两个制动臂12和13、 和可移动件14,所述制动臂12和13分别被支撑成可通过相应的侧向延伸
的水平枢转销10和11纵向摆动,所述可移动件14枢转地连接到制动臂12 和13的上端部分12a和13a。
左梁15a和右梁15b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2的上部分,且U形支架16 紧固到梁15a和15b。操作缆6的外管6a的一端通过保持件17保持在支架 16上。
操作缆6的被罩套在外管6a中的缆6b通过未示出的连接件连接到可 移动件14的后上部分14。
当救援人员操作制动释放杆5拉动缆6b时,可移动件14沿着箭头A 的方向向前移位。因此,制动臂12和13被转动,以释放制动器3。
制动臂12和13通过未示出的挤压装置始终被向制动侧挤压。因此, 需要比预定力高的操作力来使可移动件14向前移位。
由于操作缆6从顶层的电梯厅沿着具有弯曲部的路径延伸到设置在电 梯井的上端部分中的电梯提升装置2,因此外管6a在相对于外管6a滑动的 缆6b上产生摩擦阻力。
因此,迫使救援人员向制动释放杆5施加相当大的力,以移动轿厢7 实施救援。
而且,由于电梯提升装置2设置在电梯井的上端部分中,救援人员难 以从顶层的电梯厅4视觉地辨识制动器3的状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提供一 种改进的制动释放机构,所述制动释放机构使得能够利用低的操作力释放 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的制动器,且能够视觉辨识制动器的状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的用于在紧急情况下释放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
且具有要被移位以释放制动器的可移动件的制动器的制动释放机构包括 操作装置;以及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通过枢转轴枢转地支撑在电梯提升装 置上,且具有连接到操作装置的第一摆动部分、和连接到可移动件的第二 摆动部分;其中,枢转轴和第一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枢转轴与第二摆 动部分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的制动释放机构中,摆动杆具有杠杆作用,该
杠杆作用利用杆原理使制动器的可移动件移位,以释放制动器。
例如,如果枢转轴和第一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是枢转轴与第二摆动部
分之间的距离的两倍长,制动器的可移动件可通过现有制动释放机构释放
制动器所需的力的一半被移位。
操作装置可包括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中的制动释放杆、和由制动释放
杆操作的操作缆,或可包括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且通过电池供电的电致动
器°
电致动器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控制装置能够由在用于远程监视
电梯系统的操作的监控中心工作的操作人员操作。
支撑摆动杆的枢转轴可水平、竖直或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延伸。 当支撑摆动杆的枢转轴水平延伸且摆动杆被支撑成从电梯提升装置向
上突出时,摆动杆的上端的摆动动作和制动器的工作状况可很容易地从顶
层的电梯厅辨识。
当在摆动杆的转动端上标识反射颜料的标记、或者类似于加装到汽车 或自行车后部的装置的光线反射装置,例如光线反射器或光线反射带,加 装到摆动杆的转动端时,摆动杆的状况可很容易地通过用照射装置例如手 电筒照射摆动杆的转动端从顶层的电梯厅视觉辨识。
通过用罩盖罩盖着摆动杆,可防止由于操作人员在用于检査电梯提升 装置和制动释放机构的工作过程中无意触碰摆动杆、以及由于制动释放机 构上的灰尘聚集引起制动释放机构故障而使得制动器意外释放。
当罩盖由透明材料制成时,摆动杆的状况可容易地从顶层的电梯厅通 过罩盖辨识。
制动释放机构可包括用于挤压摆动杆的挤压装置,以将摆动杆保持在 预定起始位置,在所述预定起始位置,摆动杆未使制动器的可移动件移位。
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制动器由于操作缆的缆被拉动以释放制动器但 外管施加在缆上的摩擦阻力限制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而意外地保持释放。
本发明的制动释放机构使得用于释放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的制动器 所需的制动释放力减小,且便于视觉辨识制动器的工作状况。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的电梯系统的侧视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释放机构和电梯提升装置的俯视图3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4是第一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和电梯提升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解释图4所示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的局部 剖切侧视图6是用于解释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俯视图7是用于解释第三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俯视图8是用于解释第四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的局 部剖切侧视图9是用于解释第五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的操作的辅助性典型的局 部剖切侧视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的电梯系统的侧视图11是第六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和包括该制动释放机构的电梯系统 的侧视图12是用于释放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的制动器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 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用于释放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的制动器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 的基本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看图1至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和变型中的制 动释放机构、和相应地包括这些制动释放机构的电梯系统,所述制动释放 机构用于释放与电梯提升装置相结合的制动器。
在下面描述中,本发明的制动释放机构和传统制动释放机构的类似部
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看图1至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
20和包括该制动释放机构的电梯系统100。
类似于图12所示的传统的电梯系统,电梯系统100设有电梯提升装置
2,所述电梯提升装置2设置在电梯井1的上端部分中。
电梯提升装置2设有制动器3,所述制动器3能够阻止曳引轮8转动。 图1至3所示的制动释放机构20与制动器3相结合。操作缆6的一端
连接到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4的壁上的制动释放杆,另一端连接到制动释
放机构20。
参看图1至3,制动释放机构20包括枢转轴21,所述枢转轴21支撑 在未示出的支架上,且在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2的上部分的左梁15a和右 梁15b之间、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以及摆动杆22,所述摆动杆22向上延 伸,且具有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21上的下端部分,而且能够在枢转轴21 上前后摆动。
在一个平面上为U形的支架23在梁15a和15b之间延伸。操作缆6 的外管6a的前端通过连接器17连接到支架23。
操作缆6的缆6b的前端通过连接器18连接到摆动杆22的上部分(第 一部分)22a。
可移动件24枢转地支撑在前制动臂12和后制动臂13的相应的上端部 12a和12b上。半球形接触件25加装到可移动件24的后端,且与摆动杆 22的前表面上的接触部分(第二部分)22b接触。接触部分22b处于枢转 轴21上方的短距离处。
当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4的壁上的制动释放杆5被操作以沿着图3所 示的箭头B的方向向前拉动缆6b时,摆动杆22在枢转轴21上转动,以推 动可移动件24的接触件25,从而使可移动件24向前移位。
因此,制动臂12和13分别在相应的枢转销10和11上摆动,以释放 制动器3,从而允许曳引轮8转动。
在图3中,Ll是枢转轴21与摆动杆22的上部分22a之间的距离,缆
6b的前端在上部分22a处加装到摆动杆22。
在图3中,L2是枢转轴21与摆动杆22的与接触件25接触的接触部 分22b之间的距离。
距离Ll与距离L2的比率为近似3。
根据杠杆原理,通过接触部分(第二部分)22b施加在接触件25上的 力的幅度是通过缆6b施加在上部分22a上以如图3所示地沿着逆时针方向 拉动摆动杆的力的幅度的近似三倍。
因此,要施加在制动释放杆5上以释放制动器3的力与操作图13所示 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的制动释放杆以释放与图3对应的制动器所需的力的 大约1/3 —样低。
如图1所示,从枢转轴21向上延伸的摆动杆22的上端22c从电梯提
升装置2的本体向上突出。
如图2所示,反射件26加装到摆动杆22的上端22c上。
当在顶层的电梯厅4中操作制动释放杆5的操作人员向电梯提升装置2
投射照射光线时,操作人员可容易地视觉上辨别摆动杆22的上端22c的运
动,且可容易地辨别制动器3的状况。
第一变型
下面,参看图4和5描述第一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30和包括该制动 释放机构30的电梯系统110。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20的摆动杆22的上端被向前拉动的 情况不同,第一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30中包括的摆动杆32的上端被向 后拉动。
制动释放机构30包括枢转轴31,所述枢转轴31支撑在未示出的支架 上,且在左梁15a与右梁15b之间、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以及摆动杆32, 所述摆动杆32向上延伸,且具有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31上的相对于摆动 杆32的长度位于摆动杆32的中间部分之下的下部分,而且能够在枢转轴 31上纵向摆动。
在一个平面上为U形的支架33在摆动杆32之后、在梁15a和15b之 间延伸。从支架33之后向前延伸的操作缆6的外管6a的前端通过保持器
17保持在支架33上。
操作缆6的缆6b的前端通过连接器18连接到摆动杆32的上部分32a。 加装到可移动件24的半球形接触件25与摆动杆32的接触部分32b接触。
当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4的壁上的制动释放杆5被操作以沿着图5所 示的箭头D的方向向后拉动缆6b时,摆动杆32在枢转轴31上转动,且摆 动杆32的下部分向前推动可移动件24的接触件25。
因此,制动臂12和13分别在相应的枢转销10和11上摆动,且用于 电梯提升装置2的制动器3被释放,以允许电梯提升装置2的曳引轮转动。
在图5中,Ll是枢转轴31和摆动杆22的上部分22a之间的距离,缆 6b的前端在所述上部分22a处加装到摆动杆32。
在图5中,L2是枢转轴31与摆动杆32的与接触件25接触的接触部 分32b之间的距离。
距离Ll与距离L2的比率为近似2.5。
因此,将通过接触部分32b施加在接触件25上的力的幅度是通过缆6b 施加在上部分32a上以如图5所示地沿顺时针方向拉动摆动杆的力的幅度 的近似2.5倍。
因此,要施加在制动释放杆5上以释放制动器3的力与操作图13所示 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的制动释放杆以释放与图3对应的制动器所需的力的 大约1/2.5 —样低。
第二变型
下面,参看图6描述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40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40的电梯系统120。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20的摆动杆22和第一变型中的制动 释放机构30的摆动杆32分别相应地由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的枢转轴21和 32枢转地支撑的情况不同,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40中包括的摆动杆 43由竖直枢转轴42支撑,使得摆动杆43在水平面上前后转动。
制动释放机构40包括枢转轴42,所述枢转轴42在竖直位置加装到支 架41,所述支架41固定到电梯提升装置2的左梁15a;以及摆动杆43,所
述摆动杆43具有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42上的基端(左端),使得摆动杆43 可在水平面上摆动。操作缆6的外管6a具有前端,所述前端通过保持器17 保持在支架44的右端部分上,所述支架44在一个平面上为U形,且在左 梁15a和右梁15b的相应前端部分之间延伸。
操作缆6的缆6b的前端通过连接器18连接到摆动杆43的转动端(右 端)43a。
加装到可移动件24的半球形接触件25与摆动杆43的中间部分43b接 触,所述中间部分43b相对于摆动杆43的长度接近枢转轴42。
当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4的壁上的制动释放杆5被操作以沿图6所示 的箭头C的方向向前拉动缆6b时,摆动杆43在枢转轴42上转动,从而推 动可移动件24的接触件25,以使可移动件24向前移位。
因此,制动臂12和13分别在相应的枢转销10和11上摆动,以释放 制动器3,从而允许曳引轮8转动。
在图6中,Ll是枢转轴42与摆动杆43的转动端43a之间的距离,缆 6b的前端连接到所述转动端43a。
在图6中,L2是枢转轴42与摆动杆43的与接触件25接触的接触部 分43b之间的距离。
距离L1与距离L2的比率为近似3。
因此,将通过接触部分43b施加在接触件25上的力的幅度是通过缆6b 施加在转动端43a上以向前拉动摆动杆43的力的幅度的近似3倍。
因此,要施加在制动释放杆5上以释放制动器3的力与操作图13所示 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的制动释放杆以释放与图3对应的制动器所需的力的 大约1/3 —样低。
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40的摆动杆43在左梁15a与右梁15b之 间的空间中沿水平面转动,所述左梁15a和右梁15b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2 的上部分。
由于没有任何部件向上突出超过包括梁15a和15b的平面,因此电梯 提升装置2可设置成非常接近电梯井1的上壁。
第三变型
下面,参看图7描述第三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50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50的电梯系统130。
与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40的摆动杆43被以向前转动的方式拉 动的情况不同,第三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50中包括的摆动杆53被以向 后转动的方式拉动。
制动释放机构50包括支架51,所述支架51在左梁15a和右梁15b之 间、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枢转轴52,所述枢转轴52加装到支架51的一 部分上,所述部分相对于支架51的长度位于中间部分右侧的某一距离位置 处,且使枢转轴52竖直延伸;以及摆动杆53,所述摆动杆53具有枢转地 支撑在枢转轴52上的中间部分,从而摆动杆53可在水平面上摆动。
在一个平面上为U形的支架54在摆动杆53之后的位置处在梁15a和 15b之间延伸。从支架54之后向前延伸的操作缆6的外管6a具有通过保持 器17保持在U形支架54上的前端。
操作缆6的缆6b的前端通过连接器18连接到摆动杆53的转动端(右 端)53a。
加装到可移动件24的半球形接触件25与摆动杆53的接触部分(左部 分)53b接触。
当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4的壁上的制动释放杆5被操作以沿图7所示 的箭头D的方向向后拉动缆6b时,摆动杆53在枢转轴52上转动,从而推 动可移动件24的接触件25,以使可移动件24向前移位。
因此,制动臂12和13分别在相应的枢转销10和11上摆动,以释放 制动器3,从而允许曳引轮8转动。
在图7中,Ll是枢转轴52与摆动杆53的转动端53a之间的距离,缆 6b的前端在所述转动端53a处连接到摆动杆53。
在图7中,L2是枢转轴52与摆动杆53的与接触件25接触的接触部 分53b之间的距离。
距离Ll与距离L2的比率为近似2。
因此,将通过接触部分53b施加在接触件25上的力的幅度是通过缆6b 施加在转动端53a上以向后拉动摆动杆53的力的幅度的近似2倍。
因此,要施加在制动释放杆5上以释放制动器3的力与操作图13所示
的传统制动释放机构的制动释放杆以释放与制动器3对应的制动器所需的 力的大约一半一样低。
第四变型
下面,参看图8描述第四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60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60的电梯系统140。
第四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60通过为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 释放机构20增加挤压装置构建。挤压装置施加力,以促使摆动杆62到达 预定起始位置,在预定起始位置,摆动杆62未使可移动件从其起始位置移 位。
制动释放机构60包括枢转轴61,所述枢转轴61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 以及摆动杆62,所述摆动杆62向上延伸,且具有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61 上的下端部分,而且能够在枢转轴61上前后摆动。
引导销64支撑在支架63上,所述支架63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2的上 表面,且使得引导销64延伸通过形成在摆动杆62的下端部分62a中的开 卩。
安装在引导销64上的压縮盘簧65向前推动摆动杆62的下端62a。 压缩盘簧65推动摆动杆62的下端,促使上端62b向后,以向后拉动
操作缆6的缆6b。
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操作缆6的缆6b被拉动以释放制动器3但
因外管6a在缆6b上施加的摩擦阻力阻止其返回到初始位置而使得制动器3
意外地被释放。
第五变型
下面,参看图9描述第五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70和包括该制动释放 机构70的电梯系统150。
在第四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60中,压縮盘簧65向前推动摆动杆62 的下端62a,以向后拉动操作缆6的缆6b。
在第五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70中,摆动杆的上端附近的摆动杆部分 被向后推动,以始终向后拉动缆6b。
更具体地讲,第五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70包括枢转轴71,所述枢转 轴71在水平位置侧向延伸;以及摆动杆72,所述摆动杆72向上延伸,且 具有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71上的下端部分,而且能够在枢转轴71上前后 摆动。
引导销74支撑在支架73上,所述支架73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2的左 梁15a,且使得引导销74延伸通过形成在摆动杆72的上端附近的部分中的 开口。
安装在引导销74上的压缩盘簧75向后推动位于摆动杆72的下端附近
的摆动杆72部分。
压缩盘簧75向后推动摆动杆72,以便始终向后拉动操作缆6的缆6b。 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制动器3被移位到制动器释放位置但由于以下
原因不能返回其起始位置的可移动件24意外地保持释放被拉动以释放制
动器3的操作缆6的缆6b受到外管6a在缆6b上施加的摩擦阻力作用而不
能返回其初始位置。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看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80 和包括该制动释放机构80的电梯系统200。
图IO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80通过用罩盖81完全罩盖 着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20形成。
罩盖81可以可靠地防止制动器3由于操作人员在检查电梯提升装置2 的工作过程中意外触碰到摆动杆等、以及由于灰尘对摆动杆等的污染使制 动释放机构80出现故障而意外释放。
第六变型
下面,参看图11描述第六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90和包括该制动释 放机构90的电梯系统210。
第六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卯通过用透明罩盖91完全罩盖着第一实 施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20形成。
罩盖91可以可靠地防止制动器3由于操作人员在检査电梯提升装置2
的工作过程中意外触碰到摆动杆等、以及由于灰尘对摆动杆等的污染使制
动释放机构90出现故障而意外释放。
由于加装到摆动杆22的上端的反射件26通过透明罩盖91是可以看见 的,因此,表示制动器3的状况的摆动杆22可很容易地从顶层的电梯厅4 视觉辨别出。
尽管根据体现了本发明的用于释放电梯提升装置的制动器的制动释放 机构、相应地包括体现了本发明的制动释放机构的电梯系统、变型中的制 动释放机构和相应包括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的电梯系统描述了本发明, 但前述实施例和变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例如,在图6所示的第二变型中的制动释放机构40中,摆动杆41设 置在一对梁15a和15b之间。
摆动杆43的转动端可以弯曲和向右侧延伸到电梯提升装置2以外的位 置处,且光线反射器可以加装到摆动杆43的延伸的转动端的下表面。此时, 在顶层的电梯厅4中操作操作杆5的操作人员可很容易视觉辨识显示制动 器3的情况的摆动杆43。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制动释放机构,所述制动器具有要被移位以释放制动器的可移动件,所述制动释放机构包括操作装置;以及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通过枢转轴枢转地支撑在电梯提升装置上,且具有连接到操作装置的第一摆动部分、和连接到可移动件的第二摆动部分;其中,枢转轴和第一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枢转轴与第二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设置在顶层的电梯厅中 的制动释放杆、和由制动释放杆操作的操作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电致动器,所述电致动 器加装到电梯提升装置且由电池供电。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电致动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控制装 置能够由在用于远程监视电梯系统的操作的监控中心工作的操作人员操 作。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所述摆动杆的所述枢转轴水平延伸, 且所述摆动杆被支撑成使其摆动端从电梯提升装置向上突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所述摆动杆的所述枢转轴竖直延伸, 且所述摆动杆被支撑成使其摆动端从电梯提升装置侧向突出。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 器的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的摆动端设有光线反射装置。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 的制动器的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罩盖 着摆动杆和可移动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的制动器的 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罩盖由透明材料制成。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用于释放包括在电梯提升装置中 的制动器的制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挤压摆动杆的挤 压装置,以使摆动杆保持在预定起始位置,在所述预定起始位置,摆动 杆未使制动器的摆动杆移位。
11. 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 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的制动释放机构。
全文摘要
枢转地支撑在枢转轴(21)上的包括在制动释放机构(20)中的摆动杆(22)具有位于枢转轴(21)的一侧的第一摆动部分、和位于枢转轴(21)的另一侧的第二摆动部分。用于操作摆动杆(22)的操作缆(6)连接到第一摆动部分。第二摆动部分连接到用于释放制动电梯提升装置(2)的制动器的可移动件。枢转轴(21)与第一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L1)比枢转轴(21)与第二摆动部分之间的距离(L2)。因此,摆动杆(21)具有杆作用,从而利用杆原理使用低的力即可移动制动器的可移动件(24)以释放制动器。
文档编号B66B5/02GK101381048SQ20081021337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中岛严, 和泉一裕, 塚原大祐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