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柔性膜和包括该柔性膜的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柔性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各种电器件的柔性膜。
背景技术:
:柔性膜可用于各种电器件。作为柔性膜的例子,可列举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和柔性覆铜层合板(FCCL)。FPCB或FCCL的金属层利用溅射方法、铸造方法或层合方法制造。在溅射方法中,对聚酰亚胺膜实施'溅射工艺以形成金属层。在铸造方法中,在金属薄膜上涂覆液体聚酰亚胺,然后实施铸造工艺以由此形成FCCL的金属层。在层合方法中,在聚酰亚胺膜上涂覆粘合剂,并利用层合方法将金属薄膜粘附于聚酰亚胺膜。在戮射方法中,由于聚酰亚胺膜的表面受到损伤,所以平滑度降低。在铸造方法中,可用的聚酰亚胺膜的种类有限。在层合方法中,由于所使用的粘合剂的物理性能的P艮制,所以不易制造FPCB或FCCL。因此,近来已经需要具有改善的物理性能诸如剥离强度的FPCB或FCGL。
发明内容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柔性膜以及包括该柔性膜的显示器件。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膜,所述柔性膜包括绝缘膜以及在绝缘膜上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绝缘膜上表面的笫二表面和对应于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一表面上以及位于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第一表面和笫二表面之间的角a基本等于或大于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角P,其中角Ol为钝角。角p可为角a的约0,30.9倍。角P可为角(1的约0.8~0.9倍。孔的直径可为约30pm~1000nm。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可为约0.02nm~0.2fim。第一金属层可以是化学镀层。第二金属层可以是电镀层。第一金属层可由选自铬(Cr)、金(Au)、铜(Cu)和镍(Ni)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第一金属层可包括由Cu形成的上层和由Ni形成的下层。第二金属层可由金(Au)或铜(Cu)形成。绝缘膜可由选自聚酯、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和氟树脂中的一种形成。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总和可基本等于或大于孔直径的3/1000且小于孔直径的1/2。第一金属层厚度和第二金属层厚度的总和可为孔直径的约1/100~1/10。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对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可为约1:10~1:2500。笫一金属层的厚度对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可为约1:400~1:500。柔性膜包括电路图案。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显示面板、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器、以及在显示面板和驱动器之间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包括绝缘膜以及在绝缘膜上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绝緯J度上表面的第二表面和对应于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一表面上以及位于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角a基本等于或大于笫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角P,其中角a为钝角。角p可为角a的约0.80.9倍'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总和可基本等于或大于孔直径的3/1000且小于孔直径的1/2。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对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可为约1:10~1:2500。所包括的附图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引入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示出才艮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图2~5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6和7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的截面图;和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本发明的详细的实施方案,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并且图2~5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如图1-5所示,柔性膜100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孔120的绝缘膜110以及在绝缘膜110上的笫一和第二金属层131和132。绝缘膜110可包括对应于孔120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llla、对应于绝缘膜110上表面的第二表面lllb以^Uf应于绝缘膜110下表面的第三表面lllc。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可位于第一表面llla上以及位于第二和笫三表面lllb和lllc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柔性膜100中,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可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llla、lllb和lllc上。绝缘膜110可由选自聚酯、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和氟树脂中的一种形成.绝缘膜110可优选由聚酰亚胺形成。绝缘膜110可具有约12fim~50fun的厚度并可具有柔性。第一表面llla和第二表面lllb之间的角a基本等于或大于第一表面llla和第三表面lllc之间的角(J,如图2所示,当孔120通it^第二表面lllb以向下的方式照射激光来形成时,第一表面llla和第二表面lllb之间的角a可大于第一表面llla和第三表面lllc之间的角p,并且角a可为钝角。因此,通过在绝缘膜110上形成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柔性膜100可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如图4所示,当孔120通it^笫二和第三表面lllb和lllc以向上和向下的方式照射激光来形成时,第一表面llla和第二表面lllb之间的角a可基本等于第一表面llla和第三表面lllc之间的角p。因此,通^±^绝缘膜110上形成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柔性膜100可具有图5所示的结构。下表l示出随着角a对角p的比例而变化的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在下表l中,x、0和分别表示的差、良好和优异的特性状态。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当角a基本等于或大于角p时,孔120的直径随着孔120向上延伸而逐渐变宽。因此,在后续工艺中可形成具有恒定厚度的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并因此可改善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角a对角p的比例可为约10:3~10:9.当角a对角p的比例等于或大于10:3时,在后续工艺中可形成具有恒^度的第一金属层131和笫二金属层132,并因此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可以是良好的。当角a对角p的比例等于或小于10:9时,易于在第一表面llla上形成第一金属层131和第二金属层132。角a对角P的比例可为约10:8~10:9。当角a对角卩的比例为10:8~10:9时,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可以是优异的,如表1所示。因此,角P可等于或约为角01的0.3~0.9倍。角p可为角a的约0.80.9倍。孔120用于将柔性膜100连接至各种电器件的电极或电路图案。孔120的直径d可为约30fim~1000jim。孔120的直径d可以是其中第一表面llla与第二表面lllb相交的点之间的距离。第一金属层131可利用化学镀方法由选自铬(Cr)、金(Au)、铜(Cu)和镍(Ni)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优选地,考虑到工艺效率,第一金属层131可由具有优异导电性的Ni或Cu形成。第一金属层131可具有由Ni和Cu形成的多层结构。例如,可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绝缘膜110上形成Ni层,然后可利用化学镀方法在Ni层上形成Cu层。因此,可形成具有两层结构的化学镀层。换言之,在具有两层结构的化学镀层中,Ni层可为下层,并且Cu层可为上层。可形成具有由Ni、Cu和Cu形成的三层结构的化学镀层。可使用其它的多层结构。与第一金属层131不同,第二金属层132可利用电镀方法由金(Au)或铜(Cu)形成。优选地,考虑到制造成本,第二金属层132可由Cu形成。第一金属层131的厚度Tl可小于第二金属层132的厚度T2。更具体地,第一金属层131可作为用于统菱第二金属层132的金属籽晶层并且可利用化学镀方法形成。因此,第一金属层131的厚度Tl可非常小并且可为约0.02nm~0.2jim。第二金属层132可利用电镀方法在第一金属层13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比第一金属层131厚的第二金属层132的厚度T2可为约2jim~50nm。第一表面llla上的第二金属层132可具有约2fim~40pm的厚度,并且第二和第三表面lllb和lllc上的第二金属层132可具有约3nm~50,的厚度.下表2示出随着第一金属层131的厚度Tl对笫二金属层132的厚度T2的比例而变化的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在下表2中,x、o和分别表示差、良好和优异的特性状态。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1:1000〇o1:2000〇o1:25000o1:3000X〇如表2所示,厚度Tl对厚度T2的比例可为约1:10~1:2500。当厚度Tl对厚度T2的比例等于或小于1/10时,可在合适时间期间内实施用于形成第一金属层131的化学镀工艺。因此,包含在化学镀工艺中所用的镀液中的助剂不会降低第一金属层131表面的剥离强度。当厚度Tl对厚度T2的比例等于或大于1/2500时,当在后续工艺中在金属层上形成电路图案和在电路图案上形成Sn层时,可防止第一金属层131的形成材料被锡(Sn)置换.厚度Tl对厚度T2的比例可为约1:400~1:500。当厚度Tl对厚度T2的比例为1:400~1:500时,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可以是优异的,如表2所示。笫一和第二金属层131和132的厚度Tl和T2的总和可基本等于或大于孔120的直径d的3/1000且小于其1/2。下表3示出随着第一和第二金属层131和132的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对孔120的直径d的比例而变化的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在下表3中,x、。和分别表示差、良好和优异的特性状态。表3(Tl+T2):d稳定性剥离强度1:1000XX3:1000oo1:500oo1:300oo<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如表3所示,第一和第二金属层131和132的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可基本等于或大于孔120的直径d的3/1000且小于其1/2。当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等于或大于孔120的直径d的3/1000时,在绝缘膜110上可形成各自具有恒定厚度的金属层。因此,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可以是良好的。当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小于孔120的直径d的1/2时,可防止孔120^j^金属层填充。第一和第二金属层131和132的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可为孔120的直径d的约1/100~1/10。当厚度Tl和T2的总和(Tl+T2)为孔120的直径d的1/100~1/10时,柔性膜100的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可以是优异的,如表3所示。如上所述,通过调节绝缘膜110的角度和金属层的厚度可改善柔性膜100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调节金属层厚度可防止孔120被填充。因此,可确保柔性膜100和电极之间的连接的优异可靠性。因此,可提供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柔性膜100。图6和7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的截面图。如图6和7所示,柔性膜200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孔220的绝缘膜210以;SL4绝缘膜210上的第一和第二金属层231和232。绝缘膜210可包括对应于孔220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211a、对应于绝缘膜210上表面的第二表面211b以及对应于绝缘膜210下表面的第三表面211c。第一金属层231和第二金属层232可位于第一表面211a上以及第二和第三表面211b和211c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柔性膜200中,第一金属层231和第二金属层232位于第一表面211a和笫二表面211b上。第一表面211a和第三表面211c之间的角p可为第一表面211a和第二表面211b之间的角a的约0,3-0.9倍。如图6所示,第一表面211a和第二表面211b之间的角a可大于第一表面211a和笫三表面211c之间的角p。角a可以是钝角。如图7所示,第一表面211a和第二表面211b之间的角a可基本等于第一表面211a和第三表面211c之间的角p。第一金属层231的厚度Tl可小于第二金属层232的厚度T2。更具体地,第一金属层231可作为用于镀覆第二金属层232的金属籽晶层并且可利用化学镀方法形成。因此,第一金属层231的厚度T1可非常小并且可为约0.02jim~0.2fim。第二金属层232可利用电镀方法在第一金属层23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比第一金属层231厚的第二金属层232的厚度T2可为约2~50[im。第一金属层231的厚度Tl对第二金属层232的厚度T2的比例可为约1:10~1:2500。第一金属层231的厚度Tl和第二金属层232的厚度T2的总和(Tl+T2)可基本等于或大于孔220的直径d的3/1000而小于其1/2。由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参考图1~5描述所述柔性膜,所以在本实施方案中省略对柔性膜200的描述.以下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制造柔性膜的方法。在由聚酰亚胺形成的绝缘膜上形成至少一个孔。所述孔形成在绝缘膜的预定部分上,并且孔的直径可以是约30pm~1000nm。所述孔可利用化学蚀刻法、钻孔法和激光加工方法中的一种形成。所述绝缘膜可具有对应于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绝缘膜上表面的第二表面以^Jft应于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角a可基本等于或大于笫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角p。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在绝缘膜上形成金属层之后才形成所述孔,所以孔区域必须再次^金属层。然而,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于在绝缘膜上形成所述孔之后才形成金属层,所以工艺时间减少并且易于形成所述孔。当利用激光加工方法形成所述孔时,根据照射在绝缘膜上的激光的照射方向,第一表面和笫二表面之间的角a可不同于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角p。具体地,当激光从第二表面以向下的方式照射时,由于激光的能量分布,使得角a可以是钝角。随后,对其上形成有孔的聚酰亚胺膜实施脱脂工艺。所述脱脂工艺是移除当制造或加工聚酰亚胺膜时在聚酰亚胺膜表面上产生的杂质的工艺。如果不实施脱脂工艺,则柔性膜的剥离强度会降低。在脱脂工艺中可使用碱性洗涤剂或清洗剂作为脱酯溶液。可使用其它材料作为脱脂溶液。脱脂工艺可在20X:30'C的温度下实施约5分钟。当脱脂工艺的温度等于或高于20。C时,可防止脱脂溶液的活化作用降低,并因此可改善脱脂效果。当脱脂工艺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0。C时,容易调节脱脂工艺所需的时间。对经过脱脂工艺的聚酰亚胺膜表面实施表面重整(reforming)工艺。表面重整工艺是利用蚀刻溶液蚀刻聚耽亚胺膜表面的工艺。蚀刻溶液可使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以及铬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可使用其它材料作为蚀刻溶液。表面重整工艺可在40。C~50'C的温度下实施约5~10分钟。当表面重整工艺的温度等于或高于40'C时,可改善蚀刻溶液的活化作用,并因此可改善蚀刻效果。此外,由于表面重整工艺因蚀刻溶液活化作用增加而没有长时间实施,所以可防止聚酰亚胺膜表面受到部分损伤。当表面重整工艺的温度等于或低于50。C时,由于没有快速实施蚀刻IMt,所以容易均匀控制聚酰亚胺膜的表面。表面重整工艺可在后续镀覆工艺中增加经^t^面重整工艺的聚酰亚胺膜和第一金属层之间的粘合。因此,可提高柔性膜的剥离强度。聚酰亚胺膜的亚酰胺环通过蚀刻工艺而重排并被,基(-CONH)或氛基(-COOH)取代。因此,可提高反应性。对经it^面重整工艺的聚酰亚胺膜实施中和工艺。当在表面重整工艺中使用的蚀刻溶液是碱性溶液时,在中和工艺中使用酸性中和溶液。当蚀刻溶液是酸性溶液时,在中和工艺中使用碱性中和溶液。中和工艺是利用酸性溶液的H+离子来置换可能由于对在表面重整工艺中获得的聚酰亚胺膜表面的酰胺基(-CONH)或羧基(-COOH)进行反应而残留的K+或C一+离子,从而移除K+或C一+离子的工艺。如果在聚酰亚胺膜表面上残留有K+或Cr"离子,则K"或CP+离子会与在后续极化工艺中用来极化聚酰亚胺膜表面的偶合离子进行竟争。因此,K+或C一+离子阻止偶合离子与酰胺基(-CONH)或絲(-COOH)反应.中和工艺可在10-30'C的温度下实施。当中和工艺的温度等于或高于IO'C时,可防止反应溶液的活化作用降低,并因此可改善中和效果。此夕卜,可防止聚酰亚胺膜表面受到损伤。当中和工艺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0。C时,由于不发生快速>^应,所以易于控制聚酰亚胺膜的均匀性。所述中和工艺不是必需的,而是可在必要时选择性实施的。利用偶合溶液对经过中和工艺的聚酰亚胺膜实施极化工艺.极化工艺是通过在聚酰亚胺膜的一部分中结合偶合离子来极化聚酰亚胺膜表面的工艺,在该部分聚酰亚胺膜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亚酰胺环通过蚀刻工艺而重排。极化工艺可使得后续镀覆工艺平稳实施并可改善剥离强度。可提供硅烷基偶联剂或胺基偶联剂作为可用于极化工艺中的偶合溶液。可〗吏用其它材料作为偶联剂。极化工艺可在20~30'C的温度下实施5~10分钟。随后,将经过极化工艺的聚酰亚胺膜浸于常温下的酸性溶液中。因此,移除在聚酰亚胺膜表面的重排区域中未结合的偶合离子。脱脂工艺、表面重整工艺、中和工艺和极化工艺是实施M工艺的预加工步骤,并且上述预加工步猓可提高镀覆工艺的效率。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经过预加工步骤的聚酰亚胺膜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实施化学镀工艺一次以形成第一金属层。然而,可实施化学镀工艺两次以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第一金属层。14更具体地,对经过预加工步骤的聚酰亚胺膜实施催化剂加入工艺。在催化剂加入工艺中,将聚酰亚胺膜浸于催化剂溶液中。因此,作为催化剂的钯(Pd)可吸附在聚酰亚胺膜的表面上。用于催化剂加入工艺的催化剂溶液可以是用盐酸稀释体积比1:1的PdCl2和SnCl2获得的溶液。如果在催化剂加入工艺中的反应时间非常短,那么在聚酰亚胺膜表面上Pd或Sn的吸附量会减少。如果>^应时间非常长,那么聚酰亚胺膜表面会M蚀。因此,应适当调节反应时间。然后,将经过催化剂加入工艺的聚酰亚胺膜浸于镀液中,并且在聚酰亚胺膜的整个表面上银霞第一金属层。镀液可包括EDTA水溶液,苛性钠水溶液,通过混合福尔马林水溶液与硫酸铜水溶液获得的硫酸铜镀液,或通过混合次磷酸钠、柠檬酸钠、氨和硫酸镍六水合物获得的硫酸镍镀液。镀液可进一步包含少量抛光组分、少量稳定剂组分等以改^属的物理性能.抛光组分和稳定剂组分可允许镀液重复利用和^^N艮长时间。在使用硫酸铜镀液的情况下,将加入有催化剂的聚酰亚胺膜浸于35'C45'C温度下的硫酸铜镀液中20~30分钟而不对所述聚酰亚胺膜施加电流,以由此形成第一金属层。如上,其中实施4^覆工艺而不施加电流的方法称为化学镀方法。在使用硫酸镍镀液的情况下,将加入有催化剂的聚酰亚胺膜浸于35'C-45'C温度下的硫酸镍镀液中2分钟,以由此形成第一金属层。用于形成第一金属层的工艺是用于镀覆第二金属层的预加工步骤。可形成具有约0.02jmi~1nm厚度的第一金属层。可完全实施用于形成第一金属层的工艺直至从聚酰亚胺膜上移除未M的部分。将其上形成有笫一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膜浸于镀液中,然后对聚酰亚胺膜施加电流以形成第二金属层。更具体地,将其上形成有第一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膜浸于镀液中,然后在40~50'C的温度下对聚酰亚胺膜施加2A/dm2的电流30分钟以形成第二金属层。因此,制造包括第二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膜,例如柔性膜印刷电路板(FPCB)或柔性覆铜层合板(FCCL)。通过平稳搅拌镀液来保持镀液的浓度恒定。可根据所要获得的镀层的厚度来适当调节镀覆条件。如上,包括施加电流的M工艺称为电镀方法。作为可用的镀液,可使用由HeesungMetalLtd.制造的市售的EnthoneOMI、画P等。可使用通过用树释CuS04-H20、112804和HCl的混合溶液获得的镀液。镀液可进一步包含少量抛光组分和少量稳定剂组分.凭肉眼评估通过上述工艺制造的FPCB或FCCL的镀覆状态之后,可完成梠^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电路图案可印刷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上。其上印刷有电路图案的柔性膜可连接至各种电器件的电极或电路图案,以对各种电器件传输电信号。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件的透视图。如图8所示,显示器件300可包括显示面板310、对显示面板310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器320、显示面板310和驱动器320之间的柔性膜330。显示器件300可以是平板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有机发光显示器。显示面板310可包括第一基&311和第二基&312。第一基fel311可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可以以矩阵形式布置以显示图像。在像素中可布置连接至驱动器320的多个电极以彼此交叉。例如,第一电极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布置,而第二电极可以在垂直于第一电极的方向上布置。第二基板312可以是密封第一J41311的透明玻璃基板。驱动器320可对电极施加信号,以由此在显示面板310上显示图像。在显示面板310和驱动器320之间可连接柔性膜330,以将由驱动器320产生的信号传输至显示面板310。柔性膜330可以是其上印刷有预定电路图案的具有柔性的膜。柔性膜330可包括绝缘膜、所述绝缘膜上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的电路图案、连接至所述电路图案的集成电路(IC)芯片等。柔性膜330可包括绝缘膜以及绝缘膜上的笫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迷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上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可位于第一表面上以及位于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角a可基本等于或大于笫一表面和笫三表面之间的角P,并且可以是钝角.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件通过包括^^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柔性膜可提供优异的可靠性。在说明书中提及的"一个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示例性实施方案,,等是指与该实施方案相关联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说明书中的不同处出现的这些措词不必均指相同的实施方案。此外,当针对任意实施方案来说明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其它实施方案实现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虽然已经参考大量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和实施方案。更具体而言,^沈明书、;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一部件和/或布置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除了部件和/或布置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替代性的使用对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膜,包括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上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和在所述绝缘膜上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角α基本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角β,其中所述角α是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角p为所述角a的约0.3~0.9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角p为所述角a的约0.8~0.9倍。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孔的直径为约30nm~1000拜。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笫一金属层的厚度为约0.02,~0.2jim。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为化学镀层。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为电镀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由选自铬(Cr)、金(Au)、铜(Cu)和镍(Ni)中的至少一种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由Cu形成的上层和由Ni形成的下层。1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由金(Au)或铜(Cu)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绝缘膜由选自聚酯、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和氟树脂中的一种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总和基本等于或大于所述孔直径的3/1000且小于所述孔直径的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总和为所述孔直径的约1/100~1/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笫一金属层的厚度对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为约1:10~1:2500。15.才Mt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对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为约1:400~1:500。1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膜,其中所述柔性膜包括电路图案。17.—种显示器件,包括显示面板;对所述显示面板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器;和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驱动器之间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包括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上表面的第二表面以M应于所述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和在所迷绝缘膜上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角a基本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角p,其中所述角a是钝角。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件,其中所述角jJ为所述角a的约0.8~0.9倍。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总和基本等于或大于所述孔直径的3/1000且小于所述孔直径的1/2。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对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例为约1:10~1:2500。全文摘要公开了一种柔性膜和包括该柔性膜的显示器件。所述柔性膜包括绝缘膜和在所述绝缘膜上的第一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孔、对应于所述孔的内周表面的第一表面、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上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对应于所述绝缘膜下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一表面上以及第二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角等于或大于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角。文档编号H05K1/02GK101594735SQ200910118618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发明者廉晶燮,高东起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