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双面插背板及槽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面插背板及槽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必然是带宽的迅速增长和速度的不断提高。汇 聚层和骨干层这些中心节点的交换数据量也必然会高速增长,高效地承载包括 数据、语音、话音、传真和各种智能与增值服务在内的综合电信业务,并实现 各种业务网络的无缝连接和业务融合。这时,通信设备的发展就会面临一个巨
大的问题单板数量的增加、单板接入业务容量增加、交换网板容量的提高都 对背板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背板提供更大的业务交换容量和更多的 单板槽位。
为了緩解设备交换容量和互连瓶颈,在最近几年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方 案,其中在现有交换芯片总线速率和交换容量固定的情况下,采用双面槽位中 间背板是解决的方案之一。
现有技术中实现的方案是在中间背板前端面分别插设若干前单板,中间 背板后端面分别插设若干后单板,每个单板的槽位相互平行且错位,图1为前 后插单板与背板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前插单板、后插单板通过单板连接
器、背板连接器与背板相连,其中前插单板与后插单板位置相互错开且平行, 相应的,背板上连接前插单板与后插单板的连接器也相互错开且平行。
其缺点在于通过位置的错开来实现前后插板不使用同一个通孔,造成了 接插件的布放密度降低,且背板上的走线较复杂,接插件空间利用率不高。
为克服该缺点,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可以密集设置的双面插背板,图2为可 以密集设置的双面插背板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方案中,将背板后端面的插脚位于背板前端面的两个插脚之间,是的双面插背板的前单板槽位连接器 与后单板槽位连接器在中间的背板同一纵向位置上可以部分或者完全重叠,使 得双面插背板中单板槽位连接器可以密集设置。
但是,该方案的不足在于需要在PCB (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 板)的加工上进行特殊处理,加工工艺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 一种双面插背板及槽位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提供了一种双面插背板,包括中间背板、槽位连接器, 中间背板由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压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为隔离
层;
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上有槽位连接器;
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都具有布线及电性插孔,布线与电性插孔连通后能将 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布线;
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的电性插针;
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与槽位连接器通过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相连,电性插
孔与电性插针接触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电性插针。
较佳地,所述电性插针为长电性插针、短电性插针、无电性插针。 较佳地,位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穿过第一背板、隔
离层与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相连,位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
插针穿过第二背板、隔离层与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相连。
较佳地,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 针电性连接,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 针非电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 插针电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 插针非电性连接。较佳地,位于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短电 性插针电性相连,位于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 短电性插针电性相连。
较佳地,所述电性插孔为金属化孔,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为电性连接; 所述电性插孔为非金属化孔,电性插针与孔为非电性连接。 较佳地,双面插背板上具有电路,电路由电性插孔、电性插针、布线配合 形成。
较佳地,所述槽位连接器是插入式电连接器。 较佳地,所述第一背板和/或第二背板为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槽位连接器,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 的电性插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背板在空间上没有错位,前后板可以在相同的位 置对称插入,提高了槽位密度;背板加工的工艺要求低,也不需要盲孔和埋孔 的设计;另外,现有的接插件就可以支持,只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电性插针。
图1为背景技术中前后插单板与背板结构示意图2为背景技术中可以密集设置的双面插背板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面插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
图3为双面插背板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双面插背板可以包括中间背 板、槽位连接器3021、 3022、 3023、 3024,其中
中间背板由第一背板3011与第二背板3012压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为隔离层3013;第一背板3011上有槽位连接器3021、 3024;第二背板3012上有槽位连接 器3022、 3023;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都具有布线及电性插孔,布线与电性插孔连通后能将 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布线;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的电性插孔;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与槽位连接器通过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相连,电性插 孔与电性插针接触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电性插针。实施中,如图所示,槽位连接器3021上有长电性插针3032、 3031,短电 性插针3043;槽位连接器3024上有短电性插针3041、 3044;槽位连接器3022 上有短电性插针3045;槽位连接器3023上有长电性插针3033、 3034,短电性 插针3042。位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1上的长电性插针3032、 3031穿 过第一背板3011、隔离层3013与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相连,位于第二 背板3012上的槽位连接器3023上的长电性插针3033、 3034穿过第二背板 3012、隔离层3013与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性插孔相连。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电性 连接,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非电 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电 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非 电性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3012上的槽 位连接器3023上的长电性插针3033、 3034电性连接,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 性插孔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1上的长电性插针3032、 3031非 电性连接;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1上的长电性插针3032、3031电性连接,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3012 上的槽位连接器3023上的长电性插针3033、 3034非电性连接。即第一背板上有电性插孔,电性插针位于电性插孔中;第二背板上有电 性插孔,电性插针位于电性插孔中。电性插孔为金属化孔时,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为电性连接,图中以实线表 示的为金属化孔。电性插孔为非金属化孔时,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为非电性连接,图中以虚 线表示的为非金属化孔。具体实施时,是否电性连接可由电性插孔是否金属化来控制,如,对电性 插孔电镀则可实现电性连接,反之,不对电性插孔电镀则实现非电性连接,电 镀等工艺是本领域的熟知技术,不再赘述。位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4上的短电性插针3041、 3044与 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性插孔电性相连,位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 3021上的短电性插针3043与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性插孔电性相连;位于第二背板3012上的槽位连接器3022上的短电性插针3045与第二背 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相连,位于第二背板3012上的槽位连接器3023上的短 电性插针3042与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相连;位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1上短电性插针3043与第一背板 3011上的电性插孔相连,位于第一背板3011上的槽位连接器3024上短电性插 针3041、 3044与第一背板3011上的电性插孔相连。容易知道,双面插背板上具有电路,这些电路由电性插孔、电性插针、布 线配合形成。那么,也容易知道,通过长针和短针在相同的过孔位置的配合使 用,可以使前插板和后插板联通;通过长针、短针、无针在不同的过孔位置的 配合使用,可以使前插板和非正对的后插板联通;通过短针和短针的配合使用, 可以是同面板卡联通。例如图中的布线3051与长电性插针3031、短电性插针3042连通,在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之间形成可导电的电路;布线3052与短电性插针3043、短电 性插针3041连通,在第一背板上形成可导电的电路。当然,通过电性插孔与电性插针的配合也可直接形成电路,如图中的长电 性插针3032、短电性插针3045连通;长电性插针3033、短电性插针3044连 通,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形成可导电的电路。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长电性插针、短电性插针而外,还存在无电性插针的 情况,即,在电性插孔中无电性插针,如图中长电性插针3034、布线3053相 连的电性插孔中无电性插针,目的是从电性插针3034将信号引到第一背板 3011面上可能的芯片管脚。当然,实现电路还可以有很多方式,并不仅限于图中所示,只要控制电性 插针的长短、电性插孔的金属化与否、是否与布线连接即可形成不同电路,这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知晓的。实施中,槽位连接器可以选择插入式电连接器。第一背板和/或第二背板可以选择印刷电路板来实施。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槽位连接器,在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 同的电性插针。具体实施中,如图3所示,槽位连接器3021上有长电性插针3032、 3031, 短电性插针3043;槽位连接器3024上有短电性插针3041、 3044;槽位连接器 3022上有短电性插针3045;槽位连接器3023上有长电性插针3033、 3034,短 电性插针3042等。槽位连接器的结构及使用请参见双面插背板中的描述。由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背板在空间上没有错 位,前后板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对称插入,提高了槽位密度;在现有技术中,在制作双面插背板时,其大致流程是先将第一背板、第二 背板上打孔,然后将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压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为隔 离层,则按现有技术实施的话,此时将面临的工艺为需要按照要求来对电性9插孔进行电镀,以使槽位连接器上的电性插孔能够和不同电性插孔进行配合形 成电路。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在槽位连接器上采用的电性插针为平针,即 等长的电性插针,那么其可以连接的电性插孔必然位于相连的背板上,要在双 面插背板上形成各种电路,就需要第一背板、隔离层、第二背板上的孔都要统 一电镀、或者部分电镀,才能形成各种不同电路,而要控制一个电性插孔在三 个部分上分三段(第一背板、隔离层、第二背板)的电镀过程,显然需要比较 复杂的工艺才能实现。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改进槽位连接器,使在其上的是长短不同 的电性插针,由于电性插针长短不同,便可按需要与接触的背板上的电性插孔 相连,或者穿过接触的背板上的电性插孔后与没有接触的背板上的电性插孔连接,从而在两个背板上形成电路。如图中的长电性插针3032穿过第一背板 3011、隔离层3013、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性插孔,通过第二背板3012上的电 性插孔与短电性插针3045连通后形成电路。那么由此带来的好处在于在压 合前对电性插孔进行电镀或者不进行电镀,而在压合后则不必再进行电镀,这 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对第一背板、隔离层、第二背板上的孔都要统一电镀、或 者部分电镀,这显然对背板的加工工艺要求低了很多,也不再需要盲孔和埋孔 的设计。另夕卜,对于现有的槽位连接器而言,需改进的仅在于电性插针的长短选择, 因此现有的接插件就可以支持,仅是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电性插针而已,与现 有技术相比,显然要比控制三段电镀要容易得多。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 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插背板,包括中间背板、槽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中间背板由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压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为隔离层;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上有槽位连接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都具有布线及电性插孔,布线与电性插孔连通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布线;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的电性插针;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与槽位连接器通过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相连,电性插孔与电性插针接触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电性插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针包括长 电性插针、短电性插针、无电性插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背板上的槽 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穿过第一背板、隔离层与第二背板上的电性插孔相 连,位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穿过第二背板、隔离层与第 一背板上的电性插孔相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 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电性连接,第一背板上的电性插 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非电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 插孔与第 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电性连接,第二背板上的电性 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长电性插针非电性连接。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背板上的电 性插孔与第一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短电性插针电性相连,位于第二背板上 的电性插孔与第二背板上的槽位连接器上的短电性插针电性相连。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 孔为金属化孔,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性插孔为非金属化孔,电性插针与孔为非电性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双面插背板 上具有电路,电路由电性插孔、电性插针、布线配合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位连 接器是插入式电连接器。
9、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 板和/或第二背板为印刷电路板。
10、 一种槽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的电性插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插背板及槽位连接器,包括中间背板、槽位连接器,中间背板由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压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为隔离层;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上有槽位连接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都具有布线及电性插孔,布线与电性插孔连通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布线;槽位连接器上有长短不同的电性插针;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与槽位连接器通过电性插针与电性插孔相连,电性插孔与电性插针接触后能将电流由电性插孔传导至电性插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背板在空间上没有错位,前后板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对称插入,提高了槽位密度;背板工艺要求低。
文档编号H05K1/02GK201393344SQ20092010760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琨 王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