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291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可结合于各式电子产品的热源部位进
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现有散热装置主要用以针对各式电子产品进行散热,以确保电子产品可正常运转。例如灯具、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电脑等各式电子产品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高热,因此,上述各式电子产品通常会结合一散热装置,并利用该散热装置进行散热,以便延长该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又,如电脑等类型的电子产品都必须将数个电子元件(例如主机板、微处理器、显示卡或其他相关电子晶片等)集中于现有散热装置的一散热件内,并于该散热件结合数个散热风扇,以便针对该数个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及2所示,现有散热装置9大致包含一散热件91及数个散热风扇,在此揭示该数个散热风扇包含一第一散热风扇92及一第二散热风扇93 ;其中该散热件91具有一容置空间911及数个组装口 912,该容置空间911可供设置数个电子元件94,该数个组装口 912连通该容置空间911 ;该第一散热风扇92及第二散热风扇93分别结合于该数个组装口 912。 上述现有散热装置9在实际使用时,可借助该第一散热风扇92导入外界气流进入该容置空间911,使气流与该数个电子元件94进行热交换,再利用该第二散热风扇93将完成热交换的高温气流抽离该容置空间911,借此达到循环散热的目的。[0005] 然而,该现有散热装置9仍具有如下所述的诸多缺点 1、散热均衡效果不佳由于该现有散热装置9导入外界气流通过该第一散热风扇92,再通过该第二散热风扇93排出至外界;当该气流进入该容置空间911与位于该第一散热风扇92周遭的数个电子元件94进行热交换后,该气流的温度即会相对升高;因此,当该高温气流后续再与位于该第二散热风扇93周遭的数个电子元件94进行热交换时,将产生冷却不足等问题情形,造成该现有散热装置9具有散热均衡效果不佳的缺点。[0007] 2、未具有自动除尘功能当该现有散热装置9在长时间不断自该第一散热风扇92引入气流并通过该第二散热风扇93排出至外界的过程中,外界空间的气流所夹带的灰尘也容易不断堆积于现有散热装置9的特定位置,例如容置空间911、该第一散热风扇92及第二散热风扇93内部等位置;因此,现有散热装置9在长期间使用后所堆积的灰尘,相当容易影响整体进风量或出风量,故也进一步造成现有散热装置9的散热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用以解决前述现有散热装置的散热均衡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散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件、至少一散热风扇及一正反转控制单元。
3该散热件内部形成一气流流通空间,该散热件设有连通该气流流通空间的数个导风口 ;该至少一散热风扇具有二导风部,其中一导风部对应连通该散热件的数个导风口中的其中至少一导风口 ;该正反转控制单元连接该至少一散热风扇,用以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利用正反转控制单元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的运转,并配合该散热件的结构设计,以达到提升散热均衡效果及具有自动除尘功能功效,借此提供较为完善的散热功能,故可有效提升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另可于该散热件内设置至少一感温元件,该至少一感温元件电连接该正反转控制单元。借此,可利用该感温元件快速感测该气流流通空间内各部位的温度,以便该正反转控制单元可视需求快速控制各该散热风扇的运转,以提供更为适当的散热机制。

[0012][0013][0014][0015]
图1 :现有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 :现有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控制散热风扇反向旋转时的使用状态 图5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控制散热风扇正向旋转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控制散热风扇反向旋转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控制散热风扇正向旋转时的使用状态 [0021][0022][0023][0024][0025]
图8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l散热件12b第二导风口
22扇轮6导热管912组装口
11气流流通空间
12c第三导风口
3正反转控制单元
9散热装置
92第一散热风扇
12导风口2散热风扇4电子元件91散热件
12a第一导风口21导风部5发光元件911容置空间
93第二散热风扇94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件1、至少一散热风扇2及一正反转控制单元3。该散热件1可供结合一电子产品的至少一电子元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结合该散热件1 ;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连接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用以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的运转。 该散热件1为一中空壳体,且较佳为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该散热件1内部形成一气流流通空间ll,且该散热件1设有数个导风口 12,各该导风口 12连通该气流流通空间11。 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可为鼓风扇或轴流式风扇,较佳选用如图所示的轴流式风扇。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分别具有二导风部21及一扇轮22 ;其中一导风部21可提供入风功能,另一导风部21可提供出风功能;该扇轮22用以将气流通过其中一导风部21导引通过另一导风部21。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的其中一导风部21对应连通该散热件1的数个导风口 12中的其中至少一导风口 12,另一导风部21则可对应连通至外界空间,在上述条件下,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可包含如下所述的诸多设置型态 其一、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在确保可导引气流进出该气流流通空间11的条件下,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可设置于该散热件1的气流流通空间11内部(未绘示)。[0031] 其二、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也可设置于该散热件1的外部,并可借助如导风管等构件连接至该导风口 12 (未绘示)。 其三、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较佳直接结合于该散热件1的数个导风口 12中的其中至少一导风口 12。 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连接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该连接方式可采用无线连接方式(如利用无线信号等);或也可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如利用电源接线等);另外,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也可整合于该散热风扇2内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用以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的运转,举例而言,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可控制该扇轮22为反向旋转或正向旋转,或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2的启动或停止时机。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于实际使用时,该散热件l的气流流通空间ll可供设置该电子产品的数个电子元件(详参后续说明);或者,可将借助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该散热件1的外周面直接结合于该电子产品容易产生热源的部位(详参后续说明),以便提供预定的散热效果;又或者,也可将借助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该散热件1的外周面直接结合数个导热管(详参后续说明)。 更详言之,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概念,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可依该散热件1的导风口 12及该散热风扇2的数量及结构的不同,进一步变化出如下所述的数种不同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及5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该散热件1的导风口 12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风口 12界定为一第一导风口 12a及一第二导风口 12b,该第一导风口 12a及该第二导风口 12b可分别形成于该散热件1的相对二端位置;另外,该散热风扇2的数量为一个,该散热风扇2的其中一导风部21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 12a ;再者,本实施例揭示该气流流通空间11可供结合数个电子元件4,例如主机板、微处理器、显示卡、电子晶片等。 当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的扇轮22反向旋转时,如图4所示,该散热风扇2可将外界气流通过该第一导风口 12a导引至该气流流通空间ll,使气流事先与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数个电子元件4进行热交换,后续再与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数个电子元件4进行热交换,并利用该散热风扇2将完成热交换的高温气流通过该第二导风口 12b排出至外界空间,此时,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数个电子元件4的冷却效果优于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数个电子元件4。又,如图5所示,当经过一预定时间后(依使用者需求进行设定),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可控制该散热风扇2的扇轮22正向旋转时,配合如图所示该扇轮22的扇叶设计特性(例如轴流式风扇的扇叶),可使该气流流通空间11的气流流动方向与原先该扇轮22反向旋转时的气流流动方向相反,因此,外界气流可自该第二导风口 12b进入至该气流流通空间ll,事先与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数个电子元件4进行热交换,并于后续与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数个电子元件4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该第一导风口 12a导出至外界空间,此时,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数个电子元件4的冷却效果优于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数个电子元件4。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主要特点至少包含有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的扇轮22反向或正向旋转,以不断改变该散热风扇2所驱动的气流在该气流流通空间11内的流动方向,使该散热风扇2自外界所导入的气流,在不同时间点,针对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数个电子元件4与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数个电子元件4的冷却效果可趋近于一致,借此,以达到提升散热均衡效果的功效。另外,假设该第一导风口 12a堆积过多灰尘时,也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的扇轮22正向旋转,当该气流通过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去除堆积在该第一导风口 12a内的灰尘,以提供一自动除尘功能,进而可确保该第一导风口 12a不会形成阻塞而影响其进风量,故可有效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6及7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该散热件1的导风口 12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风口 12界定为一第一导风口 12a及一第二导风口 12b;另外,该散热风扇2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散热风扇2的其中一导风部21分别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 12a及该第二导风口 12b ;再者,本实施例揭示利用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该散热件1直接结合于该电子产品容易产生热源的部位或构件,如图所示,揭示该散热件1直接与电子产品(如灯具)的数个发光元件5相互结合。 如图6所示,当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其中一散热风扇2的扇轮22反向旋转,并控制另一散热风扇2的扇轮22正向旋转时(也可控制该另一散热风扇2停止运转),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发光元件5的冷却效果优于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发光元件5 ;另如图7所示,当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其中一散热风扇2的扇轮22正向旋转,并控制另一散热风扇2的扇轮22反向旋转时(也可控制该另一散热风扇2停止运转),邻近该第二导风口 12b的发光元件5的冷却效果优于邻近该第一导风口 12a的发光元件5。其中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的运转,使气流流动方向改变的详细运转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容不赘述。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主要特点至少包含有同样可达到提升散热均衡效果的功效。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导风口 12a及第二导风口 12b皆设有散热风扇2,因此,当该第二导风口 12b堆积过多灰尘时,如图6所示,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驱动气流通过该第二导风口 12b,以去除堆积在该第二导风口 12b内的灰尘;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散热风扇2驱动气流通过该第一导风口 12a,以去除堆积在该第一导风口 12a内的灰尘,故具有更佳的除尘效果。更重要的是,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更可控制各该散热风扇2交替运转,使各该散热风扇2皆无须长时间运转,以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如此可有效避免单一散热风扇2因长时间运转而损坏。[0042] 请参照图8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该散热件1的导风口 12 数量为三个,该三个导风口 12界定为一第一导风口 12a、一第二导风口 12b及一第三导风口 12c,该第三导风口 12c位于该第一导风口 12a及该第二导风口 12b之间;另外,该散热风扇 2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散热风扇2的其中一导风部21分别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 12a及 该第二导风口 12b ;再者,本实施例揭示利用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该散热件l直接结合数 个导热管6,以便进一步利用该导热管6连接至该电子产品容易产生热源的部位,以提升本 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又,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用以控制该二散热风扇2的运 转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容不赘述。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主要特点至少包含 有同样可达到提升散热均衡效果的功效,并兼具有自动除尘的功能。另外,由于本实施例 的第一导风口 12a及第二导风口 12b之间另形成该第三导风口 12c,故可使各该散热风扇2 所驱动的气流流动更为顺畅。 又,上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件1的气流流通空间11另可设置 至少一感温元件(未绘示),该至少一感温元件电连接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借此,可利用 该感温元件快速感测该气流流通空间11内各部位的温度,以便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可视需 求快速控制各该散热风扇2的运转,以提供更为适当的散热机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确实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单元3控制该至少一散 热风扇2的运转,并配合该散热件1的结构设计,以达到提升散热均衡效果及具有自动除尘 功能等诸多功效,借此提供较为完善的散热功能,故可有效提升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散热件,内部形成气流流通空间,该散热件设有连通该气流流通空间的数个导风口;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具有两个导风部,其中一个导风部对应连通该散热件的数个导风口中的其中至少一个导风口;及一个正反转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该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运转。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的导风口数量为两个,该两个 导风口界定为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 ,该散热风扇的数量为一个,该散热风扇的其中一 个导风部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 。
3.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的导风口数量为两个,该两个 导风口界定为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 ,该散热风扇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散热风扇分别 以其中一个导风部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及该第二导风口 。
4.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的导风口数量为三个,该三个 导风口界定为第一导风口 、第二导风口及第三导风口 ,该散热风扇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散 热风扇分别以其中一个导风部对应连通该第一导风口及该第二导风口 。
5. 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风口位于该第一导风口及该 第二导风口之间。
6. 依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的气流流通空间设 置至少一个感温元件,该至少一个感温元件电连接该正反转控制单元。
7. 依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为能够导热的材质 所制成的中空壳体。
8. 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为能够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 中空壳体。
9. 依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轴流式风扇。
10. 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轴流式风扇。
11. 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轴流式风扇。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件、至少一散热风扇及一正反转控制单元。该散热件内部形成一气流流通空间,该散热件设有连通该气流流通空间的数个导风口;该至少一散热风扇具有二导风部,其中一导风部对应连通该散热件的数个导风口中的其中至少一导风口;该正反转控制单元连接该至少一散热风扇,用以控制该至少一散热风扇的运转。借此,可提供均衡的散热效果,并兼具有自动除尘的功能。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541419SQ20092021717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宫原雅晴, 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