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465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设有固定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如机架式服务器、存储器和工作站中,经常需要利用固定架将电子元件,比如硬盘等安装于机壳内。为了方便固定架的插入和取出,通常需要在固定架的外部设置把手,因此则需要机架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来收容把手。然而,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装置的机架内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应地,该机架内所能供收容固定架的把手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甚至可能没有可供收容把手的空间,造成固定架的安装拆卸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可节约空间的固定架的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和至少一固定架,所述至少一固定架容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一本体、枢转地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一把手、一弹性元件及可滑动地固定于本体前端的一活动部,所述本体的前端设有通槽,所述活动部对应设于所述通槽处并遮蔽所述通槽,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本体滑动而使所述通槽暴露出来,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一第一端臂和一第二端臂,其中第一端臂与所述本体连接,第二端臂抵顶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滑动部遮蔽于所述通槽处时,所述把手收容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把手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活动部的内侧,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当所述滑动部滑动至使所述通槽暴露出来时,所述弹性元件抵顶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本体旋转且所述把手的所述一端自所述通槽向本体外部突伸。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于固定架的本体上设置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从而可使该第二操作件上的把手处于可隐藏状态。当需要将该固定架从该机壳中取出时,只需对第一操作件进行操作,该把手即可自动弹开,方便使用者取出该固定架,且更为省力。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固定架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中的固定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中的固定架的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3中固定架固定于分隔架内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固定架在第二种状态下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固定架在第三种状态下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 100
固定架10
机壳20
第一底板21
第一侧板22
第一顶板23
收容空间24
分隔架30
分隔板31
卡槽311
第一承载板32
电路板40
接口41
本体50
第二承载板51
第二侧板52
缺槽521
前挡板53
通槽531
定位孔532
通孔533
上挡板54
连接孔541
凹槽542
卡固孔543
凸起544
桥状凸起545
容置空间55
铆钉56
顶盖60
第二顶板61
后挡板62
第一操作件70
支架71
活动部72
挡止部721
凸柱722
连接板73
凸缘74
滑槽75
限位孔76凸耳77穿孔78滑动空间 79第二操作件 80锁合板81枢接孔811固定孔812缺口813台阶814弹性元件82固定部821第一端臂822第二端臂823卡钩824把手83连接段831作动段832端部833凹陷834平面835侧面836挡板837连接槽838转轴84抵压部841连接部842结合部84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其包括一机壳20、一容置于该 机壳20内的分隔架30、容置于该机壳20内且通过该分隔架30隔离的两固定架10及分别 固定于该两固定架10内的两电路板40。该固定架10与该机壳2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将该 电路板40固定于该机壳20内。本实施方式中,该分隔架30将该机壳20内部分隔形成四 个收容空间对,这些收容空间M可对应收容四个固定架10。该机壳2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一呈长方形的第一底板21、自该第一底板21 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垂直延伸的两第一侧板22和罩设于该两第一侧板22顶边的一第一顶板 23。
该分隔架30设于该机壳20的前端。该分隔架30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三个分隔板31和一第一承载板32。该分隔板31与该第一侧板22平行。该分隔板31的高度与该机壳20的第一侧板22的高度相当,该分隔板31的长度较该第一侧板22的长度小。 该分隔板31的前端与该第一侧板22平齐,该分隔板31的后端大致延伸至机壳20的中部。 位于外侧的两分隔板31分别紧贴该两第一侧板22的内表面,位于中间的分隔板31与位于外侧的两分隔板31之间的距离相等。该分隔板31的前侧上端设有一贯穿的卡槽311,于本实施例中,该卡槽311大致呈矩形。该第一承载板32为一平面板体,其自位于外侧的一分隔板31处延伸至位于外侧的另一分隔板31处。该第一承载板32与这些分隔板31垂直连接。该第一承载板32于该分隔板31的高度方向上将该分隔板31分为均等的两部分。该第一承载板32的宽度(即沿该分隔板3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与该分隔板31的长度相当。因此,该分隔架30 将该机壳20前端的内部分成四个收容空间M,这些收容空间M可分别用于收容一固定架 10于其内。可以理解地,该分隔架30的结构并不限定,可根据其所需安装的固定架10的外部形状进行改变;该分隔架30所划分的收容空间M的数目也不限定,均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两固定架10的形状结构相同,下文将以一固定架1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该固定架10收容于该机壳20的一收容空间M内。该固定架10包括一本体50、一罩设于该本体50上的顶盖60、固定于该本体50内的一第一操作件70和两个第二操作件80以及若干铆钉56。该本体50和顶盖60于组装后形成一容置空间55,该电路板4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55内。该顶盖60包括一第二顶板61及沿该第二顶板61的后端垂直延伸的一后挡板62。该本体50包括一第二承载板51、从所述第二承载板51相对两侧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两第二侧板52、一沿该第二承载板51的前端向上垂直延伸的前挡板53及一自该前挡板53的顶端垂直向后延伸的上挡板M。该第二承载板51为一矩形板体,其宽度与该分隔架30的两相邻的分隔板31间的距离相当,且长度较该分隔板31的长度长。该固定架10组装于该机壳20时,该第二承载板51的底部紧贴该分隔架30的的第一承载板32。该第二侧板52大致呈长条状,其靠近前端处的顶端形成有一缺槽521,于本实施例中,该缺槽521呈矩形。该前挡板53设于该第二承载板51的前端且与该第二承载板51垂直,该前挡板53 的两侧边分别与该两第二侧板52的前端相连,该前挡板53的高度与该第二侧板52的高度相当。该前挡板53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呈矩形的通槽531。该两通槽5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该两通槽5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承载板51的宽度方向。该两个通槽531的下侧设有若干定位孔532。位于左边的通槽531的左侧及位于右边的通槽531的右侧也各设有一定位孔532。该前挡板53的下端设有若干通孔533,该若干通孔533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本实施例中,该前挡板53上定位孔532的数量共有6个,该通孔533的数量为4个。该上挡板M自该前挡板53的上端垂直向后延伸形成,该上挡板M与该第二承载板51平行。该上挡板M大致呈矩形,其连接于该第二侧板52前端的顶部且罩设于该第二侧板52的缺槽521上。该上挡板M上设有若干连接孔M1,于本实施例中,该上挡板M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连接孔M1,该四个连接孔541位于同一直线上。该上挡板M的前端中间另设有一卡固孔讨3。请同时参阅图6,该上挡板M于靠近其后侧处的下表面朝向该第二承载板51的方向凸伸形成一凸起M4。本实施例中,该凸起M4自该上挡板M冲压而成,因而该上挡板 54的外表面对应该凸起M4的位置处形成凹陷。该上挡板M于中间两个连接孔541之间还间隔设有两个凹槽M2,该凹槽M2自该上挡板M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从而使该上挡板 54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桥状凸起M5,该桥状凸起M5的两侧分别形成开口。该两凹槽542通过其对应的开口与该容置空间55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该桥状凸起545与该凹槽 542也是经冲压一体形成。该第一操作件70安装至该本体50的前挡板53上。该第一操作件70包括一支架 71和活动地设于该支架71上的两个活动部72。该支架71包括一纵长的连接板73、自该连接板73的左右两侧和下侧边缘分别向该连接板73的同一侧垂直延伸出三个宽度较小的凸缘74。该支架7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滑槽75。该滑槽75大致呈L形,其自该连接板73的中部延伸至其对应的凸缘74的边缘,该滑槽75与该上挡板M上的通槽531对应,该滑槽75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宽度与该通槽531的宽度相当。该连接板73的中部于该两滑槽75之间设有四个限位孔76。该四个限位孔76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两限位孔76位于该连接板73的中央,另外两限位孔76分别邻近该两滑槽75的内侧设置。该支架71左右两侧的凸缘74分别向外侧垂直延伸形成一凸耳77,该支架71下侧的凸缘74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凸耳77。该六个凸耳77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其上各设有一穿孔78,这些穿孔78分别与该前挡板53上的定位孔532相对应。该支架71上侧边缘的中部也垂直向外延伸形成一凸耳77,该凸耳77上也设有一穿孔78,该穿孔78与该上挡板M上的卡固孔543相对应。该活动部72大致呈矩形,其厚度与该支架71的凸缘74的宽度相当。该活动部72 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该滑槽75的长度和宽度,并分别大于所述前挡板53的通槽531的长度和宽度。该活动部72的一端的前表面并排设置两挡止部721,该活动部72的另一端的后表面设有一凸柱722。于本实施例中,该挡止部721呈细条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该凸柱 722呈圆柱形。该凸柱722的尺寸略小于该支架71的限位孔76的尺寸。由于该两第二操作件80的结构相同,且该两第二操作件80对称地设置于该本体 50内,下面以左侧的第二操作件80为例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5,该第二操作件80包括一锁合板81、一弹性元件82、一把手83和一转轴84。该弹性元件82和把手83通过该转轴84枢接至该锁合板81上。该锁合板81为一大致呈长方形的板体。该锁合板81中部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枢接孔811。该两个枢接孔811与该本体50的上挡板M右边的两连接孔Ml相对应。 该枢接孔811的长宽比大于1,且该枢接孔811的长度方向与该锁合板81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该枢接孔811大致呈椭圆形。该锁合板81于其右端设有一固定孔812。该锁合板81于其左前端的角落处设有一直角的缺口 813,从而使该处形成一台阶814。该锁合板81的左末端的宽度小于该第二侧板52的缺槽521的长度,且小于该分隔架30的分隔板 31的卡槽311的长度。
该弹性元件82为一异状扭簧,其包括一固定部821及分别自该固定部821的下端和上端延伸出来的一第一端臂822和一第二端臂82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821为大致呈中空圆柱状,其内径与该锁合板81的固定孔812的内径相当,该第二端臂823和第一端臂822自该固定部821的上下两端呈线性延伸,该第一端臂822大致呈L形,该第二端臂 823大致呈V形。该第二端臂823的末端向远离该固定部821的方向弯折形成一卡钩824。该把手83包括一纵长的连接段831和从该连接段831的一端延伸出的一呈弧形的作动段832。该连接段831具有一远离该作动段832的端部833,该端部833的外围呈光滑的圆弧状。该连接段831前侧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834,该连接段831于该凹陷834的底部具有一大致呈D字形的平面835。该连接段831于该凹陷834的外围形成一侧面836。该侧面836自该平面835弯曲的一侧边缘向上延伸。该侧面836于远离该端部 833的一端呈圆弧面,该侧面836于靠近该端部833的一端呈平面,且该侧面836至该平面 835的相对另一侧边缘的距离自该端部833向该作动段832方向的距离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该侧面836上部于靠近该端部833的一侧沿着与该平面835平行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挡板837。该挡板837与该平面835间隔设置。该连接段831于该凹陷834平面835的一端设有一贯通的连接槽838,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槽838的截面呈圆形,且其内径较该锁合板81的固定孔812的内径大。该转轴84包括一抵压部841、沿该抵压部841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垂直延伸的一连接部842和沿该连接部842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垂直延伸的一结合部843。于本实施例中,该抵压部841、连接部842和结合部843均呈圆柱状,且该连接部842的直径较该抵压部841 的直径小,但较该结合部843的直径大。该连接部842的外径与该把手83的连接槽838的内径相当,且与该弹性元件82的固定部821的内径相当,该结合部843的外径与该锁合板 81的固定孔812的内径相当。预组装该第二操作件80时,先将该转轴84的结合部843的一端从该把手83的底部穿设过该连接槽838,而使该把手83套设于该转轴84的连接部842上,该转轴84的抵压部抵靠于该把手83的底面。再将该弹性元件82的固定部821从该转轴84的结合部843 的一端套设于该转轴84的连接部842的外围。同时,使位于该弹性元件82下端的第一端臂822收容于该凹陷834内且,且该第一端臂822的末端勾住该把手83的端部833 ;此时, 在平面835和该挡板837的共同作用下,该第一端臂822沿竖直方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然后,将该锁合板81的固定孔812对准该转轴84并将该锁合板81向下压,使该转轴84的结合部843穿设于该固定孔812内并与该固定孔812形成一紧配合,从而将该弹性元件82、把手83与锁合板81连接到一起。该电路板40呈平板状,其固定于该本体50的第二承载板51上,且该电路板40的下表面与该第二承载板51的上表面紧贴。该电路板40的上表面的前端设有若干接口 41, 该若干接口 41分别与该本体50的前挡板53的通孔533相对应。组装该固定架10时,先将该第一操作件70的两个活动部72放置于该支架71底部的凸缘74上且该两活动部72分别对应该支架71的两滑槽75,同时,该活动部72的凸柱 722卡置于靠近相应的滑槽75的限位孔76中,且该两活动部72的挡止部721分别抵靠于该支架71两侧的凸缘74上。其次,将该支架71的三个凸缘74延伸出来的凸耳77紧贴该本体50的前挡板53,使其上的穿孔78分别对准该前挡板53的定位孔532,再通过若干铆钉56将该支架71固定至该前挡板53上;此时,该支架71的顶部的凸耳77紧贴该本体50 的上挡板54,该凸耳77上的穿孔78对准该上挡板M的卡固孔M3,然后通过一铆钉56穿设于该卡固孔543和该穿孔78即可使该支架71更为稳定地固定于该本体50上。此时,该支架71的两滑槽75分别与该本体50的前挡板53的两通槽531相对应, 该活动部72对应设置于该滑槽75与该通槽531之间。该活动部72的挡止部721凸伸于该通槽531内。该支架71与该前挡板53间形成有一滑动空间79,该活动部72可在该滑动空间79里沿该支架71底部的凸缘74滑动。由于该活动部7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该通槽531的长度和宽度,因此可保证该活动部72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从该通槽531脱离。再次,将已组装好的两第二操作件80分别置于该本体50的上挡板M的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使该锁合板81上的两个枢接孔811分别对准该上挡板M相应的两连接孔M1, 再通过铆钉56将该两锁合板81固定至该上挡板M的下表面。由于该枢接孔811大致呈椭圆形,因而,该铆钉56可在该枢接孔811内滑动,从而使该锁合板81可相对该上挡板M 位移。此外,该弹性元件82的第二端臂823的卡钩拟4勾扣至该上挡板M的桥状凸起545 上。请同时参阅图6,该两第二操作件80的把手83的作动段832分别抵靠于该两活动部72上,此时该弹性元件82的第一端臂822和第二端臂823之间处于被压缩状态,而该第二端臂823固定于该桥状凸起545上,使得该第一端臂822抵顶该把手83迫使该把手83有绕着该转轴84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然而,由于该第一操作件70的活动部72限制了该把手 83的转动,从而使得该把手83收容于该固定架10的内部。此时,该锁合板81的端部自该第二侧板52的缺槽521突伸出来,该锁合板81的端部收容于该分隔架30的分隔板31的卡槽311内,且该锁合板81的台阶814抵顶于该缺槽521的外围。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当需要将该固定架10从该机壳20内取出时,通过该活动部72上的挡止部721拨动该两活动部72,使该两活动部72相向运动,并使该活动部72的凸柱722与靠近滑槽75的限位孔76脱离卡扣,直到该两活动部72的凸柱722分别卡扣于位于该支架71中央的两限位孔46中。当该两活动部72相向滑动时,该前挡板53的通槽531以及该支架71上与该通槽 531相对应的滑槽75逐渐露出,该把手83失去了活动部72的限制,在该弹性元件82的第二端臂823的作用下,该把手83绕该转轴84旋转,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自该滑槽75及通槽531向外凸伸,直到该弹性元件82恢复弹性变形而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该连接段 831的端部833抵靠于该本体50的上挡板M的凸起544上,该把手83的连接段831与该前挡板53垂直。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已经完全穿过该通槽531而暴露于该固定架10 的外部,且该两作动段832分别与对应的通槽531的外围相间隔。然后,施力于该两把手83的作动段832,使该两把手83的作动段832相向运动, 由于该连接段831的端部833抵顶于该凸起544上,该两把手83均以该端部833为轴心朝向前挡板53的中央旋转,直到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抵靠于该通槽531的外围。在把手 83朝向前挡板53的中央旋转过程中,该把手83克服该弹性元件82的第二端臂823的弹力作用而带动该锁合板81移动,由于该锁合板81的枢接孔811大致呈椭圆形,该铆钉56可在该枢接孔811内滑动,因而该锁合板81随着该把手83的移动而朝向上挡板M的中央移动,从而使该锁合板81的端部从该分隔板31的卡槽311和第二侧板52的缺槽521中缩回至固定架10内部。完成了对该锁合板81的解锁。然后,握住该把手83将该固定架10朝向该机壳20的前方拉,即可将该固定架10从该机壳20内取出。此外,由于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的自由端离该端部833的距离较长,根据杠杆原理,转动该把手83使其以端部833 为轴心进行转动,以对该锁合板81解锁时所需施加的外力较小,较为省力,操作方便。当将该固定架10装设于该机壳20内后,释放该把手83,由于该弹性元件82的第二端臂823的弹力作用,该把手83带动锁合板81向左运动,该锁合板81的左端突伸出该本体50的第二侧板52的缺槽521和分隔架30的分隔板31的卡槽311,该锁合板81的台阶814抵靠于该缺槽521的外围,该把手83还原至与该前挡板53垂直。再转动该把手83 使该把手83以将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收容于该固定架10内,再拨动该活动部72以使该活动部72复位至遮挡住该滑槽75,以将该把手83的作动段832收容于该固定架10内。上述固定架10中,其本体50上设置有一可隐藏的把手83。当需要将该固定架10 从该机壳20中取出时,只需对第一操作件70的活动部72进行操作,该把手83即可自动弹开,方便使用者取出该固定架10,且更为省力。可以理解地,该第一操作件70和第二操作件80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式,其各部件的形状和数量也不限定,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变更;该弹性元件82 也可通过调整其线径、材质等方式来调整其作用力大小。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的等效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和至少一固定架,所述至少一固定架容置于所述机壳内, 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一本体、枢转地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一把手、一弹性元件及可滑动地固定于本体前端的一活动部,所述本体的前端设有通槽,所述活动部对应设于所述通槽处并遮蔽所述通槽,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本体滑动而使所述通槽暴露出来,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一第一端臂和一第二端臂,其中第一端臂与所述本体连接,第二端臂抵顶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滑动部遮蔽于所述通槽处时,所述把手收容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把手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活动部的内侧,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 当所述滑动部滑动至使所述通槽暴露出来时,所述弹性元件抵顶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本体旋转且所述把手的所述一端自所述通槽向本体外部突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一锁合板,所述把手的中部与所述锁合板的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本体的侧部设有缺槽,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缺槽设有一卡槽,当所述把手收容于所述本体内时,所述锁合板的另一端自所述本体的缺槽向外凸出并卡设于所述机壳的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板上设有枢接孔,所述枢接孔的长宽比大于1,所述本体上对应所述枢接孔设有连接孔,所述锁合板与所述本体通过铆钉进行连接,所述锁合板相对所述本体滑动时,所述铆钉在所述枢接孔内沿所述枢接孔的长度方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凸伸形成一凸起,当所述把手的所述一端完全自所述通槽突伸于所述本体外部时,所述把手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通槽的外围相间隔,所述弹性元件恢复弹性形变,所述把手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本体的凸起上,继续旋转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以所述凸起为轴心继续旋转,从而所述把手带动所述锁合板相对所述本体滑动,所述锁合板的所述另一端脱离所述本体的缺槽而收容于所述本体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一扭簧,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端臂和第二端臂分别自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转轴,所述锁合板、弹性元件和把手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到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一侧边设有一凹陷,所述第一端臂收容于所述凹陷,且所述第一端臂的末端勾住所述把手的所述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部凸伸形成一桥状凸起, 所述桥状凸起两侧分别形成开口,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臂的末端勾扣至所述桥状凸起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于所述本体内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对应所述本体的通槽位置处设有滑槽,所述支架与所述本体前端的内侧之间形成一滑动空间,所述活动部对应所述通槽和滑槽收容于所述滑动空间内并可沿着所述支架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朝向所述本体的前端延伸形成的一凸缘,所述活动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沿所述支架的凸缘滑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于所述滑槽的外围设有两限位孔,所述活动部的内表面对应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一凸柱,当所述活动部遮蔽于所述滑槽时,所述凸柱卡设于一限位孔内,当所述活动部滑至使所述滑槽完全露出后, 所述凸柱卡设于另一限位孔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外表面设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凸伸于所述本体的通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分隔架,所述分隔架将所述机壳内部分隔成若干收容空间,每一收容空间用于收容一所述固定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一锁合板,所述把手的中部与所述锁合板的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本体的侧部设有缺槽,所述分隔架对应所述缺槽设有一卡槽,当所述把手收容于所述本体内时,所述锁合板的另一端自所述本体的缺槽向外凸出并卡设于所述分隔架的卡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底板、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一侧板、自所述本体的前端向上延伸的一前挡板及自所述前挡板的顶板向后延伸的一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通槽设于所述前挡板上,所述活动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前挡板的内侧,所述把手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挡板的内侧。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和至少一固定架,所述至少一固定架容置于机壳内,固定架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架包括一本体、枢转地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一把手、一弹性元件及可滑动地固定于本体前端的一活动部,本体的前端设有通槽,活动部对应设于该通槽处并遮蔽所述通槽,该活动部可相对该本体滑动而使该通槽暴露出来,弹性元件包括一第一端臂和一第二端臂,其中第一端臂与该本体连接,第二端臂抵顶于把手上,当滑动部遮蔽于通槽时,把手收容于该本体内,把手的一端抵顶于该活动部的内侧,弹性元件被压缩;当滑动部滑动至使通槽暴露出来时,弹性元件抵顶该把手,使把手相对该本体旋转且把手的所述一端自通槽向本体外部突伸。
文档编号H05K7/12GK102573379SQ2010106053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5日
发明者舒思文, 龚心虎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