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梯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的部件,具体说是一种电梯缓冲器,该种电梯缓冲器可 以适合各种电梯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载工具,其应用普及越来 越广泛。但是近年来电梯事故时常发生,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电 梯缓冲装置设计的不够合理。当电梯轿厢发生意外时,轿厢无法控制而 快速落至电梯井道 底坑,如果缓冲装置不够合理,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在应用于电梯的缓冲装置主要有弹簧和液压两种结构,弹簧缓冲器的吸收撞击 能量差,反弹力大,容易折断。而液压缓冲器虽然吸收效果较好,但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需要定期维护,而且维护和检修都十分不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电梯缓冲装置的不足,提出一种吸收效果 好,反弹力小,制作简便,价格便宜且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的电梯缓冲
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缓冲器,电梯缓冲器 安装在电梯箱体的下面,其特征在于电梯缓冲器为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和弹 性保护板组合形成的复合减振体,弹性保护板在最上面,软体弹性缓冲体在最下层,压缩金 属弹簧位于弹性保护板与软体弹性缓冲体之间,且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是整体 浇筑成型的。在软体弹性缓冲体下面通过整体浇注连接有金属连接体,且连接体露出端为 螺栓,通过螺帽与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软体弹性缓冲体为聚氨酯软发泡材料;所述的弹 性保护板为聚氨酯硬泡材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使用了聚氨酯软发泡材料和弹性保护板。 前者由高分子化合而成,体内存在无数个充满空气的微孔,而每一个微孔就等于是一个小 气囊,当收到撞击时,缓冲块产生缩变,巨大的动能被气囊吸收,转换为势能随排气而释放, 缓冲效果较好后者弹性保护板由聚氨酯硬泡材料构成,可以起到很好地保护聚氨酯缓冲 体的作用,使该装置寿命更长。当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件而发生碰撞时,该缓冲器 能迅速地将冲击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使电梯免受破坏而正常运行。
图1系本实用新型电梯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电梯缓冲装置示意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电梯缓冲装置仰视图。图中1、电梯缓冲器;2、电梯箱体;3、软体弹性缓冲体;4、压缩金属弹簧;5、弹性保护板;6、连接体;7、法兰;8、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梯缓冲器,电梯缓冲器1安装在电梯箱体2的下面,其特征 在于电梯缓冲器1为软体弹性缓冲体3与弹性压缩金属弹簧4和弹性保护板5组合形成 的复合减振体,弹性保护板5在最上面,软体弹性缓冲体3在最下层,压缩金属弹簧4位于 弹性保护板与软体弹性缓冲体之间,且软体弹性缓冲体3与压缩金属弹簧4是整体浇筑成 型的。在软体弹性缓冲体3下面通过整体浇注连接有金属连接体6,且连接体露出端为螺 栓,通过螺帽与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软体弹性缓冲体3为聚氨酯软发泡材料;所述的弹 性保护板5为聚氨酯硬泡材料。当电梯在 使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件而发生碰撞时,能量由弹性保护板5和压缩金 属弹簧4过渡后传至软体弹性缓冲体3,该软体弹性缓冲体3可以大幅度的吸收冲击动能 转化为势能,使震动降到最低。而弹性保护板5和压缩金属弹簧4可以对软体弹性缓冲体 3形成有效保护,增加软体弹性缓冲体3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电梯缓冲器,电梯缓冲器安装在电梯箱体的下面,其特征在于电梯缓冲器为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和弹性保护板组合形成的复合减振体,弹性保护板在最上面,软体弹性缓冲体在最下层,压缩金属弹簧位于弹性保护板与软体弹性缓冲体之间,且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是整体浇筑成型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软体弹性缓冲体下面通过整体浇 注连接有金属连接体,且连接体露出端为螺栓,通过螺帽与法兰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弹性缓冲体为聚氨酯软 发泡材料;所述 的弹性保护板为聚氨酯硬泡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电梯缓冲器,电梯缓冲器安装在电梯箱体的下面,其特征在于电梯缓冲器为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和弹性保护板组合形成的复合减振体,弹性保护板在最上面,软体弹性缓冲体在最下层,压缩金属弹簧位于弹性保护板与软体弹性缓冲体之间,且软体弹性缓冲体与压缩金属弹簧是整体浇筑成型的。在软体弹性缓冲体下面通过整体浇注连接有金属连接体,且连接体露出端为螺栓,通过螺帽与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软体弹性缓冲体为聚氨酯软发泡材料;所述的弹性保护板为聚氨酯硬泡材料。其吸收效果好,反弹力小,制作简便,价格便宜且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6B5/28GK201610343SQ20102003142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0日
发明者姜其斌 申请人: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