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76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尤其一 种用于焊接技术领域供助焊剂活化的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
背景技术
焊接工艺为广泛应用于装配电子元件的技术。以电子元件的波焊焊接(wave soldering)为例,其大致包括助焊剂涂布、预热、焊料槽的焊料沾涂及冷却等工艺,其中预 热步骤主要于预热器中进行,以利用预热器提供热源而活化助焊剂,以利于后续工艺的进 行。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预热器的加热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的预热器1包 括加热装置10、送风管路11、回风管路12及鼓风机13,其中加热装置10中容置有多个加热 管101,而送风管路11的一端连接于鼓风机13,另一端则连接于加热装置10,鼓风机13通 过送风管路11将气流Al吹向加热装置10以通过加热管101加热形成热风HA,再将热风HA 直接吹出加热装置10外至加热通道4,使电子元件2上的助焊剂(未图示)得以吸热而活 化,至于使用过的气流A2可再通过连接于加热通道4与鼓风机13之间的回风管路12,经由 鼓风机13的引导而形成一回路。此外,于加热通道4中一般设置有温度感测器(未图示), 当温度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相同时,加热装置10的加热管101便停止加热, 而当电子元件2行经加热装置10上方而吸取热能,或热能因消耗而使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 设温度时,加热装置10的加热管101便会开始加热,如此重复循环以维持预热器1的动作。然而,公知的预热器1由于送风管路11仅有单一出口位于多个加热管101之间, 因此气流Al供应主要集中于靠近送风管路11出口的加热管101,使得加热温度不均勻,举 例而言,靠近及远离送风管路11出口的热风HA之间的温差可能高达约7-8°C,因此可知, 若温度感测器设置之处所测得的温温度为低点温度时,可能造成加热管101过度加热而浪 费能量;反之,若温度感测器设置之处所测到的温度为高点温度时,则可能因加热管101停 止加热而使预热器1实质上未达预设温度造成助焊剂活化不足,此都会影响后续焊接的品 质。此外,由于公知预热器1仅靠鼓风机13及单一回风管路12回收气流A2,故其循 环效果不良,若欲将电子元件2预热至120°C,则加热管101实质上必须加热至超过200°C 以上,方可达到所需效果,由此可知,公知预热器1的能量消耗较大且效率欠佳。又当预热 器1故障时,必须完全停机进行维修,此也将使电子元件2整体焊接工艺停滞延宕,连带造 成时间及成本的损失。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以 解决公知技术的缺陷,实为相关技术领域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以克服公知预热器因热风温度不平均造成助焊剂活化不足的问题及热风循环回路不良、效率不佳等 缺陷。本实用新型的预热模块包括一流体引导装置,其部分容置于加热装置中,以将加热装 置外部的气体引入加热装置的加热管组件中进行加热,并吸取加热后的流体而通过流体引 导装置吹至流体通道中再由各气孔排出预热模块的加热装置外,因此由各气孔释出的加热 流体的温度较为平均,且由于部分加热流体可经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而回流,故可改善流 体循环回路,以降低能量的损耗,从而提升预热模块的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预热模块,其包括箱 体,其包括容置槽;至少一加热装置,其容置于箱体的容置槽中,且包括壳体,其包括相对 应的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外界连通,而第二空间包括穿孔;加热管组 件,其容置于壳体的第二空间中且包括流体出口,加热管组件与壳体的第一空间连通并与 壳体的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流体通道;板体,其覆盖该加热管组件与壳体的第二空间且包 括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流体引导装置,其穿过壳体的穿孔而部分容置于壳体中;其中,流 体通过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加热装置的壳体的第一空间进入加热管组件加热后,自流 体出口及经由流体通道传送至多个气孔排出。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及 该第二空间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开口,而该穿孔实质上设置于该第二空间的底 部中央。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组件实质上设 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央,且该加热管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其相互 对应,而该流体出口设置于该第二板件;至少一侧壁,其与该第一板件及该第二板件共同定 义出一容收部及一流体入口 ;以及多个加热管,其容置于该容收部中。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组件的该第一 板件实质上邻近于该板体,该流体出口实质上对应于该壳体的该穿孔,而该流体入口对应 于该壳体的该开口。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流体引导装置对应于该加热装置配 置且包括一电动机固定座,其固定于该箱体上;一扇叶,其设置于该电动机固定座上且穿 过该箱体、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而容置于该流体通道中;以及一电动机,其与该扇 叶相连,以带动该扇叶转动以引导该流体。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流体引导装置的该扇叶包括一入风 侧及一排风侧,该入风侧面对该加热管组件的该流体出口,而该排风侧面对于该流体通道。如上述预热模块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箱体还包括至少一孔洞,其对应于 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以及至少一盖板,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设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预热设备,其用于预 热涂布有助焊剂的电子元件,该预热设备包括加热通道,其供电子元件通过;以及预热模 块,其比邻于加热通道设置且包括箱体,其包括容置槽;至少一加热装置,其容置于箱体 的容置槽中,且包括壳体、加热管组件及板体,壳体包括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 间,第一空间与加热通道连通,而第二空间包括穿孔,加热管组件容置于壳体的第二空间中 且包括流体出口,加热管组件与壳体的第一空间连通并与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流体通道, 板体覆盖该加热管组件与壳体的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流体引导装置,其穿过壳体的穿孔而部分容置于壳体中;其中,流体通过预热模块的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 加热装置的壳体的第一空间进入加热管组件加热后,自流体出口经由流体通道传送至多个 气孔排至加热通道,以预热电子元件。如上述预热设备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 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开口,而该穿孔实质上设置于该 第二空间的底部中央。如上述预热设备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 组件实质上设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央,且该加热管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 二板件,其相互对应,而该流体出口设置于该第二板件;至少一侧壁,其与该第一板件及该 第二板件共同定义出一容收部及一流体入口 ;以及多个加热管,其容置于该容收部中。如上述预热设备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 组件的该第一板件实质上邻近于该板体,该流体出口实质上对应于该壳体的该穿孔,而该 流体入口对应于该壳体的该开口。如上述预热设备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预热模块的该流体引导装置对应于 该加热装置配置且包括一电动机固定座,其固定于该箱体上;一扇叶,其设置于该电动机 固定座上且穿过该箱体、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而容置于该流体通道中,且该扇叶 包括一入风侧及一排风侧,该入风侧面对于该加热管组件的该流体出口,而该排风侧面对 于该流体通道;以及一电动机,其与该扇叶相连,以带动该扇叶转动以引导该流体。如上述预热设备的一种较优实施例,其中,该预热模块的该箱体还包括至少一孔 洞,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以及至少一盖板,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设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应用于 预热模块,该预热模块至少包括流体引导装置,而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包括相对应的 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外界连通,而第二空间包括穿孔供流体引导装置 贯穿设置;加热管组件,其容置于壳体的第二空间中且包括流体出口,加热管组件与壳体的 第一空间连通并与壳体的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流体通道;以及板体,其覆盖该加热管组件 与壳体的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其中,流体通过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第一空间进入 加热管组件加热后,经流体出口及流体通道自多个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使由加热装置的各气孔排出的加热流体温度较为均勻,从而避 免公知预热器因热风温差过大而造成助焊剂活化不足的问题,也能提供较好的流体循环回 路,以降低能量的损耗。

图1 其为公知预热器的加热原理示意图。图2 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预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A 其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预热模块的其中一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B 其为本实用新型图3A的a_a’剖面图。图3C 其为本实用新型图3A的b-b’剖面图。图3D 其为本实用新型图3A的c_c’剖面图。图4 其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预热模块应用于预热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0030]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预热器1加热装置10、31加热管101、3114送风管路11回风管路12鼓风机13电子元件2加热通道4热风HA气流A1、A2预热模块3箱体 30容置槽300孔洞301盖板302壳体 310第一空间3101第二空间3102穿孔 3103隔板3104开口3105加热管组件311容收部3110第一板件3111第二板件3112侧壁3113流体入口3115流体出口3116板体 312气孔3121流体通道313流体引导装置32电动机固定座320本体 3201凸缘 3202扇叶 321入风侧3211排风侧3212[0069]电动机322转轴323预热设备5流体A加热流体HA,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 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预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 示,预热模块3包括箱体30、至少一加热装置31以及至少一流体引导装置32,箱体30包 括一容置槽300,其供加热装置31容置于其中,而加热装置31包括壳体310、加热管组件 311 (如图3A所示)及板体312,壳体310实质上包括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间3101和一第 二空间3102 (如图3D所示),第一空间3101与外界连通,而第二空间3102则包括一穿孔 3103 (如图3B、图3C所示),加热管组件311则容置于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中且包括 流体出口 3116,且加热管组件311与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连通并与壳体310的第二空 间3102共同定义出一流体通道313,板体312覆盖该加热管组件311与于壳体310的第二 空间3102且包括多个气孔3121,至于流体引导装置32则穿过加热装置31的壳体310的 穿孔3103而部分容置于壳体310中(如图4所示),其中,流体A可通过流体引导装置32 的引导,由加热装置31的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进入加热管组件311,并经加热管组件 311加热后,再自流体出口 3116经由流体通道313传送至板体312的多个气孔3121排出预 热模块3的加热装置31 (如图3B、图3C及图4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的预热 模块3的细部结构。请再参阅图2,预热模块3的箱体30实质上成一矩形的槽状结构,其包括容置槽 300,容置槽300可用以容置至少一加热装置31并供流体引导装置32装配于其上,以将加 热装置31及流体引导装置32通过箱体30整合为预热模块3,而本实施例以容置槽300容 置三个各自独立的加热装置31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应可理解,容置槽300所容置的加热装 置31的数目并无所设限,可视预热模块3的需求而增减。此外,箱体30还包括至少一孔洞 301和至少一盖板302,其中孔洞301和盖板302的数目配合容置槽300所容置的加热装置 31数目,故本实施例的箱体30也以包括三个孔洞301及三个盖板302为佳,其中,孔洞301 可为对应于每个加热装置31设置的圆形孔洞,而盖板302也对应于加热装置31配置,且盖 板302可相对于箱体30开启,以利于更换容置于容置槽300中的加热装置31。请参阅图3A、图3B、图3C及图3D,其中图3A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预热模块的 其中一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而图3B、图3C及图3D则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图3A的a_a’、 b-b’及c-c’剖面图。如图3A至图3D所示,加热装置31包括壳体310、加热管组件311及板 体312,其中壳体310实质上成一矩形结构,且包括多个第一空间3101及一第二空间3102, 第一、第二空间3101、3102之间设有隔板3104,以利用隔板3104将第一、第二空间3101、 3102加以分隔,于本实施例中,壳体310具有两隔板3104以间隔出一第二空间3102及两个第一空间3101,而第一空间3101实质上则位于第二空间3102的两相对侧且相互对应(如 图3D所示),且隔板3104上设有开口 3105,开口 3105实质上位于隔板3104的中央,但不以 此为限;此外,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更设有穿孔3103,其实质上以位于第二空间3102 的底部中央为佳,且穿孔3103贯穿第二空间3102的底部(如图3B、图3C及图4所示)。请再参阅图3A至图3D,加热管组件311可设置于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中,且 加热管组件311可包括第一板件3111、第二板件3112、至少一侧壁3113、多个加热管3114 及流体入口 3115与流体出口 3116等,其中第一、第二板件3111、3112相互对应,而侧壁 3113设置于第一板件3111及第二板件3112之间,以利用第一板件3111、第二板件3112和 侧壁3113共同定义出流体入口 3115及实质上成矩形的容收部3110,其中流体入口 3115位 于加热管组件311的两相对侧,而容收部3110则因流体入口 3115的设置而实质上呈一开 放空间,以用以容置加热管3114,至于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出口 3116实质上可为圆形的 开口,其设置于第二板件3112的中央并贯穿第二板件3112 (如图3B至图3D所示)。请再参阅图3A至图3D,本实施例的加热管组件311实质上以位于壳体310的第 二空间3102的正中央为佳,其中,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入口 3115对应于壳体310的隔板 3104的开口 3105 (如图3A、图3C及图3D所示),使加热管组件311的容收部3110实质上 可通过流体入口 3115及开口 3105与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连通,以利用容收部3110 容置多个加热管3114,至于加热管3114的数目无所限制,其也可视需求增减;又由于加热 管组件311的流体出口 3116实质上位于第二板件3112的中央,壳体310的穿孔3103实质 上位于第二空间3102的底部中央,且加热管组件311大致配置于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 中央,因此可知,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出口 3116可对应于壳体310的穿孔3103。而当加热管组件311容置于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后,便可利用板体312覆 盖加热管组件311及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换言之,板体312可与壳体310的第二空 间3102共同将加热管组件311包覆于两者之间。如图3B及图3C所示,板体312可包括多 个气孔3121,其均勻地布设于板体312上,而加热管组件311的第一板件3111较第二板件 3112邻近于板体312,第二板件3112则较第一板件3111邻近于板体312设置的相对面,也 即壳体310设有穿孔3103的底面,且第一、第二板件3111、3112以不接触板体312及壳体 310的第二空间3102底面为佳,至于加热管组件311的侧壁3113也不与壳体310接触,因 此加热管组件311便可利用第一板件3111、侧壁3113及第二板件3112于壳体310的第二 空间3102中定义出一流体通道313 (如图4所示),至于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则因未 被板体312覆盖而可与外界连通。而当加热管组件311及板体312相对于壳体310配置完 成后,便可得到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31。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清楚表示加热管3114与 加热管组件311及壳体310之间的关系,于图3A中移开部分的壳体310 ;至于图3B至图3D 则未示出加热管3114,以清楚图示加热管组件311的第一板件3111、第二板件3112、侧壁 3113和流体入口 3115及流体出口 3116与壳体310和板体312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加热 管组件311与壳体310的第二空间3102所共同定义出的流体通道313 ;此外,于图3B及图 3C中也一并标示出流体A及加热流体HA'的流动方向,以利后续说明。 请再参阅图2,每个加热装置31可进一步容置于箱体30的容置槽300,其中,加热 装置31的底部实质上贴合于箱体30的底部(如图4所示),且箱体30的孔洞301实质上 又可对应于加热装置31的壳体310的穿孔3103及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出口 3116 (如图4所示),使流体引导装置32得以对应应贯穿配置于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流体引导装置 32可为风扇,其对应于加热装置31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流体引导装置32的数目同样以 三个为佳,但其也可视加热装置31的增减而调整数量。流体引导装置32包括电动机固定 座320、扇叶321及电动机322,其中电动机固定座320可为圆形座体,其具有本体3201及 由本体3201 —侧边缘延伸而出的凸缘3202,本体3201的直径实质上与箱体30的孔洞301 的孔径相配合,凸缘3202实质上则大于孔洞301的孔径;扇叶321可活动地设置于电动机 固定座320上,且扇叶321的最大外径实质上略小于或等于本体3201的直径,此外,于本实 施例中,扇叶321又可包括入风侧3211及排风侧3212,入风侧3211实质上位于扇叶321的 顶面,排风侧3212则位于实质上垂直扇叶321顶面的侧面;至于电动机322则对应于扇叶 321设置在电动机固定座320下方,且扇叶321与电动机322之间可通过转轴323相连(如 图4所示),以于电动机322驱动时可带动扇叶321转动。而当流体引导装置32欲与箱体30及加热装置31配置时,流体引导装置32的扇 叶321及电动机固定座320的本体3201可穿过箱体30的孔洞301,而由于电动机固定座 320的凸缘3202实质上大于孔洞301的孔径,因此凸缘3202可抵顶于箱体30底部(如图 4所示),并进一步通过螺栓(未图示)锁固等方式固定于箱体30上,因此整个流体引导装 置32可通过电动机固定座320固设于箱体30而相对于预热模块3固定,此时,流体引导装 置32的扇叶321可进一步穿过加热装置31的壳体310的穿孔3103而容置于流体通道313 中,其中扇叶321的入风侧3211面对加热管组件311且对应于其流体出口 3116,而排风侧 3212则面对流体通道313,至于电动机322则暴露于箱体30外部(如图4所示)。当箱体30、加热装置31及流体引导装置32彼此装配完成后,便可得到本实施例 的预热模块3,而此预热模块3可应用于预热设备5中。请参阅图4并配合图3A至图3C, 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预热模块应用于预热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 示,预热设备5主要可用于预热已涂布有助焊剂(未图示)的电子元件2,预热设备5包括 加热通道4及预热模块3,其中预热模块3的细部结构已如前所述,于此不再赘言。于本实 施例中,预热模块3实质上比邻于加热通道4配置,并以加热装置31的板体312该侧面向 加热通道4,且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实质上与外界,也即加热通道4,连通,而欲对电子 元件2进行预热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未图示)启动流体引导装置32的电动机322,使电动 机322带动扇叶321旋转,以引导流体A,例如气体,由加热装置31的壳体310的第一空间 3101进入壳体310,并经由隔板3104上的开口 3105及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入口 3115进 入加热管组件311 (如图3C所示),以利用加热管3114对流体A进行加热,而流体A受热后 所得的加热流体HA’,例如热风,则可再受流体引导装置32的引导,由加热管组件311的 流体出口 3116及扇叶321的入风侧3211被汲入扇叶321间,再通过扇叶321的旋转将加 热流体HA’由排风侧3212推送至流体通道313中,并借扇叶321的旋转而于流体通道313 中产生的挤压力量,将加热流体HA’由板体312的气孔3121排出加热装置31而进入加热 通道4(如图3B及图4所示),因此当电子元件2通过加热通道4时,便可吸收预热模块3 的加热装置31所排出的热能,使电子元件2得以被预热而令电子元件2的助焊剂活化,以 利于后续焊接工艺,例如波焊工艺。此外,通过流体引导装置32的引导,由气孔3121排出的部分加热流体HA’可再与 外部流体A混合,并经流体弓I导装置32的引导由壳体310的第一空间3101、开口 3105及加热管组件311的流体入口 3115进入加热管组件311进行加热而得加热流体HA’,尔后再将 加热流体HA’经由流体出口 3116、扇叶321的入风侧3211、排风侧3212被推送至流体通道 313中,并经气孔3121排至加热通道4,以通过此机制达成将热能循环传递以预热电子元件 2的目的。而由上述说明应可理解,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流体A进入加热装置31并由加热管 组件311加热后,其所得的加热流体HA’并未直接排出,而是再经由流体引导装置32的汲 取推送而由流体通道313自气孔3121排出预热模块3的加热装置31外(如图3B及图4 所示),且流体引导装置32实质上相对于加热装置31置中设置,因此相较于公知技术,本 实施例可使自各气孔3121释出的加热流体HA’的温度较为平均,举例而言,各气孔3121释 出的加热流体HA’的温差可降低至3-4°C,因此有利于助焊剂均勻活化。此外,由于第一空 间3101邻近于气孔3121,因此由气孔3121释出的部分加热流体HA’可通过流体引导装置 32的引导而自第一空间3101再进入加热管组件311,使的有较佳的流体循环回路,故相较 于公知技术除可避免过多的能量散逸外,也可降低加热管3114的负担,举例而言,本实用 新型仅需将加热管3114加热至140°C,便可达成将电子元件2预热至120°C的效果,其热效 率实质上可达86%,故可兼具节能环保功效。又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加热装置31容置于箱体30的容置槽300中而整合为一预 热模块3,且容置槽300上配有对应于加热装置31的盖板302,因此若其中任一加热装置31 故障时,使用者可开启盖板302而替换加热装置31,并配合采取例如调高加热管3114温度 等方式作暂时性的补偿,以避免影响电子元件2整体焊接工艺。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举例而言预热模块3的箱体30的容置 槽300所容置的加热装置31数量可依预热模块3的需求而增减;此外,加热装置31的加热管 组件311的加热管3114数目及排列方式也可有所调整,其并不至于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装置及流体引导装置通过箱体整合为一预热模块, 其中预热模块的每一个加热装置其壳体的第二空间与加热管组件之间共同定义有一流体 通道,而流体引导装置则可部分容置于加热装置的流体通道中,且以相对于加热装置置中 配置为佳,因此当流体引导装置运作时,便可汲取外部的流体由壳体的第一空间进入加热 管组件,以利用加热管组件进行加热后,再通过流体引导装置吸引加热流体并将其排送至 流体通道而沿着流体通道由气孔排出加热装置外,使经过预热模块的电子元件可吸收热量 而活化其助焊剂;此外,部分由气孔排出的加热流体可再通过邻近的第一空间回流进入加 热管组件。相较于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使由加热装置的各气孔排出的加热流体温 度较为均勻,从而避免公知预热器因热风温差过大而造成助焊剂活化不足的问题,也能提 供较好的流体循环回路,以降低能量的损耗。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容置于箱体中而整合为预热模块,且箱体上配 有对应于加热装置的盖板,因此可于任一加热装置故障时方便更换,以防止公知预热器因 故障而必须整体停机维修所可能造成的成本及时间损失,由于上述特征及优点都为公知技 术所不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极具产业 的价值。纵使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 为诸般修饰,然而都不脱如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
权利要求一种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箱体,其包括一容置槽;至少一加热装置,其容置于该箱体的该容置槽中,且包括一壳体,其包括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其中该第一空间与外界连通,而该第二空间包括一穿孔;一加热管组件,其容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且包括一流体出口,该加热管组件与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连通并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一流体通道;一板体,其覆盖该加热管组件与该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流体引导装置,其穿过该壳体的该穿孔而部分容置于该壳体中;其中,一流体通过该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进入该加热管组件加热后,自该流体出口经由该流体通道传送至所述多个气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及 该第二空间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开口,而该穿孔设置于该第二空间的底部中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组件设置于该 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央,且该加热管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其相互对应,而该流体出口设置于该第二板件; 至少一侧壁,其与该第一板件及该第二板件共同定义出一容收部及一流体入口 ;以及 多个加热管,其容置于该容收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组件的该第一 板件邻近于该板体,该流体出口对应于该壳体的该穿孔,而该流体入口对应于该壳体的该 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引导装置对应于该加热装置配 置且包括一电动机固定座,其固定于该箱体上;一扇叶,其设置于该电动机固定座上且穿过该箱体、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而 容置于该流体通道中;以及一电动机,其与该扇叶相连,以带动该扇叶转动以引导该流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引导装置的该扇叶包括一入风 侧及一排风侧,该入风侧面对该加热管组件的该流体出口,而该排风侧面对于该流体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箱体还包括 至少一孔洞,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以及 至少一盖板,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设置。
8.一种预热设备,其用于预热涂布有助焊剂的一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预热设备包括一加热通道,其供该电子元件通过;以及 一预热模块,其比邻于该加热通道设置且包括 一箱体,其包括一容置槽;至少一加热装置,其容置于该箱体的该容置槽中,且包括一壳体、一加热管组件及一板 体,该壳体包括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与该加热通道连通,而该第二空间包括一穿孔,该加热管组件容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且包括一流体出口,该 加热管组件与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连通并与该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一流体通道,该板体覆 盖该加热管组件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流体引导装置,其穿过该壳体的该穿孔而部分容置于该壳体中; 其中,一流体通过该预热模块的该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 第一空间进入该加热管组件加热后,自该流体出口经由该流体通道传送至所述多个气孔排 至该加热通道,以预热该电子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 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开口,而该穿孔设置于该第二空 间的底部中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管 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央,且该加热管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其相互对应,而该流体出口设置于该第二板件; 至少一侧壁,其与该第一板件及该第二板件共同定义出一容收部及一流体入口 ;以及 多个加热管,其容置于该容收部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热模块的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 管组件的该第一板件邻近于该板体,该流体出口对应于该壳体的该穿孔,而该流体入口对 应于该壳体的该开口。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热模块的该流体引导装置对应于 该加热装置配置且包括一电动机固定座,其固定于该箱体上;一扇叶,其设置于该电动机固定座上且穿过该箱体、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而 容置于该流体通道中,且该扇叶包括一入风侧及一排风侧,该入风侧面对于该加热管组件 的该流体出口,而该排风侧面对于该流体通道;以及一电动机,其与该扇叶相连,以带动该扇叶转动以引导该流体。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热模块的该箱体还包括 至少一孔洞,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壳体的该穿孔;以及至少一盖板,其对应于该加热装置设置。
14.一种加热装置,其应用于一预热模块,该预热模块至少包括一流体引导装置,其特 征在于,而该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包括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与外界连通,而该第 二空间包括一穿孔供该流体引导装置贯穿设置;一加热管组件,其容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中且包括一流体出口,该加热管组件与 该壳体的该第一空间连通并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一流体通道;以及 一板体,其覆盖该加热管组件与该壳体的该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 其中,一流体通过该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该第一空间进入该加热管组件加热后,经 该流体出口及该流体通道自所述多个气孔排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装置及应用该加热装置的预热模块与预热设备,其中预热模块包括箱体、加热装置及流体引导装置,箱体包括容置槽;加热装置容置于容置槽中且包括壳体、加热管组件及板体,壳体包括与外界连通的第一空间及设有穿孔的第二空间,加热管组件容置于第二空间中且包括流体出口,且加热管组件与第一空间连通并与第二空间共同定义流体通道,板体覆盖加热管组件及第二空间且包括多个气孔;流体引导装置穿过穿孔而部分容置于壳体中;其中流体通过流体引导装置的引导由第一空间进入加热管组件加热,自流体出口经流体通道传送至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使由加热装置的各气孔排出的加热流体温度较为均匀,也能提供较好的流体循环回路。
文档编号H05K3/34GK201677109SQ20102017491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吴明杰, 张焱昇, 李震华, 王治平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嵩镒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嵩镒电机自动化设备(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