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系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 元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单元P⑶内集成有DC/AC (电机控制器)、DC/DC、DCL、 ACP&WCP等电器元件,考虑到汽车前仓所能提供的安装包络空间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内, 满足动力控制单元PCU内各零部件的布置空间要求及散热要求,故要能使PCU在现行各种 条件下,满足其内部各零部件的散热要求,但现行的散热系统结构还不能满足上述散热要 求。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 元的散热系统,其设计新型,散热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包括壳体内的流通管道,散热介 质从该流通管道的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所述流通管道内的至少一段设有若干肋柱, 该肋柱以互相平行垂直于所述流通管道内壁的方式设于所述流通管道内。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肋柱高度与所述流通管道的高度相同,从而该 肋柱两端卡在所述流通管道内壁上。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肋柱为圆柱形。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密封盖板,其盖住所述流通管道,并与所述 壳体上固定。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 统,其根据强化传热原理,其可在PCU的主要发热区板的流通管道侧布置强化传热肋柱,以 增加散热面积,同时由于肋柱使流道面积减小,冷却液流速增大,进一步增强对流换热效 果;同时可在非主要发热区板底反向垫高,即流通管道的背面用于固定P⑶零部件的接触 面上在加工时预留余量或者在铸造时预留余量,便于该处开用于固定零件的螺纹孔,而不 加肋柱,减少水阻力,利于打孔。本实用新型设计新型,散热效果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包括 壳体2内的流通管道4,散热介质从该流通管道4的进水口 6流入,从出水口 5流出,流通管 道4内的至少一段设有若干肋柱1,该肋柱1以互相平行垂直于流通管道4内壁的方式设于 流通管道4内,且肋柱1高度与流通管道4的高度相同,从而该肋柱1两端卡在流通管道4 内壁上,由于系统阻力要求,肋柱1的形式应使总的系统阻力较小,综合考虑加工工艺及阻 力要求,本实施例中采用圆柱形肋柱,材料为铸铝。如图2所示,该散热系统还包括一密封盖板7,其盖住流通管道4,并与壳体2通过 螺栓固定。具体实施时,动力控制单元PCU内一部分区域为发热模块安放区域,这部分散热 要求比较高,这部分区域的流通管道内采用加肋柱进行换热强化设计;其余区域为少量发 热区域,这部分散热要求相对较低,不采用肋柱方式,便于零件安装,有利于生产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系统水泵启动后,散热介质从进水口流入PCU,从出水口流出, 不断的循环,实现散热。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 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 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的流通管 道,散热介质从该流通管道的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所述流通管道内的至少一段设有 若干肋柱,该肋柱以互相平行垂直于所述流通管道内壁的方式设于所述流通管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柱高度与所述流通管道的高 度相同,从而该肋柱两端卡在所述流通管道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柱为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盖板,其盖住所述流通 管道,并与所述壳体上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 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系统,包括壳体内的流通管道,散热介质从该流通管道的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流通管道内的至少一段设有若干肋柱,该肋柱以互相平行垂直于流通管道内壁的方式设于流通管道内。本实用新型设计新型,散热效果好。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928561SQ20102057551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尹东晓, 王建峰, 章桐, 陈建利 申请人: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